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喷氮论文-赵永桂

叶面喷氮论文-赵永桂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面喷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剥,叶面喷氮,叶片营养,果实品质

叶面喷氮论文文献综述

赵永桂[1](2014)在《环剥与叶面喷氮对红富士苹果叶片营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是我国北方地区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水果。近年来,尽管苹果产量持续增加,但果实品质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如何采用科学的生产措施如环剥与叶面喷氮提高果实品质,尤其是内在品质和香气。提高果实品质的研究虽有诸多进展,但枝条环剥与叶面喷氮协同调控叶片营养及果实品质尤其是对香气成分的影响机理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长富2号苹果为材料,通过设置以下试验处理:(1)枝条环剥与不同浓度尿素喷施相结合,即:清水作为对照(No)、环剥+清水(HB+N0)、0.2%(N1)、环剥+0.2%(HB+N1)、0.5%(N2)、环剥+0.5%(HB+N2)、0.8%(N3)、环剥+0.8%(HB+N3);(2)环剥与不同含氮有机物相结合,即:亮氨酸(Leu)、环剥+亮氨酸(HB+Leu)、异亮氨酸(11e)、环剥+异亮氨酸(HB+Ile)、缬氨酸(Val)、环剥+缬氨酸(HB+Val)、丙氨酸(Ala)、环剥+丙氨酸(HB+Ala)。分别在结果枝条上进行单独喷施或环剥后喷施处理,研究对不同物候期叶片营养、果实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协同调控机理。研究结果对苹果果实品质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从幼果期到果实膨大后期,叶片氮含量先降低,在花芽分化临界期达到最小值,此后逐渐升高,在果实膨大中期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叶片磷含量先升高,在果实膨大前期达到最大值,之后有所降低,到果实膨大后期有所升高;叶片钾含量先升高,在花芽分化临界期达到最高值,从果实膨大期开始迅速下降。单独环剥后叶片氮磷钾含量均下降,单独对枝条喷施不同浓度尿素,叶片氮磷钾含量均提高,N2处理氮磷钾含量达到最高。叁个元素中氮含量提高最大,分别较N0提高了19.5%,磷含量次之为10.4%,钾含量最小为5.6%。对枝条环剥后喷施不同浓度尿素,HB+N2处理的叶片氮磷钾含量与N0问无显着性差异。2、果实从膨大期到成熟期,单果重、果径及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大,维生素C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逐渐降低,氨基酸含量逐渐降低,成熟前趋于稳定。单独环剥处理后,果实单果重、果径、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以及氨基酸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未环剥条件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尿素,果实单果重、果径、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维生素C含量增加,除N1处理下维生素C含量最高外,其他指标均在N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可溶性糖含量与尿素浓度间呈现负相关。环剥后喷施不同浓度尿素,果实单果重、果径及氨基酸含量在HB+N2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较No处理增大了11.3%、16.2%及18.4%,维生素C含量在HB+N1处理下达到最大,较No处理增大了12.7%。3、通过气质联用仪,共检测出富士苹果有41种香气物质,其中17种酯类物质,7种醛类物质,5种醇类物质,4种酮类物质以及其他物质8种。富士果实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有:异丁醇、2-正己醛、2-己烯醛、正己醇、3-壬酮、α-法呢烯、乙酸-2-甲基丁酯、2-甲基丁酸己酯、2-甲基丁酸丁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占到总香气成分的94.6%。未环剥条件下叶面喷氮均能增加果实香气成分及酯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以N2处理最高,较No处理提高了22.3%。环剥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尿素,香气成分总含量以HB+N2处理效果最显着。未环剥条件下叶面喷施不同含氮有机物(氨基酸)对酯类香气物质产生显着影响,Ile处理下乙酸-2-甲基丁酯含量最低,分别较Leu、-Ala以及Val处理低78.9%、54.7%和73.8%;Leu处理下2-甲基丁酸乙酯含量最低,分别较Ile、Ala和Val低8.36%、11.1%和19.9%;无论环剥与否,均以Val处理酯类物质含量最高。4、单独环剥处理降低了果实香气代谢的两种关键酶,即醇酰基转移酶(AAT)和醇脱氢酶(ADH)活性,No处理的AAT活性与HB+N0处理间达到显着性差异。单独喷施不同浓度尿素增加了AAT和ADH活性,但不同浓度间差异不显着,N2处理下两种酶活性最高。环剥后喷施不同浓度尿素,AAT活性在HB+N2处理与HB+No和HB+N1处理间差异显着,但ADH活性在各个处理间均无显着性差异。单独喷施不同氨基酸溶液后,仅有Val处理的AAT活性较其他处理高,Val和Ala处理的ADH活性略高于其他处理。环剥后喷施不同浓度氨基酸溶液后,HB+Val处理的AAT和ADH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但各处理间无显着性差异。5、相关性分析表明,未环剥条件下不同浓度尿素与可滴定酸含量和AAT活性呈显着正相关,而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间呈负相关。环剥处理与果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以及氨基酸含量间呈现正相关,与可滴定酸以及AAT和ADH活性呈现负相关。环剥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尿素,可溶性糖与尿素浓度呈负相关,维生素C含量、氨基酸含量以及AAT活性呈正相关。本文初步揭示了环剥与叶面喷氮对苹果叶片营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机理,即通过叶片氮磷钾营养及香气代谢关键酶活性等作用于苹果品质和香气的形成。叶片氮磷钾含量和果实主要品质指标随物候期推进,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受环剥与叶面喷氮的协同调控。环剥与叶面喷氮通过协同调控果实香气代谢关键酶活性对香气总含量和成分产生影响。环剥对各品质指标的影响效应小于叶面喷施尿素,叶面喷施尿素与环剥的交互除了对单果重有显着作用外,对其他指标的作用均不显着。因此,环剥措施与适宜类型和浓度的叶面喷氮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富士苹果果实的品质和香气总含量。(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2](2005)在《小麦叶面喷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小麦叶面喷氮的作用小麦从苗期到腊熟前都能吸收叶面喷施的氮素营养,但不同生育期所吸收的氮素对小麦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小麦生长前期叶面喷氮有利分孽,提高成穗率,增加穗数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而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氮则明显增加粒重,同时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本文来源于《农民科技培训》期刊2005年06期)

陈荣来,潘卫群,高书泰,顾大隆,高德银[3](1996)在《棉花结铃期高浓度叶面喷氮技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1993~1994年试验比较了叶面喷施与穴施氮肥的应用效果,并就叶面高浓度喷氮技术进行了探讨。试验证明,以5%~15%(w/w)的尿素液于8月初至8月底喷施1~3次均可显着地提高棉花的成铃率和铃重,从而提高棉花产量,是补充棉花后期营养的有效途径,试验突破了以往尿素喷施2%的极限浓度,具有安全、高效、节本、增产的显着特点,是比穴施更为优越的一种施肥方法。最佳配比为11%的浓度于8月5、15、25日连喷3次。(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1996年01期)

曹宏鑫,王世敬,宋奎奇,陈丽英,王飞飞[4](1995)在《基肥水平及生育后期叶面喷氮对于不同春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结果表明,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增施基肥可增产15.2%,并显着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使蛋白质产量增加44.8%,实现了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步提高,但对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因品种而不同。不同基肥水平结合生育后期叶面喷氮,对产量影响不显着。虽可增力。蛋白质含量,却不能使蛋白质产量大幅度提高;对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因品种关系蛋白质高低亦不同。(本文来源于《宁夏农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1期)

柳春发,丁淑芬[5](1990)在《大豆叶面混喷氮磷钾锰肥增产》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在生育期日吸肥量和土壤供肥量都是出苗至开花期逐渐上升,开花始期猛增,结荚期达高峰,鼓粒、成熟期逐渐下降。但日吸肥量上升的速度相当快,而供肥量上升的速度缓慢,使二者变化速度之差较大。再加上人们习惯于将肥料作为基肥或种肥一次施入,同时大豆本身在生育后期吸肥能力减弱,这就造成了大豆生育后期的脱肥现象。(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1990年04期)

赵广才,瞿志海,韩赶棠[6](1990)在《叶面喷氮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在小麦生长后期,尤其是籽粒灌浆期很少进行土壤追肥,以防止小麦贪青晚熟,但这时期小麦植株仍需较多的养分供应,可以用叶面喷氮补充植株营养的不足.不少研究指出,适当的栽培措施可以提高籽粒营养品质,但对加工品质的影响则较少报道.本试验通过对14个品种的叶面喷氮处理,分析其对籽粒品质和加工品质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科学》期刊1990年03期)

赵广才[7](1988)在《不同叶面喷氮处理对冬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冬小麦生长后期叶面喷氮可以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本文仅就不同喷氮量、喷氮次数、喷氮浓度和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叶面喷氮的效果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1988年03期)

赵广才[8](1988)在《用~(15)N研究小麦叶面喷氮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叶片吸收根外营养的研究已久。许多研究认为叶面喷氮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而且在小麦生长后期喷氮能更有效地提高籽粒营养品质。但就同一功能叶片的不同时期吸收氮素输向籽粒的能力研究较少。本试验用~(15)N肥料,探讨了小麦旗叶不同时期吸收氮素供应籽粒的能力以及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为提高叶面喷氮的效果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科学》期刊1988年06期)

Menzel,C,M,,郑子群[9](1987)在《冬季叶面喷氮对鸡蛋果植株生长、含氮量及产果量之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 春季低产已成为部分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发展鸡蛋果生产之重大障碍。由于花芽自幼嫩叶腋间萌出,座果率与营养生长密切相关。营养生长一旦受阻必然导致减产。引起鸡蛋果冬季营养生长减缓和春季低产之可能因素有:光周短,缺水,气温低,以及土温低而降低氮素吸收率等。昆士兰果农曾给鸡蛋果叶面喷施尿素,结果各异。 本文研究冬季叶面喷氮对鸡蛋果植株生长、含氮量及产果量之影响。 材料 与方法 本试验在澳大利亚 Nambour(南纬27°)进行,试材为1.5龄鸡蛋果蔓。株行距4 ×2米(相当于1250株/公顷)。试验地为肥沃砂壤土。年降雨量1779mm(其中夏季雨量占70%),年均蒸发量1516mm。7月份平均最低气温6.9℃,12月份平均最高气温28.7 ℃。20cm深土层温度为14℃(7月)和27℃(12月)。(本文来源于《福建热作科技》期刊1987年02期)

[10](1987)在《印度宿根蔗叶面喷氮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用CV.Co.1148甘蔗品种,迸行叶面喷氮,试验叁年的结果表明,每公顷用75公斤氮喷施,蔗茎产量平均为73.5吨。每公顷用75公斤氮直接施于土壤的,其产量只有64.7~68.4吨。每公顷用加倍氮肥(150(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科技》期刊1987年02期)

叶面喷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小麦叶面喷氮的作用小麦从苗期到腊熟前都能吸收叶面喷施的氮素营养,但不同生育期所吸收的氮素对小麦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小麦生长前期叶面喷氮有利分孽,提高成穗率,增加穗数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而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氮则明显增加粒重,同时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面喷氮论文参考文献

[1].赵永桂.环剥与叶面喷氮对红富士苹果叶片营养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小麦叶面喷氮技术[J].农民科技培训.2005

[3].陈荣来,潘卫群,高书泰,顾大隆,高德银.棉花结铃期高浓度叶面喷氮技术初探[J].中国棉花.1996

[4].曹宏鑫,王世敬,宋奎奇,陈丽英,王飞飞.基肥水平及生育后期叶面喷氮对于不同春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5

[5].柳春发,丁淑芬.大豆叶面混喷氮磷钾锰肥增产[J].现代化农业.1990

[6].赵广才,瞿志海,韩赶棠.叶面喷氮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J].北京农业科学.1990

[7].赵广才.不同叶面喷氮处理对冬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1988

[8].赵广才.用~(15)N研究小麦叶面喷氮的效应[J].北京农业科学.1988

[9].Menzel,C,M,,郑子群.冬季叶面喷氮对鸡蛋果植株生长、含氮量及产果量之影响[J].福建热作科技.1987

[10].田.印度宿根蔗叶面喷氮的反应[J].福建农业科技.1987

标签:;  ;  ;  ;  

叶面喷氮论文-赵永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