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品质论文

中药品质论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药品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药品质,检测中心

中药品质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中药品质评价与分析检测中心通过复评审》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30-31日,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委托,评审专家组对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中药品质评价与分析检测中心进行复评审。6月12日,检测中心获得认可证书。专家组依据CNAS相关文件以及检测中心认可项范围对中心进行了全要素逐项评审,评审专家对中心的体系运行质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中药品质评价与分析检测中心于2014年正式成立,并于2016年通过CNAS认可,是从事中药品质评价和相关质量分析检测的专业机构,服务项目涵盖中药材、中药材种子种苗、饮片、中成药和相关健康产品。(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9年06期)

樊柳园,朱华,滕建北,戴忠华,笪舫芳[2](2019)在《显微数量化在中药品质鉴定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显微鉴定是中药品质鉴定的一项重要方法,随着软件时代的高速发展,显微鉴定技术在定性及定量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近现代以来,中药鉴定由简单的显微特征辨别,发展到对其进行显微特征定量、显微组织测定,并结合化学方法对其质量进行控制,该方法成为了生药鉴别、真伪优劣及其含量测定的实用技术。以中药显微定量(测量)为出发点,系统总结了数量化的显微特征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品质鉴定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08期)

[3](2019)在《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中药品质评价与分析检测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中药品质评价与分析检测中心是在其公司十几年中药科研积淀的基础上,于2014年正式成立,并于2016年12月通过CNAS认可,是一家从事中药品质评价和相关质量分析检测的专业机构。检测中心承接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内部委托检测服务,同时承接外部客户委托检验服务。下设综合管理室、检测室,拥有管理及检验人员23人,其中博士4名、硕士14名、本科以上学历(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9年02期)

宫瑞泽,霍晓慧,张磊,刘畅,李珊珊[4](2019)在《美拉德反应对中药品质的影响及调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拉德反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食品工业和中药加工炮制中的非酶褐变反应。美拉德反应不仅能改变中药的色泽、香味,延长中药的货架期和保质期,还能产生新的活性物质。除此之外,美拉德反应产生的5-羟甲基糠醛、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等微量有毒有害物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添加抑制剂、抗氧化剂等调控美拉德反应,进而控制中药品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美拉德反应研究概况及其对中药品质影响及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调控美拉德反应控制中药品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01期)

[5](2018)在《中国中药公司中药品质评价与分析检测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中药公司中药品质评价与分析检测中心是在其公司十几年中药科研积淀的基础上,于2014年正式成立,并于2016年12月通过CNAS认可,是一家从事中药品质评价和相关质量分析检测的专业机构。检测中心承接中国中药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内部委托检测服务,同时承接外部客户委托检验服务。(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8年05期)

陶兴宝,黄银秋,洪兵,张绿浪,陈耀凯[6](2017)在《中药品质一致性评价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目前中药品质评价存在的诸多问题,建立适合中药产业化发展的一致性评价体系。方法:基于中药自身的特殊性,结合当前中药品质评价的先进技术手段,通过构建中药品质一致性评价体系,为探索新的品质评价方法寻求突破口。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中药品质评价模式,即通过采用"性状评价+化学评价+生物评价"叁者相结合,建立统一评价模式,将各项指标性成分有效完整结合起来,实现对中药品质的整体一致性评价。结论:该探索为保证中药品质的一致性评价提供一定借鉴与思考。(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7年11期)

肖小河,王伽伯,牛明,柏兆方[7](2017)在《中药品质评价方法指南》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品质是中药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多年来中药品质评价与控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中之重。目前常规的中药品质评价多局限于一般化学及感官评价,难以客观反映中药品质优劣以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亦难以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建立反映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中药品质评价策略和方法,一直是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中国科协团体标准试点项目支持下,由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肖小河研究员领衔,组织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中国药学会临床中药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70余位专家共同研讨和论证,起草并制订国内外首个《中药品质评价方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于2017年4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实施。该《指南》针对中药多成分、多功效的品质特点及其与化学药和生物药在物质基础和质控策略的差异性,提出中药整合质量观(Integrated Quality Control of TCMs),以优质性为导向,在《中国药典》基础上,综合运用感官评价、化学评价和生物评价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创建中药品质整合评价方法体系"质控力金字塔",并针对中药材和饮片、中药提取物和配方颗粒、中成药等不同类型中药产品和质控要求,分别提出和制定评价技术路径及方法。《指南》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将引领国际中草药和植物药质量控制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发展。《指南》一经发布,得到业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评审组一致认为,该指南创建了中药质量生物评价与整合控制体系,有效解决中药品质评价难以关联临床药效和安全性的技术问题,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为中医药临床辨质用药、优质优效提供行业导向和关键技术支持。为了更好地在行业内推广和应用该《指南》,由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研究员发起,牵头建立首个中药品质评价国际协作研究组织——中草药生物评价联盟(Bioassay Consortium of CHM),以促进中草药品质评价相关技术和方法的交流、应用与合作研究。同时,紧密结合全国巡讲、全国和国际性大型学术会议专题报告等线下学术推广活动,将《指南》进行系统化推广应用。目前,研究团队已陆续与以岭药业、叁九集团、千金药业、盛实百草、康仁堂、东阿阿胶等国内多家知名中药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以《指南》为指导,积极推进相关技术和方法的产业化应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标准引领中医药学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6-24)

高峰[8](2017)在《中药品质评价需要再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品质评价,简单来说无非四个字——真、伪、优、劣。时至今日,我们是否应该冷静的从根源上考虑,中药品质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古代和现代都是如何对中药进行品质评价的?当前中药品质评价方法的优劣是什么?路线是否存在跑偏?这些都需要我们冷静思考,然后再出发。(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7-05-11)

李珊,廖建萍,欧阳荣,刘红宇,张裕民[9](2015)在《我院中药质量验收中几种常见中药品质辨识经验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西洋参、冬虫夏草、天麻、山药、绞股蓝、金银花等6种常用中药的品质辨识方法,将其用于中药实际验收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5年14期)

张定堃,王伽伯,杨明,彭成,肖小河[10](2015)在《中药品质整合评控实践:附子品质综合指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言道"药材好,药才好",而药材好的前提是有"好"药材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现行中药品质评价指标众多,但大多数彼此孤立分散,与临床功效及安全性的关联不够密切,不同方法评价结果有时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鉴于中药的复杂物质属性,单一手段、单一指标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反映中药品质。因此,开展中药品质整合评控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该文首次提出品质综合指数(integrated quality index,IQI)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即通过整合性状规格、化学与生物评价结果,实现综合量化评价药材品质,并以常用毒性中药附子为例进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以药材性状规格为指标,江油附子平均质量(个头)最大,其次为巍山附子、布拖附子、汉中附子及安县附子;以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江油附子的有效成分与有毒成分含量的比值最高,具有"效强毒弱"的特点,其次为汉中附子、布拖附子、巍山附子及安县附子;以生物毒价为指标,汉中附子、江油附子毒价相对较低,而布拖附子、巍山附子及安县附子毒价相对较高。通过对3种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化与集成化,计算出江油、汉中、布拖、巍山及安县附子的品质综合指数的数值分别为0.842±0.091,0.597±0.047,0.442±0.033,0.454±0.038,0.170±0.021,江油附子的品质综合指数显着高于其余产区附子(P<0.05),汉中附子的品质综合指数次之,这与传统对附子道地性的认识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品质综合指数可用于中药品质的综合量化集成评价,是对构建好中药评价标准的有益探索,为中药道地性评价与优良种质选育、精标饮片开发、市场流通优质优价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5年13期)

中药品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显微鉴定是中药品质鉴定的一项重要方法,随着软件时代的高速发展,显微鉴定技术在定性及定量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近现代以来,中药鉴定由简单的显微特征辨别,发展到对其进行显微特征定量、显微组织测定,并结合化学方法对其质量进行控制,该方法成为了生药鉴别、真伪优劣及其含量测定的实用技术。以中药显微定量(测量)为出发点,系统总结了数量化的显微特征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药制剂品质鉴定中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药品质论文参考文献

[1]..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中药品质评价与分析检测中心通过复评审[J].中国现代中药.2019

[2].樊柳园,朱华,滕建北,戴忠华,笪舫芳.显微数量化在中药品质鉴定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3]..中国中药有限公司中药品质评价与分析检测中心[J].中国现代中药.2019

[4].宫瑞泽,霍晓慧,张磊,刘畅,李珊珊.美拉德反应对中药品质的影响及调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

[5]..中国中药公司中药品质评价与分析检测中心[J].中国现代中药.2018

[6].陶兴宝,黄银秋,洪兵,张绿浪,陈耀凯.中药品质一致性评价探索[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

[7].肖小河,王伽伯,牛明,柏兆方.中药品质评价方法指南[C].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标准引领中医药学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17

[8].高峰.中药品质评价需要再出发[N].中国中医药报.2017

[9].李珊,廖建萍,欧阳荣,刘红宇,张裕民.我院中药质量验收中几种常见中药品质辨识经验总结[J].中医药导报.2015

[10].张定堃,王伽伯,杨明,彭成,肖小河.中药品质整合评控实践:附子品质综合指数[J].中国中药杂志.2015

标签:;  ;  

中药品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