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护村遗址论文-王炜林

泉护村遗址论文-王炜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泉护村遗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猫,鼠,农业,定居

泉护村遗址论文文献综述

王炜林[1](2010)在《猫、鼠与人类的定居生活——从泉护村遗址出土的猫骨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泉护村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泉护村及其周围,1958、1997和2003年,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叁次考古发掘,表明泉护村遗址是一个文化内涵相对单一的庙底沟文化聚落。(本文来源于《考古与文物》期刊2010年01期)

张玉光,王炜林,胡松梅,田晓阳,刘庆国[2](2009)在《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发现的全新世猛禽类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述了1997年在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发掘过程中首次在这里发现的全新世猛禽类标本,通过分类学的对比研究,这些标本被鉴定为苍鹰左尺骨、雕右跗跖骨和雕鸮右跗跖骨。这在先前陕西境内其他一些遗址中猛禽类的发现记载是少有的。它为研究泉护村遗址的古环境、古气候变化和推测遗址中出现的以猛禽类为题材的陶鸮鼎、隼形陶饰、陶器上出现的彩绘鸟纹提供了实物参考,并成为进一步了解全新世时期古人生活特点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09年06期)

李永锋[3](2008)在《华县泉护村遗址史前遗存分期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泉护村遗址是关中东部地区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仰韶文化中期(庙底沟期)遗存十分重要的遗址。发现伊始,就对仰韶文化的分期及文化特征认定等基础性研究提供了举足轻重的资料学术支持作用。2003年,正式出版《华县泉护村》对遗址的仰韶文化遗存进行了分期研究。1997年,陕西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发掘,出土了十分丰富的仰韶文化时期遗存,为进一步探索和验证第一次发掘研究的认识提供了又一次考察和分析的机会。本文通过对泉护村遗址第二次发掘出土的遗迹遗物整理,应用考古学的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对这批资料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提出本次遗址遗存的分期方案。对照首次发掘研究,我们把泉护—期遗存调整为紧密相关连续发展的早、晚两段。泉护村遗址的分期研究和关中东部地区同类遗存的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关中东部地区庙底沟期遗存的分期认识,进一步和相邻的晋南和豫西地区的同类遗存做简单比较概括出这一地理范围庙底沟期遗存的文化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8-06-30)

马萧林,李新伟[4](2007)在《华县泉护村遗址的墓地在哪里?》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是一处以泉护一期文化(或仰韶文化庙底沟期)遗存为主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58年秋北京大学等单位在该遗址M701发现的那件陶鸮鼎,在以后的仰韶文化及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关注,并被赋予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如果能发现泉护村墓地,(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07-01-05)

王炜林[5](2002)在《从泉护村遗址的发掘看庙底沟文化的相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泉护村遗址位于华县柳枝镇东南约1公里的泉护村及其周围台地上。北眺渭水,南依少华山,东部是渭河支流沟峪河。该遗址是1955年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配合叁门峡水库建设的考古调查中发现的,遗址的面积大约在60万平方米①。从两次对其进行的发掘看,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基本为庙底沟文化。1958年~1959年,由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组成的考古队首次对泉护村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4700余平方米。当时最主要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认识到了泉(本文来源于《史前研究》期刊2002年00期)

泉护村遗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记述了1997年在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发掘过程中首次在这里发现的全新世猛禽类标本,通过分类学的对比研究,这些标本被鉴定为苍鹰左尺骨、雕右跗跖骨和雕鸮右跗跖骨。这在先前陕西境内其他一些遗址中猛禽类的发现记载是少有的。它为研究泉护村遗址的古环境、古气候变化和推测遗址中出现的以猛禽类为题材的陶鸮鼎、隼形陶饰、陶器上出现的彩绘鸟纹提供了实物参考,并成为进一步了解全新世时期古人生活特点的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泉护村遗址论文参考文献

[1].王炜林.猫、鼠与人类的定居生活——从泉护村遗址出土的猫骨谈起[J].考古与文物.2010

[2].张玉光,王炜林,胡松梅,田晓阳,刘庆国.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发现的全新世猛禽类及其意义[J].地质通报.2009

[3].李永锋.华县泉护村遗址史前遗存分期再研究[D].西北大学.2008

[4].马萧林,李新伟.华县泉护村遗址的墓地在哪里?[N].中国文物报.2007

[5].王炜林.从泉护村遗址的发掘看庙底沟文化的相关问题[J].史前研究.2002

标签:;  ;  ;  ;  

泉护村遗址论文-王炜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