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马鹿论文-刘艳华,张明海

西藏马鹿论文-刘艳华,张明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藏马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藏马鹿,粪便DNA,Cty,b,遗传多样性

西藏马鹿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华,张明海[1](2016)在《基于线粒体Cty b基因的西藏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马鹿(Cervus elaphus wallichi)为我国特有物种,仅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桑日县,目前关于西藏马鹿的研究报道很少。因此,深入了解西藏马鹿各地理单元内种群的遗传变异,可以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依据,进而使其种群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对54个不同西藏马鹿个体(来自3个不同地点)的线粒体DNA Ctyb基因进行了测定和群体分析,获得了731bp的片段,并检测到24个变异位点,占分析长度的3.28%,且这24个变异位点皆为碱基置换,并未出现碱基插入或缺失的现象,并定义了14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为0.027 81,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从Tajima's D和Fu and Li's D值的估算结果来看,这3个马鹿种群相对于中性进化的歧异度并没有明显的偏离(P>0.1),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这3个西藏马鹿种群间存在很强的平衡选择。分子变异分析表明3个群体间基因流(5.36>Nm>1.87)均大于1,说明这3个马鹿种群间存在着丰富的基因流,并建议将3个地区的西藏马鹿作为一个管理单元进行保护和管理。(本文来源于《“十二五” 鹿科学研究进展》期刊2016-06-01)

胡贺娇[2](2016)在《西藏马鹿(Cervus wallichii)分子生态学与营养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西藏马鹿(Cervus wallichii)是我国特有、濒危、珍贵鹿类动物,主要分布于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该物种曾一度被国际组织认定为已经灭绝的物种,上个世纪90年代被中外科学家在野外调查时重新发现。本研究于2013年和2014年(8月初-9月末)连续两年秋季,采用非损伤取样法——粪便样品,对西藏马鹿的遗传多样性、种群性比及数量、食物组成、食物选择、营养成分测定以及生理健康评价等内容进行了研究,获得如下主要成果:1、从野外采集的199份西藏马鹿粪便样品中,利用非损伤取样法成功提取出了87份DNA分子片段。对12个多态性高,无紧密连锁关系的微卫星位点进行了PCR分析,并进行了个体识别,最终识别出的87份粪便样品分属于50只西藏马鹿个体。对这50只个体性别鉴定结果为:雌:雄≈1:0.79,表明西藏马鹿种群的性别比例雌性个体数量多于雄性个体数量,有利于西藏马鹿种群的发展。2、运用R软件Capwire包中的TIRM和ECM两种模型进行模拟得到的结果分别别为:TIRM模块得到西藏马鹿数量为87只,97.5%的判别率下的置信区间为87~90只;ECM模块得到的西藏马鹿数量为65只,97.5%的判别率下的置信区间为65~67只。利用该软件包的似然比测试得到的P值不显着偏离0,说明调查区域内的不同的个体的捕捉率不同,因此以模块TIRM结果为种群数量估计值。本次粪便采样覆盖面积(即调查抽样面积)为264.5km2,在97.5%的判别率下马鹿种群数量置信区间为87~90只,密度为0.329~0.340只/km2。本次实地调查确认:西藏马鹿目前仅分布于面积2680.6 km2的西藏桑日马鹿自然保护区内。西藏马鹿实际适栖面积为650.4 km2,其余2030.2km2为白唇鹿(C. albirostris)的主要分布区。故2013~2014年秋季西藏马鹿种群总数量约为214~221只。3、通过50只个体基因型数据统计指出,西藏马鹿种群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58±0.1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4.91±0.16个,单个微卫星座位的PIC在0.39~0.90之间,平均值为0.67±0.013,12个座位中只有位点T123为中度多态性位点,其他11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期望杂合度变化范围为0.45~0.91,平均为0.72±0.01;平均表现杂合度为0.52±0.11。遗传分析数据显示,目前西藏马鹿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种群不会由于自身遗传因素而导致衰退。4、通过粪便显微切片技术分析得出西藏马鹿秋季采食的植物共有37种,隶属于18个科,26属,采食比率较高的依次为菊科(21.62%)、豆科(13.51%)、禾本科(13.51%)、蔷薇科(8.11%);对西藏马鹿所食植物中的水分(W)、粗蛋白(CP)、粗脂肪EE)、能量(E),纤维素(C)和单宁(T)等物质含量测定结果:水分(62.13%)、粗蛋白(11.06%)、粗脂肪(8.88%)、能量(17812.53J/g)、纤维素(22.86%)、单宁(0.14%)。5、选择食物组成、能量、纤维素和蛋白质4个主要营养成分为因变量,建立响应曲面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西藏马鹿偏向蛋白质和能量高的食物,对蛋白质高纤维素含量低,能量高纤维素含量低的植物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是并未出现明显的回避,分析认为西藏马鹿秋季取食策略为食物营养均衡型策略。此外,还通过对西藏马鹿粪便样品中氮含量与秋季主要采食的20种植物的平均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初步探讨了鹿粪氮含量与可食植物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6、采用沉淀法和漂浮法对西藏马鹿粪便样品中寄生虫含量进行了测定;利用酶联免疫法对粪便样品中的免疫球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西藏马鹿粪便中寄生虫感染率低,免疫球蛋白较圈养梅花鹿含量低,说明西藏马鹿生理健康状态良好。综上所述,尽管我国西藏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营养状态良好,但鉴于目前分布面积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当地有关部门应尽快加大该物种目前的唯一分布地——西藏桑日马鹿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投资和保护管理力度,以利于这一特有、濒危、珍贵鹿科动物种群数量的迅速恢复。(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邢博[3](2016)在《西藏马鹿和东北马鹿营养适应对策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鹿(Cervus elaphus),是珍贵的经济动物,已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大陆及非洲大陆,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地区皆有分布。本次研究地为西藏桑日马鹿地区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作者于研究地进行采样,并着重对两地马鹿食物组成、食物营养成分和食性选择策略进行研究。本研究结果将为西藏马鹿和东北马鹿的科学保护,以及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果:1、通过对文献的查询,以及西藏桑日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马鹿的粪便显微分析结果表明,在西藏草青期,马鹿可采食的植物共有37种,隶属于20个科,28个属。在这37种被采食的植物当中,有木本植物11种,草本植物26种,分别占西藏马鹿全部所食植物总数的29.73%和70.27%。在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马鹿可供采食的植物一共有28种,隶属于15个科,27个属。在这28种马鹿采食的植物中,有木本植物16种,草本植物12种,分别占马鹿食物总数的57.14%和42.86%。综合两个研究地的数据,还发现,马鹿采食的植物主要包含在7个科(3种以上的科)当中,分别为菊科(8属12种),禾本科(7属9种),蔷薇科(4属7种),豆科(3属6种),杜鹃花科(2属3种),忍冬科(2属3种),唇形科(3属3种)。共占马鹿所食植物科数的28.0%;共计29属,43种,分别占马鹿所食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60.42%和66.15%。2、通过对两个研究地马鹿粪便进行显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西藏马鹿来说,RD>5的植物有4种,分别是笔直黄耆,弱小火绒草,半卧狗娃花和西藏柳,1<RD<5的植物有20种,分别是藏北嵩草,圆穗蓼,小叶金露梅,大花嵩草,丛茎滇紫草,羊茅,变色锦鸡儿,叉枝蓼,山地黄耆,西藏锦鸡儿,美叶川木香,垫型蒿,高山犁头尖,藏沙蒿,藏橐吾,羽柱针茅,川西锦鸡儿,朝天委陵菜,纤杆蒿纤细委陵菜,两者合计,共占西藏马鹿食物组成的93.10%,为西藏马鹿的主要食物。对于内蒙古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东北马鹿,Rd>5的植物有3种,分别是旱柳,榛和山杏,1<RD<5的植物也有20种,分别是胡枝子,兴安杜鹃,榆树,蒿,虎榛子,委陵菜,麻花头,蒙古荚蓬,千里光,水曲柳,色木槭,益母草,金银忍冬,野芝麻,羊角芹,蒙古栎,山蒿,杜香,东北山梅花,白桦,二者共占东北马鹿食物组成的97.86%,为东北马鹿的主要食物。3、对两地马鹿取食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鹿对食物的选择性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而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结果,这也说明了马鹿对食物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对两研究地马鹿食物的营养成分与马鹿食物组成分析发现,不论在西藏还是内蒙古,粗蛋白质,能量和纤维素含量都是马鹿采食植物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食物次生化合物含量及其适口性都是影响马鹿食性选择的因素。(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殷泽禄,赵晓玲,吴庆侠,马宏逵[4](2014)在《西藏马鹿亚种头骨的形态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大体解剖学和动物学头骨测定的方法对马鹿头骨进行观察,并与牛、羊、马、鬣羚相比较。雄性马鹿头骨呈狭长的角锥性,额骨上有角突,角突长而分叉;鼻骨较短前窄后宽,前端呈水平状,边缘呈锯齿状,这与马、鬣羚鼻骨不相似;上颌骨接近颌前骨部位有一个犬齿齿槽,齿槽部位有6个臼齿齿槽,下颌骨有6.5个,因此上颌骨臼齿齿列比下颌骨臼齿齿列短;颧骨的前下方、鼻骨的侧面、泪骨的前上方及上颌骨的后上方,形成一个等边叁角形缝隙;缝隙与鼻腔之间由一形状不规则的薄骨片隔开,这与牛、羊、马、鬣羚都不相似。(本文来源于《甘肃畜牧兽医》期刊2014年06期)

饶春艳[5](2012)在《西藏马鹿的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马鹿,学名又叫"马鹿西藏亚种",有人又叫它锡金红鹿,藏名译音"夏瓦"。它是马鹿家庭中非常特殊的一员,为西藏自治区的特有物种。它首次被科学家发现大约是在150多年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因其濒危性被排在了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唇鹿之前。它曾"被濒危"了半个世纪,被人们称作"神秘的生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西藏(中文版)》期刊2012年04期)

刘艳华,张明海[6](2011)在《基于线粒体Cty b基因的西藏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马鹿(Cervus elaphus wallichi)为我国特有物种,仅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桑日县,目前关于西藏马鹿的研究报道很少。因此,深入了解西藏马鹿各地理单元内种群的遗传变异,可以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依据,进而使其种群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对54个不同西藏马鹿个体(来自3个不同地点)的线粒体DNA Cty b基因进行了测定和群体分析,获得了731bp的片断,并检测到24个变异位点,占分析长度的3.28%,且这24个变异位点皆为碱基置换,并未出现碱基插入或缺失的现象,并定义了14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为0.02781,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从Tajima's D和Fu and Li's D值的估算结果来看,这3个马鹿种群相对于中性进化的歧异度并没有明显的偏离(P>0.1),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这3个西藏马鹿种群间存在很强的平衡选择。分子变异分析表明3个群体间基因流(5.36>Nm>1.87)均大于1,说明这3个马鹿种群间存在着丰富的基因流,并建议将3个地区的西藏马鹿作为一个管理单元进行保护和管理。(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刘务林[7](2009)在《极度濒危的珍贵动物种群—西藏马鹿》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末,由于长时间没有发现西藏马鹿的踪迹,国际上,曾正式宣布西藏马鹿已绝种50年。1995年西藏和国际动物学工作者又重新发现了该物种。珍贵、濒危物种西藏马鹿已是世界上目前仅保留在极小范围的地带——中国西藏自治区桑日县曾期沟内。它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现状如何,本文将做详细的论述。(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09年06期)

秦瑜[8](2009)在《冈斯底里山南坡草青期西藏马鹿生境选择及其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于2007—2008年间,结合研究地区人为活动现状,因地制宜的选取影响西藏马鹿夏季活动的10个生境因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资源选择函数、Vanderploeg&Scavia选择指数、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了西藏马鹿草青期生境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应用ERDAS空间分析功能对西藏马鹿栖息地进行了评价。1、应用资源选择函数和Vanderploeg&Scavia选择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坡度、食物丰盛度、干扰及水源距离6个生境因子对西藏马鹿草青期的生境选择影响显着,而坡位、坡向、隐蔽度、灌丛基径的影响不显着。西藏马鹿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29.070+0.807×植被类型+0.004×海拔+1.138×坡度+1.462×食物丰盛度+0.738×干扰-0.998×水源距离。2、应用ERDAS IMAGINE9.1的Model maker模块对西藏马鹿栖息地进行空间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人为活动的影响,研究地西藏马鹿最适宜生境面积为47.61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11%;适宜生境面积为77.1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13%;勉强适宜生境面积为160.4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33.57%;不适宜生境面积为194.7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0.74%。在西藏马鹿实际栖息地内,最适宜生境面积为12.1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适宜生境面积为28.4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5.9%;勉强适宜生境面积为114.22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3.89%;不适宜生境面积为325.18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68.02%。(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9-04-20)

沈广爽[9](2009)在《西藏马鹿草青期食物组成及采食与营养适应对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2008年的草青期(8~9月),作者在西藏马鹿的主要分布地西藏桑日马鹿自然保护区,野外采集到西藏马鹿的粪便样本129份,当地主要放牧家畜的粪便样本共173份(其中,黄牛42份、山羊45份、牦牛46份、马40份),对照植物样本20科58种。布设2m×2m的样方321个,1m×1m的马鹿啃食农作物样方30个。运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分析西藏马鹿与放牧家畜的食性,并分别采用Ivlel选择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百分比相似指数公式和Smith生态位重迭公式,确定西藏马鹿与放牧家畜二者对食物的选择性、食物组成的相关性、在食物利用维上的营养生态位宽度以及生态位重迭度。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西藏马鹿在草青期的食物组成及其采食和营养适应对策。1.西藏马鹿食性分析在草青期,西藏马鹿共采食11科16属23种植物,按科划分:菊科(Comopositae)、莎草科(Cyperaceae)、豆科(Leguminosae)、蔷薇科(Rosales)这四科食物构成了西藏马鹿的主要食物,紫草科(Boraginaceae)、杨柳科(Salicaceae)、禾本科(Gramineae)、蓼科(Polygonaceae)为西藏马鹿的次要食物。灯心草科(Juncaceae)、唇形科(Labiatae)、十字花科(Cruciferae)为西藏马鹿的偶吃食物。按属划分:西藏马鹿采食最多的为菊科的凤毛菊属(Saussurea)、其次为莎草科的嵩草属(Kobresia)、之后依次是豆科的黄芪属(Aslragalus)、紫草科的紫草属(Lithospermum)、菊科的火绒草属(Leontopodium)、杨柳科的柳属(Salix)等。按种划分,西藏马鹿采食最多的为莎草科嵩草属的粗壮嵩草(Kobresia robusta)、其次为豆科黄芪属的直立黄芪(Astragalusadsurgens)、莎草科嵩草属的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等。在西藏马鹿的食性分析中发现,马鹿也采食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油菜(Brassicacampestris)(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芸苔属Brassica)的花和果实,但不吃油菜茎叶,这与野外调查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调查发现,马鹿的采食高度为23.86±5.06cm,采食直径为1.87±0.45cm。对油菜的花果实、茎叶进行营养成分分析表明:油菜花和果实中蛋白质含量高、纤维含量低、脂肪含量高、水分含量高,这可能正是西藏马鹿采食的原因。2007年草青期西藏马鹿共采食11科16属23种植物,而2008年西藏马鹿共采食12科17属24种植物。两年食物组成成分上差别不大,菊科、莎草科、豆科、蔷薇科四科植物仍然是构成西藏马鹿的主要食物;杨柳科、紫草科和禾本科构成西藏马鹿的次要食物;但偶吃食物组成发生了改变。2008年较2007年多伞形科和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两科食物,而缺少十字花科食物。在草青期,西藏马鹿两年的食物选择比例有所变化,2008年较2007年菊科、莎草科、紫草科等采食比例有所下降,蔷薇科、杨柳科等比例有所增加。木本植物比例明显增加。2007年发现马鹿实体位点海拔较低,而2008年海拔较高。2007、2008年发现马鹿实体位点海拔差别达到极显着水平。在2007年的食性分析中发现西藏马鹿采食当地的农作物油菜,而在2008年的食性分析中没有发现。2.西藏马鹿的食物选择性在草青期,西藏马鹿最优先选择的植物为紫草科植物,其次为禾本科、杨柳科、豆科和菊科植物;西藏马鹿比较回避选择的植物为灯心草科和莎草科植物;而西藏马鹿不选择龙胆科(Gentian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等植物。按属分西藏马鹿最优选择紫草属、委陵菜属(Potentilla)、黄芪属等,回避选择鲜卑花属(Sibiraea)、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和火绒草属等。按种分,西藏马鹿最优选择圆穗蓼(Polygonummacrophyllum)、西藏滇紫草(Onosma waltonii)等,回避选择矮生嵩草(Kobresiahumilis)、毛叶鲜卑花(Sibiraea tomentosa Diels)、弱小火绒草(Leontopodiumpusillum)等。对西藏马鹿的采食植物进行营养、次生物分析,发现西藏马鹿采食的植物中粗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粗脂肪含量高、水分含量高、黄酮含量少、单宁含量少。3.放牧家畜的食物选择在草青期,黄牛共采食9科15种植物,包括菊科、莎草科、禾本科、蓼科、豆科、蔷薇科、紫草科、唇形科、十字花科。其中所占比例较高的是菊科和莎草科植物,构成了黄牛的主要食物,禾本科、蓼科、豆科和蔷薇科构成了黄牛的次要食物。其它科植物所占比较小,是黄牛的偶吃食物。牦牛共采食9科15种植物,包括莎草科、禾本科、菊科、豆科、蔷薇科、紫草科和唇形科等。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莎草科植物,其次为菊科植物。莎草科和菊科植物构成了牦牛的主要食物。蓼科、禾本科、豆科构成了牦牛的次要食物。其它科植物所占比较小,是牦牛的偶吃食物。山羊共采食7科14种植物,包括莎草科、菊科、禾本科、豆科、蓼科、蔷薇科和紫草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莎草科,占到了山羊食物组成的一半以上,是山羊的主要食物;菊科、禾本科构成了山羊的次要食物。其它科植物所占比较小,是山羊的偶吃食物。马共采食4科9种植物,包括莎草科、禾本科、菊科和豆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莎草科植物,占马的食物组成的大部分,是马的主要食物;菊科为马的次要食物,禾本科、豆科是马的偶吃食物。马的食物组成较单一。4.西藏马鹿采食机制探讨运用资源选择函数来量化西藏马鹿食物选择与否与营养因子(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水分)、次生物(黄酮、单宁)和相对生物量之间的关系。西藏马鹿食物资源选择函数:Logisitic(p)=2.3194+0.0463×CP-0.0131×CF+0.1521×EE0.8059×FN-1.2237×HT+4.5037×HO-16.7047×RA。根据拟合出的资源选择函数,西藏马鹿对食物资源的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可以看出营养因子中的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可以促进马鹿采食;两个次生物因子黄酮和单宁都抑制马鹿采食。模型的整体拟合能力很好,模型的整体拟合率为89.39%,拟合马鹿拒绝采食的正确率极高,为97.3%。但拟合西藏马鹿采食的正确率为81.48%。也就是说该模型可以准确的拟合西藏马鹿拒绝采食某种植物,而拟合西藏马鹿采食某种植物的准确性不是很高。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西藏马鹿采食喜好性的原因,以西藏马鹿的对食物的选择指数为因变量,以植物的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粗脂肪含量、水分含量、黄酮含量、单宁含量为自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其回归方程为:K=-0.2597+0.0707×CP+0.0121×EE-0.0011×CF-0.1003×FN-0.1191×HT+0.4374×HO(R~2=0.896)。从回归模型可以看出,马鹿喜欢采食粗蛋白含量高、粗脂肪含量高、水分含量高、而纤维素含量低、黄铜含量低、单宁含量低的食物。5.西藏马鹿与放牧家畜食物组成关系在草青期,西藏马鹿与黄牛、牦牛、山羊和马的食物组成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如菊科、莎草科和豆科植物均为它们主要的食物,尤其是莎草科植物均占它们食物组成的很大一部分,它们之间的食物组成以及食物组成结构相似。4种家畜与西藏马鹿的食物组成相关性大小顺序为黄牛>牦牛>山羊>马。其中西藏马鹿与黄牛食物组成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着水平,西藏马鹿与牦牛、山羊食物组成的相关性达到了显着水平,西藏马鹿与马的食物组成相关性未达到显着水平。6.西藏马鹿与放牧家畜的生态位宽度与重迭指数西藏马鹿与放牧家畜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在草青期均较低,二者的营养生态位重迭指数均较高。高的食性重迭度意味着高的食物竞争可能性,在草青期由于食物资源充足,西藏马鹿与家畜对食物资源的竞争可能并不十分显现出来。但是,在青藏高原长达8个月之久的草枯期,地上植物的营养成分从青草期到草枯期也有大幅降低,当食物资源变得有限,同时营养成分也将大幅降低,将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对共同食物资源的竞争性,这势必严重威胁到西藏马鹿种群的生存。因此,在根据马鹿分布区牧草地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划定放牧家畜的放养范围与界限,加强对放牧家畜的管理,形成牧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地有关部门应立即采取的必要保护措施。(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9-04-01)

赵众志,颜园园[10](2005)在《寻踪西藏马鹿》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马鹿学名“马鹿西藏亚种”,又叫锡金红鹿。一只成年的西藏马鹿重约110公斤,肩高1.2米,角分五叉,向内弯曲。这种可以在山岭间疾速飞奔、形体健硕美丽的动物在当地藏族群众看来,只不过和他们的牦牛一样,是这山岭上的简单生命,但在动物学家眼中,它的发现却可以填补一段空白的物种历史。1995年10月,西藏林勘院院长刘务林等人在西藏桑日县调查时惊喜地发现,被当地藏民称作“白鹿”的物种就是被认为已经消失半个世纪的西藏马鹿。(本文来源于《绿叶》期刊2005年08期)

西藏马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西藏马鹿(Cervus wallichii)是我国特有、濒危、珍贵鹿类动物,主要分布于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该物种曾一度被国际组织认定为已经灭绝的物种,上个世纪90年代被中外科学家在野外调查时重新发现。本研究于2013年和2014年(8月初-9月末)连续两年秋季,采用非损伤取样法——粪便样品,对西藏马鹿的遗传多样性、种群性比及数量、食物组成、食物选择、营养成分测定以及生理健康评价等内容进行了研究,获得如下主要成果:1、从野外采集的199份西藏马鹿粪便样品中,利用非损伤取样法成功提取出了87份DNA分子片段。对12个多态性高,无紧密连锁关系的微卫星位点进行了PCR分析,并进行了个体识别,最终识别出的87份粪便样品分属于50只西藏马鹿个体。对这50只个体性别鉴定结果为:雌:雄≈1:0.79,表明西藏马鹿种群的性别比例雌性个体数量多于雄性个体数量,有利于西藏马鹿种群的发展。2、运用R软件Capwire包中的TIRM和ECM两种模型进行模拟得到的结果分别别为:TIRM模块得到西藏马鹿数量为87只,97.5%的判别率下的置信区间为87~90只;ECM模块得到的西藏马鹿数量为65只,97.5%的判别率下的置信区间为65~67只。利用该软件包的似然比测试得到的P值不显着偏离0,说明调查区域内的不同的个体的捕捉率不同,因此以模块TIRM结果为种群数量估计值。本次粪便采样覆盖面积(即调查抽样面积)为264.5km2,在97.5%的判别率下马鹿种群数量置信区间为87~90只,密度为0.329~0.340只/km2。本次实地调查确认:西藏马鹿目前仅分布于面积2680.6 km2的西藏桑日马鹿自然保护区内。西藏马鹿实际适栖面积为650.4 km2,其余2030.2km2为白唇鹿(C. albirostris)的主要分布区。故2013~2014年秋季西藏马鹿种群总数量约为214~221只。3、通过50只个体基因型数据统计指出,西藏马鹿种群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58±0.1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4.91±0.16个,单个微卫星座位的PIC在0.39~0.90之间,平均值为0.67±0.013,12个座位中只有位点T123为中度多态性位点,其他11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期望杂合度变化范围为0.45~0.91,平均为0.72±0.01;平均表现杂合度为0.52±0.11。遗传分析数据显示,目前西藏马鹿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种群不会由于自身遗传因素而导致衰退。4、通过粪便显微切片技术分析得出西藏马鹿秋季采食的植物共有37种,隶属于18个科,26属,采食比率较高的依次为菊科(21.62%)、豆科(13.51%)、禾本科(13.51%)、蔷薇科(8.11%);对西藏马鹿所食植物中的水分(W)、粗蛋白(CP)、粗脂肪EE)、能量(E),纤维素(C)和单宁(T)等物质含量测定结果:水分(62.13%)、粗蛋白(11.06%)、粗脂肪(8.88%)、能量(17812.53J/g)、纤维素(22.86%)、单宁(0.14%)。5、选择食物组成、能量、纤维素和蛋白质4个主要营养成分为因变量,建立响应曲面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西藏马鹿偏向蛋白质和能量高的食物,对蛋白质高纤维素含量低,能量高纤维素含量低的植物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是并未出现明显的回避,分析认为西藏马鹿秋季取食策略为食物营养均衡型策略。此外,还通过对西藏马鹿粪便样品中氮含量与秋季主要采食的20种植物的平均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初步探讨了鹿粪氮含量与可食植物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6、采用沉淀法和漂浮法对西藏马鹿粪便样品中寄生虫含量进行了测定;利用酶联免疫法对粪便样品中的免疫球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西藏马鹿粪便中寄生虫感染率低,免疫球蛋白较圈养梅花鹿含量低,说明西藏马鹿生理健康状态良好。综上所述,尽管我国西藏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营养状态良好,但鉴于目前分布面积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当地有关部门应尽快加大该物种目前的唯一分布地——西藏桑日马鹿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投资和保护管理力度,以利于这一特有、濒危、珍贵鹿科动物种群数量的迅速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藏马鹿论文参考文献

[1].刘艳华,张明海.基于线粒体Ctyb基因的西藏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C].“十二五”鹿科学研究进展.2016

[2].胡贺娇.西藏马鹿(Cervuswallichii)分子生态学与营养生态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3].邢博.西藏马鹿和东北马鹿营养适应对策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4].殷泽禄,赵晓玲,吴庆侠,马宏逵.西藏马鹿亚种头骨的形态学观察[J].甘肃畜牧兽医.2014

[5].饶春艳.西藏马鹿的回归[J].中国西藏(中文版).2012

[6].刘艳华,张明海.基于线粒体Ctyb基因的西藏马鹿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J].生态学报.2011

[7].刘务林.极度濒危的珍贵动物种群—西藏马鹿[J].西藏科技.2009

[8].秦瑜.冈斯底里山南坡草青期西藏马鹿生境选择及其适宜性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9

[9].沈广爽.西藏马鹿草青期食物组成及采食与营养适应对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

[10].赵众志,颜园园.寻踪西藏马鹿[J].绿叶.2005

标签:;  ;  ;  ;  ;  

西藏马鹿论文-刘艳华,张明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