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公信力论文-刘振勇,陆霞

基层政府公信力论文-刘振勇,陆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层政府公信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访治理,基层政府,公信力,弱化

基层政府公信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振勇,陆霞[1](2019)在《信访治理中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弱化及其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层政府作为现代行政体制的基石,在"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信访治理中尤其关键,在现实中却存在担当不足、弱化政府公信力之虞。若要消除耗散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原发性、继发性乃至转移性因素,必须坚持和推进科学、协调、均衡、全面的发展理念和政策;贯彻党政兼任信访长制度,落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度;加大对重复信访、越级信访等的治理力度,防治政府公信力的耗散;加强民众监督和监察巡视,提升基层政府行政效能与法治水平;加强网上信访平台建设,促进信访的协同治理。(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9年22期)

罗忠诚[2](2019)在《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基于社会治理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提升政府合法性的有效渠道,通过政权的夯实,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一些基层政府的行政人员身上还体现出官僚主义风气,出现屡禁不止的贪污受贿等行为,对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基于社会治理视角,对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深层次剖析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本文来源于《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车栋[3](2019)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基层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日益频繁,拓宽了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强化了人民群众对基层政府的监督作用。这对于基层政府树立自身公信力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层政府应通过健全舆情应对机制,加强新媒体运用能力,健全网络行为约束机制等措施,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古洪能[4](2019)在《基层政府公信力流失的博弈机制与出路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二十余年来,国内关于政府公信力流失问题的讨论十分热烈,但比较缺乏对其整合机制尤其是博弈机制的研究,不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出路。中国政府公信力流失问题主要出现在基层,用博弈分析方法可以发现,这些年来基层政府与民众的"侵害—冷报复"博弈频频发生。民众针对基层政府的侵害,经过抗争之后大多采取了冷报复策略,这是基层政府公信力流失所致。为防止这种博弈反复发生,进而防止基层政府公信力继续流失,就需要全面深化宏观体制改革,改变构造"侵害—冷报复"博弈的制度条件。(本文来源于《行政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吴頔[5](2018)在《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实现到哪里》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机‘扫一扫’,就知道家里每天用的水干不干净。”在普陀区万里街道中环家园小区75栋楼内,居民张阿姨掏出手机,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她从跳出的普陀卫监公众服务平台页面得知,屋顶水箱上次清洗时间是11月12日,清洗时的照片也一目了然。一个有公信力的政(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8-11-22)

穆森[6](2018)在《新媒体时代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发展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影响了政府的话语权以及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自身的可信度和可靠程度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通过建设政府公信力,可以塑造政府良好的形象,获得公众认可,促进社会和谐。基层政府是指与公众连接最紧密,接触最多的区政府以及县、乡镇政府。既负责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又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所以基层政府公信力既是政府公信力建设的一部分,也有助于提高政府信任,建设基层政府公信力有其必要性。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发展使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互动更加频繁、公众参与渠道增多,基层政府可以更好的了解民众需求,为其提供服务,公众对政府监督力度也加强,倒逼基层政府提高工作效能,对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来讲,是一种机遇。但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碎片化以及虚假信息的传递也容易使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传递出现失误造成双方误解,网络舆论更加难以控制,基层政府一旦应对不好极易影响政府的形象,这些都挑战基础政府公信力建设。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基层政府在建设其公信力时如何抓住机遇并应对挑战,怎样约束自身行为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以及社会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还要包括媒介的沟通能力和政府舆情应对能力两个内容,以及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在新媒体时代更依靠政府自身建设、对公众政治素养要求更高两个特点。并分析了在新媒体时代下建设基层政府公信力时,面临政府和公众互动频繁、公众参与渠道增多等机遇,以及传播信息碎片化、舆论难以控制等挑战。通过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传播学和伦理学等角度,以服务型政府理论和责任政府理论为理论基础,针对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新媒体舆情应对不力、基层政府不作为乱作为被曝光、信息互动过程质量不高的问题,分析出基层政府新媒体舆情应对能力不足、行政能力欠缺、媒介沟通能力不够叁种原因,并提出基层政府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媒介沟通能力、构建信任文化等对策。(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2)

李群峰[7](2018)在《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对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世界范围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权威性与合法性遭受质疑,公民对于政府信任程度的下降等方面。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突破影响公信力的关键方面、层面和领域,促进基层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便成为具有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基层公务人员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与公民直接联系,且在执行工作时拥有大量裁量权的那些基层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和公共服务工作者。在本文中,特指县(区)政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下属的机关事业单位中所有与民众直接有工作接触的工作人员,包括县、乡级行政执法部门,民众办理业务窗口人员以及不具备公务员身份的协勤人员等。作为处于执法或服务一线的行政管理人员,如果基层公务人员行为失范,就会影响政府在群众当中的形象,影响基层政府公信力。其失范行为集中体现为滥用职权行为、选择性行为、消极性行为等,它们对政府公信力的危害则体现在伤害政府形象、影响政府职能有效履行、影响服务型基层政府建设、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创新点。第二章主要介绍基本理论,包括基层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界定、衡量标准、现状分析,基层公务人员的界定、特征及权利来源,最后提到改善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对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意义。第叁章主要介绍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的具体表现,及其对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机理。第四章是在第叁章的基础上介绍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对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五章是针对第四章中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阐释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包括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完善政府相关制度。最后结语中提到,通过改善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5)

苏曼丽[8](2018)在《提升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治国理政,无信不立,政府诚信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是核心、是根本,起表率作用。基层政府公信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开展行政管理活动的前提条件,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基层政府由于双重身份与责任,决定了其公信力提升的复杂性。我国政府公信力总体水平近年来有所改观,但基层政府公信力水平仍有待提高。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从管理理念、管理实践、管理制度、群众教育等方面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对策。(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2018年01期)

李亚琼[9](2018)在《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缺失原因及优化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层政府是我国最低一级的国家政权。它是最靠近底层老百姓的一个政府,并且在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能否顺利的实施,能否可以发挥政策本应有的效力。当前,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对基层政府有效的实施政策形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如何有效的提升基层政府的公信力成为我国基层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优化措施,以便有效的提升基层政府的公信力,使基层政府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8年06期)

林仕川,陈静惠[10](2017)在《基层政府公信力跨越“塔西佗陷阱”的路径选择——以乐清海螺水泥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走向常态化,但社会治理却日趋复杂,政民矛盾愈来愈突出,政府公信力,特别是基层政府公信力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基层政府公信力,跨越"塔西佗陷阱"是当务之急。本文以乐清海螺水泥项目为例,在乐清湾港区管委会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阐述了新时期基层政府公信力跨越"塔西佗陷阱"的路径选择。(本文来源于《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基层政府公信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提升政府合法性的有效渠道,通过政权的夯实,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一些基层政府的行政人员身上还体现出官僚主义风气,出现屡禁不止的贪污受贿等行为,对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基于社会治理视角,对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深层次剖析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层政府公信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刘振勇,陆霞.信访治理中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弱化及其防治[J].领导科学.2019

[2].罗忠诚.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基于社会治理视角[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车栋.新媒体语境下如何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J].人民论坛.2019

[4].古洪能.基层政府公信力流失的博弈机制与出路探究[J].行政科学论坛.2019

[5].吴頔.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实现到哪里[N].解放日报.2018

[6].穆森.新媒体时代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

[7].李群峰.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对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8

[8].苏曼丽.提升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8

[9].李亚琼.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缺失原因及优化路径[J].劳动保障世界.2018

[10].林仕川,陈静惠.基层政府公信力跨越“塔西佗陷阱”的路径选择——以乐清海螺水泥项目为例[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

标签:;  ;  ;  ;  

基层政府公信力论文-刘振勇,陆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