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植物地理分区论文-田方,樊治飞,焦多礼,张弘

古植物地理分区论文-田方,樊治飞,焦多礼,张弘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植物地理分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甘肃,药用植物,地理分布,聚类分析

古植物地理分区论文文献综述

田方,樊治飞,焦多礼,张弘[1](2011)在《甘肃药用植物地理分布的聚类分析及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药典收载的分布在甘肃以239种药用植物为对象,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探索甘肃药用植物地理分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甘肃各地区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及植被特点,将甘肃药用植物地理分布划分为5区6小区,为甘肃各地区开发中草药资源,因地制宜地逐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中药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1年06期)

黄启堂,游水生,叶功富[2](2009)在《福建兰科植物地理分区物种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分析兰科植物在福建不同植被地理分区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ⅠA1区和ⅡC6区中βWS,Cβ值分别为0.575 0,46.00,均为最大值;CJ,CS值分别为0.269 8,0.425 0,均为最小值;表明ⅠA1区和ⅡC6区兰科植物相异最大。ⅠA2区和ⅠA3区中,βWS,βC值分别为0.322 0,17.50,均为最小值;CJ,CS值分别为0.512 8,0.678 0,均为最大值;表明ⅠA2区和ⅠA3区兰科植物相异最小。不同植被地理分区中兰科植物属数、种数分布规律是:地理位置相隔越远,其共有属数、种数相差越多。(本文来源于《西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吴舜卿,钟端,赵培荣[3](2000)在《延长植物群在塔里木的发现兼论中国晚叁迭世植物地理分区的西端界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延长植物群——晚叁迭世北方型植物群在塔里木的发现 ,结合塔里木中叁迭世和吐鲁番晚叁迭世以及两地早、中侏罗世均产北方型植物群的证据 ,阐明我国南北晚叁迭世植物分区的西端界线仍应划在昆仑山而不是天山(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00年04期)

孙克勤,史晓颖,崔金钟[4](2000)在《全球石炭纪和二迭纪植物地理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早石炭世由于全球气候分带不明显 ,无显着植物分区现象 ,全球为一个一致性的植物区 ,即拟鳞木植物区 (Lepidodendropsisfloralprovince)。晚石炭世和二迭纪 ,全球存在 4个植物区 ,即华夏植物区(Cathaysianfloralprovince)、欧美植物区 (Euramericanfloralprovince)、安加拉植物区 (Angaranfloralprovince)和冈瓦纳植物区 (Gondwananfloralprovince)。华夏、欧美和安加拉植物区皆位于北半球的劳亚古陆(Laurasia) ,冈瓦纳植物区位于南半球的冈瓦纳古陆 (Gondwana)。本文通过对全球石炭纪 二迭纪植物地理分区的一些焦点问题的综合评述和分析 ,试图为古大陆再造研究提供古植物学方面的证据。(本文来源于《植物学通报》期刊2000年03期)

周统顺[5](1999)在《中国叁迭纪植物群、植物地理分区及古气候》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古生代末,海西运动的最后一幕,使我国古地理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兴安-蒙古海槽褶皱隆起成陆,与塔里木-中朝古陆及安加拉古陆连为一体,古亚洲大陆开始形成。晚二迭世我国已形成的"南海北陆"古地理格局,对我国叁迭纪古气候、沉积类型及古生物地理分区均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地层古生物论文集》期刊1999年00期)

周统顺[6](1999)在《中国叁迭纪植物群、植物地理分区及古气候》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古生代末,海西运动的最后一幕,使我国古地理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兴安-蒙古海槽褶皱隆起成陆,与塔里木-中朝古陆及安加拉古陆连为一体,古亚洲大陆开始形成。晚二迭世我国已形成的“南海北陆”古地理格局,对我国叁迭纪古气候、沉积类型及古生物地理分区均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十七辑)》期刊1999-06-30)

金建华,王嘹亮,尚庆华[7](1992)在《中国早石炭世晚期植物地理分区问题初见》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近年来发现于辽东太子河流域早石炭世晚期植物群以及中国其它地区同期植物群的性质后认为,在中国,早石炭世晚期植物地理分区现象已经出现,以塔里木盆地北缘向东至华北板块北缘一线为界。在这条界限以北为安加拉植物地理区,以南则为欧美-华夏植物地理区.(本文来源于《长春地质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4期)

孙革[8](1987)在《论中国晚叁迭世植物地理分区及古植物分区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古植物研究,并结合现代植物地理、板块构造及古地磁学等理论综合分析,提出古植物地理分区应根据:(1)古植被本身性质、(2)古地域分异性、(3)古“叁向”地带性等叁项原则。据此原则,并综合前人部分分区意见,作者提出我国晚叁迭世植物应划分为叁个植物区:北方植物区(Danaeopsis-Symopteris植物区)、南方植物区(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植物区)及雅鲁藏布江植物区;并推测后者晚叁迭世植被可能属于冈瓦纳地区Dicroidium-Lepidopteris植物群性质。(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1987年01期)

石新增[9](1985)在《吉林省二迭纪植物地理分区的点滴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内二迭纪植物地理区,据李星学先生的划分,可分为安加拉区(混合区)和华夏区。鉴于区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显示出的地质环境,各地质时期的生物群在不同生物地理区中,常有混生情况。一、二迭纪植物的发育与分布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基本上以辉发河——富尔河——古洞河深大断裂为界,吉林省二迭纪植物化石特征显示其明显的差异。深大断裂以北属天山——兴安岭大地槽,所产的植物基本上属安加拉植物群、混有华夏植物群及欧美式植物群,属安加拉植物区(本文来源于《吉林地质》期刊1985年02期)

朱宗元,雍世鹏[10](1983)在《内蒙古西部荒漠区植物地理分区问题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西部荒漠区(包括阿拉善荒漠的绝大部份和中央戈壁荒漠的一部分)是亚非荒漠区——亚洲中部荒漠亚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是亚洲中部戈壁荒漠许多古老特有属、特有种和特有植物群落的集中分布区。阿拉善荒漠的东界还是亚非荒漠和欧亚草原两大植物(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3年03期)

古植物地理分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分析兰科植物在福建不同植被地理分区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ⅠA1区和ⅡC6区中βWS,Cβ值分别为0.575 0,46.00,均为最大值;CJ,CS值分别为0.269 8,0.425 0,均为最小值;表明ⅠA1区和ⅡC6区兰科植物相异最大。ⅠA2区和ⅠA3区中,βWS,βC值分别为0.322 0,17.50,均为最小值;CJ,CS值分别为0.512 8,0.678 0,均为最大值;表明ⅠA2区和ⅠA3区兰科植物相异最小。不同植被地理分区中兰科植物属数、种数分布规律是:地理位置相隔越远,其共有属数、种数相差越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植物地理分区论文参考文献

[1].田方,樊治飞,焦多礼,张弘.甘肃药用植物地理分布的聚类分析及分区[J].甘肃科技.2011

[2].黄启堂,游水生,叶功富.福建兰科植物地理分区物种多样性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

[3].吴舜卿,钟端,赵培荣.延长植物群在塔里木的发现兼论中国晚叁迭世植物地理分区的西端界线[J].地层学杂志.2000

[4].孙克勤,史晓颖,崔金钟.全球石炭纪和二迭纪植物地理分区[J].植物学通报.2000

[5].周统顺.中国叁迭纪植物群、植物地理分区及古气候[J].地层古生物论文集.1999

[6].周统顺.中国叁迭纪植物群、植物地理分区及古气候[C].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十七辑).1999

[7].金建华,王嘹亮,尚庆华.中国早石炭世晚期植物地理分区问题初见[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2

[8].孙革.论中国晚叁迭世植物地理分区及古植物分区原则[J].地质学报.1987

[9].石新增.吉林省二迭纪植物地理分区的点滴认识[J].吉林地质.1985

[10].朱宗元,雍世鹏.内蒙古西部荒漠区植物地理分区问题的初步探讨[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

标签:;  ;  ;  ;  

古植物地理分区论文-田方,樊治飞,焦多礼,张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