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应用

(雅安市名山区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1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技术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的50例子宫肌瘤与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记录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并比较超声声像图及血流信号差异。结果: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子宫肌瘤47例(94.00%),诊断子宫腺肌病44例(88.00%);而在超声声像图比较中发现,子宫肌瘤主要以环状增强型为主,而子宫腺肌病则以同步增强型为主,并且两种疾病在动脉血流阻力、搏动指数、血流量指标比较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技术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诊断正确率较高,并且可根据声像图特点及多普勒血流参数提供疾病鉴别诊断依据,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临床诊断;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076-02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均为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由于近年来全球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转变,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影响女性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妇科疾患之一[1]。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在临床上容易混淆,并且两种疾病在临床治疗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那个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依靠辅助检查技术进行鉴别诊断则是临床常用方法,因超声技术的无创、经济、快速、便捷而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与病情评估中具有广泛应用[2],本组研究通过探讨超声检查技术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的50例子宫肌瘤与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对本组研究内容及风险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5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年龄36~62岁,平均年龄(52.9±4.3)岁,病程时间1~9年,平均病程(5.1±1.9)年,39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11例患者表现下腹疼痛、经量增加、腹部包块等;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51.1±3.6)岁,病程时间1~8年,平均病程(5.4±0.9)年,患者表现为月经不调以及不同程度的痛经,少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试验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应用我院飞利浦HD1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主要进行经腹超声检查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探头为3.5~5.0MHz,阴式探头频率为5.0~7.5MHz,经腹超声检查前需要患者适量饮水保持膀胱充分充盈,患者取仰卧位,于耻骨联合上方进行纵切、横切以及斜切,观察患者子宫超声显像情况,经阴道超声检查患者无需憋尿便可进行检查,同样进行子宫纵切、横切以及斜切面观察。获取经腹超声以及经阴道超声声像图进行联合诊断,由我院超声科2名副主任医师级别及以上的超声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诊断,并记录两组患者子宫动脉的血流参数。

1.3观察指标

比较超声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实验结果,计算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准确率,另观察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声像图表现特点,比较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差异,主要观察并比较患者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搏动指数以及血流量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获取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相关信息资料采用IBM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与表现

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子宫肌瘤47例(94.00%),诊断子宫腺肌病44例(88.00%);而在超声声像图比较中发现,子宫肌瘤主要以环状增强型为主,而子宫腺肌病则以同步增强型为主,二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讨论

子宫肌瘤临床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一种女性常见的良性妇科肿瘤疾病,多发于25~55岁的女性人群,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患者无典型或明显的临床症状,少部分的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腹部肿块等,虽然目前临床仍未完全明确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长期分泌与刺激具有密切联系,大量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子宫肌瘤基本无恶变倾向[3],因此临床通常建议保守治疗;子宫腺肌病同样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基础病理与子宫肌瘤不同,子宫腺肌病为子宫腺体层、间质层侵入肌层引发的疾病,近年来由于接受人工流产、剖宫产人数的增多,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多,并且表现出病情复杂化、发病年轻化的趋势。

超声检查技术是妇科疾病常用的辅助诊断技术,并且在既往研究中均发现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虽然目前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确诊仍依靠组织病理学试验,但超声在可重复性、动态监察病情、早期疾病筛查等方面仍存在不容忽视的优点。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子宫肌瘤47例(94.00%),诊断子宫腺肌病44例(88.00%);而在超声声像图比较中发现,子宫肌瘤主要以环状增强型为主,而子宫腺肌病则以同步增强型为主,并且两种疾病在动脉血流阻力、搏动指数、血流量指标比较中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并可通过声像图特征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比较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既往有学者提出采用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的方式可有效提升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而在本组研究中采用的经腹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正确率较高[4],而对声像图特点总结为,子宫肌瘤的超声回声特点以漩涡样低回声为主,高回声的患者相对较为少见,并且子宫肌瘤周围组织与流体组织的分界较为清洗,并且子宫肌瘤的血流量相对较大,瘤体的血供丰富,因此子宫肌瘤的血流信号更为在多普勒超声上表现更为明显,并且血流阻力指数也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表现;而在子宫腺肌病的超声检查中则主要以高回声声像图为主,一般情况下病灶血流信号并不丰富,表现出乏血的特点,这也表示患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的升高[5]。结合以上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便可进行子宫肌瘤与子宫县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技术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诊断正确率较高,并且可根据声像图特点及多普勒血流参数提供疾病鉴别诊断依据,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但本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缺点与不足,如样本容量过小可能导致结果的客观性受到影响,并且本组研究并未与子宫恶性肿瘤或其他子宫肿瘤性疾病进行对比分析,这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李纲,邹建中,邓勇斌,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9):1281-1283.

[2]杨思光,林少梅.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医疗装备,2015,51(6):506-507.

[3]孟璐,史铁梅.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5,12(9):577-579.

[4]李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4(17):110-110.

[5]何非.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对比分析[J].医药前沿,2015,5(31):20-21.

标签:;  ;  ;  

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