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结构优化论文-王伟,杨楠

阵列结构优化论文-王伟,杨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阵列结构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阵列天线,有限元,结构优化,惯性力矩

阵列结构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杨楠[1](2018)在《平面阵列天线结构轻量化设计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平面阵列天线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3组不同截面梁属性的反射体进行静态分析,根据有限元结果初步确定了以组2建立初步模型。随后对组2的局部变形较大的位置进行结构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模型施加惯性力矩再进行有限元分析,最终获得了满足相关设计要求的面阵天线反射体。对天线的方位和俯仰传动链进行了校核,确定所设计的面阵反射体可以满足工程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16期)

项建弘,李高原,许庆帅[2](2018)在《基于阵列天线结构优化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卫星导航抗干扰中,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从而抑制干扰。然而信源与干扰源时域相关、空域相邻时,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会导致波束畸变,期望信号会被抑制造成检测不理想。通过引入空间相关系数评价,提出了基于平面阵转向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通过阵列天线结构优化,优化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的空间相关系数,控制平面阵最佳转向,克服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空域相邻时在固定阵列上相关程度高导致性能严重下降的不足,提高输出信干噪比,增强导航的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平面阵转向技术在阵元数为8的均匀矩形阵情况下,输出信干噪比可提高约7 d B。(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李颖[3](2018)在《平板微槽热管阵列的传热性能及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子器件单位面积的热流密度不断增大,这就容易造成热量在电子器件中堆积,若这部分热量不及时散出,电子器件的温度会快速升高,其自身的性能将下降甚至损坏,所以就要求尽量多的热能在尽量小的面积上散出去。目前,实现高热通量的电子器件有效散热的方法是利用热管散热,尤其是平板微槽道热管阵列,利用平板微槽道热管阵列良好的稳定性、均温性和较高的传热系数等优点进行的高效传热已经成为近年来微型电子散热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平板微槽道热管阵列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总结了平板微槽道热管阵列传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现状。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分析,制作出了与水平面具有一定角度的平板微槽道热管阵列,其内部的工质所受重力或者重力分力的方向与工质回流所需毛细力方向一致,所以工质所受的重力能对液体工质的回流起到辅助作用,并且这种热管阵列能够适应横向空间有限的工作环境。通过对所制作的平板微槽道热管阵列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其在传热过程中的热阻模型,分析了影响其热阻的因素,设计并搭建了平板微槽道热管阵列的传热性能测试实验台和启动性能测试实验台,对所制作的平板微热管阵列在不同内部结构、不同弯折角度、不同充液率以及不同工质的工况下的传热性能及启动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1)当充液率、工质类型、内部结构相同时,平板微热管阵列的弯折角度越小启动性能越好,当加热功率较小时,弯折角度大的平板微热管阵列的传热性能较好;(2)当内部结构、工质类型、弯折角度相同时,充液率为40%的平板微槽道热管阵列的传热性能最好,启动性能良好;(3)以甲醇和丙酮为工质的U型微槽道热管阵列的传热性能和均温性均优于以乙醇为工质的U型微槽道热管阵列,内部工质为甲醇的U型微槽道热管阵列的启动性能最好;(4)当工质类型、弯折角度、充液率相同时,内部有微槽结构的平板微热管阵列的传热性能及均温性均优于内部无微槽结构的平板微热管阵列。(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期刊2018-06-01)

黄泽中[4](2018)在《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电主轴结构优化设计和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技术逐步发展,电子产品逐渐走向小巧化、便捷化、多功能化。新一批电子产品对高精度、高质量的PCB电路板的要求更加严格,同时对PCB电路板加工设备的精度也更加高。通常在钻削PCB电路板微孔时,首先选择的是高速钻削数控机床,其高精度、高效率、高质量保证了钻削时的精度要求。对于大多数加工PCB电路板的数控机床来说,均采用空气静压轴承为核心部件,这是因为空气静压轴承具有高精度、振动小、寿命长等特点,所以被广泛运用在PCB加工机床中。本文以广东某公司加工PCB电路板的空气静压电主轴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其空气静压电主轴结构,并在已有结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全新的空气静压轴承——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轴承。对其动静态特性进行分析,并对新型轴承进行支承结构优化,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气体润滑理论,建立气体雷诺一般方程式。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中的FLUENT软件对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轴承进行静态分析。根据分析得到的压力图,比较不同类型微孔阵列式节流器对电主轴稳定性的影响并从中选出最佳结构的微孔阵列式节流器。2.在选出最佳结构的微孔阵列式节流器基础之上,对微孔阵列式轴承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静态性能分析,得到不同参数结构下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变化曲线图,并通过正交试验从中选出最优参数组合的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轴承。3.对新型结构的电主轴支承方式进行优化。通过结合刚度理论分析方程式,提出多支承结构,并对提出的四种支承结构运用Workbench软件的流固耦合分析法对电主轴的径向刚度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多支承结构比双支承结构刚度要高,同时增加的支承越靠近前端支承轴承的位置对提高电主轴的刚性越好。4.对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电主轴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首先通过模态分析,求出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电主轴在低阶模态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算出临界转速;然后对其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电主轴前端位移响应变化,最后通过实验方法对模态分析进行验证,从而验证模态分析仿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8-05-01)

龚美[5](2018)在《功率型LED阵列热仿真及散热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LED即发光二极管,是直接把电能转换成光能的半导体器件。LED器件作为一种绿色固态光源在照明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大功率LED灯具的需求增加,对LED灯的功率要求增加以及封装技术要求提升。由于大量热量的集中导致结温快速升高,而结温的升高带来的是LED寿命的衰减和出光效率的降低。因此,设计出有效的散热模型以及使用高导热材料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在LED灯具封装结构和热界面材料选取方面有很多研究。石墨烯材料因在平面二维方向具有优良的热导率而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改善大功率LED散热,充分发挥石墨烯材料在热扩散方面的作用,将其与铝散热器基底表面相结合,试验设计了单颗大功率LED模型和多颗阵列大功率LED模型。主要探索了两个方面:(1)石墨烯的添加对LED散热效果的影响;(2)不同石墨烯厚度和不同石墨烯形状对LED散热性能的影响;因为仿真中采用的石墨烯很薄,对网格划分要求很严格,因此采用了主流散热仿真优化软件ANSYS Icepak。试验仿真结果表明:石墨烯对改善LED散热效果明显,总体可以使结温下降15℃左右,达到消除热点、降低结温的效果;在纳米厚度级别下,石墨烯厚度和形状对改善LED散热效果差异不大,在误差范围之内,几乎可以忽略。铝散热器在LED散热领域中的应用是最广泛的,得益于其易加工成型、密度低等优点。本文为探索散热器结构参数对LED散热性能的影响,设计出最佳的散热器结构参数,建立了大功率LED路灯模型。试验采用控制变量方法,使用具有自带优化设计功能的热仿真软件Flotherm。探索了铝散热器基底厚度、翅片高度、翅片厚度、翅片间距四个参数对LED路灯结温、引脚温度、灯条和散热器最高温度的影响,试验仿真结果发现对LED散热的影响程度按照翅片高度、翅片厚度、翅片间距、基底厚度依次递减。通过对试验仿真分析,初步找到了最佳的散热器结构参数。(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孔阳洋[6](2018)在《非均匀线阵的阵列结构优化及DOA估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达方向角(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即空间谱估计,是阵列信号处理技术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分支,在MIMO雷达多目标定位、水下声呐探测、射电天文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DOA算法都是以均匀线阵为接收模型,它限制了阵列相邻阵元间距不超过半倍波长,也就限制了信源数要小于阵元数。随着Khatri-Rao(KR积)子空间方法的提出,它可以利用差分共性阵列(Difference-Co-Array)来进行DOA估计,解决了欠定(信源数大于阵元数)的DOA估计问题。非均匀线阵突破了均匀线阵对于半倍波长的限制,扩展了差分共性阵列的自由度(DOF)从而提高DOA估计精度。因此本文将围绕非均匀线阵的阵列结构优化展开,重点研究非均匀线阵的阵列结构、以及互耦模型下的DOA估计,其主要内容总结如下:1、提出了基于最大相邻阵元间距的非均匀线阵,该阵列在物理阵列上做了阵列结构优化设计。具有如下优势:阵元数固定的情况下,它的阵列结构是规则的,换句话说它的阵列位置集合以及自由度具有封闭表达式,同时该非均匀线阵的差分共性阵列是全连续的ULA;其次它的自由度相对于嵌套阵、互质阵,甚至是改进嵌套阵,扩展互质阵以及增强嵌套阵(ANAI-1和ANAI-2)都有一定的提升。2、研究了一种新的协方差矩阵构造方式,该协方差矩阵具有和空间平滑矩阵一样的DOA估计性能,但是该矩阵的构造简单,省略了空间平滑恢复秩的步骤,大大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同时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非均匀线阵相对于嵌套阵、改进嵌套阵、互质阵、增强嵌套阵(ANAI-1和ANAI-2)在DOA估计上的性能优势。3、研究了互耦模型下的DOA估计。重点分析了本文提出的非均匀线阵在对抗互耦上的优势:首先是通过权重函数和嵌套阵、互质阵、超级嵌套阵进行比较,说明了它的阵列结构更为稀疏;其次是通过仿真验证了它在互耦模型下DOA估计性能都优于以上提到的非均匀线阵。4、研究了利用求和求差优化阵的DOA估计。分析了求和求差的基本原理,它提供的自由度相比差分共性阵列有一定的提升。重点分析了基于最大相邻阵元间距非均匀线阵利用求和求差在自由度提升上的优势。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它利用求和求差进行DOA估计在性能上优于嵌套阵、互质阵等非均匀线阵。(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26)

李嘉恒[7](2018)在《基于高线性激光器阵列芯片的增益耦合型栅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围绕应用于ROF光载无线通信系统里的高线性激光器阵列芯片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高线性大功率激光器中光栅结构对其腔内电场强度和增益耦合系数的分布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使用多相移光栅(multi phase shifted,MPS)、节距调节光栅(corrugation pitch modulated,CPM)、分布耦合系数光栅(distributed coupling coefficient,DCC)等对高线性大功率激光器中的光栅结构进行仿真优化,并通过测试验证提高了激光器阵列芯片的边模抑制比和线性指标。本文的创新点和工作分为如下几个部分:(一)设计优化了增益耦合型光栅结构:通过利用多相移、节距调节、分布耦合系数相结合,实现对光栅结构的优化,使电场强度在激光器腔内的横向分布非常均匀,同时增益耦合系数在激光器腔内的纵向分布非常均匀,极大地提高了激光器的边模抑制比,很好的实现了激光器阵列的单模特性。增益耦合型光栅应用于四通道激光器阵列,实验测试结果证明:阈值电流降低至11mA,输出功率高于lOdBm,边模抑制比达到41dB。(二)本设计采用AlGaInAs应变多量子阱材料,能有效地阻止高温下载流子的泄漏,提高量子效率。载流子由高能态散射跃迁到低能态的驰豫时间缩短,有效降低激光器阵列的复合二阶失真(CSO,Composite Second-Order)和复合叁次差拍(CTB,Composite Triple-Beat),满足激光器阵列的线性指标。仿真和实验测试结果一致表明:复合二阶失真为-66.3dBc,复合叁次差拍失真为-68.1dBc,均小于所要求的-60dBc指标,实现高线性激光器阵列芯片的线性化指标。另外,为了实现光子器件高度集成化,本文在上述AlGaInAs材料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掺铒硅基材料在高集成硅基微波光子芯片方面的应用,以及实现可编程、可配置的硅基微波光子芯片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5)

李高原[8](2017)在《基于阵列天线结构优化的自适应抗干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得益于卫星独特的广域和高度优势,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高精度、全天候、全球导航定位应用最为广泛的导航系统。然而卫星导航信号到达地面时极其微弱,很容易受到有意或无意的干扰,所以研究卫星导航抗干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在卫星导航抗干扰中,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从而抑制干扰。然而信源与干扰源时域相关、空域相邻时,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会导致波束畸变,期望信号会被抑制造成检测不理想。基于此,本文研究在通道数受限条件下,基于阵列天线结构优化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主要内容概括如下:推导了输出信干噪比与阵元数目以及空间相关系数的关系,分析了在不同干噪比条件下输出信干噪比受空间相关系数的影响程度。通过引入空间相关系数评价,提出了基于平面阵转向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通过阵列天线结构优化,优化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的空间相关系数,控制平面阵最佳转向,克服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空域相邻时在固定阵列上相关程度高导致性能严重下降的不足,提高输出信干噪比,增强导航的抗干扰能力。针对信源与干扰源空域相邻时,期望信号接收增益降低、影响接收机性能。实际工程中,考虑到干扰信号和期望信号的来向信息存在误差的因素,定义平均输出信干噪比,提出了方位信息与测向精度约束条件下阵列天线稀疏优化的自适应抗干扰方法。采用遗传算法控制阵列结构,从固定阵元位置的均匀阵列中稀疏优化出性能好的子阵,从而降低期望卫星信号与干扰信号在阵列结构的上的空间相关系数,进而提高输出信干噪比,增强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有效捕获性能,改善了信源与干扰源在时域相关、空域相邻时卫星导航信号的检测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7-12-18)

曹雯,安琪[9](2017)在《各向异性周期阵列结构吸声材料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吸隔声结构的壁面材料通常要具有高吸声及低反射特性。对于一种采用各向异性吸声材料的吸声壁面,通过建立各向异性吸声板声压反射系数方程,以平均声反射系数最小为目标,优化求解了该吸声板的平均声反射系数,研究表明:对该吸声材料,在0~90°入射范围内平均反射系数最小值为0.283 5;当希望噪声在法向处反射也能最小时,0~90°入射范围内其最小平均声反射系数为0.293;而如果要求在法向处不反射,并使得0~60°上的平均声反射系数最小,在该角度范围内,平均声反射系数最小可达0.022,反射声功率比小于1e-3。相比于各向同性吸声层,各向异性吸声板在吸声应用中可获得更高性能。(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S2期)

胡奥[10](2017)在《基于TiO_2纳米棒阵列的结构优化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具有无污染、性能稳定、制备条件可控等优点,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而DSSC光阳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相比TiO_2纳米颗粒多孔膜电极,研究发现一维TiO_2纳米阵列应用在DSSC上能显着提升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但一维TiO_2纳米阵列的比表面积有限,导致阵列吸附的染料量较少,这会直接影响电池对光的吸收。本文采用水热法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一维TiO_2纳米棒阵列,并在此基础上生长出分枝结构,对两种TiO_2阵列进行形貌和光学性能方面的表征;然后将两者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用在DSSC、有机/无机杂化电池和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中,并对电池的光电性能及界面修饰行为进行探索。主要实验成果和内容如下:1.TiO_2纳米棒阵列(NRAs)和TiO_2分枝纳米棒(B-NRAs)阵列的制备及形貌和光学性能对比。对NRAs和B-NRAs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B-NRAs的(101)衍射峰明显增强,说明分枝结构有(101)生长取向。两种阵列的紫外吸收与反射谱显示B-NRAs的吸收率和反射率均高于NRAs,说明分枝结构可以提高对光的利用。2.将浸泡过N719染料的NRAs和B-NRAs作为光阳极、铂(Pt)为对电极组装成DSSC。结果表明B-NRAs的DSSC光电转换效率为2.01%,显着高于NRAs电池的0.72%。另外,两种DSSC的电化学阻抗谱(EIS)表明:B-NRAs光阳极结构DSSC的界面阻抗和电荷寿命均高于NRAs结构。3.将浸泡过N719染料的NRAs和B-NRAs制备成含聚合物材料(P3HT和PCBM混合液)包裹的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杂化电池),并比较其光电性能。结果表明:B-NRAs杂化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37%,明显高于NRAs杂化电池的0.84%.4.用硫化镉(Cd S)量子点分别修饰NRAs和B-NRAs阵列、并分别制备成杂化电池。紫外吸收谱表明Cd S量子点可将两种阵列的吸收范围拓展至520nm附近。B-NRAs杂化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13%,高于NRAs杂化电池的1.41%。且B-NRAs结构杂化电池的界面阻抗和电荷寿命均高于NRAs结构。(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7-05-01)

阵列结构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卫星导航抗干扰中,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从而抑制干扰。然而信源与干扰源时域相关、空域相邻时,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会导致波束畸变,期望信号会被抑制造成检测不理想。通过引入空间相关系数评价,提出了基于平面阵转向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通过阵列天线结构优化,优化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的空间相关系数,控制平面阵最佳转向,克服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空域相邻时在固定阵列上相关程度高导致性能严重下降的不足,提高输出信干噪比,增强导航的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平面阵转向技术在阵元数为8的均匀矩形阵情况下,输出信干噪比可提高约7 d B。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阵列结构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伟,杨楠.平面阵列天线结构轻量化设计分析及优化[J].电子设计工程.2018

[2].项建弘,李高原,许庆帅.基于阵列天线结构优化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J].无线电工程.2018

[3].李颖.平板微槽热管阵列的传热性能及结构优化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8

[4].黄泽中.微孔阵列式空气静压电主轴结构优化设计和稳定性分析[D].西华大学.2018

[5].龚美.功率型LED阵列热仿真及散热结构优化[D].广东工业大学.2018

[6].孔阳洋.非均匀线阵的阵列结构优化及DOA估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7].李嘉恒.基于高线性激光器阵列芯片的增益耦合型栅结构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8

[8].李高原.基于阵列天线结构优化的自适应抗干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9].曹雯,安琪.各向异性周期阵列结构吸声材料优化设计[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

[10].胡奥.基于TiO_2纳米棒阵列的结构优化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湖北大学.2017

标签:;  ;  ;  ;  

阵列结构优化论文-王伟,杨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