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渗机制论文-刘莉莉,乔伟,孙青言

入渗机制论文-刘莉莉,乔伟,孙青言

导读:本文包含了入渗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寒区,冻土,冻融循环,入渗机理

入渗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莉莉,乔伟,孙青言[1](2019)在《寒区土壤水冻融机制及入渗模型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影响土壤水冻融的影响因素评述入手,分析了寒区土壤冻融循环规律;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土壤冻融作用对土壤水力学性质的影响;介绍了若干经典土壤水入渗模型和寒区经验、半经验土壤入渗模型,指出寒区由于冻土的冻融作用使得入渗具有不同于非冻土入渗的特点,需要建立适合寒区的入渗模型或者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研究具有寒区特色的土壤水分入渗理论和模型是深入探索寒区水文循环机制、完善寒区水文水资源理论、改进相关应用实践的基础,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肖邬旺,蒋建清,吴丹,廖述荟,陈梓俊[2](2017)在《降雨环境下岩土边坡雨水入渗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降雨入渗是产生滑坡危害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降雨环境下岩土边坡雨水入渗机制对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综述了降雨条件下岩土边坡的雨水入渗规律、失稳机理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新近进展,主要考察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土体初始含水率、颗粒级配和边坡坡度等因素变化对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规律的影响,综合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岩土边坡的失稳诱因、失稳模式、降雨型滑坡的合理预警指标及治理措施。(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7年12期)

郑双科,司炳成,张志强,李敏,吴奇凡[3](2017)在《黄土塬区苹果园降雨入渗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长武黄土塬区20年树龄苹果园,使用4 g·L~(-1)亮蓝溶液(Brilliant Blue FCF)进行染色示踪试验,分别采用喷洒、倾倒和树干径流模拟3种方式模拟雨量为50 mm的正常降雨入渗、雨量为50 mm的极端性暴雨入渗和树干径流方式的雨水入渗(18 L树干径流量).结果表明:喷洒方式下染色平均深度为0.28 m,深度较浅,均匀入渗比平均值超过0.65,中位数超过0.7,说明水分入渗过程中均匀部分所占比重较大,活塞流是黄土塬区苹果园降雨入渗的主要机制;倾倒方式下染色平均深度为0.53 m,最大深度为0.59 m,深度较浅,表明在极端暴雨、激活大孔隙等优先路径的条件下,雨水很难短时间补给深层土壤水;树干径流模拟方式下染色最大深度为0.46 m,深度也较浅,表明雨水较难通过树干径流的方式沿着根系补给深层土壤水.活根系与腐烂根系染色比较分析发现,活根系(≥2 mm)不具有良好的导水能力,而腐烂根系(≥2 mm)形成的入渗通道则具有更好的导水能力.在土壤表层果树根系以水平根系为主,当表层根系腐烂时可能发生横向优先流,从而阻碍雨水对深层土壤水的补给.在黄土塬区苹果园,活塞流是深层土壤水降雨补给的主要机制,大孔隙和腐烂垂直根系等通道可能作为雨水补给深层土壤水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李坤,姚文艺,肖培青,庄宁,杨春霞[4](2017)在《黄丘区自然草地对坡面土壤入渗的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草地覆盖度变化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定量分析了草地作用下入渗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草地覆盖度对土壤入渗率的影响存在着分级现象,36%~54%覆盖度范围内入渗率随着覆盖度增大而增大的幅度并不大,只有当草地覆盖度超过59%之后,入渗率才明显增大;草地具有削减入渗波动的能力;Horton和Philip入渗公式均能有效地反映不同植被覆盖度下降水在土壤中的入渗过程及特性;草地覆盖能有效增大土壤初始入渗率和稳渗率,并且土壤初始入渗率以及稳渗率与草地覆盖度均可用指数函数关系表示;草地覆盖度越高,初始入渗率和稳渗率相差越小,入渗率衰减得越慢。(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7年06期)

郑双科[5](2017)在《黄土塬区苹果园降雨入渗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塬区地处中国西北部,是黄土高原苹果的主产区。但该区水资源极缺,80%以上果园是旱作农业区。在高龄果园土壤深层存在严重的干燥化现象,深度甚至可深达10m以下,严重制约了果树生长和生产,由此迫切需要探明黄土塬区苹果园降雨入渗机制。较多研究揭示在自然森林和人工林地中优先流是降雨补给深层土壤的机制、树干径流及根系导流可以水分入渗通量及土壤中的大孔隙进而加强优先流,但在土壤均匀、受人类影响(机械翻耕等)的黄土塬区果林地研究较少。选取长武黄土塬区20年树龄苹果园,使用4 g·L-1的亮蓝溶液(Brilliant Blue FCF)作为染色剂,分别采用喷洒(6个重复)、倾倒(3个重复)和树干径流模拟(6个重复)叁种方式进行染色示踪试验,其中,喷洒方式代表雨量为50 mm的正常降雨入渗,倾倒方式代表雨量为50 mm的极端性暴雨入渗,树干径流模拟代表树干径流方式(18 L树干径流量)的雨水入渗。研究取得主要结论如下:(1)在喷洒方式下染色平均深度为0.28 m,深度较浅,均匀入渗比平均值超过0.65,中位数超过0.7,说明水分入渗过程中均匀部分所占比重较大,由此表明活塞流是黄土塬区苹果园降雨入渗的主要机制。这可能主要是由塬区果园的土壤物理性质、淀积粘化作用和机械耕作及压实造成的。(2)倾倒方式下染色平均深度为0.53 m,最大深度为0.59 m,深度较浅,表明在极端暴雨、激活大孔隙等优先路径的条件下雨水也很难短时间内补给深层土壤水。(3)喷洒条件下水分入渗比倾倒条件下水分入渗更均匀(p<0.05),表明极端性暴雨会增大水分入渗的不均匀性,增大优先流入渗的比重。(4)当果树根系良好时,树干径流模拟方式下的水分侧渗影响较小,水分以近乎一维的方式入渗,染色最大深度为0.46 m,深度也较浅,表明在黄土塬区苹果园雨水较难通过树干径流的方式沿着根系补给深层土壤水。(5)通过死根系与活根系染色比较分析,发现活根系(≥2 mm)不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而腐烂根系(≥2 mm)形成的入渗通道则具有良好的导流作用;本研究中并未发现黄土丰富的大孔隙结构及果树细根系(<2 mm)由于季节性死亡在土壤中留下的孔隙。(6)通过对苹果树次生根系数目、埋藏深度及根系与水平地面夹角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土壤表层果树根系以水平根系为主,由于活塞流是黄土塬区苹果园降雨入渗的主要机制,从而使得果树根系可以最大程度利用降雨入渗土壤中的水分,同时推断当表层根系腐烂时会更可能发生横向优先流,从而阻碍雨水对深层土壤水的补给。因此,在黄土塬区苹果园,活塞流是深层土壤水降雨补给的主要机制,大孔隙和腐烂垂直根系等通道也可能作为雨水补给深层土壤水的途径。通过农田-果园轮作和间伐可能是维持果园可持续生产的必要手段。研究结果对揭示苹果园土壤水补给机制、干层形成原因、以及气候变化下更频繁的极端性降雨对土壤水补给机制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江,许强,王森,刘汉香[6](2016)在《川东红层地区降雨入渗模式与岩质滑坡成因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东红层地区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产生群发性平缓岩层滑坡,其成因一直存疑。采用现场降雨入渗观察、室内试验等手段重点探讨川东红层岩质斜坡降雨入渗规律和滑坡成因机制。研究发现:以裂缝为主的通道为降雨入渗提供途径,雨水进入潜在滑面后会对滑带土形成软化作用。室内软化试验结果表明:原状滑带土饱水软化10 d后,黏聚力和内摩擦分别由天然时的20.76 k Pa和21.2°衰减至11.39 k Pa和4°,当泥化夹层重塑样含水率配至50%时,其抗剪强度仅为1.28 k Pa和1.24°。以此为基础归纳2类滑坡失稳模式:蠕滑–拉裂型是由于滑带土软化后强度降低引起的,平推–滑移型则主要是在后缘静水压力、底滑面扬压力和滑带土软化综合作用下发生失稳的。推导的极限平衡公式可为红层滑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工程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S2期)

亓星,许强,李斌,彭大雷,周飞[7](2016)在《甘肃黑方台黄土滑坡地表水入渗机制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方台黄土底部的地下水对滑坡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地下水的来源主要为台塬大面积灌溉,灌溉水通过孔隙、裂隙进入黄土内部并在底部向台塬四周渗出。通过探地雷达确认了台塬中部与台塬边同样发育大量裂隙延伸至黄土深部。根据灌水和开挖探槽可见裂隙为地表水的主要优势入渗通道,地表水可沿裂隙快速入渗至黄土深部。在台塬四周的陡壁和典型滑坡后壁取样测含水率发现黄土底部只有裂隙渗水点附近含水率较高,其余区域含水率增大不明显,黄土底部含水率大小分布受节理裂隙控制。(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周跃峰,谭国焕,甄伟文,许领[8](2013)在《入渗诱发黄土滑坡的力学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田水利建设蓬勃发展的同时,灌溉入渗在黄土塬边诱发了严重的滑坡灾害。作为黄土滑坡的典型区域,甘肃黑方台地区近年来受到了密切关注。为了研究入渗条件下黄土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在黑方台典型滑坡后壁削取原状土样,开展了3组不同应力路径的叁轴试验以模拟边坡的失稳过程。通过开展偏压固结不排水(ACU)试验和饱和恒载(SDL)增孔压试验研究了饱和黄土启动和变形破坏过程;通过开展非饱和恒载(UDL)增湿试验,研究了非饱和黄土启动和变形破坏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应力路径和黄土的微观结构角度阐述了入渗诱发黄土滑坡的力学机制。此外,利用试验结果分析了黄土的典型物理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埋深应力范围内,该黄土的饱和临界状态线可简化为单一的直线;该黄土的状态边界线可近似为其临界状态线;由UDL试验预测的土-水特征曲线受应力状态影响,较高的应力水平对应较低含水率。(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3年11期)

李卓,刘永红,杨勤[9](2011)在《土壤水分入渗影响机制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土壤水分入渗理论及过程模型发展历程,阐明了此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重点对影响土壤水分入渗的结皮、初始含水率、密度、机械组成、结构、有机质含量、温度、钠离子含量及剖面特征等因素逐个做了仔细分析,总结了各因素对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水分入渗研究未来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刘鹏,高振海,刘琼[10](2010)在《雨水入渗诱发滑坡灾害的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降雨影响边坡稳定性及诱发边坡失稳的作用和机理是多方面的和多因素的,降雨入渗后岩体饱和、重度增大、产生水压力及岩土体强度参数软化等都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对降雨型滑坡机制进行研究,既有利于加深对降雨型滑坡机制的认识,又能充分利用其规律来指导防灾与减灾。(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10年03期)

入渗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降雨入渗是产生滑坡危害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降雨环境下岩土边坡雨水入渗机制对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综述了降雨条件下岩土边坡的雨水入渗规律、失稳机理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新近进展,主要考察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土体初始含水率、颗粒级配和边坡坡度等因素变化对降雨条件下雨水入渗规律的影响,综合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岩土边坡的失稳诱因、失稳模式、降雨型滑坡的合理预警指标及治理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入渗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莉莉,乔伟,孙青言.寒区土壤水冻融机制及入渗模型研究综述[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9

[2].肖邬旺,蒋建清,吴丹,廖述荟,陈梓俊.降雨环境下岩土边坡雨水入渗机制研究进展[J].企业技术开发.2017

[3].郑双科,司炳成,张志强,李敏,吴奇凡.黄土塬区苹果园降雨入渗机制[J].应用生态学报.2017

[4].李坤,姚文艺,肖培青,庄宁,杨春霞.黄丘区自然草地对坡面土壤入渗的影响机制[J].人民黄河.2017

[5].郑双科.黄土塬区苹果园降雨入渗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6].李江,许强,王森,刘汉香.川东红层地区降雨入渗模式与岩质滑坡成因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

[7].亓星,许强,李斌,彭大雷,周飞.甘肃黑方台黄土滑坡地表水入渗机制初步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6

[8].周跃峰,谭国焕,甄伟文,许领.入渗诱发黄土滑坡的力学机制[J].岩土力学.2013

[9].李卓,刘永红,杨勤.土壤水分入渗影响机制研究综述[J].灌溉排水学报.2011

[10].刘鹏,高振海,刘琼.雨水入渗诱发滑坡灾害的机制分析[J].土工基础.2010

标签:;  ;  ;  ;  

入渗机制论文-刘莉莉,乔伟,孙青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