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审计质量论文-雷跃川

感知审计质量论文-雷跃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感知审计质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常审计费用,审计质量,盈余质量,盈余反应系数

感知审计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雷跃川[1](2019)在《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质量——基于审计质量与市场感知视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审计质量与市场感知两种视角检验了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可操纵应计越大则因虚构利润、虚列资产、虚假记载、重大遗漏、披露不实等原因受到违规处罚的可能性更高,但是异常审计费用降低了这种可能性;通过市场感知的方式衡量审计质量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促进了年报披露当日的盈余反应系数,但只有当异常审计费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被市场感知(即异常审计费用大于零)。研究结论为现存分歧的趋同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同时为理论界提供一个更具有信息含量的验证盈余质量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商业会计》期刊2019年18期)

张金丹,路军,李连华[2](2019)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信息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吗?——报表盈余和市场感知双维度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部批准发布的第1504号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本文基于我国新审计准则分步实施提供的准自然实验环境,采用PSM-DID方法研究了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我们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并未对财务报告层面的审计质量产生实质性影响,表现为公司操控性应计并未发生显着变化;但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对市场感知层面的审计质量产生了明显影响,表现为公司盈余反应系数显着上升。上述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后,财务报告层面的审计质量与市场感知层面的审计质量发生了背离,不过进一步的检验发现,这种背离在更长时间窗口的观测中消失。本文结论对准则制定机构、市场监管者等多个市场主体的行为选择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会计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史元,朱晓琳,杨皓[3](2019)在《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我国2014—201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师风险感知对审计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即审计师感知的风险越大,审计服务的质量越高;媒体负面报道的增多对审计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即媒体负面报道有利于市场监督以及公司的治理。进一步研究显示,不同媒体报道的情形下,审计师风险感知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是审计师自身掌握的风险信息与外部环境的风险感知信息的共同作用。(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吴粒,马莹爽,马泽[4](2018)在《不同群体对审计质量属性感知差异的实证研究——基于审计质量的技术与服务质量双维度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审计市场主体对审计质量属性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利益诉求或期望,进而影响供需各方的行为抉择。研究将服务质量纳入审计质量量表,检验审计人员、财务报告编制人员和财务报告使用人员对于审计质量属性的感知差异,研究发现:审计质量属性是一个多维结构,由服务质量和技术质量所组成。审计技术质量包括:事务所规模、客户经验、与客户沟通、对客户经济依赖。审计服务质量包括:关注客户利益及非审计服务。同时,叁类群体对审计质量属性的感知存在显着差异,作为审计市场评价主体的财务报告编制人员和财务报告使用人员对审计质量的期望与要求未能得到审计师的有效关注。(本文来源于《南大商学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贺宝成,沈玉芳[5](2018)在《审计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一文中研究指出独立审计为履行受托责任向市场相关者提供"信息鉴证"服务,企业主体对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会影响审计契约的签订与事务所选择,故而有必要立足企业角度剖析审计质量,构建期望-感知模型并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为企业、审计师选择契约伙伴提供现实指导,以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本文来源于《财会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张俊生,汤晓建,曾亚敏[6](2017)在《审计费用信息隐藏与审计质量——基于审计独立性和投资者感知视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然而,我国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公司没有按照规定披露审计费用。为此,本文从审计独立性和投资者感知审计质量两个视角分析审计收费信息隐藏情境下的审计质量。研究发现:(1)如果上市公司不披露审计费用信息,那么会弱化可控应计与非标审计意见之间的正向关系,这意味着不披露审计费用可能会有损审计独立性;(2)不披露审计费用的公司所披露的超预期盈余的盈余反应系数较低,即投资者对这类公司的感知审计质量较低。(本文来源于《会计研究》期刊2017年08期)

吴丽芳[7](2016)在《基于市场感知和内隐质量双视角的审计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8-2015年国有上市企业审计质量结果为样本,从市场感知、内隐质量两维度研究审计质量。通过研究发现:审计结果公告产生负面市场反应,即审计结果公告的市场感知度越高,上市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越强;上市公司披露审计结果公告之后,其会计稳健性显着增强,其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受到抑制。在多维度分析审计质量后,以反映问题为主的审计结果公告有别于民间审计报告意见"是"与"否"反映方式,可以为上市公司改进内部控制提供经验指导,为会计师事务所改进审计方法提供经验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期刊2016年10期)

郭芮佳[8](2016)在《整合审计与感知的审计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我国决定在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推进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但没有强制要求进行整合审计,即由同一事务所承担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这给了上市公司审计模式(整合审计与非整合审计)选择的空间,当前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整合审计,而小部分选择非整合审计,那么不同的审计模式是否会导致不同的审计质量?这个问题尚待研究。国外有关整合审计的研究从PCAOB颁布AS NO.5之后开始,主要集中在AS NO.5与AS NO.2的对比以及AS NO.5实施后整合审计对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的影响(Jiang&Wu,2009;Abraham D.Akresh,2010;Wang&Zhou,2012等)。国内有关整合审计的研究前期主要集中在探讨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内在关联性以及整合审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张龙平、李晓红、谢晓燕,2009;唐建华,2011),随着整合审计在上市公司的逐步实施,出现了整合审计与审计质量相关的实证研究(倪小雅、张龙平,2015;胡本源、徐丞宬,2015),但这类与整合审计审计质量相关的实证研究主要以财务报告质量特征为基础且数量相对较少,还没有从市场感知的角度研究整合审计审计质量,以市场感知方式度量审计质量比以实际输出方式(如以财务报告质量特征替代审计质量)度量审计质量更为全面(Defond,2015),因此,当前的整合审计研究并不能全面反应整合审计实施带来的审计质量的变化。本文以我国2012-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有效市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系统协同理论以及溢出效应为基础,以盈余反应系数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并且考虑了事务所规模这一因素,由于非整合审计与整合审计样本分布不均衡,另外为了避免行业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在四大样本组和非四大样本组分别按照行业和规模对非整合审计样本和整合审计样本进行1:1配对,参考Teoh and Wong(1993)构建实证模型,从市场角度实证检验了企业实施整合审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大规模事务所样本组中,投资者更认可整合审计下提供的审计质量,在小规模事务所样本组中,投资者对不同审计模式下提供的审计质量感知没有差别,这表明在独立性与专业技术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投资者认为实施整合审计能够带来更好的审计质量,而在审计师独立性和专业性受到质疑的情况下,投资者认为整合审计与非整合审计的审计质量没有明显差别,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小规模事务所样本中,投资者对审计师不具有行业专长且采用非整合审计的公司感知质量较差。(本文来源于《新疆财经大学》期刊2016-05-21)

陈宋生,陈海红,潘爽[9](2014)在《审计结果公告与审计质量——市场感知和内隐真实质量双维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对国家审计质量高低一直存有争议。基于审计署2007至2012年公布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审计结果公告样本,从市场感知和被审单位内隐真实质量检视国家审计质量。研究发现审计结果公告产生负面市场反应,公告后被审单位盈余反应系数增强;审计后被审单位会计稳健性增强,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同时受到抑制。通过多视角检验国家审计质量,尤其发现国家审计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以反映问题为主的审计结果公告有别于民间审计报告意见"是"与"否"反映方式,为我国及国际审计组织改进民间审计提供了经验启示。(本文来源于《审计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张宏伟[10](2012)在《财务报告舞弊行政处罚与可感知审计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1年至2008年间非金融类、非外资类正常交易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财务报告舞弊行政处罚是否传递了可感知审计质量信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总体上并不认可财务报告舞弊行政处罚传递了可感知审计质量信息,仅当投资者观察到反映坏消息的审计意见(如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审计意见未改善等)和反映审计师声誉信息(如审计师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况下,投资者才认为财务报告舞弊行政处罚传递了可感知审计质量信息。(本文来源于《南京审计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感知审计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财政部批准发布的第1504号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本文基于我国新审计准则分步实施提供的准自然实验环境,采用PSM-DID方法研究了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我们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并未对财务报告层面的审计质量产生实质性影响,表现为公司操控性应计并未发生显着变化;但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对市场感知层面的审计质量产生了明显影响,表现为公司盈余反应系数显着上升。上述结果表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后,财务报告层面的审计质量与市场感知层面的审计质量发生了背离,不过进一步的检验发现,这种背离在更长时间窗口的观测中消失。本文结论对准则制定机构、市场监管者等多个市场主体的行为选择具有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知审计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1].雷跃川.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质量——基于审计质量与市场感知视角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9

[2].张金丹,路军,李连华.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信息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吗?——报表盈余和市场感知双维度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9

[3].史元,朱晓琳,杨皓.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J].金融发展研究.2019

[4].吴粒,马莹爽,马泽.不同群体对审计质量属性感知差异的实证研究——基于审计质量的技术与服务质量双维度检验[J].南大商学评论.2018

[5].贺宝成,沈玉芳.审计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J].财会研究.2018

[6].张俊生,汤晓建,曾亚敏.审计费用信息隐藏与审计质量——基于审计独立性和投资者感知视角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7

[7].吴丽芳.基于市场感知和内隐质量双视角的审计质量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

[8].郭芮佳.整合审计与感知的审计质量[D].新疆财经大学.2016

[9].陈宋生,陈海红,潘爽.审计结果公告与审计质量——市场感知和内隐真实质量双维视角[J].审计研究.2014

[10].张宏伟.财务报告舞弊行政处罚与可感知审计质量[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

标签:;  ;  ;  ;  

感知审计质量论文-雷跃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