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中的应用

(四川省崇州市三江中学校,四川崇州611246)

摘要:针对初中生开展化学教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阶段,既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同时还能够促进其专业发展。另外,复习知识和梳理思路在化学学习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应用思维导图却能够有效地整理知识、梳理思路、分析重点。因此,就化学教学活动而言,广大教师应该尽量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三化学;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并且还立足于多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究出一种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以及适合他们建构知识网络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获得同步增长。另外,教师还应该打破特定思维模式的束缚,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改进教学模式,以此来保证化学教学与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相符合。为此,文中针对如何在初三化学中有效地应用思维导图展开了分析。

1.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导入教学目标,凸显出目标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以往教师常常采取口头讲授或者是文字罗列的方式来导入课堂教学目标,每当师生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就会顺理成章地延续到下一目标。然而,此种导入目标的方法却存在着较大的缺点,即形式过于单一、字多图少,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取关键词,而且各个教学目标之间还缺乏足够的联结点与层次性,从而难以形成一种发散性思维。应用思维导图来导入教学目标,不仅可以体现出传统目标的优势,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构建学习任务的整体概念,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易于重现[1]。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氧气的制取》这节课为例,此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在学习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来掌握制取气体的基本方法,主要涉及到药品的选择、仪器和设备、实验流程、收集气体的方法、检验和验满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的事项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分析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从而能够为其后续系统性地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虽然这些知识从表面上看起来比较零散,但是,却能够进行相互融合、交叉应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七连珠”式的思维导图教学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具体方法体现如下:首先,准备一张A4纸,接着,使用颜色鲜艳的彩笔在纸的中间画出中央图形和主题――“氧气的制取”;其次,以中央图形为核心画出七个分支,分别将制取气体的过程中应该加以考虑的六要素写在七个分支上面;最后,如果各个环节之间呈现出了因果、并列或者是对比的关系,就应该采用虚线对其进行连接。还有一点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应用思维导图的放射性导入目标能够逐一展开学习目标,进而让学生一上课就形成一种放射思维意识,以此来构建整体与局部概念,以防学生在学习时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既有助于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还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健全。

2.应用思维导图对认知结构进行建构,优化学生认知过程

建构主义学者提出:知识的构建就是同化与适应新知识的过程。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应该梳理好知识的上位、下位以及并列关系,以此来融入旧知识框架中。在开展新课教学的过程中,基于分解与层层剖析难以理解的概念以及原理,深入理解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对比较易混淆的知识,充分掌握概念;会从个别特征与具体事实中归纳总结出事物存在的共性,或者是将个别属性相结合转化成综合能力,掌握按照一个或者是几个已知的判断,推理出一个新的判断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及时构建直观的知识网络,从而方便提取。特别是同旧知识息息相关的新知识,仅仅需要在既存的导图分支上建立一个新的发散点,就能够构建出“最近发展区”。比方说,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节课为例,主要知识内容包括铁生锈条件的实验研究、防锈原理和方法等[2]。此种知识的构建方法同《燃烧与灭火》之间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处:均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探究反应条件,并且利用三角图将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出来,另外,均应用了破坏条件将灭火与防锈原理展示了出来。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导图来指导学生微调与变换这两个图形,构建系统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够确保他们做到融会贯通。

3.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深入理解知识

将思维导图应用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然而,将其应用在功课复习的过程中却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思维。在此过程当中学生已经充分了解了思维导图的知识框架,因此,教师无需利用较多的时间对其进行讲解,在复习功课时,教师仅仅需要提供思维导图体系中的关键词,由学生来详细陈述知识内容,加之其进行的深入概括和总结,接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合理补充遗漏的知识点,进而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比方说,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酸和碱》的复习课为例,就可以采用此种方法来进行复习,从而能够获取到理想的复习效果[3]。

除此之外,在中考前进入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千万不可以越俎代庖,一定要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应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讨论一些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互相学习,并且将其划分成几个小组来展开讨论。进而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面切实得到扩大,而且还能够为他们的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全面总结和整理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内容,发现仍然存在的不懂之处,以此来提高初三化学的教学效率,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对思维导图加以充分应用,让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进而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单松广.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32):88-89.

[2]杨军.初中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实践[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1):157-157.

[3]薛佳.思维导图在九年级化学问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4(28):80-80.

标签:;  ;  ;  

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