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秋雨论文-刘强

华西秋雨论文-刘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华西秋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华西秋雨,降水量,国家气象中心,气象服务,连阴雨天气,雨日,国家气候中心,西北地区东部,贪青晚熟,阴雨寡照

华西秋雨论文文献综述

刘强[1](2019)在《华西秋雨偏早偏重 秋收秋种需做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刘强)日前,随着今年第一份《全国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发送至相关部门,全国秋收秋种气象服务正式启动。其中显示,今年华西秋雨较常年偏早,降水量偏多,对农业影响偏重,需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高工王纯枝介绍,所谓华西(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9-09-28)

本报[2](2019)在《预计今年华西秋雨北区降水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连日来,华西地区秋雨绵绵,时不时出现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根据气象部门监测,今年华西秋雨较常年偏早13天。今年华西秋雨有何特点?预计强度如何?哪些地区可能出现秋汛?就这些问题,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专家王永光进行了解答。环流异常形势维持使(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管理报》期刊2019-09-25)

王玫珏[3](2019)在《华西秋雨,“个性”并非那般简单》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华西秋雨来得早,势头也不弱。数据统计显示,进入秋雨季以来,华西地区大部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贵州西北部等部分地区有250至619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4至8成。几乎每年都到访的华西秋雨,已经让当地大部分人习惯了这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9-09-20)

王玫珏[4](2019)在《华西秋雨又绵绵 川陕等地降雨偏多》一文中研究指出自8月27日进入秋雨季至今,华西地区降雨频繁、累计雨量大。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叁天,雨水仍将“驻扎”华西地区,四川盆地东北部、陕西中南部、河南中西部有中雨,陕西中南部局地有大雨。今年华西秋雨来得早,势头也不弱。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实况监测数据和华西秋(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9-09-17)

梁萍,周兵,马悦,汪佳伟[5](2019)在《2017年秋季华西秋雨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我国723个常规观测气象站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综合大气环流的季节内-季节异常、海洋外强迫年际异常及降水的长期变化影响,分析了2017年华西秋雨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华西秋雨存在3~4、6~9、12~18 a、36 a等多个时间尺度的准周期变化,并自1990年以来呈现增加的长期变化趋势。2017年华西秋雨异常偏多是多时间尺度变率迭加影响的结果。2017年秋季,北半球极涡偏向东亚地区,贝加尔湖低槽多冷空气分裂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西,华西地区处于水汽输送异常辐合大值区,出现降水异常偏多。在季节内时间尺度上,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撤退过程偏慢,夏季风北界位置持续偏北,9—10月主雨带维持在华西—江汉—江淮一带。自西太平洋经南海北上的水汽输送的季节内变化,并与东北冷涡的季节内活动相配合,是造成华西秋汛的季节内环流影响因子。华西秋雨年际异常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夏末秋初开始发展的拉尼娜状态是2017年我国秋季降水异常的重要外强迫因子。2017年华西秋雨的异常偏多也与其近年来的年代一多年代际正距平位相及长期增加趋势相关联。(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9年08期)

徐金霞,郭海燕,王钦,马振峰,刘佳[6](2019)在《华西秋雨的空间分型及其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华西地区72个站点1959~2013年秋季(9~11月)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EOF、REOF、MK检验、二阶函数拟合分析、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将华西秋雨区划分为南北两个显着区,并对各区域秋雨的时空分布以及旱涝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南北两个秋雨区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个性差异;两者发生突变年份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均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年际均存在准6年周期变化,且80年代中期以后南北两个气候区均由年代际降水偏多期转入年代际降水偏少期,但两个秋雨区减少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南区减少较北区显着;北区自2000年后秋雨年际波动明显,秋季降水有缓慢上升趋势,年代际长周期有所差异。影响关键区旱涝特征的大气环流形势与水汽输送特征也存在显着差异,北部型陕甘南区与中高纬度环流系统、北部冷空气以及来自孟加拉湾与西太平洋地区的两支水汽输送通道密切相关,南部型则主要与印缅槽、南支槽的异常活动以及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更为相关。(本文来源于《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红军,王子晨,王可,彭冲,朱亚光[7](2018)在《2017年华西秋雨的环流特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国家气候中心降水逐日资料等,分析了2017年华西秋雨的大尺度环流和物理量场配置。结果表明:2017年秋季,华西地区雨量大、雨日多,多雨区位置偏东,强降水过程频繁。北欧阻塞高压强大且位置偏西,副高强度偏强且位置偏西、偏北,贝加尔湖至乌拉尔山南部为一宽广槽区,冷空气主要从西路影响华西地区,同时还有北方弱冷空气,经渤海从对流层低层回流到华西地区;高空急流轴在30°N—38°N稳定维持,华西地区位于急流入口区南侧的高空辐散区,低层对应辐合区;在110°E附近存在一强能量锋区,弱冷气流从对流层低层侵入,加剧了能量锋区强度,易于触发不稳定能量爆发,导致华西区域性大暴雨过程。(本文来源于《干旱气象》期刊2018年05期)

郑然,刘嘉慧敏,马振峰[8](2018)在《夏季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对华西秋雨的影响及可能的物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71—2012年气象台站逐日资料,综合考虑降水量、降水日数及日照时数计算华西秋雨强度,结合不同深度海温资料,研究了华西秋雨强度与夏季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年际变化的联系,并讨论了其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前期夏季西太平洋暖池关键区(5°S—5°N,130°—160°E)热含量变化与华西秋雨强度有显着正相关关系,当前期关键区热含量偏高(低)时,华西秋雨强度较强(弱)。分析发现,当前期关键区热含量偏高时,其相对大气是一个异常热源,由于大气对其的响应,在热含量关键区西北侧中国南海—中南半岛附近生成了异常气旋式环流,其偏东偏南气流有利于向华西地区输送中低纬度洋面上大量暖湿水汽,并与北方的干冷空气在此交汇,同时,高层西风急流异常西伸,华西地区恰好位于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区,这种高、低层有利的耦合形势使得秋雨偏强,反之亦然。(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吴弢[9](2018)在《华西秋雨对湖北的影响和对策建议——以2017年湖北遭受华西秋雨秋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防灾减灾救灾人对华西秋雨并不陌生。在一些年份中,从9月开始,我国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以及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等地秋雨绵绵,虽不如台风、暴雨带来的影响直接而猛烈,但经过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也会造成灾害,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本文以2017年湖北遭受华西秋雨秋汛为例,分析应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减灾》期刊2018年17期)

冉津江,齐玉磊,龙治平[10](2018)在《台风与副高共同影响下的华西秋雨个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采用中尺度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2014年9月持续13 d的连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中高纬度大气环流不断经向发展,脊前的西北气流为连阴雨提供了冷空气,副高和台风"海鸥"相继为四川盆地输送暖湿空气;中低层出现西南涡和切变线,有利于降水产生;前期由副高边缘提供水汽输送,动力热力条件较好,产生较强的不稳定性降水;后期由台风外围云系输送水汽,水汽条件相当,但动力热力条件较差,产生较弱的稳定性降水。(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9期)

华西秋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连日来,华西地区秋雨绵绵,时不时出现短时强降水和暴雨天气。根据气象部门监测,今年华西秋雨较常年偏早13天。今年华西秋雨有何特点?预计强度如何?哪些地区可能出现秋汛?就这些问题,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专家王永光进行了解答。环流异常形势维持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西秋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强.华西秋雨偏早偏重秋收秋种需做应对[N].农民日报.2019

[2].本报.预计今年华西秋雨北区降水多[N].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

[3].王玫珏.华西秋雨,“个性”并非那般简单[N].中国气象报.2019

[4].王玫珏.华西秋雨又绵绵川陕等地降雨偏多[N].中国气象报.2019

[5].梁萍,周兵,马悦,汪佳伟.2017年秋季华西秋雨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2019

[6].徐金霞,郭海燕,王钦,马振峰,刘佳.华西秋雨的空间分型及其特征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9

[7].王红军,王子晨,王可,彭冲,朱亚光.2017年华西秋雨的环流特征及成因[J].干旱气象.2018

[8].郑然,刘嘉慧敏,马振峰.夏季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对华西秋雨的影响及可能的物理机制[J].气象学报.2018

[9].吴弢.华西秋雨对湖北的影响和对策建议——以2017年湖北遭受华西秋雨秋汛为例[J].中国减灾.2018

[10].冉津江,齐玉磊,龙治平.台风与副高共同影响下的华西秋雨个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  ;  ;  ;  ;  ;  

华西秋雨论文-刘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