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模拟装置论文-陈洋,欧西达,卫海瑞,薛利强,元鹏飞

物理模拟装置论文-陈洋,欧西达,卫海瑞,薛利强,元鹏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理模拟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间包,流场,物理模拟

物理模拟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陈洋,欧西达,卫海瑞,薛利强,元鹏飞[1](2019)在《两流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的物理模拟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太钢两流对称板坯连铸中间包为研究原型,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研究抑湍器以及挡墙、挡坝位置对中间包流场的影响。物理模拟结果表明,中间包未设置任何控流装置时存在短路流,死区比例高达36.47%;中间包使用抑湍器后,响应时间增加了13.5 s,平均停留时间延长了34.8 s,死区体积降低了6.33%;保持挡墙的位置不变,将挡坝距长水口的距离增加100 mm,更利于改善中间包流场。通过现场试验表明,中间包优化后铸坯全氧质量分数由平均2.02×10~(-7)降低至1.55×10~(-7),减少了30.32%。(本文来源于《连铸》期刊2019年04期)

杨树峰,吴金强,李京社,汪易航,李静远[2](2019)在《四流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物理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中间包物理模拟的试验方法对某钢厂四流中间包进行控流装置优化,优化试验分为挡墙类型优化和挡墙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原型方案流体流动状态很差,导流孔孔径过大易导致短路流现象的发生,死区比例也高达34.16%。优化后的最优方案中Y3死区比例降幅高达33.14%,流体平均停留时间由原型的761.2延长至900.7s,滞止时间则由32.2延长至76.7s,优化效果显着,说明最优方案可以显着地提高中间包体积利用率,并改善钢液的流动状态,有利于冶金质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9年04期)

刘燕,李小龙,张宸,张子木[3](2019)在《稀土氯化物喷雾热解装置雾化效果的物理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氯化物雾化热解是稀土氧化物制备新工艺,但目前喷雾热解装备雾化效果差,雾化后液滴粒径分布不均匀.本文自行设计了文丘里管喷雾热解反应器,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与MATLAB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气体流量、文丘里管和引流管几何尺寸等因素对雾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文丘里管扩散段中较强的回流作用会加剧气液相间的混合碰撞,进一步破碎液滴;而过多的液相携带量容易导致雾滴密度变大,增大了液滴在运动过程中的碰撞几率,致使雾滴尺寸变大.文丘里管反应器适宜的几何尺寸和操作条件为:内径100 mm,喉口内径10 mm,引流管内径5 mm,气相流量20.5 m3/h.(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焦晶淼[4](2018)在《煤矿隐蔽水源TEM偶极装置探测物理模拟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井水害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威胁之一,而大多数矿井水害可以通过提前预测来避免事故发生。矿井瞬变电磁法是井下常用超前探测物探方法,该方法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重迭回线装置,偶极装置研究较少。然而偶极装置由于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分离,其受一次场影响较小,相对于重迭回线装置有较大优势。系统研究该方法必将丰富我国矿井隐蔽水源预测预报的技术手段,从而提高矿井防治水的技术水平。为了研究瞬变电磁法偶极装置探测的瞬变响应规律,依据典型矿井灾害水源特征和物理模拟相似性准则,建立矿井灾害水源地质模型进行物理模拟实验,并采用重迭回线装置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实验内容包括偶极装置记录点定位、偶极距、分辨率以及探测深度等相关问题,总结偶极装置的工作特点,并进行矿井实验来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发射线圈中心为记录点和以接收线圈中心作为记录点均不能准确判断异常体位置,而以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中点作为记录点,可以准确判断异常体位置;偶极距为40cm时相比偶极距为30cm得到的电位剖面曲线图幅值大,说明感应信号更强,偶极距为50cm时,曲线基本趋于平缓,单峰异常形态不明显,不能判断出异常体的具体位置,说明50cm偶极距并不如30cm偶极距和40cm偶极距条件下瞬变电磁响应明显,得出最佳偶极距40cm;当异常体模型形态和组合发生变化时,偶极装置分辨率明显高于重迭回线装置;相同条件下,偶极装置探测深度没有重迭回线装置探测深度深,感应信号没有重迭回线装置强。通过矿井探测实例得出偶极装置比重迭回线装置分辨率高,与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相符,从而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黄含哲[5](2018)在《钢包起旋高度控制及五流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物理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炼钢技术及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钢水的纯净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可以将钢水中的T[O]控制在<5ppm,因此精炼完成后钢水浇铸过程的保护浇铸成为了钢水洁净度控制的重要环节,其中为控制钢包残钢量而防止钢包下渣污染钢水的关键参数“钢包浇铸末期起旋高度”,以及为促进中间包冲击区内因耐材剥落等原因产生的大型夹杂物(>100μm)在中间包内上浮去除而设计的合理中间包控流装置是关键。本文主要针对某钢厂钢包浇铸末期旋涡高度较高,残钢量较大,五流长流间距中间包内控流装置不合理的问题,以钢包和中间包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在分析钢包旋涡高度的影响因素及中间包流动模式的基础上,得出了控制浇铸末期起旋高度的措施,优化设计了合理的中间包控流装置。钢包浇铸末期起旋高度控制研究表明,降低旋涡高度的关键在于减缓旋涡形成前流体的切向和径向速度;随着精炼结束到开浇钢包静置时间的延长,旋涡高度先升高后降低,在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加快钢包周转有利于降低起旋高度;挡渣球直径、加入方式对流场的改变都不足以达到减缓环流形成前速度的作用。挡渣球被吸入水口后几乎可以完全消除旋涡;挡渣球在旋涡产生前能否被水口吸入与挡渣球的落点及加入高度(离液面高度)相关。挡渣球沟槽深度是控制出口流量的关键参数,所研究钢包在模型挡渣球沟槽深度为8mm时,在水口允许的开启度范围内能达到出口(1200L/h)设定流量要求;随着吹氩流量的增加,旋涡高度逐渐下降,当吹氩流量到达0.8NL/min时,起旋高度及贯通高度比无吹氩时分别下降了59.1%和58.6%。中间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现有控流装置(工况)条件下中间包内钢液流动模式不合理,第2流存在短路流,夹杂物上浮率仅有77.0%。导流孔的尺寸及射流角度是影响钢液流动模式的关键参数;y6方案(圆形湍流控制器+U2-1-75挡墙+300mm单坝)既消除了短路流又延长了各流的响应时间,同时还提高了夹杂物的去除率;平均响应时间比工况时增加了37.9%,死区体积分数仅有6%;夹杂物去除率为92.5%,比工况时提高了15.5%。现场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中间包内钢液的流动模式更加合理,夹杂物去除率提高。在检测的21个试样中,仅发现1个尺寸大于40μm的夹杂物,其余试样中夹杂物最大尺寸均小于40μm,实验结果满足连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尺寸大于40μm比例不超过5%的目标要求。(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聂百胜,马延昆,孟筠青,胡守涛[6](2018)在《中等尺度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装置研制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可以揭示突出灾害的发生规律。研发一种中等尺度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装置,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与采场工作面的开采环境的近似,同时便于地质模型的灵活设计与铺设,实现在不同地质及不同瓦斯参数条件下的突出模拟。该实验系统由高压实验腔体、非均布加载系统、突出诱导装置、抽真空及充气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具有如下特点:可基于相似原理按照采掘工作面顶、底板岩层分布、地质条件,灵活铺设尺寸为1 500 mm×600 mm×1 000 mm的模型;按照工作面超前应力分布形式进行表面应力加载;预埋直径5 mm侧向均匀开孔管路分级注气,实现煤体瓦斯快速吸附平衡;采用直径200 mm规格爆破片安装突出口作为突出诱导装置,压力超限自动破裂,诱导突出;多元化信息采集系统,记录压力、温度、应力等物理参数变化,高速摄影记录突出瞬间煤瓦斯混合流态。开展了一次吸附平衡压力为0.30 MPa、诱导压力0.53 MPa的突出实验,在实验中煤体瓦斯压力、温度由于气体的吸附–解吸特性发生了规律性波动变化,突出发生持续1.92 s,抛出煤岩样369.9kg,最远抛射距离41.4 m,并呈扇形分布。该装置为深入研究突出动力灾害机制与预防技术提供了可行的手段。(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菲,刘丹[7](2016)在《六流连铸机T型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的物理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钢厂六流连铸机T型中间包为研究对象,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几何相似比为1∶4的物理模型。模型从挡墙上导流孔角度优化方面研究中间包内流动特性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上导流孔倾角15°、下导流孔倾角25°方案控流装置获得了相对最优的结果。采用优化后的控流装置,死区总体比例从原型方案的22.24%降为15.75%,钢液得到更充分的混匀;各流平均停留时间标准差从原型方案的37.92 s降到31.29 s,各流一致性也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宽厚板》期刊2016年01期)

刘菲[8](2015)在《六流T型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的物理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钢厂六流T型中间包为研究对象,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1∶4的物理模型,模型从优化挡墙上导流孔的角度研究了中间包内流动特性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上导流孔倾角15°,下导流孔倾角25°的B2方案控流装置能获得相对较优的结果;采用优化后的控流装置,总体的死区比例从原型的22.24%降为15.75%,钢液能得到更为充分的混匀;各流平均停留时间的标准差从原型方案的37.92 s降低到31.29 s,各流一致性也得到了改善。(本文来源于《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刘涛,于浩,陈永峰[9](2015)在《T型六流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的物理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钢厂六流T型中间包为研究对象,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1:4的物理模型。模型从优化挡墙上导流孔的角度方面研究中间包内流动特性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上导流孔倾角15°下导流孔倾角25°的B2方案控流装置能获得相对最优结果。采用优化后的控流装置,总体的死区比例从原型的22.24%降为15.75%,钢液能得到更为充分的混匀;各流平均停留时间的标准差从原型方案的37.92s降低到31.29s,各流一致性也得到了改善。(本文来源于《2015连铸装备的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生产技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06-17)

张彩军,郗瑶[10](2014)在《四流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的物理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相似原理,针对某钢厂四流中间包建立1∶2.5的物理模型,模拟钢液在原包内的流动情况,并研究弧形开孔导流墙和弧形开槽导流墙对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影响。水模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原包冲击区域较小,导致各流最小停留时间和峰值时间较小,死区比例较高,不利于连铸生产的顺利进行。中间包控流装置采用弧形开孔导流墙和湍流控制器优化后,中间包冲击区体积变大,对两端的控流能力增强,流体在中间包内的流动情况得到很大改善。优化后1、2流死区比例分别减少了12.3%、12.1%,平均停留时间分别提高39 s、52 s。(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4年09期)

物理模拟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中间包物理模拟的试验方法对某钢厂四流中间包进行控流装置优化,优化试验分为挡墙类型优化和挡墙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原型方案流体流动状态很差,导流孔孔径过大易导致短路流现象的发生,死区比例也高达34.16%。优化后的最优方案中Y3死区比例降幅高达33.14%,流体平均停留时间由原型的761.2延长至900.7s,滞止时间则由32.2延长至76.7s,优化效果显着,说明最优方案可以显着地提高中间包体积利用率,并改善钢液的流动状态,有利于冶金质量的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理模拟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陈洋,欧西达,卫海瑞,薛利强,元鹏飞.两流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的物理模拟与应用[J].连铸.2019

[2].杨树峰,吴金强,李京社,汪易航,李静远.四流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物理模拟[J].中国冶金.2019

[3].刘燕,李小龙,张宸,张子木.稀土氯化物喷雾热解装置雾化效果的物理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焦晶淼.煤矿隐蔽水源TEM偶极装置探测物理模拟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8

[5].黄含哲.钢包起旋高度控制及五流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物理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8

[6].聂百胜,马延昆,孟筠青,胡守涛.中等尺度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装置研制与验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7].刘菲,刘丹.六流连铸机T型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的物理模拟研究[J].宽厚板.2016

[8].刘菲.六流T型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的物理模拟研究[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5

[9].刘涛,于浩,陈永峰.T型六流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的物理模拟研究[C].2015连铸装备的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生产技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2015

[10].张彩军,郗瑶.四流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的物理模拟[J].铸造技术.2014

标签:;  ;  ;  

物理模拟装置论文-陈洋,欧西达,卫海瑞,薛利强,元鹏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