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生植物论文-蒲平娟,李园园

伴生植物论文-蒲平娟,李园园

导读:本文包含了伴生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山草甸,伴生植物,样线调查,保护建议

伴生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蒲平娟,李园园[1](2019)在《太白山高山草甸伴生植物种类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太白山高山草甸区内伴生的草本类植物分4条样线进行了调查,分别在小文公一线、大文公至放羊寺一线、大爷海周边、大爷海至玉皇池一线。调查结果发现:高山草甸区伴生草本植物在大文公至放羊寺一线和大爷海至玉皇池一线,这两个区域分布种类最多,生长状况良好;在高山草甸区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有37种,属于21个科。其中,蓼科、毛茛科、菊科、伞形科、景天科、百合科和兰科的植物种类最多,有22种,占总数量的59.45%。由此可以看出,草甸区域伴生的植物以这7个科的为主。结合此次的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为今后保护区植物本地调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吴燕,胡琦鹏,白永超,陈露,唐仲秋[2](2019)在《笃斯越桔伴生植物矿质元素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多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桔伴生植物柴桦、杜香矿质元素含量差异特性,探究伴生植物叶片及根系矿质元素与根系层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关关系,并筛选出影响其矿质元素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明确伴生植物与笃斯越桔矿质元素含量和土壤肥力因子间关系的差异,为笃斯越桔及其伴生植物的合理抚育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及回归方程的建立,探究大兴安岭地区3种立地条件(山地、水湿地冻土、水湿地有土壤)中的笃斯越桔伴生植物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性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1)明确了立地条件主要影响柴桦植株中K、Fe、Mn、Zn及根系N、P、Mg的含量和杜香植株中P、Ca、Mg、Mn、叶片K及根系N、Fe的含量,不同立地条件下元素含量差异显着。(2) 3种植物叶片与根系中的矿质元素相关关系强弱表现为笃斯越桔>杜香>柴桦,且笃斯越桔与其伴生植物叶片和根系的矿质元素含量比值差异显着(P <0.05),说明笃斯越桔和伴生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利用效率不同。(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伴生植物柴桦、杜香矿质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pH,且除柴桦叶片中Mn含量外,其余元素含量均随p H的减小而增加;影响柴桦矿质元素含量的土壤因子有有效Zn、土壤有机质,且柴桦叶片还受土壤中硝态N、有效Cu含量的影响;影响杜香矿质元素含量的土壤养分因子为有效P和有效Cu。【结论】笃斯越桔伴生植物柴桦和杜香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显着,并与土壤因子有明显相关关系,且主要受土壤pH及有效Cu含量的影响。伴生植物叶片与根系的矿质元素比值较小,相关性较弱,较笃斯越桔而言,受环境影响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鹏[3](2019)在《黑河流域湿地植物建群种及其主要伴生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老人坝典型湿地群落植物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共鉴定出该湿地流域高等植物11科、20属、21种植物,并对其出现频率高的5个主要物种进行了关联性分析,芦苇与滨麦、盐地风毛菊、蒙山莴苣和四翅蚤缀均呈正相关,关联性最强的是滨麦。(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黄丹慜,孙秀东,郭霞,苟志辉[4](2019)在《海南红树林伴生植物叁叶鱼藤的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参照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从有害生物的分布情况、传入、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潜在的危害性、受害对象的重要性和危险管理难度等方面对叁叶鱼藤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叁叶鱼藤的风险性R值为1.14,属于低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同时,文章也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本文来源于《热带林业》期刊2019年03期)

邓文红,赵欣蕊,张俊琦,郭惠红[5](2019)在《沙蒿(Artemisia ordosica)水浸提液对4种伴生草本植物的化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长在我国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特有植物沙蒿为供体植物,沙米、虫实、草木樨状黄芪、狗尾草为受体植物,研究了沙蒿根、茎、叶、种子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幼苗生长以及根对NH~+_4和K~+吸收的化感效应的差异,为沙区植被恢复中伴生杂草种类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沙蒿水浸提液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具有显着的化感效应,沙米、虫实、草木樨状黄芪表现为抑制作用,狗尾草表现为促进作用。不同部位沙蒿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不同,根浸提液对沙米、虫实、狗尾草的化感效应最强,茎浸提液对草木樨状黄芪的抑制最强。不同植物种及植物的不同发育时期对化感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在4种受体植物中,沙米受抑制最强,其次为虫实、草木樨状黄芪,且随浸提液浓度增加而显着增强,而狗尾草具有一定的耐受力,表现为促进作用。沙蒿浸提液对受体植物根长的影响最强,其次是种子发芽、苗高和幼苗干质量。浸提液显着降低沙米、虫实、草木樨状黄芪根对NH~+_4和K~+的吸收,增加狗尾草根对NH~+_4和K~+的吸收。研究结果表明雨水淋溶是沙蒿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的途径之一,化感作用在增强沙蒿生存竞争力,扩大种群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可能是沙蒿单优势种群落形成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王焯[6](2019)在《铀及伴生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促生菌修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铀尾矿区的本土植物酸模以及铀及伴生重金属的超富集植物:苜蓿、菊苣、印度芥菜为研究材料。通过富集培养法和平均吸光度法筛选分离植物促生菌,研究其生长和促生特性。并通过盆栽实验,在单一污染处理下,分析了促生菌对苜蓿、菊苣、印度芥菜3种植物的生物量和富集特征的影响,筛选出生物量和富集量提高最多的植物苜蓿;分析了铀及其伴生重金属单一污染处理下,植物促生菌对苜蓿生理生化指标及光合性能的影响。为其在铀尾矿区核素土壤污染的生态修复应用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酸模根部分离出22株不同的细菌,其中10株具有一定的促生特性。最后根据定量分析促生特性得到一株目的菌株D16。该菌株的MIC(最小抑制浓度)为350 mg/Kg(U)、1200 mg/Kg(Mn)、800 mg/Kg(Pb)、125 mg/Kg(Ni)。普通培养基条件下24小时产IAA40.21 mg/L。普通培养基条件下24小时ACC酶活为0.32 U/μg。温度为35℃,pH为7,转速为150 r/min,氮源为酵母膏,碳源为甘油时,是菌株最佳的产IAA条件。温度为30℃,pH为7,转速180r/min,是菌株最佳的ACC酶活条件。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初步特征和16s rDNA序列确定菌株为伯克氏菌目的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荧光示踪实验表明,第10天时,D16菌株在模拟的污染土壤中有最多的总量。(2)通过盆栽实验,比较了D16菌株对苜蓿、菊苣、印度芥菜3种植物生长以及对铀及伴生重金属富集特征的影响。D16菌株加入后,相比于菊苣和印度芥菜,苜蓿在各处理中的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均有较大的增加量,在800 mg/Kg的锰处理下,加入D16菌株使苜蓿有最大的干重,达到0.970 g。在各U处理下,与对照组相比,D16菌株使苜蓿干重提升显着,提高了22.7%—83.3%。在U1处理下,苜蓿的富集系数提升值最大,为0.186,相比对照组提升48.7%。在Ni1处理下,苜蓿有最大的富集系数,为0.512。在铀及伴生重金属处理下,D16菌株对苜蓿的转移系数提升不明显。(3)通过盆栽实验,研究D16菌株在铀及伴生重金属的处理下,对苜蓿根系的抗氧化系统和苜蓿叶片光合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未接D16菌株对照组相比,苜蓿根部的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所增加。在U、Mn、Ni处理下,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随着土壤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在Pb处理下,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Pb2处理下有最大SOD酶活值,达到51.17 U/g,相比对照增加了15.6%,在U1处理下,酶活增加最多,相比对照增加了25.9%。D16菌株对苜蓿POD也有提升作用,但未达到显着水平。在Mn3处理下有最大的POD酶活,达到28.14 U?g~(-1)?min~(-1),相比对照增加了13.0%。在U1处理下,酶活增加最多,增加了14.1%。CAT活性总体上也有所增加,在Ni1处理下,酶活增加最多,增加了9.3%。D16菌株对苜蓿MDA含量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在Ni1处理下,MDA有最小值1.16μmol/g,比对照降低了17.2%。随着铀及伴生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荧光值逐步降低,在D16菌株加入后,荧光值有所增加。在U1处理下,vj值最大,为0.57,比对照增加了12.7%。在U2处理下Fv/Fm增加最多,比对照增加了11.2%。U1处理下PIabs增加最多,增加了28.2%。苜蓿的光合值的变化不规律,在U1处理下,光合速率提升了86.8%。D16菌株同样使气孔导度增加,在Mn3处理下增加了36.1%。Mn2处理下胞间CO_2增加了24.1%,同时蒸腾速率增加了12.9%。(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吴燕,胡琦鹏,白永超,郝莎莎,唐仲秋[7](2019)在《大兴安岭笃斯越桔与其伴生植物矿质元素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笃斯越桔伴生植物(柴桦、杜香、红豆越橘)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矿质元素特性,研究其与笃斯越桔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矿质元素含量特征,为进一步探究笃斯越桔生境以及伴生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山地、水湿地冻土、水湿地有土壤3种主要立地类型中的笃斯越桔及其伴生植物和土壤为试材,应用差异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笃斯越桔与其伴生植物常量元素N、P、K、Ca、Mg和微量元素Fe、Mn、Zn、Cu间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1)笃斯越桔与其伴生植物矿质养分存在差异,常量元素N、Ca含量显着高于伴生植物,Mg元素含量显着低于伴生植物(P<0.05),微量元素Fe、Zn、Cu含量相对较低。(2)笃斯越桔地上部常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地下部,而伴生植物地下部除水湿地冻土和水湿地有土壤类型中的Ca、Mg含量与山地类型中K、Ca含量较高外,其余元素含量均以地上部分较高;笃斯越桔Fe、Mn元素含量以地下部高于地上部,柴桦与杜香Mn、Cu含量均为地下部高于地上部,红豆Fe、Cu含量则表现为地下部高于地上部。(3)笃斯越桔伴生植物地上部N、K、Mg、Mn含量与土壤pH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地下部Fe含量与土壤全N、全Mn含量呈显着正相关,而N含量与二者呈显着负相关;Ca、Zn、Cu含量均与土壤pH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4)笃斯越桔与其不同伴生植物矿质元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笃斯越桔矿质元素与杜香Mg元素及柴桦地上部Zn元素相关性较高,与红豆除地下部Ca元素相关性较弱外,与其余元素均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笃斯越桔伴生植物常量元素(N、P、Ca)含量低于笃斯越桔,而微量元素(Fe、Zn)含量较高;笃斯越桔及其伴生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存在差异,且对笃斯越桔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杨阳,马立辉,王海洋[8](2019)在《濒危植物树枫杜鹃(Rhododendron changii)种群结构及伴生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濒危植物树枫杜鹃种群结构及伴生群落物种组成、乔灌层物种多样性、垂直成层及个体径级结构等特征,并通过冗余分析(RDA)、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检验了树枫杜鹃种群及群落乔灌层物种组成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树枫杜鹃种群径级结构呈单峰型,更新不连续,缺乏幼苗,幼株时期为又一死亡高峰期,种群呈衰退趋势;(2) 4个伴生群落中共有木本植物56种,隶属于23科40属,优势科为壳斗科、蔷薇科、槭树科、杜鹃花科,林下多箭竹(Fargesia spathacea);伴生群落的乔灌层多样性指数均较低,草本层不发达;群落1与群落2为高度1~1.5 m的灌丛,群落3为高度3~4 m的常绿阔叶-苔藓矮林,群落4为高度8~10 m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树枫杜鹃均位于群落下层,相比于乔木林群落,其在灌丛群落中生长较占优势;群落中耐阴种的小径级个体比例大,均呈增长趋势,林下竞争将持续增强;(3)前向选择及蒙特卡罗(Monte Carlo)检验表明,坡位对乔木层物种组成影响极显着,郁闭度与坡向对灌木层物种组成影响极显着(P<0.01);而枯落物厚度与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树枫杜鹃幼苗的主要环境因子,林冠郁闭度、坡向则是影响幼株与成株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幼株与成株也分别受到林下物种密度与林下竹类覆盖度的影响(P<0.01)。因此,疏伐上层林木,人为干预林下幼树及箭竹的生长,并清理地表枯落物,对缓解树枫杜鹃濒危的现状及维持其种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陈大霞,易思荣,张雪,潘媛,崔广林[9](2018)在《川续断种群的伴生植物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川续断种群的伴生植物状况和掌握其种群分布格局式样,采用样方法对川续断主要自然分布区的32个样地进行群落调查。结果表明:川续断种群的伴生植物种类共有60科131属156种,以菊科、蔷薇科种类较多;伴生植物的种类多,但大部分出现的频率较低;(本文来源于《重庆中草药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张林林,乔广玉,韩继成,于丽辰,焦蕊[10](2017)在《海岸线距离对濒危植物野生北沙参及伴生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野生北沙参资源,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大连大长山岛距海岸线50~70 m、70~90 m和90~110 m沙滩野生北沙参及其伴生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野生北沙参及其伴生植被由10科15属15种草本植物组成,其中滨海沙生植物和广域性陆生植物的数量所占比例分别为85.55%和14.45%,优势种为肾叶打碗花、野生北沙参、滨麦、矮生薹草和马唐。3条海岸线区域内,肾叶打碗花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50~70 m、90~110 m和70~90 m,且两两间差异显着;野生北沙参密度在距海岸线50~70 m与90~110 m处差异不显着,但二者均显着高于70~90 m处;滨麦仅生长在距海岸线70~90 m的区域内;马唐密度在距海岸线90~110 m处显着高于50~70 m处,二者与距海岸线70~90 m处差异均不显着;海岸线距离对矮生薹草的密度影响不显着。随着距海岸线距离的增大,物种多度和丰富度显着降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伴生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桔伴生植物柴桦、杜香矿质元素含量差异特性,探究伴生植物叶片及根系矿质元素与根系层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关关系,并筛选出影响其矿质元素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明确伴生植物与笃斯越桔矿质元素含量和土壤肥力因子间关系的差异,为笃斯越桔及其伴生植物的合理抚育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及回归方程的建立,探究大兴安岭地区3种立地条件(山地、水湿地冻土、水湿地有土壤)中的笃斯越桔伴生植物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性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1)明确了立地条件主要影响柴桦植株中K、Fe、Mn、Zn及根系N、P、Mg的含量和杜香植株中P、Ca、Mg、Mn、叶片K及根系N、Fe的含量,不同立地条件下元素含量差异显着。(2) 3种植物叶片与根系中的矿质元素相关关系强弱表现为笃斯越桔>杜香>柴桦,且笃斯越桔与其伴生植物叶片和根系的矿质元素含量比值差异显着(P <0.05),说明笃斯越桔和伴生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利用效率不同。(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伴生植物柴桦、杜香矿质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pH,且除柴桦叶片中Mn含量外,其余元素含量均随p H的减小而增加;影响柴桦矿质元素含量的土壤因子有有效Zn、土壤有机质,且柴桦叶片还受土壤中硝态N、有效Cu含量的影响;影响杜香矿质元素含量的土壤养分因子为有效P和有效Cu。【结论】笃斯越桔伴生植物柴桦和杜香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显着,并与土壤因子有明显相关关系,且主要受土壤pH及有效Cu含量的影响。伴生植物叶片与根系的矿质元素比值较小,相关性较弱,较笃斯越桔而言,受环境影响更为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伴生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蒲平娟,李园园.太白山高山草甸伴生植物种类调查[J].绿色科技.2019

[2].吴燕,胡琦鹏,白永超,陈露,唐仲秋.笃斯越桔伴生植物矿质元素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多元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3].杨鹏.黑河流域湿地植物建群种及其主要伴生种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19

[4].黄丹慜,孙秀东,郭霞,苟志辉.海南红树林伴生植物叁叶鱼藤的风险分析[J].热带林业.2019

[5].邓文红,赵欣蕊,张俊琦,郭惠红.沙蒿(Artemisiaordosica)水浸提液对4种伴生草本植物的化感作用[J].生态学报.2019

[6].王焯.铀及伴生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促生菌修复机理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7].吴燕,胡琦鹏,白永超,郝莎莎,唐仲秋.大兴安岭笃斯越桔与其伴生植物矿质元素特性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杨阳,马立辉,王海洋.濒危植物树枫杜鹃(Rhododendronchangii)种群结构及伴生群落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9

[9].陈大霞,易思荣,张雪,潘媛,崔广林.川续断种群的伴生植物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8

[10].张林林,乔广玉,韩继成,于丽辰,焦蕊.海岸线距离对濒危植物野生北沙参及伴生植被多样性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7

标签:;  ;  ;  ;  

伴生植物论文-蒲平娟,李园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