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过程论文-李洁,徐玉君,沈洪涛,辛海霞,翟玉春

溶出过程论文-李洁,徐玉君,沈洪涛,辛海霞,翟玉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溶出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土镍矿,焙烧,熟料,提取

溶出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李洁,徐玉君,沈洪涛,辛海霞,翟玉春[1](2019)在《红土镍矿焙烧熟料溶出过程中镍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土镍矿-硫酸铵混合焙烧后所得熟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溶出的方法提取镍,系统地研究溶出温度、液固比、溶出时间、搅拌强度对镍溶出率的影响,并对镍的溶出动力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最优溶出条件下:溶出温度60℃,溶出时间60 min,液固比2.5:1,搅拌强度400 r/min时,镍的溶出率达到99%以上;镍的溶出反应受外扩散控速,根据阿伦尼乌斯经验方程计算得到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E=8.08 kJ·mol,得到溶出过程动力学方程为1-(1-α)2/3=0.2749exp(-8075/RT)t。(本文来源于《矿产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5期)

徐仰涛,黄凯,朱珍旭[2](2019)在《工业电解液中镍阴极沉积和阳极溶出过程的EQCM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电极表面质量的变化对工业电解液中Ni阴极沉积和阳极溶出过程进行研究,同时考察温度对此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硫化镍可溶阳极/混酸体系的工业电解液中,镍在金电极表面的阴极沉积、阳极溶出过程以及温度对该过程的影响,并利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对此过程中电极表面的频率响应进行实时监测,同时依据实验测定的M/n值对此过程中不同电位区间的电极过程进行研究。结果电解液温度为30℃时,Ⅰ和Ⅱ沉积区的M/n值分别为30.8、29.3 g/mol,与之对应的Ⅲ-1和Ⅲ-2溶出区的M/n值分别为30.7、29.4 g/mol。改变实验温度后,20℃时循环伏安实验将无法正常进行,当电解液温度由20℃逐步升高至25、30、35℃时,归属于沉积峰的M/n值依次为30.3、30.9、26.3g/mol。随着温度的升高,镍的起始沉积电位逐渐正移,阴极沉积过程进行完全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沉积在电极表面的镍沉积层质量逐渐增加,阳极溶解完全后,残留在电极表面的镍沉积层质量逐渐减少。结论工业电解液中与镍沉积电位相近的金属离子(Co2+、Cu2+)与Ni2+发生共同沉积,并且种类随着温度的升高趋于复杂化。适当提高电解液的温度不仅有利于CV曲线中"形核环"和"溶出峰"的出现,而且还有助于镍的沉积,但同时也会形成结构疏松且易于溶解的沉积层。在–1.4 V时,CV曲线电位扫描方向的转变,使得沉积层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溶出过程发生分区溶解,并且溶出过程的分区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越发明显。(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王善涛,汤志彩[3](2019)在《铝土矿的溶出过程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土矿溶出工序是生产氧化铝的一道关键环节,主要负责将铝土矿中的氧化铝充分溶解而进入铝酸钠溶液中,为了确保整个高压溶出工序稳定的控制和灵活调节,保证生产操作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的优化指标,增加实际的产能。本文结合铝土矿溶出工序的实践着重介绍分析介绍了溶出过程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高愫婷,胡佳浩,贾瑶,柴天佑[4](2019)在《氧化铝溶出过程苛性比值预测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拜耳法氧化铝铝土矿溶出过程溶出液苛性比值的软测量技术,从辅助变量的选择、数据采集与处理、苛性比值预测模型和模型在线校正四个方面,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对比与讨论了将不同软测量技术应用到拜耳法铝土矿溶出苛性比值预测中的优缺点,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9)摘要集》期刊2019-07-31)

黄剑峰,黄海,马晓娟,黄六莲,陈礼辉[5](2019)在《竹材预水解过程中木质素对半纤维素溶出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竹片为研究对象,分析预水解过程中半纤维素脱除率与木质素脱除率的关联性,特别是预水解后期木质素对半纤维素溶出的影响。将竹片用植物粉碎机粉碎后,取40~60目竹粉模拟预水解实验,分析竹粉在预水解过程中的孔隙变化,结合预水解过程中竹片表面微观结构变化及木质素的迁移行为,探讨木质素对半纤维素溶出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预水解过程中,半纤维素的脱除率与木质素存在一定关系;预水解前期,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同时降解溶出;预水解至一段时间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脱除率均达到最大值。继续预水解,木质素脱除率急剧下降,而半纤维素脱除率不再提高。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分析显示预水解后期的竹片表面基本被疏水木质素涂层覆盖,疏水涂层的存在可能会阻碍半纤维素的降解溶出。竹粉的模拟实验结果也证实了预水解后期竹粉的孔体积和孔径明显下降。因此,预水解固体基质中较高的木质素含量及由木质素迁移导致的纤维表面和纤维孔隙结构变化是阻碍预水解后期半纤维素进一步溶出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9年06期)

吕景花,李婉婷,万芸菲,王建信,李云蓓[6](2019)在《不同pH条件下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溶出物的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剩余污泥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实现污泥中有机质和磷的释放并最终回收利用,而pH是影响厌氧发酵过程的重要因子。为研究pH对厌氧发酵中磷与有机物释放的影响,采用批次实验研究了pH分别为3、5、7、9、10、11时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磷和有机物的释放与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pH下,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发生着有机物与不同形态磷的迁移与转化,酸性和碱性环境下的厌氧发酵液成分的叁维荧光结构不同。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泥相钙结合态磷(AP)在酸性条件下转化为液相磷,有机磷(OP)和大部分铁/铝结合态磷(NAIP)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液相磷;其中, pH为11时,污泥发酵液中磷含量最高。污泥发酵类型为丁酸型发酵,发酵产物以异丁酸为主,其次是正戊酸和乙酸。pH为10时,发酵液中的蛋白质与多糖的总量、挥发性有机酸(VFAs)浓度最高,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类蛋白和类腐殖酸降解,利于VFAs的积累。(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朱仔成,欧乐明,周伟光[7](2019)在《搅拌过程铝离子溶出对微细粒一水硬铝石浮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油酸钠为捕收剂,考察了搅拌预处理引起的铝离子溶出对微细粒一水硬铝石浮选行为的影响。浮选结果表明:添加少量铝离子能促进矿物浮选,添加铝离子浓度大于1×10~(-5)mol/L后,矿物可浮性逐渐降低;短时间搅拌预处理可提高浮选回收率,搅拌时间大于10 min后,浮选效果逐渐变差。ICP、吸附量、接触角测定结果和浮选溶液化学分析表明:铝离子添加量较小时,溶液中铝离子主要形成羟基络合物,促进油酸钠吸附,增强矿物疏水性;铝离子添加量较大时,亲水性氢氧化物沉淀逐渐增多,矿物疏水性变差,可浮性降低。Zeta电位和粒度测试结果表明:搅拌预处理后,颗粒表面负电性降低、粒度变粗,这说明颗粒形成絮团。适宜条件下搅拌预处理有助于絮团生长,这也是搅拌预处理相比于直接添加铝离子能够获得更高浮选回收率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荣,邹自旺,李焕欣,刘珊,刘文彬[8](2018)在《阿莫西林胶囊特征指纹溶出过程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pH 1.2,4.5及6.8的溶液为溶出介质,在温度37℃,转速为100 r/min条件下,对5个厂家,0.25 g及0.5 g两种规格的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溶出度检测。建立不同厂家产品的特征指纹溶出过程图谱。对指纹图谱差异相对较小的两种0.5 g规格阿莫西林胶囊,进一步考察了其在pH 1.2,45℃条件下的溶出曲线。结果显示,两种规格的5个厂家的阿莫西林胶囊各自呈现的叁条溶出曲线所构成的特征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pH 1.2及45℃溶出条件下,后两厂家溶出曲线相对于pH 1.2及37℃溶出条件的溶出过程曲线,差异加大,有利于产品的进一步区分。在检测设备及人员低配备条件下,该法可实现阿莫西林胶囊来源的有效筛选及质量鉴定。(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文康,李栋伟[9](2018)在《浅析氧化铝溶出过程中的乏汽再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在我国经过多年的生产应用,特别是管道化溶出技术的逐渐成熟及应用,较大的的提高了新蒸汽热能的利用率,降低了溶出工序的建设成本,提高了溶出工序操作的自动化程度。正是因为管道化溶出在热能利用上的极大优势,所以管道化溶出和利用高温矿浆中闪蒸出的二次蒸汽预热工艺成为目前氧化铝生产最主要的工艺,本文结合氧化铝生产的实践对溶出过程中进行循环应用的二次蒸汽及其乏汽的再利用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徐颖鹏,李军旗,陈朝轶,兰苑培,刘龙[10](2018)在《高硫铝土矿优化溶出过程复合脱硫》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氧化锌和铝酸钡混合研磨后作为复合脱硫剂,在优化溶出工艺基础上,考察矿石硫含量、脱硫剂配比及添加量对氧化铝与硫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溶出率随矿石中硫含量增加而显着增加,复合脱硫剂有利于提高氧化铝的溶出效果;氧化锌起到主要脱硫作用,而铝酸钡起到脱碳的作用,脱硫效果不明显。对于硫含量为1.1%的矿石,添加10%理论量的氧化锌时,硫溶出率从原矿的18.4%降低为11.15%,同时添加100%理论量的铝酸钡,硫的溶出率仅降低到9.71%;当添加理论量14%氧化锌和40%铝酸钡时,硫溶出率可降至9.65%。(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8年12期)

溶出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电极表面质量的变化对工业电解液中Ni阴极沉积和阳极溶出过程进行研究,同时考察温度对此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硫化镍可溶阳极/混酸体系的工业电解液中,镍在金电极表面的阴极沉积、阳极溶出过程以及温度对该过程的影响,并利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对此过程中电极表面的频率响应进行实时监测,同时依据实验测定的M/n值对此过程中不同电位区间的电极过程进行研究。结果电解液温度为30℃时,Ⅰ和Ⅱ沉积区的M/n值分别为30.8、29.3 g/mol,与之对应的Ⅲ-1和Ⅲ-2溶出区的M/n值分别为30.7、29.4 g/mol。改变实验温度后,20℃时循环伏安实验将无法正常进行,当电解液温度由20℃逐步升高至25、30、35℃时,归属于沉积峰的M/n值依次为30.3、30.9、26.3g/mol。随着温度的升高,镍的起始沉积电位逐渐正移,阴极沉积过程进行完全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沉积在电极表面的镍沉积层质量逐渐增加,阳极溶解完全后,残留在电极表面的镍沉积层质量逐渐减少。结论工业电解液中与镍沉积电位相近的金属离子(Co2+、Cu2+)与Ni2+发生共同沉积,并且种类随着温度的升高趋于复杂化。适当提高电解液的温度不仅有利于CV曲线中"形核环"和"溶出峰"的出现,而且还有助于镍的沉积,但同时也会形成结构疏松且易于溶解的沉积层。在–1.4 V时,CV曲线电位扫描方向的转变,使得沉积层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溶出过程发生分区溶解,并且溶出过程的分区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越发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出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洁,徐玉君,沈洪涛,辛海霞,翟玉春.红土镍矿焙烧熟料溶出过程中镍的行为[J].矿产综合利用.2019

[2].徐仰涛,黄凯,朱珍旭.工业电解液中镍阴极沉积和阳极溶出过程的EQCM研究[J].表面技术.2019

[3].王善涛,汤志彩.铝土矿的溶出过程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金属通报.2019

[4].高愫婷,胡佳浩,贾瑶,柴天佑.氧化铝溶出过程苛性比值预测方法综述[C].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9)摘要集.2019

[5].黄剑峰,黄海,马晓娟,黄六莲,陈礼辉.竹材预水解过程中木质素对半纤维素溶出的抑制作用[J].中国造纸.2019

[6].吕景花,李婉婷,万芸菲,王建信,李云蓓.不同pH条件下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溶出物的释放[J].环境工程学报.2019

[7].朱仔成,欧乐明,周伟光.搅拌过程铝离子溶出对微细粒一水硬铝石浮选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8].陈荣,邹自旺,李焕欣,刘珊,刘文彬.阿莫西林胶囊特征指纹溶出过程图谱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张文康,李栋伟.浅析氧化铝溶出过程中的乏汽再利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8

[10].徐颖鹏,李军旗,陈朝轶,兰苑培,刘龙.高硫铝土矿优化溶出过程复合脱硫[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8

标签:;  ;  ;  ;  

溶出过程论文-李洁,徐玉君,沈洪涛,辛海霞,翟玉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