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加强我国政府投资效率问题研究

金融危机下加强我国政府投资效率问题研究

李鹏(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摘要: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已经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虚拟经济传导到实体经济,我国几年间的经济高速增长受到了很大影响。文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等方法,在国内外各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投资的效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得出一些转变政府职能、有效提高我国政府投资效率的方法、对策,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投资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效率项目后评价

1政府投资及投资效率的相关概念

1.1政府投资的概念界定政府投资这个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定义。从一些文献对政府投资的表述中发现,“政府投资”概念总是与“私人投资”相对应出现。在西方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除私人作为投资主体的私人投资外,社会总投资中还包括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投资,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的“政府投资”应该包括政府和国有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投资。

其实,所谓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满足公共需求为目的,以公务公产和公有公共设施公产为内容,以国有资产投资或者融资方式兴建的行政性、公用性、公有性项目。

1.2我国政府投资的特点及方向为了深刻理解政府投资效率缺失的原因,找到解决政府投资效率缺失的有效对策,首先要了解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政府投资项目是以政府为主导。②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是以满足公共需求为最终目的。③政府投资项目是由政府以国有资产投资或者融资的方式建设的。④政府投资项目是以公务公产和公有公共设施公产为建设内容的。⑤政府投资项目是行政性、公用性、公有性项目。

1.3政府投资效率的概念所谓政府投资效率,是指政府投资项目的投入与各类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其效率既有内在的,又有外在的;既有微观的,又有宏观的;既有有形的(可用货币计量的),又有无形的(不能用货币计量的);既有近期的,又有长远的;既有经济的,又有社会的,且注重社会效益。可见,对政府投资效率的判断和评价要复杂很多。研究政府投资效率,不能仅从某一个项目的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而应从政府职能的实现和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程度出发,政府投资有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和社会公共需要的满足,就可以认为它是有效率的。

2我国政府投资效率的考察

2.1我国政府投资的额度及领域2008年第四季度,为有效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威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央提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提出了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为加快这些重点领域的建设,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拟新增投资11800亿元,加上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共约40000亿元。

2.2我国政府投资体制的弊端分析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使得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政府投资的弊端依然存在。首先,预算约束弱化、投资效益偏低其次,不注重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没有将民生投资落到实处。最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能理顺也是政府投资体制存在的一大弊端。

2.3关于我国政府投资效率低下原因的理论分析我国政府投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投资布局正趋于合理,但是政府投资效率缺失的现象仍然存在,针对此问题我们将政府投资效率缺失的原因列示如下:首先,政府投资项目正在进行大规模改革,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和漏洞。这些缺陷导致投资失控和“三超”现象大量存在。其次,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虽然国家制定有《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建筑法》等法规,但主要对象针对范围较广,对政府投资没有起到有效的约束。再次,政府管理部门对政府投资监控不力。即所谓的豆腐渣工程或者说是政绩工程,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由此产生的巨大投资风险给国家经济的稳定带来了隐患。

3提高我国政府投资效率的措施和建议

3.1建立完善的政府投资监督机制政府投资项目投资额巨大,审批程序复杂。提高政府投资的使用效率,必须建立完善的投资监督机制,以确保资金的正常和合理使用。

第一,建立严格的立项审批制度。国家对各省报请的超过1800000亿的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从中选出先进、合理、对国民经济促进作用大的项目进行审批立项。

第二,建立严格的政府采购制度。要求政府在投资建设前的采购过程中,按照国际惯例和WTO的规定,实施无歧视、公开的竞争性招标方式进行,杜绝采购过程中的舞弊行为的发生。

第三,建立严格的项目评审程序。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到设计、招标阶段的概预算或标底以及施工过程的支付、竣工结算(决算),都要执行严格的财政评审制度。

第四,建立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政府有关部门应成立类似项目法人的组织,对投资、进度、质量三大要素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3.2引入和加强后评价机制2009年1月1日我国试行了新的《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引入和加强后评价机制,对控制政府投资,保障政府投资项目的高效利用,同时对国家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等都有很大的作用。

目前有许多投资项目需要及时总结经验以利于再投资,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展及40000亿政府投资的下拨,在经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因此对于项目后评价具有现实与潜在需求。有了完善的后评价制度,使我国政府投资项目能够得到更加完善的监管,也使得这40000亿投资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同时,项目后评价也给我国后续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府投资和投资监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政府投资得到有效的提高。

3.3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转变政府职能我国法律总体上说是不完善的,要想有效的保证政府投资的利用,有必要出台相关法规,对整个项目的立项审批、投资建设、拨款用款、建成后的后评价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和规范,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挪用公款、豆腐渣工程等情况发生、有力有效的提升我国的政府投资效率。具体措施有:第一,出台有效的金融监督管理政策或法律。第二,出台政府资金走向实时监控的相关法规。第三,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办法。同时,还要转变政府职能。

3.4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对政府投资建设过程中查实的问题,除分析原因、责令整改或给予处罚外,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为了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和威慑力,防止监督中的违规行为,建议实行政府投资违规行为处理结果公示制度,对违规事件、直接责任人以及具体处理、处罚情况在专门媒体(网站)上进行公示,以示公众监督处理的公正性。同时,可以考虑建立、实施项目有关人员对项目负连带责任的机制,即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到投资决策、项目管理、建设、经营的一系列环节中的参与机构或主管官员要对项目的后果负其应有的责任,以增强硬性约束。

4结论

本文从投资效率和政府投资的概念入手,层层深入地分析了政府投资效率缺失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和提高我国政府投资效率的建议和措施。由于篇幅所限,有些理论没有进行详细地展开说明,但是结论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由于我国政府体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以及我国法律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我国政府投资项目效率的严重缺失。所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政府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立法和后评价体制,尽最大能力来提高我国在未来两年内的40000亿政府投资的效率,使政府职能得到充分的完善,使我国经济尽早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以期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巴曙松详解赤字财政:金融危机下的政策量”.http://www.china.com.cn/,2009年02月23日.

[2]刘湘宁,“40000亿之目的目标结局:对美国1929年危机的认识误区及借鉴意义”,http://www.sina.com.cn,2008年11月15日.

[3]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王世成;审计署法制司,曲炜,“政府投资项目概念辨析”.2008年03月11日.

[4]王立国,“政府投资项目科学决策问题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12期.

标签:;  ;  ;  

金融危机下加强我国政府投资效率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