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在WCDMA与PHS网络之间的呼叫切换方面取得研究成果

中兴通讯在WCDMA与PHS网络之间的呼叫切换方面取得研究成果

一、中兴通讯取得WCDMA和PHS网络之间的呼叫切换研究成果(论文文献综述)

赵盛烨[1](2021)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的超融合技术,解决了无线通信技术中按身份分配不同通信权限的问题。其中,“云计算技术”是基于实时数据通信的控制方法,“区域”描述了精准限定的物理覆盖范围,“安全通信技术”是特定区域的受控通信控制技术。前人在通信速率和便捷程度的需求下,研发出的通信系统往往只是解决了通信的效率、可靠性、便捷性问题,较少考虑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保密机构的破坏和这些机构的特殊需要,在各类通信协议的标准当中也不存在这样的信令集供特殊功能的通信设备研发。同时,当前在网的2G-3G通信系统出于通信效率考虑较少地使用了计算机辅助单元,因此作者在研究提升云计算算法效率的基础上,将2G-3G通信系统进行上云改良,再结合4G和5G通信协议,研究通信系统对移动台终端鉴权和定位的原理,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实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特定终端用户群体实现了这一目标,同时该固定区域之外的移动台用户不受该技术体系的影响。文章以区域安全通信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新兴技术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算法。针对云计算中异构数据跨源调度传输耗时问题,现有的调度方法很多都是通过启发式算法实现的,通常会引起负载不均衡、吞吐量和加速比较低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方法,在真正进行调度之前进行了数据预取,大大减小了调度时的计算量,从而减小了调度资源开销。然后,更新全部变量,对将要调度的异构数据跨源子数据流质量进行排列,并将其看做子流数据的权重,每次在调度窗口中选择异构多源子流数据中最佳质量的子流数据进行调度传输,直到全部数据子流处理完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方法能够在云环境下对异构数据进行跨源调度,同时具有较高的负载均衡性、吞吐量和加速比。2.提出一种云环境下改进粒子群资源分配算法。云计算中,云平台的资源分配,不仅面对单节点的资源请求,还有面对更复杂的多节点的资源请求,尤其对于需要并行运行或分布式任务的用户,对云集群中节点间的通信都有非常严格的时延和带宽要求。现有的云平台往往是逐个虚拟机进行资源分配,忽略或者难以保障节点间的链路资源,也就是存在云集群多资源分配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云资源描述方法,并且对粒子群云资源分配方法进行改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对云资源进行分配,提高了云资源的平均收益和资源利用率,在资源开销方面相比于传统方法减少了至少10%,而且有更短的任务执行时间(30ms以内)。3.提出一种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无线网络影响因素较多,总是无法避免地产生定位误差,为取得更好的可靠性与精准度,针对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提出一种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构建基于到达时延差的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获取到达时延差信息,根据移动台对应服务基站获取的移动台到达时延差与到达角度数据,利用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多次更新定位估计,结合小波变换,架构到达时延差/到达角度混合定位算法,依据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环境的到达时延差数据采集情况,将估算出的移动台大致位置设定为不同种类定位结果,通过多次估算实现移动台动态定位。选取不同无线网络环境展开移动台动态定位仿真,分别从到达时延测量偏差、区域半径以及移动台与其服务基站间距等角度验证算法定位效果,由实验结果可知,所提算法具有理想的干扰因素抑制能力,且定位精准度较高。4.构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系统。系统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整个系统是完整的,并且已经得到了实践的验证。通过SDR软件定义的射频通信架构,实现系统间的通信超融合。对于非授权手机与非授权的SIM卡要进行通信阻塞,同时要对手机与SIM卡分别进行授权,当有非授权手机或者授权手机插入非授权SIM卡进入监管区域中后,要可实现对其通讯的完全屏蔽和定位,软件系统应对非法用户进行控制,所有非法用户的电话、短信、上网都应被记录和拦截。硬件系统主要对顶层模块、时钟模块、CPU接口模块、ALC模块、DAC控制模块进行了设计。同时,本文使用改进的卷积定理算法提高了信号的保真度。5.智能化区域安全体系研究。未来的区域安全管理员还需要对多个进入的移动台终端进行鉴别,解决谁是终端机主、是否有安全威胁、真实身份是什么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立智能化区域安全通信体系,并将其保存在存储设备中,该体系可以实现自我学习。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对上述研究工作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满足了特定领域特定场景下的区域安全通信需求。

李志斌[2](2012)在《无线网络核心网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运营商网络智能化、IP化工作及3G网络建设、2G/3G网络互通工作的深化,提供的业务越来越多,各网络运营商不断将更多的服务和更新的技术引入自己的网络运营。整个移动网络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优化网络结构和配置、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日常优化工作、提高网络质量、改善客户的感知度变得越来越重要。无线核心网网络优化是通信网络运行维护的重要内容。无线核心网网络优化主要是在保证网络安全运行情况下,以高阻跨接、端口镜像、以太网分流、分光等方式进行的对各类信令和协议数据采集,对信令和协议的解码,合成CDR/TDR,重现业务接续,完成各类网络和业务指标统计,从而使维护人员掌握和分析网络和业务运行情况;同时,通过对呼叫全程协议的流程关联,和更细粒度的分析,完成端到端的呼叫分析。通过对呼叫全程全网的分析,使网络优化工作能够更深入的拓展到全网各个环节,对问题的彻底解决起到更直接的支持保障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无线核心网网络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方面:首先介绍了核心网的网络结构、资源评估、性能评估等方面的内容,阐述了优化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和网络优化步骤;其次着重介绍了某市现有核心网网络指标呼损原因,找出了影响网络质量的主要原因;然后,合理调整网络设备、系统参数配置,使网络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保证网络资源获得最佳的利用率,提高用户的感知度,并在无线核心网的日常网络优化中加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网络优化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优化效果,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张璟[3](2009)在《PHS室内分布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PHS的成功运营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PHS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也是南京电信2007和2008年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项目之一。本课题主要针对目前还没有完整的PHS室内分布系统研究的系统研究材料,旨在对PHS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和维护中的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环境和PHS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接着对PHS网络现状以及室内分布覆盖工程从方案设计、工程建设和后期维护过程中会遇到的技术难点和关键参数做了介绍,并且通过一个实例,提出了对室内信号覆盖以及对弱信号区进行强化的方式方法。然后,分析了PHS室内分布系统建成之后,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本文最后还对PHS室内分布系统的未来几种发展方向做了论述,提出了PHS分别与WLAN、3G等系统合路的方法,PHS与3G系统之间的干扰共存,从而达到共用系统节约投资的目的。目前本文对问题的分析还不够完善、随着各种复杂工程的不断开展,有更大的疑难问题会逐渐暴露,将会给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工作提出更大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石玮[4](2007)在《贵阳市PHS网络掉话问题分析及改进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贵阳PHS小灵通网络始建于2002年12月,到2005年9月,贵阳有3000个基站,用户突破20万。随着PHS通信网络用户数的增加,出现了网络的掉话率高,同频同时隙干扰增加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网络运行质量,为此,2004年10月,贵阳市电信公司将贵阳PHS的优化作为公司的重点工作之一,论文是作者参加该工程工作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1、针对贵阳PHS网络掉话现象,从欠覆盖、过覆盖、不同步、PA划分不合理、天线阵顺序安装出错、切换、有线侧以及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TCH干扰是影响掉话的主要因素。2、对TCH信道上下行干扰的分析,得出TCH干扰的本质原因是PHS网络的频率分配-DCA算法引起,减少TCH干扰就能降低掉话率,正常通话要求TCH信道的载噪比在17dB左右时,从而得出基站参数的调整优化提供了依据。3、通过对Cost231-Hata模型的分析、修正和仿真得出贵阳城区的电波传播的一个近似模型,得出贵阳500mw的基站有效传播半径为50米—60米。从而给出一般勘点原则和特殊区域的勘点原则。通过分析PHS网络的掉话的原理,得出了基站的合理布设是减少干扰、降低掉话的根源,在工程中通过调整部分基站位置、天线下倾角、更换全向天线为定向天线等,并结合调整相关参数,来提高TCH干扰区域的信号强度或降低背景噪音,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上行和下行引起的TCH干扰。网络运行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到2005年4月止,掉话率由优化前的1.92%降为1.62%,取得了良好得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为其它地区的PHS网络优化中解决掉话和TCH干扰的问题可以借鉴本文的研究结果。

李英福[5](2006)在《长春市PHS网络优化技术及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对通讯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原有的传统有线窄带话音业务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通讯需求。通讯设备的小型化和满足用户在任何活动范围内使用已成为当今通讯发展的主流,特别是在无线通讯领域。而我们早期设计的PHS网络模型已发生巨大改变,某些区域的话务量可能已达饱和或已超过原有设计容量。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使原有PHS网络的覆盖情况也发生改变,这就需要紧随环境的变化以及业务量的改变来及时对PHS网络进行优化,以保证网络的通信质量,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使PHS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本文认真分析了网络优化进行前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针对目前网络存在的问题,通过点测和面测制定出网络优化的解决方案。本文从长春通信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PHS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知识,结合在长春通信分公司PHS网络优化的实际经验,提出了长春通信分公司网络优化的方案,并对网络优化前后的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

汤剑[6](2006)在《WCDMA与PHS系统的频率干扰及解决方案》文中提出随着能提供更高速率、更丰富业务的第三代移动无线通信(3G)技术的迅速发展,其网络建设已迫在眉睫,而近年来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的PHS网络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与之共存。按照中国频率规划,3G移动通信的部分频段与PHS网络使用频段相邻,两者之间必然存在干扰,这一问题的出现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干扰问题的确定和解决将成为PHS和3G能否共存的关键所在。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3G移动通信网与PHS网络间可能存在的干扰,并特别针对3G主流标准之一WCDMA,对其与PHS间的干扰类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确定性分析方法给出了两系统共存时的最小耦合损耗值;为了使WCDMA与PHS二者更好地在室外、室内共存,充分发挥资源效力,接着本文提出了克服干扰问题的办法及手段,并结合几个WCDMA试验网的干扰测试实例,对相关工程建设实际提出了建议,对已建PHS室内分布系统向PHS、WCDMA、WLAN三网共用的升级改造方案作了详细阐述;最后本文对二者在业务融合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及观点。

王琼[7](2006)在《MAP协议在PHS网络互通中的应用》文中指出PHS是无线市话的简称(俗称小灵通),它是一种依附现有固定电话网络采用微蜂窝技术实现无线覆盖的个人接入系统。因为小灵通在移动通信中具有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的优点,自发展以来,迅速的占领了市场,并不断地进行扩大和发展。但是由于小灵通发展时间比较短,各个厂商没有统一的规范,而在同一个城市存在并网需求,因此实现小灵通网络的互联互通是十分必要的。 市场上生产小灵通的厂商很多,各自采用的接入技术、网络交换、接口参数等互不相同,要实现PHS的互通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由于PHS技术是“嫁接”在固定电话网上的,而固定电话网采用七号信令进行消息的传递,那么在PHS核心网上采用共同的标准来实现PHS的互联互通是比较可行的办法。MAP协议位于七号信令网中的应用层,是专门为移动用户设计的。它规定了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不同功能部件之间以及不同PLMN之间进行控制和数据信息交换的过程和方式。而且MAP协议在第二代移动通信GSM网络的漫游互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中国电信规定采用MAP协议实现不同类型的PHS网络的互联互通是十分可行的。 本文分析了MAP协议的结构、消息、业务以及移动通信网中MAP协议在各个接口传递的消息内容。同时也详细分析了以IP为核心的软交换PHS网络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异构PHS核心网的互联互通方案,并对该方案实现的语音互通、短消息互通和丢话通知互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方案通过在PHS软交换网络中增加适配器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Adapter和访问位置寄存器VLR Adapter,实现了SNSP协议和MAP协议的转换,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厂商PHS核心网络中的用户位置信息的交换问题。本文还对移动通信的MAP协议中的漫游互通模块进行改进,设计了移动管理模块、操作管理模块和呼叫处理模块中主要函数的消息流程、SDL图和实现的代码。通过系统测试的方法,采用批量用户对归属位置寄存器和访问位置寄存器进行了测试,证实了PHS网络漫游互通的实现。 最后对本论文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该课题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陈娟[8](2006)在《WCDMA与PHS系统的互干扰分析及共存研究》文中指出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系统作为一个局部无线接入制式已经在中国广泛使用,短期内还将继续存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即将商用,W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将有可能成为应用最广泛的3G标准,因此中国的运营商需要解决二者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我国为PHS分配的频段是1900-1920MHz,为WCDMA上行分配的频段是1920-1980MHz,为WCDMA下行分配2110-2170MHz频段。PHS系统将紧邻WCDMA系统的上行频带,在1920MHz频点附近两系统将会对彼此产生比较强的邻频干扰,由于频带距离较远,可以忽略WCDMA下行频带和PHS之间的干扰。PHS系统对带外和杂散指标定得比较宽松,而WCDMA的协议标准里专门考虑了对现有系统的干扰情况,因而对射频指标要求得比较严格。因此,PHS系统对WCDMA系统上行的干扰将是两系统之间的主要干扰。ACIR(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Ratio)是一个综合判定邻频干扰衰减度的指标,本文用它来计算PHS对WCDMA系统的干扰。WCDMA容量为软容量,干扰会引起WCDMA上行底噪抬升,导致容量损失。WCDMA上行容量的判定准则是基站噪声抬升6dB时的小区激活用户个数,判断两系统能否共存的容量损失门限为5%,只有容量损失低于5%才可行。目前研究干扰共存的方法主要有最小耦合损耗计算法和蒙特卡罗仿真方法。MCL(Minimum Coupling Loss)计算方法研究的是在最坏情况下邻信道干扰的大小,这种方法简单高效,但得出的结论不太符合实际的复杂系统。蒙特卡罗仿真方法能够模拟网络中有大量基站和移动台同时通信的情景。作者利用一个叠加了简化的PHS仿真流程的WCDMA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在平台中设置WCDMA网络有2层19个基站,小区站间距1000米,PHS网络4层61个基站,站间距250米,两网中心基站坐标无偏移。利用1000次快照得到了上行噪声抬升6dB时,有PHS干扰和没有PHS的干扰两种情况下WCDMA上行容量的损失百分比。如果容量损失超过5%,说明PHS的干扰太大,重新修改PHS系统与WCDMA基站之间的MCL和ACIR来降低干扰。通过多次仿真,作者得出了两网共存的限制条件:PHS手机与WCDMA基站间的MCL为80dB时,WCDMA全向站与PHS手机间的ACIR应大于40dB,三扇区定向

魏芳容[9](2005)在《北京市PHS网络规划设计及关键技术实现》文中提出PHS(Personal Handset System)是中国国内固定电话运营商在特殊时期,特殊竞争形式和特殊电信政策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移动通信技术。PHS在中国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争议和置疑,但不容置疑的却是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作者负责并参加了北京通信PHS网络二期工程核心网络设计的整个过程,在完成工程项目期间独立编写和主要编写了部分技术文档。作者将项目期间的工作加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学位论文。北京通信PHS网络二期工程有重大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采用中继网关(TG)/接入网关(AG)分离的架构,向下一代网络(NGN)架构迈进了重要的一步。2.在PHS网络中引入GSM网络的移动交换机(MSC)和关口移动交换机(GMSC)概念。将TG和信令网关(SG)合并看作GMSC。并设计了SG 2.0设备版本升级到SG 3.0设备版本的升级割接方案,实现自动的信令链路倒换,避免因单台SG设备故障造成话音中继闭塞。3.解决了在TG/AG分离的网络架构下不同厂家PHS网络的漫游互通问题,设计了全新的漫游呼叫流程和漫游号码分配方案,推出漫游互通所需信令链路的计算方法公式,并设计出便于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作者在参与此项目过程中,采用由UT斯达康公司研发的新硬件和新软件,将以上这些技术创新付诸实施,完成了话音、信令、传输和运营支撑等网络各部分的规划设计,并实现了不同网络之间的漫游互通。由于上述的技术创新和规划设计,使北京通信PHS网络实现了大容量和全新网络架构,并解决了新网络架构的引入所带来的新问题,对于PHS核心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论文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包括引言和工程项目总体介绍。第二部分:设计。包括话音中继设计、信令中继设计、路由设计及呼叫流程、传输层IP骨干网络设计和OSS运营支撑系统设计。第三部分:讨论。包括不同厂家PHS网络的漫游互通实现、PHS发展趋势探讨、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和结论。

孙绍林[10](2005)在《贵阳PHS网络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贵阳PHS网络通信系统,采用的是微蜂窝通信技术。由于PHS基站发射功率小,电波穿透能力弱,在贵阳地区“馒头山”遍布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出现了TCH干扰增大、频率阻塞率增高等严重影响通话的问题,导致接通率低、掉话率高等情况,运行指标比其它同类城市低。为了弄清TCH干扰增大、频率阻塞率增高的物理原因,寻找解决接通率低、掉话率高的解决办法,对网络进行优化,我们于2003年6月开始结合贵阳电信公司“网优”工程对贵阳PHS网络的电磁分布和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本论文是该工作的一部分,主要包括: 1、针对贵阳PHS网络存在的问题——掉话率、频率阻塞率高,接通率低等问题,采集了大量近期贵阳PHS网络的运行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网络优化的必要性。 2、分析了网络规划和优化之间的关系、网络优化的意义、内容、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网络优化使用的方法及手段。 3、分析了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特别是贵阳的地理环境对PHS网络电磁波传播的影响——主要是快衰落和多径效应。对电磁波的几种传播模型进行分析、比较,选定了适合本地区PHS网络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COST231—Hata。并用仿真软件MatLab,结合本地区的网络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适合贵阳地区的修正因子的取值范围。 该修正后的COST231—Hata模型已应用于贵阳PHS网络优化工程中,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分析贵阳PHS网络电磁波传播和分布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为运营商以后的网络建设和维护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二、中兴通讯取得WCDMA和PHS网络之间的呼叫切换研究成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兴通讯取得WCDMA和PHS网络之间的呼叫切换研究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移动通信系统
        1.2.2 通信系统与通信终端
        1.2.3 区域安全通信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区域安全通信理论基础
    2.1 移动通信研究对象
        2.1.1 2G移动通信技术
        2.1.2 3G移动通信技术
        2.1.3 4G移动通信技术
        2.1.4 5G移动通信技术
    2.2 SDR设备原理
    2.3 云计算技术
        2.3.1 虚拟化
        2.3.2 云计算安全
        2.3.3 云计算与通信的超融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方法
    3.1 相关研究
    3.2 算法模型
        3.2.1 异构多源数据的预取
        3.2.2 异构数据跨源调度算法
    3.3 实验与分析
        3.3.1 实验环境与实验过程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种云环境下改进粒子群资源分配方法
    4.1 相关研究
    4.2 算法模型
    4.3 实验与分析
        4.3.1 实验环境与实验过程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一种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
    5.1 相关研究
    5.2 基于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
        5.2.1 TDOA下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
        5.2.2 融合及平滑过渡
        5.2.3 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
        5.2.4 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流程
    5.3 实验仿真分析
        5.3.1 实验环境与评估指标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安全通信系统设计
    6.1 软件系统设计
        6.1.1 功能设计
        6.1.2 界面设计
        6.1.3 信令模组设计
    6.2 硬件系统重要模块设计
        6.2.1 时钟模块设计
        6.2.2 CPU接口模块设计
        6.2.3 ALC模块设计
        6.2.4 DAC控制模块设计
    6.3 实验部署与验证
        6.3.1 实时控制过程和验证
        6.3.2 传输验证实验设计
        6.3.3 实验设备部署
        6.3.4 天馈系统实验方案
        6.3.5 实验安全事项
        6.3.6 实验环境要求
        6.3.7 实验验证测试及调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无线网络核心网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本论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组织结构
第二章 WCDMA关键技术研究
    2.1 WCDMA系统概况
    2.2 WCDMA系统组成
    2.3 移动核心网网络结构和演变
        2.3.1 R99版本特点
        2.3.2 R4版本特点
        2.3.3 R5版本特点
    2.4 电路域(CS域)系统结构
        2.4.1 MSCS系统结构
        2.4.2 MGW系统结构
    2.5 分组域(PS域)系统结构
        2.5.1 SGSN系统结构
        2.5.2 GGSN系统结构
    2.6 CG系统结构
    2.7 HLR系统结构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市无线核心网络优化研究
    3.1 某市无线核心网络现状
        3.1.1 某市无线核心网络概况
        3.1.2 某市网络组网分析
    3.2 某市核心网CS域网络资源评估研究
        3.2.1 某市网络资源评估
        3.2.2 资源优化方法
    3.3 网络性能评估研究
        3.3.1 鉴权
        3.3.2 加密
        3.3.3 短消息
        3.3.4 位置更新
        3.3.5 寻呼
        3.3.6 指配
        3.3.7 切换
    3.4 核心网网元关键参数评估研究
        3.4.1 概述
        3.4.2 寻呼参数优化
        3.4.3 短消息发送失败重发次数参数优化
        3.4.4 鉴权相关参数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某市无线核心网优化的实施
    4.1 核心网优化典型案例分析
        4.1.1 10010平台问题
        4.1.2 某局局间切换成功率低问题分析
        4.1.3 网络中不明终端问题
        4.1.4 录音通知混乱问题
        4.1.5 IPHONE手机终端在位置更新时短时无信号问题
    4.2 网络优化效果验证
        4.2.1 优化成果概述
        4.2.2 短消息优化效果分析
        4.2.3 寻呼优化效果分析
        4.2.4 指配优化效果分析
        4.2.5 网络资源优化效果分析
        4.2.6 用户感知优化效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和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改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3)PHS室内分布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2 PHS相关技术
    2.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2.2 PHS网络组织和室内分布系统
        2.2.1 PHS原理和系统关键技术
        2.2.2 系统网络组织
        2.2.3 PHS室内分布系统概念
3 电磁环境分析
    3.1 传播的主要特征
    3.2 信号的传输衰落
    3.3 建筑物内部的电磁环境
    3.4 系统切换问题
        3.4.1 切换方式
        3.4.2 PHS切换参数含义
        3.4.3 PHS切换的实现
4 覆盖方案的设计
    4.1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
    4.2 覆盖前的电磁环境测试
        4.2.1 勘测准备工作
        4.2.2 现场测试
    4.3 模拟仿真测试
    4.4 仿真结果计算分析
        4.4.1 确定室内传播模式
        4.4.2 边缘场强仿真分析
        4.4.3 话务量预测
    4.5 信号源的选取
        4.5.1 CS28基站
        4.5.2 CS28A
        4.5.3 CS17基站
        4.5.4 CSB基站的应用
        4.5.5 CS4基站的应用
        4.5.6 直放站信源
    4.6 覆盖方式的选择
        4.6.1 室内直接覆盖系统
        4.6.2 无源分布式覆盖系统
        4.6.3 干线放大器+无源分布式覆盖系统
        4.6.4 光纤+干线放大器+无源分布式覆盖系统
        4.6.5 泄漏电缆分布方式
    4.7 天线的选择
        4.7.1 天线口数量计算
        4.7.2 天线类型的选择
    4.8 功分器的选择
    4.9 馈线的选择
    4.10 覆盖方案的确定和信号强度理论计算
        4.10.1 分布框架图
        4.10.2 分布系统设计图和天线信号强度计算
        4.10.3 各楼层天线安装图
    4.11 实际测量效果与理论效果对比验证
5 室内分布带来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5.1 系统存在问题的发现
        5.1.1 测试的内容和准备工作
        5.1.2 测试的指标和指标分析
    5.2 室内分布系统话务量低
        5.2.1 调整信源类型
        5.2.2 室外信号引向室内
        5.2.3 室内信号引向室外
6 PHS室内分布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6.1 PHS共用系统
        6.1.1 PHS和WLAN共用系统
        6.1.2 PHS和WCDMA共用系统
        6.1.3 PHS、WCDMA和WLAN共用系统
    6.2 PHS共用系统的兼容性
        6.2.1 无源器件的兼容性
        6.2.2 合路后的场强预测
    6.3 PHS与3G系统的干扰共存
        6.3.1 干扰共存的研究
        6.3.2 PHS干扰共存仿真
        6.3.3 PHS与3G系统之间的干扰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4)贵阳市PHS网络掉话问题分析及改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2 分析掉话产生的原因
    2.1 掉话及掉话率的定义
    2.2 欠覆盖引起的掉话
    2.3 过覆盖引起的掉话
    2.4 网络同步引起的掉话
    2.5 PA的划分问题引起的掉话
    2.6 天线阵的天线顺序安装出错引起的掉话
    2.7 切换引起的掉话
    2.8 有线侧引起的掉话
    2.9 干扰引起的掉话
    2.10 本章小结
3 PHS网络的TCH干扰分析
    3.1 TCH的概念
    3.2 STD-28协议引起TCH干扰
        3.2.1 下行信号互相干扰
        3.2.2 上行信号互相干扰
    3.3 PHS网络频率分配引起TCH干扰
        3.3.1 PHS频率规划原则
        3.3.2 DCA引起的TCH干扰
    3.4 TCH干扰中C/I(载噪比)的分析
    3.5 TCH干扰区域的判定
        3.5.1 TCH干扰的直观表现
        3.5.2 TCH干扰对网络性能指标的影响和体现
    3.6 本章小结
4 贵阳城区的电磁波传播模型的仿真
    4.1 PHS网络空间传播链路计算中需要定义的几个参数
    4.2 自由空间的衰耗模型分析及仿真
    4.3 Cost231-Hata模型的分析及仿真
    4.4 贵阳市城区电磁波传播模型的分析及仿真
        4.4.1 采集已安装基站天线的信号电平在城区中的实际测量值
        4.4.2 仿真分析
    4.5 站点分布与TCH干扰之间的关系
        4.5.1 基站的覆盖考虑
        4.5.2 网络的容量考虑
    4.6 基站的勘点原则
        4.6.1 一般站点的勘点原则
        4.6.2 特定区域500mW的堪点原则
    4.7 本章小结
5 网优方案实施及验证
    5.1 PHS网络各项性能指标定义及解释
        5.1.1 网络优化的一般概念
        5.1.2 网络优化的流程
    5.2 对贵阳PHS网络的优化
        5.2.1 网优内容—掉话率
        5.2.2 优化内容—针对TCH干扰引起的掉话
    5.3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5)长春市PHS网络优化技术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2 意义
    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章节安排
        1.3.1 本论文研究内容
        1.3.2 本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PHS 网络结构
    2.1 PHS 的基本概念
    2.2 PHS 的系统结构
        2.2.1 互联互通模块IGW
        2.2.2 移动管理中心HLR
        2.2.3 接入网单元ANU
        2.2.4 基站控制器CSC
        2.2.5 基站CS
        2.2.6 移动终端PS
    2.3 IGW 结构图
    2.4 PHS 系统的特点
    2.5 PHS 通信的基本原理
第3章 长春通信分公司网络优化现状分析
    3.1 引言
    3.2 PHS 网络优化中的覆盖分析
    3.3 PHS 网络优化中的容量考虑
    3.4 PHS 网络优化中切换问题的解决
    3.5 PHS 网络优化中寻呼区设置的原则
    3.6 PHS 网络优化中干扰问题的解决
    3.7 PHS 网络优化中的基站同步
    3.8 PHS 网络优化总体原则
第4章 网络优化的方案设计
    4.1 网络优化运作步骤
    4.2 采集网络优化进行前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
        4.2.1 网络采集的性能指标
        4.2.2 长春PHS 网络目前的主要网络指标
        4.2.3 长春一中心PA 的指标
    4.3 用户对PHS 网络投诉的问题统计
    4.4 存在问题的原理分析
    4.5 网络优化方案的设计
        4.5.1 网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5.2 网络优化的解决方案
第5章 网络优化的方案实施
    5.1 一中心网络优化的具体实施方案
    5.2 二中心网络优化的具体实施方案
    5.3 三中心网络优化的具体实施方案
    5.4 四中心网络优化的具体实施方案
        5.4.1 收集网络指标数据
        5.4.2 用户投诉
        5.4.3 网络优化的措施
        5.4.4 实施方案
    5.5 五中心网络优化的具体实施方案
        5.5.1 网络指标数据
        5.5.2 投诉整理
        5.5.3 网络优化的措施
        5.5.4 实施方案
第6章 网络优化前后的系统比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6)WCDMA与PHS系统的频率干扰及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3G移动通信网发展现状
        1.1.2 PHS网络发展现状
        1.1.3 3G与PHS的比较
    1.2 研究目的和实现方法
2 3G与PHS网络干扰问题分析
    2.1 信产部PHS技术要求
    2.2 3G与PHS间可能存在的干扰
    2.3 WCDMA与PHS干扰问题
        2.3.1 PHS与WCDMA系统特点
        2.3.2 干扰对WCDMA系统性能的影响
        2.3.3 WCDMA与PHS干扰类型及分析
        2.3.4 规避PHS与WCDMA干扰所需要的理论隔离度
        2.3.5 规避PHS与WCDMA干扰所需要的理论空间隔离距离
3 PHS与WCDMA频率干扰解决措施
    3.1 PHS与WCDMA干扰问题综述
    3.2 室外信号共存干扰预防措施
        3.2.1 天线空间隔离
        3.2.2 预留保护频带
        3.2.3 外接滤波器
        3.2.4 干扰预防的其它措施
        3.2.5 PHS基站杂散指标测试实例
        3.2.6 PHS与WCDMA室外基站共址测试实例
    3.3 PHS与WCDMA共用室内分布系统
        3.3.1 “三网合一”综合解决方案
        3.3.2 室内无线覆盖多网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
        3.3.3 室内无线覆盖多网共享存在问题分析
        3.3.4 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测试实例
        3.3.5 PHS室内分布系统向三网共用的升级改造
4 3G与PHS的业务融合探讨
    4.1 PHS与3G业务功能上的差异
    4.2 PHS与3G业务融合的可能性
    4.3 PHS与3G融合的关键是软交换
    4.4 PHS与3G的前景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MAP协议在PHS网络互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PHS网络的概述
        1.2.1 PHS网络相关技术特点
        1.2.2 PHS网络应用及发展
        l.2.3 PHS组网发展及核心网络的演进
    1.3 MAP协议和 PHS网络互通
    1.4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5 研究工作和本文的贡献
第2章 MAP协议的研究
    2.1 MAP协议与 SCCP、TCAP的关系
        2.1.1 七号信令网络结构
        2.1.2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的使用
        2.1.3 SCCP级
        2.1.4 子系统号码
        2.1.5 SCCP寻址
        2.1.6 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的使用
    2.2 MAP协议概述
        2.2.1 MAP系统结构
        2.2.2 公共 MAP业务
        2.2.3 有限状态机
        2.2.4 MAP协议处理机
    2.3 MAP消息
        2.3.1 MAP消息格式
        2.3.2 MAP消息的内容
        2.3.3 MAP与 TCAP的关系
    2.4 MAP业务
        2.4.1 移动性业务
        2.4.2 操作和维护
        2.4.3 呼叫处理
        2.4.4 短消息
    2.5 MAP程序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PHS网络互联互通的分析与研究
    3.1 PHS网络互联的前提条件
    3.2 PHS互联互通对信令网要求
    3.3 互联互通方案
        3.3.1 体系结构
        3.3.2 功能实体
    3.4 语音互通原理
        3.4.1 鉴权
        3.4.2 漫游注册
        3.4.3 呼叫
    3.5 短消息漫游互通原理
    3.6 丢话通知互通原理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异构 PHS网络互通的设计与实现
    4.1 MAP漫游网络结构
    4.2 MAP漫游协议栈
    4.3 HLR/VLR ADAPTER软件设计
    4.4 移动管理模块的实现过程
        4.4.1 位置更新
        4.4.2 数据恢复
    4.5 运行管理模块的实现过程
        4.5.1 运行管理事件
        4.5.2 删除用户
        4.5.3 修改用户数据
    4.6 呼叫处理模块的实现过程
    4.7 测试方法与结果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WCDMA与PHS系统的互干扰分析及共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WCDMA 技术简介
    1.2 PHS 系统简介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TDD/FDD 共存的干扰分析
    2.1 无线电干扰的成因
    2.2 邻道干扰的衡量方法
    2.3 干扰计算方法
    2.4 PHS 与 WCDMA 之间的干扰类型
第三章 PHS 系统的干扰对 WCDMA 网络上行容量的影响
    3.1 WCDMA 系统的软容量
    3.2 WCDMA 系统容量判定准则
    3.3 WCDMA 上行容量损失判定方法
第四章 传播模型
    4.1 WCDMA 系统基站 BS 与终端 UE 之间
    4.2 PHS 系统基站 CS 与手机 PS 之间
    4.3 PHS 基站 CS 与 WCDMA 基站 BS 之间
    4.4 PHS 手机 PS 与 WCDMA 基站 BS 之间
第五章 MCL(最小耦合损耗)方法理论分析
    5.1 MCL 介绍
    5.2 WCDMA 基站的允许干扰门限
    5.3 PHS 系统相对于 WCDMA 系统的 ACIR 计算
    5.4 PHS 移动台对 WCDMA 基站的邻道干扰
    5.5 PHS 基站对 WCDMA 基站的干扰
    5.6 小结
第六章 PHS 系统干扰 WCDMA 上行的仿真分析
    6.1 蒙特卡罗(MONTE CARLO)系统仿真方法介绍
    6.2 网络基站和手机布局
    6.3 仿真参数
    6.4 仿真平台的搭建
    6.5 仿真结果和分析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北京市PHS网络规划设计及关键技术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PHS 的历史及PHS 在中国的发展
    1.2 PHS 网络存在的问题
    1.3 北京通信PHS 网络二期工程中的技术创新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总体介绍
    2.1 工程概况
    2.2 网络架构
    2.3 网络容量设计
第3章 话音中继设计
    3.1 北京通信PSTN 网络结构现状
    3.2 核心网络设计话务模型
    3.3 TG-PSTN 话音中继设计
第4章 信令中继设计
    4.1 软交换系统信令网关工作原理
    4.2 SG 2.0 版本信令中继设计
    4.3 SG 3.0 版本信令中继设计
    4.4 SG 2.0 到SG 3.0 的升级割接方案
第5章 路由设计及呼叫流程
    5.1 IPAS 到PSTN 的呼叫及AG 上的路由设计
    5.2 PSTN 到IPAS 的呼叫流程及TG 上的路由设计
    5.3 TG、AG 路由设计总结
第6章 传输层IP 骨干网络设计
    6.1 IP 网络结构设计
    6.2 话音IP 网络带宽容量设计
    6.3 信令IP 网络设计
    6.4 交换机VLAN 的划分设计
    6.5 路由协议
    6.6 IP 网络设备配置
第7章 OSS 运营支撑系统设计
    7.1 SUN 服务器性能指标
    7.2 SLR 服务器配置
    7.3 PSC 和CDRC 服务器配置
    7.4 DB 数据库服务器
第8 章 关键技术的实现:UT PHS 网络与ZTE PHS 网络的漫游
    8.1 漫游互通背景综述
    8.2 漫游互通的基本要求
    8.3 全新网络架构下漫游互通的实现
    8.4 为实现漫游互通的信令链路计算
第9章 PHS 发展趋势探讨:PHS 与3G 的关系
    9.1 概述
    9.2 PHS 与3G 融合的分析
第10章 项目的工程实施情况
第11章 结论
    1、实现 TG/AG 分离,向软交换架构迈进重要的一步
    2、实现 GMSC 的结构,并设计了 SG2.0 到 SG 3.0 升级割接方案。
    3、实现在全新网络架构下不同厂家 PHS 网络设备的漫游互通,设计了全新的 漫游呼叫流程和漫游号码分配方案,并分析推出漫游互通所需的信令链路计算方 法和计算工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贵阳PHS网络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PHS网及网络优化研究
        1.2.1 国内外PHS网
        1.2.2 国内外PHS网络优化研究
    1.3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1.4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
2 贵阳PHS网络及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2.1 PHS/iPAS网络的介绍
        2.1.1 iPAS网络结构
        2.1.2 iPAS无线侧各部分功能介绍
        2.1.3 iPAS业务介绍
        2.1.4 协议信道
        2.1.5 两种逻辑信道之间的关联
        2.1.6 iPAS有关协议
    2.2 网络运行状况
        2.2.1 全网话务量分布
        2.2.2 被叫接通率
        2.2.3 城市间被叫接通率对比
        2.2.4 信道阻塞率
        2.2.5 掉话率
        2.2.6 寻呼响应率
        2.2.7 各网关被叫接通率
        2.2.8 TOP10PA的确定
        2.2.9 GW1-PA4分析
    2.3 核心网阻塞
    2.4 小结
3 贵阳phs网络的优化
    3.1 网络优化的目的
    3.2 网络优化的内容
        3.2.1 覆盖优化
        3.2.2 切换优化
        3.2.3 干扰优化
    3.3 网络优化的特点
    3.4 网络优化的意义
        3.4.1 市场意义
        3.4.2 价格意义
    3.5 网络优化的一般流程
    3.6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之间的关系
        3.6.1 无线网络的设计流程
        3.6.2 网络规划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4 规划模型及仿真结果
    4.1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4.1.1 电波传播方式
    4.2 电磁波传播的损耗
    4.3 快衰落和慢衰落
    4.4 多径、阴影与信道模型
    4.5 传播模型及仿真
        4.5.1 自由空间的模型及仿真
        4.5.2 Okumura-Hata模型
        4.5.3 COST231-Hata模型
        4.5.4 实例分析
        4.5.5 仿真分析
        4.5.6 COST231 Walfish Ikegami模型
        4.5.7 LEE传播模型
        4.5.8 室内传播模型
        4.5.9 规划软件ASSET使用的传播模型
    4.6 贵阳iPAS网络的规划
    4.7 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中兴通讯取得WCDMA和PHS网络之间的呼叫切换研究成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D]. 赵盛烨.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1(09)
  • [2]无线网络核心网优化研究[D]. 李志斌.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3]PHS室内分布系统的研究[D]. 张璟. 南京理工大学, 2009(S1)
  • [4]贵阳市PHS网络掉话问题分析及改进的研究[D]. 石玮. 贵州大学, 2007(05)
  • [5]长春市PHS网络优化技术及实现[D]. 李英福. 吉林大学, 2006(05)
  • [6]WCDMA与PHS系统的频率干扰及解决方案[D]. 汤剑. 南京理工大学, 2006(01)
  • [7]MAP协议在PHS网络互通中的应用[D]. 王琼.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8)
  • [8]WCDMA与PHS系统的互干扰分析及共存研究[D]. 陈娟. 电子科技大学, 2006(12)
  • [9]北京市PHS网络规划设计及关键技术实现[D]. 魏芳容. 清华大学, 2005(02)
  • [10]贵阳PHS网络优化[D]. 孙绍林. 重庆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中兴通讯在WCDMA与PHS网络之间的呼叫切换方面取得研究成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