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缺失论文-唐雅琳

文化信息缺失论文-唐雅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信息缺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资本,信息缺失,城市融合

文化信息缺失论文文献综述

唐雅琳[1](2016)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进程中的信息缺失与重塑:文化资本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特殊社会背景的产物。在综合国力日渐强盛、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大重要议题。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合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信息缺失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本研究从文化资本的视角出发,剖析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合进程中的信息缺失现状,并基于助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目的,提出信息重塑的现实路径。本研究在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把握的基础上,紧扣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结合研究目的,构建了理论框架并提出了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研法和深度访谈法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实证分析,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及文化资本存量现状,揭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资本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研究发现:第一、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场域的融合程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在社会层面、经济层面、职业层面、社交层面、心理层面都存在融合困境。第二、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资本存在缺失,素质能力型文化资本呈现语言能力偏低、现代网络能力有待提升、信息获取能力低、信息获取效果差等特点;客观物质型文化资本呈现家庭文化产品存量匮乏、文化消费少、城市信息服务参与度低等特点;教育技能型文化资本呈现受教育程度中等偏低、成人教育和技能培训参与度低、技能培训延续性差等特点。第叁、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资本与其城市融合呈现显着正向相关,文化资本可解释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23.14%;第四、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资本与其信息获取结构、信息获取途径等因素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与交流、信息处理及转换等信息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缺失的结论。为改变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缺失的现状,本研究从政府的宏观调控、图情机构的信息服务、用人单位的重视扶持、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提升四个方面提出信息重塑策略,以期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资本存量,增强其信息能力,加速其城市融合的步伐,助力新生代农民工真正实现市民化。(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5)

刘佳[2](2016)在《从文化视角看交替传译中信息缺失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一篇口译实践报告,描述笔者参与的一项口译实践活动,重点分析一次交替传译过程中笔者从文化角度分析信息缺失的情况。在对美国教育专家进行采访的交替传译过程中,笔者从文化角度对这次实践报告的质量进行观照。本报告共包含四部分。第一章总结了任务概况及相关背景情况;第二章分析了一些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信息缺失情况;第叁章探讨了在交替传译过程中有效应对由文化差异导致的信息缺失的叁种策略;最后一章为总结部分。笔者希望通过本实践报告,进一步总结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口译工作中避免出现类似信息缺失情况,也为其它口译工作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6-03-01)

李宗强,高宏[3](2015)在《《西游记》英译中直译的宗教文化信息缺失——以詹纳尔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中直译是以原文作者为中心,往往忽视读者的理解,经常会导致文化信息流失。詹纳尔所译《西游记》即在很多中国文化词汇上出现了由于直译导致的文化信息流失。选取该书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方面词汇翻译同原文形似而神异的例子,通过对这些词汇因直译导致的信息流失的分析和反思,提出符合原文精神的意译和解释、注释结合的方法来尽力避免信息流失,使读者能获得完整的文化信息。(本文来源于《西安航空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梁雪梅[4](2015)在《口译中文化信息缺失及应对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口译的职业化发展已经趋向成熟。随着人们对于口译认识的不断深入,译员已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传送者,更是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作为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口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因为跨文化、跨语言的原因,导致口译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文化信息的缺失,这样就给沟通交流双方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论文结合笔者研究,探讨了口译中文化信息缺失所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具体的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5年27期)

刘静溪[5](2015)在《口译中文化信息缺失及应对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译作为以传递与交流信息为目的的语言交际工具,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分析了口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缺失产生的原因,找出其应对策略,以实现口译过程的得体与准确。(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王林彤[6](2012)在《浅析当前我国影视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信息缺失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电视等视听媒介作为文化信息的重要传播载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且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基本知识的教育与普及。然而,目前我国以电影、电视为主的影视文化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忽视国家和政府利益、传播不良信息、误导社会大众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的认识、缺乏对现实民生的关怀等等问题,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并加以改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贺建军[7](2011)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文化的缺失与重建——以阿尔蒙德的公民文化理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信息公开依赖于软性的政治文化,阿尔蒙德的公民文化理论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政治文化依赖提供了很好的解释框架。阿尔蒙德区分叁种不同类型的政治文化,其中,村民文化和臣民文化是一种秘密文化,公民文化是一种公开文化,正是这种作为公开文化的公民文化成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石。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政治文化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在政府层面的表现为:崇尚权力,作风官僚,空间封闭;在公民层面的反映则是消极服从,态度冷漠,关系离异等。这些问题正成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有效实现的重大障碍。因此,要促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开展,需要改变原有的秘密政治文化环境,重建一种公开的政治文化。(本文来源于《行政论坛》期刊2011年06期)

刘齐文[8](2011)在《文化语言学视点的汉语词汇日译文化信息缺失解读——以井波律子《叁国演义》日译本为文本》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离开了文化及其所承载的意义,语言将一无所有。从文化语言学视角,并结合语境理论,把《叁国演义》文本置于具体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中,从中日对比角度,指出文化信息缺失,阐述中日语言文化差异。(本文来源于《凯里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刘雄姿[9](2010)在《英语习语中文化信息在翻译中的处理——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与“文化缺失”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习语中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例如宗教文化,神话故事,历史,风俗观念等。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对等理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结合意义上的对等,以及美学功能上的对等。同时,为了防止文化缺失,还应该对部分特定的文化意象加以保留,以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教育教学)》期刊2010年06期)

李静[10](2009)在《论人称指示语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人称指示语的定义、汉英人称指示语的文化差异,运用文学作品和生活交际中的实例,论证了汉英翻译中人称指示语文化信息缺失的必然性,并提出结合语境,尊重目的语文化习惯的翻译策略,以使译文与原文取得语用等值,达到交际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文化信息缺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为一篇口译实践报告,描述笔者参与的一项口译实践活动,重点分析一次交替传译过程中笔者从文化角度分析信息缺失的情况。在对美国教育专家进行采访的交替传译过程中,笔者从文化角度对这次实践报告的质量进行观照。本报告共包含四部分。第一章总结了任务概况及相关背景情况;第二章分析了一些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信息缺失情况;第叁章探讨了在交替传译过程中有效应对由文化差异导致的信息缺失的叁种策略;最后一章为总结部分。笔者希望通过本实践报告,进一步总结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口译工作中避免出现类似信息缺失情况,也为其它口译工作者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信息缺失论文参考文献

[1].唐雅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进程中的信息缺失与重塑:文化资本的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16

[2].刘佳.从文化视角看交替传译中信息缺失及应对策略[D].宁夏大学.2016

[3].李宗强,高宏.《西游记》英译中直译的宗教文化信息缺失——以詹纳尔译本为例[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5

[4].梁雪梅.口译中文化信息缺失及应对措施分析[J].校园英语.2015

[5].刘静溪.口译中文化信息缺失及应对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

[6].王林彤.浅析当前我国影视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信息缺失现象[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

[7].贺建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文化的缺失与重建——以阿尔蒙德的公民文化理论为视角[J].行政论坛.2011

[8].刘齐文.文化语言学视点的汉语词汇日译文化信息缺失解读——以井波律子《叁国演义》日译本为文本[J].凯里学院学报.2011

[9].刘雄姿.英语习语中文化信息在翻译中的处理——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与“文化缺失”的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

[10].李静.论人称指示语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标签:;  ;  ;  ;  

文化信息缺失论文-唐雅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