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相变论文-许芸,程文煜,张振

凝聚相变论文-许芸,程文煜,张振

导读:本文包含了凝聚相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流场,湿式电除尘器(WESP),性能,相变凝聚器(PTC)

凝聚相变论文文献综述

许芸,程文煜,张振[1](2019)在《相变凝聚器对湿式电除尘器烟气均流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式电除尘器入口处烟气流速的均匀性是影响其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对湿式电除尘器内部进行冷态流场数值模拟,并与试验测量结果对比;将无整流结构工况下的湿式电除尘器内部的模拟结果与仅添加格栅工况下的模拟结果对比;然后在整流格栅下方添加相变凝聚器后进行模拟,并与试验测量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将湿式电除尘器简化为多孔介质模型合理;湿式电除尘器仅添加格栅,可使除尘器入口烟气流速分布趋于均匀,但并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添加格栅和相变凝聚器时,复合净化装置本体流场速度平均值为2. 425m/s,相对偏差率为0. 143,达到烟气流场气流均布系数≤0. 2的设计要求,且与理论数值模拟结果吻合。(本文来源于《环保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冯国华,刘含笑,颜士娟,陈招妹[2](2018)在《氟塑料换热相变凝聚器技术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与金属换热器相比,氟塑料换热器具有耐腐蚀性极强、耐高温和低温、防结垢、低阻力、使用寿命长、具备自清洁功能等优点,适用于脱硫塔前、后降低烟温和脱硫塔后提升烟温。氟塑料换热相变凝聚器通过降低脱硫塔后高湿烟气温度,实现收水、除尘、余热回收等多重功能,示范项目经测试,颗粒物和SO3均具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并可实现烟气含水及其汽化潜热的有效回收利用,为电厂创造实际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环保产业》期刊2018年12期)

毛双华,林国辉,王浩添[3](2018)在《烟气相变凝聚综合处理装置在热电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某热电有限公司8号机组烟气粉尘超低排放问题,根据热电企业特点,安装了烟气相变凝聚综合处理装置,将相变凝聚技术应用到现有的烟气利用系统中。该装置降低了烟气粉尘含量,脱除了烟气中的重金属元素,并利用烟气余热来加热除盐水作为锅炉补水,提高了机组热效率,同时还可以将饱和烟气中的水份冷凝回收,环保节能效果以及经济效益显着。(本文来源于《浙江电力》期刊2018年09期)

黄珊,刘妮,梁九卿[4](2018)在《光腔中两组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受激辐射特性和量子相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单模光腔中两组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基态性质和相关的量子相变.通过利用自旋相干态变换将等效赝自旋哈密顿算符对角化并求得基态能量泛函.基态能量泛函对其经典场变量进行变分并取极小值,得到光子数解和相边界曲线.通过稳定性讨论发现系统除了出现正常相和超辐射相之外,还得到了多稳的宏观量子态;受激辐射来自于原子数反转的集体态,单组分的Dicke系统中并没有此现象;受激辐射只能从一组分的原子中产生,而另外的仍保持在普通超辐射状态.通过调整相关的原子-场耦合强度和频率失谐,超辐射和受激辐射态的顺序可以在原子的两个组分之间互换.(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18期)

谭厚章,毛双华,刘亮亮,林国辉,曹瑞杰[5](2018)在《新型湿式相变凝聚除尘、节水及烟气余热回收一体化系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高湿烟气降温时大量水蒸气冷凝过程中的相变团聚和潜热释放,设计开发了集除尘、节水和汽化潜热回收一体化的湿式相变凝聚系统,并在首次独立应用后,实现了280 t/h燃煤锅炉粉尘超低排放。该系统布置在湿法烟气脱硫系统(WFGD)与烟囱之间,采用锅炉补水(除盐水)作为冷却介质,在脱除烟气颗粒物同时,实现深度节水和烟气余热回收。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90%负荷和75%负荷2个测试工况下,该系统对颗粒物的脱除效率分别为53.05%、71.11%,颗粒物排放质量浓度均低于5 mg/m~3,最大收水量为4.32 t/h,最高回收热量为3.59 MW。(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8年06期)

陈立[6](2018)在《新奇自旋轨道耦合玻色凝聚体中的量子相变及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基于超冷原子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被认为是量子模拟的重要平台,不仅仅是因为在超低温下冷原子气体能够展现出固体、流体的某些重要物理性质,同时它还具备很强的实验可操控性。然而,如何利用电中性的冷原子来模拟电子等带电粒子在凝聚态材料中的规范效应是相关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2011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Spielman小组在实验上通过拉曼诱导的方式首次将原子的轨道和自旋人工耦合在了一起,即人工自旋轨道耦合(Synthetic Spin-Orbit Copuling)。人工自旋轨道耦合的实验实现意义非凡,它证明了电中性的冷原子可以展现出电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规范效应,从而在自旋量子霍尔效应、拓扑超导体、拓扑绝缘体的量子模拟中将体现重要的研究价值。NIST的模型是赝自旋1/2旋量BEC中最简单的一维耦合情形,即系统的单粒子哈密顿量只包含一个空间维度上的自旋矢量σ"和线动量k_$的耦合σ"k_$,由于历史缘故这种耦合一般被称为拉曼诱导自旋轨道耦合或NIST自旋轨道耦合。NIST耦合所带来的最大亮点是对BEC单粒子色散谱的改变,使其由传统的二次型单机小结构变为多次型多极小的结构。而当考虑量子多体效应时,BEC的平均场基态会因为单粒子能谱和多体相互作用的相互竞争而选择性地凝聚于单个极小或多个极小的迭加态从而使基态密度、自旋分布呈现出丰富的空间结构。除此之外,单粒子色散谱的改变必将导致能态密度、超流特性以及量子涨落特性的改变,因而在超越平均场框架下产生丰富的集体激发效应。研究者们在NIST耦合模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各种各样新奇的自旋轨道耦合模型,其中包括二维或叁维的高维耦合?、自旋1等高自旋耦合s"k_$、高维高自旋耦合?、自旋张量耦合s"~+k_$、自旋与轨道角动量耦合σ"L"等等模型。在这些模型中,系统可以具备更高的对称性、更多的自由度和可调参数,从而在更大的相空间内呈现出如自旋密度波、拓扑涡旋态、拓扑涡旋晶格等更为丰富的密度分布和自旋结构。此外,在超越平均场框架下,这些新奇模型也能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量子涨落特性。受到上述研究成果的启发,本文对NIST耦合模型的低能集体模动力学做了细致的讨论,并在自旋1旋量BEC中研究了自旋与轨道角动量的耦合模型,最后本文将自旋轨道耦合的概念推广至旋量混合物之中,揭示了种间自旋交换相互作用可以诱导产生有效自旋轨道耦合的物理机制,并简要阐述了这一机制在解决原子加热问题中的潜在实验应用价值。我们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叁个部分:1.非均匀体系NIST耦合模型中的集体动力学。利用数值求解玻色子Bogoliubov-de-Gennes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光学势阱中具有拉曼诱导自旋轨道耦合的BEC的集体动力学。通过计算低能模式的归一化跃迁强度,对实验高度关注的偶极模、呼吸模、自旋偶极模和自旋呼吸模进行了有效的模式分类。结果表明,非自旋依赖的偶极模、呼吸模的振荡频率在条纹-平面波相变点光滑过度,而在平面波-零动量相变点软化至0;自旋依赖的自旋偶极模、自旋呼吸模的振荡频率在叁个基态量子相中体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化行为,这些发现有助于实验根据不同的集体激发行为来区分不同形式的量子相变。2.自旋矢量、自旋张量与轨道角动量耦合模型的理论研究。在准二维自旋1旋量BEC中先后提出自旋矢量、自旋张量与轨道角动量耦合模型,其单粒子哈密顿分别表现为自旋矢量、张量算符与轨道角动量乘积的形式。讨论系统的对称性及单粒子本征谱,并利用变分法和数值求解GP方程的方法对相互作用多体基态相图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发现了多种具有较高干涉可见度的环装条纹态和自旋涡旋结构。此外,利用求解含时演化GP方程的方法研究了二阶Zeeman劈裂的淬灭动力学,并发现了的两种不同磁性环装条纹相之间的多体Rabi震荡现象。3.玻色-玻色超流混合物中的自旋轨道耦合。研究了自旋1/2+1/2玻色旋量混合物中自旋轨道耦合的“传递”效应。当混合物中的一种BEC具有1D拉曼诱导自旋轨道耦合时,种间自旋交换相互作用可以将这一耦合“传递”至混合物中没有自旋轨道耦合的BEC上,从而形成新的实验诱导自旋轨道耦合方案。在前者粒子数远远大于后者的情形下,能够获得系统的解析解和有效基态相分类。而当两者粒子数等权时,数值求解耦合的GP方程能帮助我们得到丰富的基态相图。这一成果不但成功将自旋轨道耦合的研究由单种BEC延展至两种旋量的混合物之中,更为实验上避免拉曼诱导方式所带来的原子加热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罗朝旭[7](2018)在《叁价水解金属离子对DNA电荷逆转和凝聚中的相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常见的叁价螯合剂虽然可以诱导DNA凝聚或缩合,但不能在正常水溶液中转化DNA表面电荷。然而,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叁价水解金属离子(Fe~(3+),Al~(3+))不仅仅可以诱导DNA凝聚,还可以通过单分子技术和动态光散射观察到它们能使DNA发生电荷逆转。与常见的叁价中性阳离子相比,水解金属离子如Fe~(3+),Al~(3+)可以在很低的浓度下诱导DNA凝聚,我们可以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直接观察到混合物的凝聚形态,用磁镊(MT)测量在不同浓度下的Fe~(3+)和Al~(3+)溶液与DNA连接长度来得到DNA凝聚物的凝聚力和解凝聚力,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可以测量DNA在不同浓度叁价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的粒径和电泳迁移率。根据实验结果,发现水解金属离子不仅可以使DNA发生凝聚和电荷逆转,而且还会导致DNA发生相变。然而,在相同配置溶液的情况下,La~(3+)和Co~(3+)不能使DNA发生电荷逆转和相变。我们认为水解离子可以使DNA发生电荷逆转和相变,是因为水解金属离子和DNA之间的离子特异性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8-05-13)

尚晓玥,麻文效,张艳飞[8](2018)在《复凝聚法制备棕榈油相变蓄热微胶囊》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分别和明胶复合为壁材,以失水山梨醇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的条件下,通过复凝聚法制备棕榈油相变蓄热微胶囊。试验结果表明,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复合壁材,芯壁比为1∶3,体系p H值为6时,可获得表面含油率为57%,包埋率为42%的微胶囊;以海藻酸钠和明胶为复合壁材,芯壁比为1∶4,p H值为4,可获得表面含油率为55%,包埋率为44%的微胶囊。(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8年07期)

王述浩,李水清,段璐,史文峥,薛建明[9](2017)在《相变凝聚器内蒸汽凝结与细颗粒团聚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法脱硫后增加相变凝聚器,是基于多场团聚机制控制PM_(2.5)的重要技术之一,同时可以促进蒸汽凝结,有效改善烟囱后"大白烟"现象。文中以燃煤湿法脱硫含尘烟气为研究对象,基于蒸汽成核和颗粒碰撞聚并理论,分析了相变凝聚器入口烟气状态。通过建立群平衡方程,研究了相变凝聚器内蒸汽凝结与细颗粒物团聚规律。结果表明,增设相变凝聚器后,烟气温度降低,水蒸气在烟尘颗粒物表面快速凝结,并伴随团聚长大,直径1.0?m以上的颗粒/液滴数浓度增加,穿透窗口区0.1~1.0?m颗粒/液滴数浓度减少。相变凝聚器表现出良好的蒸汽凝结与细颗粒团聚脱除作用,尤其烟气温度降低较大时效果明显。此外,由于硫酸细液滴团聚作用,有效改善颗粒/液滴特性,将有利于后续电除尘中的荷电、迁移和脱除。(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24期)

海彬,姜高亮,芦雷鸣,刘丽,刘咏[10](2018)在《复凝聚法制备石蜡相变储能微胶囊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石蜡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相变储能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pH、复凝聚反应时间、芯壳比、交联剂用量等对微胶囊包覆率及包覆效率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微胶囊的形貌、化学组成及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工艺条件下(pH=4.5,复凝聚反应时间20 min,芯壳比1.5∶1,交联剂用量2 m L)制备出的微胶囊粒径20~30μm之间,包覆率为52.84%,包覆效率为56.27%。壳聚糖/阿拉伯胶壁材对石蜡起到保护作用,使其耐热性提高。(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01期)

凝聚相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与金属换热器相比,氟塑料换热器具有耐腐蚀性极强、耐高温和低温、防结垢、低阻力、使用寿命长、具备自清洁功能等优点,适用于脱硫塔前、后降低烟温和脱硫塔后提升烟温。氟塑料换热相变凝聚器通过降低脱硫塔后高湿烟气温度,实现收水、除尘、余热回收等多重功能,示范项目经测试,颗粒物和SO3均具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并可实现烟气含水及其汽化潜热的有效回收利用,为电厂创造实际经济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凝聚相变论文参考文献

[1].许芸,程文煜,张振.相变凝聚器对湿式电除尘器烟气均流效果分析[J].环保科技.2019

[2].冯国华,刘含笑,颜士娟,陈招妹.氟塑料换热相变凝聚器技术及工程应用[J].中国环保产业.2018

[3].毛双华,林国辉,王浩添.烟气相变凝聚综合处理装置在热电厂的应用[J].浙江电力.2018

[4].黄珊,刘妮,梁九卿.光腔中两组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受激辐射特性和量子相变[J].物理学报.2018

[5].谭厚章,毛双华,刘亮亮,林国辉,曹瑞杰.新型湿式相变凝聚除尘、节水及烟气余热回收一体化系统性能研究[J].热力发电.2018

[6].陈立.新奇自旋轨道耦合玻色凝聚体中的量子相变及动力学特性[D].山西大学.2018

[7].罗朝旭.叁价水解金属离子对DNA电荷逆转和凝聚中的相变研究[D].温州大学.2018

[8].尚晓玥,麻文效,张艳飞.复凝聚法制备棕榈油相变蓄热微胶囊[J].印染.2018

[9].王述浩,李水清,段璐,史文峥,薛建明.相变凝聚器内蒸汽凝结与细颗粒团聚规律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

[10].海彬,姜高亮,芦雷鸣,刘丽,刘咏.复凝聚法制备石蜡相变储能微胶囊及其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2018

标签:;  ;  ;  ;  

凝聚相变论文-许芸,程文煜,张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