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谭财

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谭财

谭财

〔摘要〕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不应把自己看成发指令、提要求、检查执行结果的监督者,而应看作教学活动中平等的一员,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良好威信影响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关键词〕课堂教学优化高中化学探索

1使用教学媒体是有效辅助、整合教学的最佳途径化学学科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教材、教辅资料、板书、实验、教具、图表、板书、多媒体、网络等。教材是很重要的教学媒体,它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知识的源泉。

教学前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时必须回归教材并指导学生用好教材。板书是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重要媒体,简单、明了。多媒体技术具有“微观问题宏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容量大、便于修改和保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景,能加快知识的生成、思维的启迪、探究的展开,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辅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延续,是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对师生成果交流的主渠道。它们都有自己的辅助教学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减少学生学习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一节课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教学媒体,这就要求根据内容、学情和媒体的特点,正确定位,扬长避短,进行有效整合,使辅助功能发挥最大化,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2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

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少的两个方面,预设高水平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3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必须以知识讲授为先导,结合“双基”教学来开展,寓教育于教学之中,自然融合,不能抛开教材,为美育而美育,以审美教育代替教学内容。必须适时地潜移默化的实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具体化、形象化、多样化及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美不能靠吹嘘或说教强加于人,而要靠真情实感。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对化学美的情感、意志、信念等,即化学美的素养决定了他在化学教学中是否有美的创造,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爱美、求美的激情等科学素养的形成。这就要求一个化学教师应不断提高化学素养,运用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并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在讲述过氧化钠能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而生成供人呼吸的氧气时,向学生讲道:过氧化钠可谓革命的老黄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我们要学习过氧化钠的老黄牛精神。通过这一形象生动而又风趣的讲解引来学生一片热烈的掌声,加深了学生对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理解,通过课程适时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同时培养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勤奋学习的科学品德。

4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5机敏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措施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在课堂上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教学必须贯彻教学原则,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家庭、人际等都随时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些都可能成为外来的心理应激源,因而需要有相应的应变能力,从而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心理失常与行为失态,面对课堂发生的意外事件,教师要保持镇定、冷静、理智、大度、豁达和宽容,要泰然处之。教师要用热爱教学事业、广博的知识、严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灵活机敏地处理意外事件。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让一位学生演示“银镜反应”实验后,自己也动手做起来,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目的是想交代清楚实验成败关键,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发现自己出了错,此时如果停下来重做或不做,必将影响教学气氛,而他继续做了下去,但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与前面实验对照,实验操作步骤有什么不同?是否会有“银镜”出现?这样巧妙地利用实物实验做对照实验,既使学生对成败关键有了深刻地印象,又避免了课堂上“空白”的出现。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铁路中学__

标签:;  ;  ;  

如何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谭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