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州国金中心项目消防设计

浅谈苏州国金中心项目消防设计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以苏州国金中心项目为实例展开论述,就超高层综合体消防设计要点进行阐述,该项目体量大,功能复杂,设计周期长,其中经历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新老接替,消防设计复杂。希望以此项目的消防设计及报审为借鉴,为将来同类项目的消防设计提供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消防设计;避难层;疏散宽度

1、项目概况

1.1、本项目是以一座耸立塔楼、一座板式建筑及裙房组成的混合功能建筑工程。主塔楼包含办公、酒店,楼高450米,位于基地东北侧。在设计中采用了“鱼”作为象征的主题,它代表着繁荣昌盛,并成为对这座苏州最高建筑的一个完美演绎。这座超高层建筑正是面向金鸡湖,迎水展开。如鱼尾般曼妙的弧线,从水面沿裙房一直过渡到主塔楼的高度。位于较低的“鱼尾”部分的板式裙房将作为酒店式公寓;底层的广场和景观设计也采用波浪造形,配合塔楼呈现出鱼儿跃出水面的优美景象。南部12层高裙房,构思寓意就如“小鱼”跟随。

1.2、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1,280.8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2980.2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99236.0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3612.60平方米。

1.3、容纳办公、酒店与公寓的超高层塔楼(T1)。位于基地的东北侧,主体建筑屋面结构标高410.00米,建筑幕墙顶部标高450米,地上91层。

1.4、板式高层办公(T2)。T2由T1西侧引伸出来,屋面结构标高55.65米,地上13层。

1.5、南部独立的高层塔楼(T3),主要功能为办公及首层商业。屋面结构标高55.65米,地上12层。

2、总平面消防设计

2.1.1防火间距

本项目为独立街区,与其它建筑均有市政道路和河道分隔。根据规划条件,建筑周围在规范防火间距范围内无规划保留建筑及厂区。

2.1.2消防车道

建筑四周设有环行消防车道,车道最窄为4m,车道净高最小为4m;转弯半径≥12m;道路承载力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荷载要求:35KN/m2。

2.1.3消防登高面与登高场地

2.1.3.1塔楼的消防登高面设在T1的东侧及T2的南侧,长度将超过塔楼及附属裙房周长的1/4并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消防登高面上未布置阻碍登高的突出物。消防登高面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每块消防登高场地宽度不小于10M,长度不小于20M。登高场地的最近一点至消防登高面边缘的水平距离≤10M,与建筑外墙的距离宜≥5M。

2.1.3.2消防环路在北侧局部和南侧借用市城市道路实现环通。业主应和规划、绿化等部门协调,以确保消防扑救场地所需的条件得到保证,扑救场地与建筑物之间没有架空线路、行道树等障碍物。

3、建筑、结构

3.1、防火分区

3.1.1大楼地下共四层,局部有夹层。其中地下一层和局部夹层主要为为后勤用房、机房和车库(货场),普通车库防火分区面积≤4000m2,机械车库防火分区面积≤2600m2,其它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1000m2(均设有自动灭火系统)。车库每个防火分区有两个人员安全出口,其它每个防火分区至少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并在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防火门连通。

3.1.2地下二、三、四层平时为机动车库,普通车库防火分区面积≤4000m2,机械车库防火分区面积≤2600m2,(均设有自动灭火系统)。车库每个防火分区有不少于两个人员安全出口。局部战时为两个二等人员掩蔽所,一个移动电站,分为3个防护单元。防护单元不跨越防火分区。

3.1.3T1塔楼每层建筑面积均≤3000m2(设喷淋保护),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每层设计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有不少于两个人员安全出口,并增加一部楼梯解决疏散宽度。T2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均≤2000m2。T3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

3.2、安全疏散

3.2.1疏散距离

3.2.1.1本工程位于二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房间门至最近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酒店部分≤30m,其他部分≤40m;袋形走道二侧或尽端的房间门至最近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酒店部分≤15m,其他部分≤20m。

3.2.1.2汽车库最远点至安全出口距离≤60m。汽车库停车约1400辆,汽车疏散出口三个,汽车疏散坡道宽度均>4m。

3.2.2避难层

3.2.2.1在塔楼的L4M层、L14层、L25层、L30层、L41层、L46层、L54层、L64层、L78、L83层设置了避难区域,疏散楼梯及前室在避难区域进行了分隔,保证人员必须经过避难区域方能上下。避难区域的净面积按5人/㎡设计,并保证两部消防电梯达到该楼层。各避难区面积计算表详见防火分区图。

3.2.3疏散人数计算

建筑设计中的人员荷载取值参照中国国内相似建筑的取值标准及美国UBC规范,人员荷载取值见下表。

3.2.4疏散楼梯

建筑疏散楼梯主要设计为防烟楼梯间,消防前室面积≥6m2;楼梯和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面积≥10m2。前室及楼梯间均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处于防火墙处开甲级防火门,外门向疏散方向开启。合用前室和楼梯间设置正压送风系统。地下室的疏散楼梯,在首层均以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非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地上部分隔开并直通室外。

3.2.5消防电梯

3.2.5.1主塔楼T1的标准层面积约3000m2,结合服务梯有两台消防电梯到达,消防电梯速度为8.0m/s(运行时间<60s),载重量均为1.6T(≥800kg)。T2的标准层面积约1500m2,结合服务梯有两台消防电梯到达,消防电梯速度为1.75m/s(运行时间<60s),载重量均为1.6T(≥800kg)。消防电梯可从底层经长度<30m的通道通往室外,方便消防人员的使用。消防电梯机房独立设置,其隔墙为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耐火极限不低于2h,机房门为甲级防火门。电梯供应商应按照相应消防规范提供符合标准的消防电梯。

3.2.5.2消防电梯均与疏散楼梯间合用前室,疏散楼梯间和合用前室都设计了机械加压送风设施,每个前室面积都超过了10m2。

4、具有特殊火灾危险性的消防设计和需要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问题

4.1、避难层位置

I.本项目第一个避难层位于L4M(+20.100m)

II.T1塔楼部分避难层之间高度大于50m

4.2、替代直升机坪的高区疏散方案–於L83增加高区避难层和高速穿梭电梯

I.本项目因建筑造型原因不设屋顶直升机停机坪;

II.L83增加高区避难层和高速穿梭电梯;

a)对于有效疏散酒店顶层人员,建议采用穿梭电梯疏散;

b)于L83增设避难层,L84-L90人员(约1040人)先从疏散楼梯达L83避难层,利用穿梭电梯将人员疏散到首层;

c)现设计采用10m/s高速穿梭电梯,于避难层将所有L84-L90人员疏散至首层只需48分钟,较利用直升机疏散更有效及安全。

III.酒店疏散用穿梭电梯主要要符合以下安全要求﹕

穿梭电梯的设计及防火要求应相当于消防电梯;

酒店顶层(L84-L90)电梯前室必须安装加压系统防止浓烟进入电梯井;

于L83避难层设通讯设施及广播系统指导人员等候及疏散,以减少恐慌。

4.3、消防救援窗

I.在L14层以下,每跨柱距有一块玻璃采用双层钢化玻璃(非夹胶),间距不大于15M,玻璃尺寸为1500X2460。作为在火灾中可以破坏的消防救援措施。

标签:;  ;  ;  

浅谈苏州国金中心项目消防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