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主体论文-吕慧娜

识别主体论文-吕慧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识别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区域援助义务,区域发展,区域援助基本法,援助制度

识别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吕慧娜[1](2019)在《论区域援助义务:主体识别、理论逻辑与制度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援助义务是指将国家和受益区域所负有的援助特殊落后区域的责任进行义务化规定的一种强制性规范。然而,实践中国家区域援助因缺乏义务性规定而失范,负外部性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区域援助的实施效果;区际援助中受益区域对供益区域的援助义务始终处于"空白地带",极大地削弱了区域援助的实践力量。因此,通过制定区域援助基本法明确国家和受益区域的区域援助义务,制定单行法构建区域援助义务履行的行为规范,并以绩效考核和法律救济机制提高援助义务履行的有效性,以此建立区域援助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援助制度潜力,重塑区域援助的制度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兵,朱叶珊,梁林[2](2019)在《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重构中多元治理主体识别及治理策略研究——基于微信公众号大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运用爬虫工具爬取雄安新区成立一周年内与人才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识别出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重构中的区域、组织及个体3个层次12个治理主体,并测度主体间关系网络的相关指标,研究表明: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重构过程中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网络密度较高,联系较密切;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区域-组织-个体;政府的核心作用明显,其他治理主体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协作与发展。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以期为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重构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期刊2019年08期)

孙琳,黄德春,张长征[3](2019)在《基于SNA的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关键利益主体识别与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利益主体,解决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关键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问题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首先构建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利益相关者矩阵,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测算出项目的关键利益主体:施工方、项目法人、地方政府及移民;然后基于博弈理论,对关键利益主体利益冲突进行博弈分析,以找出影响博弈均衡的关键因素,并讨论复制动态演化点;提出了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加大投机行为处罚力度、建立合理的移民管理制度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水利经济》期刊2019年03期)

孙卫东[4](2019)在《基于碗烯主体分子的合成及其对富勒烯分子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富勒烯因具有独特的芳香曲面共轭体系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复杂而昂贵的分离纯化技术是限制富勒烯化学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主客体化学和超分子自组装的快速发展,已经有许多富勒烯受体分子被报道,但利用其从富勒烯混合物中分离提纯C_(60)和C_(70)并高效回收受体分子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能够在溶液中以高稳定性和高选择性地封装富勒烯并实现对其纯化的受体分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中,我们设计合成了几种基于碗烯的主体分子,分别研究了基于金属配位作用构筑的分子笼以及基于共价键的分子镊子对富勒烯的络合作用。1.设计合成了两种不同尺寸的五取代吡啶基碗烯衍生物,通过核磁和质谱研究表明,配体COPY1和COPY2均可以与Pd(CH_3CN)_2Cl_2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分子笼,并且其空腔大小不同。其中,分子笼COPY1-Pd能够1:1定量封装C_(60)或C_(70),且形成的络合物具有高热力学稳定性。通过控制温度可以实现分子笼COPY1-Pd对C_(60)的高选择性络合,130~oC时分子笼可以从C_(60)与C_(70)比例为1:1甚至1:10的混合物中完全定量络合C_(60)。而当碗烯与吡啶之间通过苯环连接时,由于苯环比炔键的位阻更大,分子笼COPY2-Pd无法络合富勒烯。此外,通过加入DMAP能够实现络合物C_(60/70)?COPY1-Pd的解离,释放分子笼内富勒烯并高效回收配体。我们成功利用分子笼COPY1-Pd从富勒烯烟灰中分离纯化高纯度的C_(60)和C_(70),同时高效回收配体COPY1。2.设计合成了两种四取代位点的吡啶基碗烯衍生物,考察取代位点的不同对碗烯自组装行为的影响。通过核磁研究表明,由于对称性较差,配体COPY3和COPY4与Pd(CH_3CN)_2Cl_2在溶液中都无法自组装形成分子笼结构。加入富勒烯作为模板剂时,配体COPY3和COPY4与Pd(CH_3CN)_2Cl_2在溶液中均可自组装形成有序的分子笼结构。C_(60)和C_(70)不仅是形成分子笼结构的模板剂,还是其稳定剂。由于配体COPY3形成的分子笼具有较大的缝隙,这为富勒烯进入笼内提供了更大的通道,因此,配体COPY3与金属钯可以在室温下与C_(60)自组装形成分子笼络合物结构,而加热至55~oC可以与C_(70)自组装形成分子笼络合物结构。通过富勒烯置换实验和富勒烯混合物竞争性络合实验研究,分子笼COPY3-Pd展现出对C_(60)更强的络合能力。加入DMAP能够实现络合物解离并释放笼内富勒烯,同时回收配体COPY3。因此,配体COPY3可应用于室温下对C_(60)的富集。3.设计合成了两种不同尺寸的分子镊子T1和T2,通过荧光测试研究发现,受体分子T1和T2均能分别与C_(60)和C_(70)形成比例为1:1的络合,受体分子T1对C_(60)和C_(70)的络合常数分别为(1.63±0.12)×10~5和(1.32±0.08)×10~5,受体分子T2对C_(60)和C_(70)的络合常数分别为(2.82±0.12)×10~5和(8.26±0.70)×10~5。由于受体分子T2的尺寸更加适合于富勒烯的大小,使得它们之间具有更强的凹凸π-π相互作用,受体分子T2比T1络合富勒烯的能力稍强,受体分子T2对C_(70)的络合能力最强,检测限也相对最低。通过核磁研究表明,它们的~1HNMR弛豫时间t2值均随着C_(60)和C_(70)的加入而明显降低,这表明受体分子T1、T2和富勒烯之间均形成了络合物。DFT理论计算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由于受体T1或T2与C_(60)和C_(70)形成络合物均具有明显的荧光淬灭现象,因此,他们在富勒烯的荧光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宋颐阳[5](2019)在《内幕交易罪犯罪主体识别理论之检讨——以美国法为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行法律肯定法人组织可以构成内幕交易罪,但在具体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如何就法人组织与法人组织中自然人所进行的内幕交易予以区分仍是难题。基于对成熟资本市场法域主要是美国证券立法、执法与判例的借鉴,有必要对内幕交易罪不同情形中受侵害客体予以细分,排除追究处于被害者地位法人组织刑事责任的理论可能性;在反欺诈理论基础之上,综合案件具体情况,将雇员内幕交易犯罪视为法人组织犯罪仅在法人作为证券市场独立第叁方时具有合理性。在证券发行方以及信息经手方内部雇员构成个人内幕交易罪的情境中,应从监督、管理机制失效的角度追究法人组织行政法律责任。(本文来源于《法学》期刊2019年03期)

孙巧妍,陈祥光,刘美娜,孙玉梅,辛斌杰[6](2019)在《基于毛羽补偿与自适应中值滤波的纱线主体图像识别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纱线参数识别与计算过程中毛羽对纱线主体图像识别的干扰问题,提出了基于毛羽部分图像灰度补偿与自适应中值滤波的算法。采用R数据将影像扫描仪采集到的RGB图像二值化处理为灰度图像;然后根据毛羽形态上垂直方向灰度值的变化规律识别毛羽(白色背景黑色纱线),并进行由小及大的3层推抹补偿,同时根据毛羽像素灰度值特点识别毛羽(黑色背景白色纱线),并用背景灰度值补偿;最后将补偿后的2种图像各自进行最大窗口小于11的自适应中值滤波。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较快地识别并补偿毛羽部分像素得到清晰的纱线主干图像,处理结果可达到检测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汪洋,王力力,祁鹏卫,刘志海[7](2019)在《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识别的主导因素与空间稳定性约束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功能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制度和战略,对中国长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与再组织将发挥积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从地域性角度出发,探寻主体功能区发生性(形成与演化)和反馈性(识别与规划)时空机理与规律是地理学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科学问题。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国土空间开发条件综合评价,识别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适宜性空间格局。基于对西南山区发展约束条件的基本认识,提出了地域主体功能空间分异的主导性约束假设,设定地形和区位为原生性主导因素,验证了其与区划指标系统的定量关联性,以此为基础解析了主导因素约束机理并提出了地域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稳定性机制。研究发现:①开发与保护适宜性识别结果的格局指向清晰。城市化适宜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都市区和部分周边区县,区域副中心(万州和黔江)适宜性也相对较高。生态保护适宜的区域集中于渝东北秦巴山区及部分叁峡库区区县,同时包括渝东南武陵山区所在区县。②地形和区位因子在本区域对主体功能区的识别与形成具有主导约束作用。回归分析显示,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与地形因子相关性水平达到显着的超过70%,区位因子超过40%;两者综合后与区划标志变量(A、B指数)的相线性相关拟合度R2均超过0.8;地理探测器发现,地形和区位因子对区划指标的约束性分别有9个和7个达到0.05显着性水平,对A、B指数的解释度分别约为70%和60%,两者迭加后,约束水平全部达到显着,对A、B指数的解释度在90%左右。③空间稳定性机制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基于主导因素约束的稳定性传递机制,称为客观稳定性;其二是基于指标体系的局域相对性和算法的内部抵消机制,称为主观稳定性。两种机制的协同性验证了区划技术系统的地域适应性和科学性。(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玲玲,易领高[8](2018)在《观众主体重构真人秀“慢”转型——基于程式识别与观众接受的复合多维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程式识别是一种复杂的批判式收视活动,意味着观众能够对电视节目内容的模式化形成抽象性认知。本文考察观众对真人秀的程式识别与观众接受模式的变迁,重新审视国内真人秀"慢"转型的深层动因与未来图景。本文认为,慢综艺的契机在于观众对以"快"为特征的竞技类真人秀的程式识别,在复合多维模型之下,慢综艺应着力于观照不同层次的观众接受模式,帮助观众建立参与、审视与重建个人世界的空间。"慢"转型不仅在于美学形态的制作理念创新,更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以观众为主体的价值理念创新。(本文来源于《视听界》期刊2018年06期)

李波,史滋福,田慧,夏鹏皓,王诗宇[9](2018)在《识别不等概率结构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证据信息与主体关联性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根据证据信息调整已有信念,从而做出判断或决策。但推理往往容易出现错误,例如,大多数推理者包括名牌医学院的学生,在解决"经典乳癌问题"时正确率仍低于10%。Kahneman和Tversky认为,人们的直觉估计依赖于经验的判断或猜测。经典乳癌问题中,击中率传达了检测呈阳性对妇女患乳癌的代表性信息,因此出现显着的高估。实际上,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乳癌,如果人们能够识别出检测呈阳性的概率不等于患乳癌的概率(即不等概率结构),人们的推理成绩会相对更好。为此,采用与经典乳癌问题同型的虚拟X综合征问题,其中,证据信息根据预实验采用等概率结构(即检测呈阳性)或不等概率结构(即有咳嗽症状),同时为了考察主体加工深度对证据信息的影响是否具有调节作用,考虑了与己有关(即家中有一个病人检测呈阳性或咳嗽)或与己无关(即有一个病人检测呈阳性或咳嗽)两种情形共四个问题。随机选取14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证据信息:阳性/咳嗽)×2(主体关联性:与己有关/与己无关)的被试间实验设计,考察了被试识别不等概率结构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以及证据信息和主体关联性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1)证据信息的主效应显着,咳嗽条件下被试的贝叶斯推理成绩显着优于阳性条件的被试;(2)主体关联性的主效应显着,与己有关问题被试的贝叶斯推理成绩显着优于与己无关的问题;(3)证据信息与主体关联性的交互作用显着。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咳嗽症状条件下进行推理时,能够识别不等概率结构,即使与己无关,也有良好的推理表现,与己有关时推理表现最好。此外,在与己有关的条件下,由于高卷入状态下的深加工,使得两种证据信息条件下,人们都比较容易识别出不等概率结构,从而促进了概率推理成绩。(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邓敏[10](2018)在《从企业缺位看大学生资助经费筹措主体识别与精准资助的路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资助规模不断扩大的严峻局势迫切需要展开资助经费来源的多元化研究。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识别经费筹措联盟应争取的五位确定型角色(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和企业)。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是保障大学生资助经费充足和稳定的重要基础,但以企业为重要代表的社会资金缺位是推进资金多元化的巨大阻碍。运用博弈方法探讨企业参与大学生资助活动的理论依据,给出面向大学生培养的精准资助路径,在多方共赢的前提下为解决企业缺位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期刊2018年05期)

识别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运用爬虫工具爬取雄安新区成立一周年内与人才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识别出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重构中的区域、组织及个体3个层次12个治理主体,并测度主体间关系网络的相关指标,研究表明: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重构过程中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网络密度较高,联系较密切;其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区域-组织-个体;政府的核心作用明显,其他治理主体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协作与发展。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以期为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重构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识别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1].吕慧娜.论区域援助义务:主体识别、理论逻辑与制度实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刘兵,朱叶珊,梁林.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重构中多元治理主体识别及治理策略研究——基于微信公众号大数据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9

[3].孙琳,黄德春,张长征.基于SNA的特大型工程投资项目关键利益主体识别与博弈分析[J].水利经济.2019

[4].孙卫东.基于碗烯主体分子的合成及其对富勒烯分子的识别[D].北京师范大学.2019

[5].宋颐阳.内幕交易罪犯罪主体识别理论之检讨——以美国法为视角的分析[J].法学.2019

[6].孙巧妍,陈祥光,刘美娜,孙玉梅,辛斌杰.基于毛羽补偿与自适应中值滤波的纱线主体图像识别算法[J].纺织学报.2019

[7].汪洋,王力力,祁鹏卫,刘志海.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识别的主导因素与空间稳定性约束机理[J].地理学报.2019

[8].张玲玲,易领高.观众主体重构真人秀“慢”转型——基于程式识别与观众接受的复合多维模型[J].视听界.2018

[9].李波,史滋福,田慧,夏鹏皓,王诗宇.识别不等概率结构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证据信息与主体关联性的作用[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10].邓敏.从企业缺位看大学生资助经费筹措主体识别与精准资助的路径设计[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

标签:;  ;  ;  ;  

识别主体论文-吕慧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