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

黄敏(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15900)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各科室送检的检测标本200份,对所有标本都施以耐药菌株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充分了解菌株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情况。结果本组200份标本中总共检出18株耐药菌株,占总比例的9.0%,其中尤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菌株都对青霉素G有着比较高的耐药性。结论临床医师在实际用药的过程当中,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疗效,减少耐药菌株形成。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微生物检验;监测结果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且对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此,临床需要特别注重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工作,并根据检验与监测结果为患者制定一个最佳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减少耐药菌株形成,提高临床用药效果[1]。此研究,笔者将重点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各科室送检的标准共200份,包含尿分泌物标准、痰标本以及血标本等,当中,尿分泌物标本59份,痰标本70份,血标本71份;ICU送检标本30份,内科送检标本103份,外科送检标本67份。

1.2方法

对200份标本都施以病原菌分离处理,并采取HirbyBauer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有效的鉴定,利用肉汤稀释法对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进行规范化的检测。根据美国临床试验的标准委员会判定标准,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选择MicroScan型以及Vitek型的自动生化仪器,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中的内容检测细菌的耐药性。此次试验所用的质控菌株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雷柏杆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均由“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评价指标

综合分析耐药菌株的检出情况以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情况,同时了解耐药菌株的分布情况。

2结果

2.1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析

本组200份送检标本中,共计检出耐药菌株18株,占总比例的9.0%。其中,ICU送检标本检出2株,外科送检标本检出10株,内科送检标本检出6株。

2.2耐药菌株的分布情况分析

在18株耐药菌株当中,有7株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总比例的38.89%;有2株为肠球菌,占总比例的11.11%;有4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总比例的22.22%;有2株为肠杆菌,占总比例的11.11%;有2株为鲍曼不动杆菌11.11%,占总比例的;有1株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占总比例的5.56%。

2.3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表1显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几种抗菌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菌株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最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其的耐药性达到98.14%,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达到99.34%。菌株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比较低,当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其的耐药性仅为13.01%,详见表1。

3讨论

当出现多重耐药性菌株的情况之时,将极易引发传染病,因细菌耐药性菌株具有传播范围广等特点[2],可提高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从而对其病情的控制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临床需要加强对细菌耐药问题进行研究的力度,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过去,临床医师在应用抗生素时,根本就没有弄清楚患者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对其进行治疗,从而导致耐药菌株的形成,加之受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而这不仅增加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延长住院治疗时间[3]。特别是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其在术后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显著降低,并且,外科中的暴露性患者也比较多,使得其更易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4],对此,临床需要加强对患者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以及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力度。此研究结果表明,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环丙沙星、青霉素G、头孢他啶以及氧氟沙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一种最佳的抗菌药物,以尽可能的提高其病情控制的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此研究中,耐药菌株检出18株,检出率为9.0%,包含7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株肠球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肠杆菌、2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大部分菌株都对青霉素G有着比较高的耐药性,当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98.14%。

总之,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对其施以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监测,以充分了解有无耐药菌株形成,并积极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耐药菌株的形成率,避免发生抗菌药物滥用等问题,与此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促进相关症状缓解,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胡芳.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9):86-87.

[2]刘晓雯.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255-256.

[3]李艳红.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探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14):155-156.

[4]蒋翠霞,郭亚娜,师勇等.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201-202.

标签:;  ;  ;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