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论文-汪舸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论文-汪舸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发展,动力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论文文献综述

汪舸[1](2015)在《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演变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至今已历经五种社会形态:先由原始社会发展至奴隶社会,再发展至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是那些因素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影响的?这是许多理论家一直积极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发展的动力有过深入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提出了“非对抗性矛盾”动力观,他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矛盾,并提出此类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以温和的方式解决;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了“完全适合论”动力观,但是他否定了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思想无法解释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种种矛盾现象,容易把人民内部矛盾看成敌我矛盾,导致矛盾的激化。这一理论的失误给苏联人民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接力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矛盾动力论”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了“改革动力论”、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了“创新动力论”、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了“和谐动力论”,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提出了“中国梦”动力论等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将全国各族人民的愿望集中在一起,实现自己的梦、国家的梦。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面对国内外发展新形势的变化,提出“四个全面”社会主义发展新战略。在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新时期,研究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把握动力的发展规律,对促进战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5-05-01)

柳孟良[2](201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动力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历史观的一个核心问题,人们对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研究从未停止过。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历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国际国内环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观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观。从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到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再到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无不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剖析科学发展观中所蕴含的动力因素对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动力观的理论渊源,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文中剖析了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动力因素,论述了科学发展动力观的科学内涵,并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出现的一系列发展问题,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两型社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都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动力观在现实中的选择。(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2-05-28)

钟国云,陈欢[3](2009)在《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出发,在总结借鉴国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以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得与失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理论总结,继而形成了前后相继又各有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本文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作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传承》期刊2009年16期)

陈欢[4](2009)在《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历史演变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出发,在总结借鉴国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以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得与失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理论总结,继而形成了前后相继又各有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论文以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核心为视角,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进程纳入研究视野,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历史演变问题。论文主要分成叁大部分,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思想渊源,包括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和未来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以及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未来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接着详细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历史演变,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与阶级斗争相交织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到“通过改革与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再到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后,论文根据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历史演变,针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得出了几点重要启示:第一,始终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终极动力;第二,始终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第叁,始终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好强劲的推动力;第四,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09-04-10)

蔡永海,郝军[5](2008)在《论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人类历史永恒的话题。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坚持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状况,不断对社会发展动力观进行发展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发展动力观,即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和胡锦涛的和谐动力观。这些理论抓住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2期)

庄绪策,黄红发[6](2007)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机制——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刻地阐明了"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的道理,形成了一种"合力论"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文章在分析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机制。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曹贵超,曹玉荣,范海生[7](2007)在《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是邓小平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全面的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其中,改革开放是终极动力,科学技术是创新动力,精神文明是潜在动力,落脚点是人民这个动力主体。(本文来源于《党史博采(理论)》期刊2007年08期)

杜明才[8](2006)在《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邓小平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理论。他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06年33期)

黄德健[9](2005)在《试论中共叁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共叁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进行历史与逻辑的考察,阐明叁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是一脉相承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05年05期)

韩振峰[10](2004)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重大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强调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一个重要贡献。邓小平认为 :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多方面的 :(一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二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叁 )共产主义理想是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四 )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五 )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大支柱(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04年08期)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历史观的一个核心问题,人们对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研究从未停止过。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历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国际国内环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观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观。从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到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再到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无不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剖析科学发展观中所蕴含的动力因素对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动力观的理论渊源,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文中剖析了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动力因素,论述了科学发展动力观的科学内涵,并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出现的一系列发展问题,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两型社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都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动力观在现实中的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论文参考文献

[1].汪舸.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演变的历史考察[D].湘潭大学.2015

[2].柳孟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动力观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

[3].钟国云,陈欢.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思考[J].传承.2009

[4].陈欢.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历史演变及启示[D].湖南科技大学.2009

[5].蔡永海,郝军.论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演变[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庄绪策,黄红发.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机制——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再思考[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

[7].曹贵超,曹玉荣,范海生.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初探[J].党史博采(理论).2007

[8].杜明才.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J].商场现代化.2006

[9].黄德健.试论中共叁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J].广西社会科学.2005

[10].韩振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的重大贡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

标签:;  ;  ;  ;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论文-汪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