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园林论文-马小华

西方古典园林论文-马小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方古典园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园林,专业建设,策略分析

西方古典园林论文文献综述

马小华[1](2018)在《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对比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较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历史起源、哲学理念、美学思想,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产生差异的原因。从整体布局、自然美与人工美、意境美与形式美叁个方面具体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差异的表现。通过分析起源、发展过程、物质同一性、社会同一性几个方面,研究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同一性。中国园林的精髓是追求"自然的本质",西方几何规则式园林则强调"程序和控制"。(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18期)

曹晓珍,郑思琪[2](2017)在《西方古典园林中的视觉手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向来给人的印象是直观并且深刻。而在你真正身临其境后,则会惊叹于西方园林中对于视觉手法运用的独到之处,而且这些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品中仍然有迹可循。这些古典造园的视觉手法,通过融入新的现代元素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7年12期)

李海霞[3](2016)在《神话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西方古典园林虽特点不同,但均能寻得见神话的踪迹,神话也通过园林的建设及表现得以流传和保存。文章主要描述了神话在中西方古典园林中的空间结构、建筑设计、雕塑小品、水系设计及植物种植设计等方面来具体影响和表现。(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31期)

宋文鸽[4](2015)在《解读中西方古典园林之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国与西方国家园林的深度解析,比较其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从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方面寻求其根本原因。合理评价中西古典园林的可取之处,借鉴西方的传统优秀的造园手法,结合中国的传统技艺与现实情况,希望能对中国如今的造园艺术以及设计理念有所帮助和启发。(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5年10期)

宁晓莹,周凡[5](2014)在《古典西方园林艺术在我国居住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园林作为世界园林的一个重要的园林体系,在世界园林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景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4年21期)

孙文静[6](2014)在《基于神话传说的中西方古典园林空间结构“法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园林是一种丰富的想象力在现实中的创作表现,具有“拟幻为真"的特征,是人们对理想居住地的追求和表现。而神话传说中关于理想居住地的追求,是关于天堂的神秘幻想。自从人类出现之日起,生活中就充满了残酷的竞争和挑战,人类必须得努力地适应、选择和改造环境。这种对环境本能的挑选,最后演化成了人类心理上对特殊的理想景观结构的偏爱。一方面,人们通过一些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来虚构神仙境域,提出自己关于景观的理想模式;另一方面,又按照这些模式,在自然界中努力寻觅风水宝地,人工设计、建造各种园林,实现自己的景观理想。本文以类型学和模式语言为理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世界神话传说入手,总结了中西方古典园林空间结构的特征,提出了世界理想空间的4种模式和与之对应的世界园林空间结构的4种模式:“十字形”、“一池一山”、“一池叁岛”、“围合+豁口”并分析了中西方园林空间结构差异的原因,解读了造成中国古典园林复杂结构的法式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于洋[7](2014)在《西方古典园林在我国居住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的一个重要的园林体系,在世界园林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景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西式风格景观之所以容易被我国居民所接受的原因有:首先西式景观在当代中国的产生、流行并非偶然,隐藏在背后的是深刻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美学思潮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代"欧陆风"建筑为当代西式景观盛行奠定了历史铺垫,作为遗存的城市文脉被人们逐渐熟悉并接受。西式风格居住环境与我国社会的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还有必要对特定阶段的西式风格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做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神州》期刊2014年12期)

段晓鹃[8](2014)在《西方园林艺术对清代古典园林的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介绍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方园林对清代古典园林的渗透,从中也表现出了中国清代对于西方园林文化的主张和态度。(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4年10期)

田朝阳,孙文静,杨秋生[9](2014)在《基于神话传说的中西方古典园林结构“法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类型学和模式语言为理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神话传说入手,总结了中西方古典园林空间结构的特征,提出了世界理想空间的4种模式和与之对应的世界园林4种空间结构,即"十字形""一池一山""一池叁岛""围合与豁口"。并分析了中西方园林空间结构差异的原因,解读了造成中国古典园林复杂结构的"法式"原因。(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连雅芳,孙文静,田朝阳[10](2013)在《基于自然认知的中西方古典园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园林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认知的物质表达。园林演化的分期应以园林的本质为依据,能对全世界的园林发展进程作出统一的品评。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特征的分析表明,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典园林的演化进程分为六个分期。在统一分期依据的基础上,总结了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演化特点,揭示了共性发展的规律。(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2期)

西方古典园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向来给人的印象是直观并且深刻。而在你真正身临其境后,则会惊叹于西方园林中对于视觉手法运用的独到之处,而且这些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品中仍然有迹可循。这些古典造园的视觉手法,通过融入新的现代元素焕发出新的生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方古典园林论文参考文献

[1].马小华.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对比浅析[J].长江丛刊.2018

[2].曹晓珍,郑思琪.西方古典园林中的视觉手法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7

[3].李海霞.神话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影响[J].长江丛刊.2016

[4].宋文鸽.解读中西方古典园林之差异[J].现代园艺.2015

[5].宁晓莹,周凡.古典西方园林艺术在我国居住区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4

[6].孙文静.基于神话传说的中西方古典园林空间结构“法式”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

[7].于洋.西方古典园林在我国居住区的应用[J].神州.2014

[8].段晓鹃.西方园林艺术对清代古典园林的渗透[J].兰台世界.2014

[9].田朝阳,孙文静,杨秋生.基于神话传说的中西方古典园林结构“法式”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连雅芳,孙文静,田朝阳.基于自然认知的中西方古典园林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3

标签:;  ;  ;  

西方古典园林论文-马小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