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陈小忠王培谢明祥吴海涛张永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贵州遵义563003)

【摘要】目的:分析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方法:选取104例颅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肿瘤具体部位选择不同显微外科手术入路途径行肿瘤切除术,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表现,采用生活质量表评价所有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恶心呕吐、头部不适、肿瘤压迫症状及视乳头水肿)等均有显著缓解,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行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时,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颅脑肿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128-02

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不具有年龄特征性,临床主要以颅内压增高及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为主,如头痛,呕吐,癫痫等,治疗不及时时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外科手术是临床上颅脑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1],显微外科手术在颅脑肿瘤的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比了几种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路脑肿瘤时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肿瘤患者104例,其中男66例,女38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2.3±4.6)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分析、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颅脑肿瘤[2]。排除妊娠患者及合并脑部其他疾病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

1.2治疗方法

脑桥小脑角部:共25例,所有患者均通过乙状窦后入路建立显微镜通道,行病灶切除,其中23例全切,2例次全切。第三脑室前部:共15例,所有患者均在脑中线作弧形皮肤切口,再纵裂,以颅骨部位为一骨窗,牵离脑叶,将病灶完全暴露后行切除术,其中14例全切,1例次全切。岩斜区:共23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改良后的乙状窦前入路,取乙状窦前及岩下方,在硬膜上行1.3~1.6cm切口,于岩骨后及小脑幕下进入,抬起小脑,切开蛛网膜,引流脑脊液,病灶在脑塌陷后完全暴露,行切除术,其中22例全切,1例次全切。鞍区部:共12例,所有患者均以额下为入路,解除额叶,切开侧裂池蛛网膜,引流脑脊液,病灶在脑塌陷后完全暴露,行切除术,其中12例均全切。丘脑一基底节区部:共16例患者,于病灶侧弧形处作切口,打开骨窗,作皮质切口,牵离脑组织,将病灶完全暴露后行切除术,其中15例全切,1例次全切。颅前窝底部:共8例,所有患者均于经右额眉或眉上作切口,行切除术,所有8例均全切。小脑部:共5例,于枕下旁正中入路,于肿瘤侧切口,打开骨窗,切开小脑皮层,行切除术,5例患者均全切。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表现[3]。②随访观察所有患者术后1年,采用生活质量表[4]评价所有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分值1~100,生活质量随着分值的升高而升高。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症状表现比较

术前患者恶心呕吐49例,头部不适50例,肿瘤压迫症状48例,视乳头水肿50例,术后患者恶心呕吐13例,头部不适3例,视乳头水肿1例;结果显示,术后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均有显著缓解,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颅脑肿瘤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发于各个年龄阶段,患者颅脑肿瘤病灶生长位置不同,因此不同肿瘤部位患者临床表现不同。目前临床上对颅脑肿瘤患者治疗方式主要为外科手术,传统外科手术即对患者进行开颅切除病灶治疗,该法病灶切除完全,然而具有创面大、及不利于患者预后等缺点,预后较差时如术后诱发严重感染时对患者身心状态带来严重影响。而对于放射治疗,虽然具有无创面等优点,但患者耐受性较差,研究证明经放射治疗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心理的发生几率较高[3]。显微外科手术是现代医疗发展下的一类新型手术方式,具有创面小、病灶切除完全、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等优点。方志伟[4]分析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时的临床疗效,发现显微外科手术可病灶切除率较高外,还可有效控制术后感染的发生。本文对比了不同路径进行不同部位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结果发现,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随着手术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术后6、12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表明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如钧,张伟,刘永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9):38-39.

[2]张衍.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效果评价[J].2015,28(6):537-538.

[3]王树青,陈淑玲.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02,106.

[4]方志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及其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5,28(4):900-901.

标签:;  ;  ;  

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