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的趣味教学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趣味教学

任卫华河北省宁晋县教师进修学校055550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要改变这一现状,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作为“组织者”、“合作者”的老师,可采用“巧设导语法”、“深情范读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兴趣方法

我国古代文学浩如烟海,其中不乏精品美品。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文言文教学应使学生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然而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目前,学生学习文言文是迷惘其目的、厌烦其过程、痛心其结果,教师教授文言文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憔悴效果差”,所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要让学生对某篇文言文产生兴趣,导入的方式是不能马虎的。以下几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1.由彼及此法。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我先让同学们回忆事先读过的课外文言中提到的匡衡,并让其写出“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再启发他们写出“悬梁刺股”和“囊萤映雪”,然后抛出问题:知不知道明初的宋濂是怎么勤奋学习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开始议论和翻阅课文了。

2.故事导入法。即用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制造悬念。比如在讲到《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先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学生既了解了当时的社会,更了解了作者,学生自然愿意学、乐意学。

3.成语导入法。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我先要学生说出或查出“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然后告诉学生:“这个成语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的《曹刿论战》中。”接着,我就范读课文,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结合注释熟悉课文,其成语的来龙去脉就会很清楚了,学生自然也愿意去学。

二、以讲故事的方式串译课文激发兴趣

学习《陈涉世家》,教师可以先讲述陈涉的故事。文中他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而且还说:“苟富贵,无相忘。”根据这些话,引进课文未选的故事——陈涉称王后,曾同他一起被雇佣耕田的投奔而来,可是陈涉被人迷惑,听信谗言,认为他们的存在只能证明自己贫寒的出身,终于把他们杀害。也正是因为他的有勇无谋、刚愎自用,才导致了起义军的很快瓦解和失败。听了这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同学们就会想尽快接触文中的陈涉。当学生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就会主动地看注释、查词典,顺利地翻译全文。此时,教师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让他们以讲故事或朗诵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的形式,把本单元的几篇文言文都翻译出来。这样就避免了枯燥的死记硬背。

三、从语言(字、词、句)中找趣味点,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文言文隽永深刻,字词精练,我们除了可以欣赏它的美之外,也可以欣赏它的趣。如在教学《桃花源记》(陶渊明)时,有“黄发垂髫”一句。授课时我没有满足于解释这两个词语——老人、小孩,而是做了引申,比如二十岁的代称什么、三十岁的代称什么……学生们趣味盎然,他们纷纷猜测,而后我才说二十岁称弱冠,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古稀,八九十岁称耄耋,并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代称。这样做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四、深情范读,激发兴趣

字正腔圆的播音是一种示范,抑扬顿挫地吟咏是一种陶醉,声情并茂地诵读是一种感染。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通过教师深情朗读,让学生去领略洞庭湖壮丽景色——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崖……进入迁客骚人的内心,感受他们的喜乐情怀,体会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就在教师的精彩朗读声中,引导学生与作品人物同生死共命运,激起了他们思想感情的浪花——与沈复共回童年,享受美妙的无忧乐趣;在“未若柳絮因风起”中羡慕无奕女的卓越才华;更遗憾于仲永才华的无奈消逝,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写”中添趣

教材中的古人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文约意丰,含蓄蕴藉,讲究推敲,讲究精练,讲究对偶、排比、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一亮点可让学生在模仿写作中得到闪现:仿《陋室铭》、《爱莲说》中的句式写自己的生活;仿《五柳先生传》写自己的传记;仿《闲情记趣》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如此模仿写作必会受到熏陶,从而逐渐养成推敲词句的好习惯,说不定也会“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或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关键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才能避免文言文学习的枯燥,引导他们领悟作品的内涵。

标签:;  ;  ;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趣味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