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单体论文-陈伟圣,孙棱,祖宇瑶,金丽霞

黄酮单体论文-陈伟圣,孙棱,祖宇瑶,金丽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酮单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核桃叶,分子对接,黄酮单体,NLRP3通路

黄酮单体论文文献综述

陈伟圣,孙棱,祖宇瑶,金丽霞[1](2019)在《基于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山核桃叶黄酮单体对痛风关节炎中NLRP3炎症信号通路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山核桃叶总黄酮中的单体成分对痛风关节炎中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eucine rich repeat and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以NLRP3炎症通路信号传递蛋白为受体,山核桃叶醇提取物中的5种黄酮单体汉黄芩素、白杨素、小豆蔻明、球松素查尔酮、松属素为配体,通过ChemBioDraw软件预测黄酮单体类药性质,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配体-受体分子模拟对接,以结合能(binding energy,BE)和抑制常数(inhib constant,IC)作为评分标准,筛选出作用靶点蛋白。[结果] N-乙酰基转移酶、NLRP3炎性体、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hioredoxin-interacting protein,TXNIP)等炎性蛋白均与山核桃叶总黄酮中单体成分结合较好,提示山核桃叶总黄酮的作用具有多靶点性,而各单体的作用靶点之间存在差异,球松素查尔酮主要抑制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硫氧还蛋白2(thioredoxin 2,TRX2)活性,以及天冬氨酸半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前体的酶解,侧重于抑制NLRP3通路激活过程;汉黄芩素、白杨素、松属素和小豆蔻明则主要抑制NLRP3和N-乙酰基转移酶1活性、caspase-1前体的酶解、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与配体的结合,作用于NLRP3炎性体及其激活过程,其中多种黄酮单体与N-乙酰基转移酶对接较为突出,推测N-乙酰基转移酶可作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靶点。[结论]山核桃叶总黄酮中单体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LRP3炎性体及其激活过程相关。(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寇广宁[2](2019)在《柑橘属植物(Citrus L.)多甲氧基黄酮含量检测、单体纯化及其抗疲劳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柑橘属植物最重要的起源地,具有丰富的柑橘资源。有关我国柑橘资源的研究虽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对地方柑橘品种多甲氧基黄酮的研究仍缺乏相对应的研究支持。多甲氧基黄酮是柑橘类水果特有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抗癌等众多生物活性功能。此外,较黄烷酮相比多甲氧基黄酮良好的口服吸收利用率,使得多甲氧基黄酮有着更好的临床研究潜力。但是由于同分异构现象明显,多甲氧基黄酮单体的制备普遍存在分离方法繁琐、纯化效率不高、制备过程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弄清我国地方特有柑橘品种中多甲氧基黄酮的种类与含量,建立绿色、高效的多甲氧基黄酮制备方法,是未来研究柑橘属植物多甲氧基黄酮与地方柑橘资源科学利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疲劳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扰乱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稳定、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线粒体是机体能量供应的主要细胞器,也是活性氧产生的主要场所。其功能的改善不仅可以增加组织能量的供应,还能够增加组织氧化耐受能力,线粒体已成为抗疲劳研究的重要靶向细胞器。近期的研究发现,天然酚类化合物能够通过激活肌肉组织中某些蛋白的表达,改善肌肉线粒体的功能拮抗疲劳的发生,但是却尚未见到多甲氧基黄酮方面的研究报道。实验室近期研究结果发现,柑橘果皮多甲氧基黄酮混合物具有调节能量代谢的功能,提示多甲氧基黄酮单体可能具有改善线粒体活性的功效。基于相关文献信息与团队前期研究成果,本课题提出科学假设: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单体能够通过调节线粒体活性,改善骨骼肌功能,进而对抗疲劳的发生。研究目的:1)通过分析我国十叁种地方特有柑橘品种果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的组分与含量,为地方柑橘资源的利用提供新的科学信息,为多甲氧基黄酮单体原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证据;2)通过建立绿色、高效的柑橘果皮多甲氧基黄酮分离纯化方法,为柑橘果皮的科学利用开辟新的途径,为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单体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借鉴与指导;3)通过对柑橘果皮主要多甲氧基黄酮单体进行体外筛选及其体内药效学验证,为多甲氧基黄酮单体的功效研究提供新的作用靶点,为多甲氧基黄酮单体拮抗疲劳提供新的实验证据。研究方法与结果:1.我国十叁种地方特有柑橘品种多甲氧基黄酮组分与含量的检测分析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对我国十叁种地方特有柑橘材料(包含宽皮柑橘类、橙类、柚类、柠檬类以及枸橼五大柑橘品种)果皮中的多甲氧基黄酮组分以及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组分方面,年橘、汕头蕉柑、岩溪晚芦以及大红袍红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含量最为丰富,包含了标准曲线中所有的PMFs成分;S26锦橙、广西凭祥土柠檬、黎檬次之含有8种PMFs成分;含量方面,大红袍红橘在所有材料中PMFs含量最高为283.40±13.20(mg/100g FW),紧随其后分别是岩溪晚芦233.40±9.74(mg/100g FW)、汕头蕉柑222.35±20.65(mg/100g FW)、年橘191.64±29.60(mg/100g FW)、黎檬69.30±8.02(mg/100g FW);黄烷酮方面,组分与含量位居前列的分别是黎檬778.00±22.54(mg/100g FW)、大红袍617.93±82.04(mg/100g FW)、改良橙585.10±115.67(mg/100g FW)、岩溪晚芦517.42±28.15(mg/100g FW)以及奉节脐橙464.01±53.93(mg/100g FW)。2.大红袍红橘果皮中多甲氧基黄酮单体的分离纯化与鉴定方法:通过大孔树脂结合质谱引导的制备液相同步制备多个多甲氧基黄酮单体,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紫外以及核磁共振对单体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7种常用类黄酮吸附树脂中,HPD 100型树脂吸附和解吸附能力最好,能够快速吸附与解吸附红橘果皮中的PMFs。通过机制探究发现,HPD 100对PMFs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颗粒扩散一阶模型,吸附机理主要是PMFs从液膜边界转移到HPD 100表面,后PMFs与HPD 100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实现吸附。吸附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符合Langmuir热力学模型,降温有利于PMFs的吸附。通过优化HPD 100动态吸附过程中的关键条件(上样浓度、过柱流速、洗脱液浓度、洗脱流速)发现,PMFs上样浓度为8.5 mg/mL,过柱流速在4 BV/h时HPD 100的吸附效果最好,而90%乙醇洗脱液浓度,4.0 BV/h洗脱流速能够有效的提高洗脱效率。经过HPD 100吸附后,粗提液PMFs的浓度提高了11.43倍。结合质谱引导的制备液相,分离纯化得到五种PMFs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发现这五种单体分别是:甜橙黄酮C_(20)H_(20)O_7,分子量372.12,纯度为97.4%;5,6,7,4'-四甲氧基黄酮C_(19)H_(18)O_6,分子量342.11,纯度为95.6%;川陈皮素C_(21)H_(22)O_8,分子量402.13,纯度为99.1%;橘皮素C_(20)H_(20)O_7,分子量372.12,纯度为98.64%;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C_(20)H_(20)O_8,分子量388.11,纯度为97.8%。3.大红袍红橘多甲氧基黄酮抗疲劳体外单体筛选及其体内药效学验证方法:通过体外建立C2C12肌管细胞模型,对五种PMFs单体的细胞活力影响与线粒体调节活性进行研究与筛选,并对筛选出的单体进行再验证以及机制探讨。随后结合体内动物实验,通过行为学考察、生化指标检测、超微组织形态观察等全面评价、研究多甲氧基黄酮单体在体内拮抗疲劳的效果以及作用机制。结果:C2C12肌元细胞经马血清诱导分化,在第6天具备成熟肌管细胞基本形态结构。肌细胞成熟标志物肌球重链蛋白与肌细胞生成素蛋白均高表达,提示C2C12肌管细胞模型构建成功。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川陈皮素、甜橙黄酮、橘皮素、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在0-200μmol/L浓度范围内(6 h),对C2C12肌管细胞活性没有显着的抑制作用。5,6,7,4'-四甲氧基黄酮在100μmol/L浓度范围内时,对C2C12肌管细胞活性没有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结果显示: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均具有上调线粒体生物发生关键基因TFAM以及线粒体新生生物标记物mtDNA的活性功能,其中橘皮素的调节功能更为显着。通过机制研究发现,橘皮素可能通过能量调节方式,增加了LKB1激酶Ser428位点的磷酸化,进而激活了线粒体生物发生AMPK-PGC1-α-NRF1-TFAM信号通路,发挥调节线粒体生物发生的活性功能。体内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橘皮素预防性给药4周后显着增加了小鼠悬杠时间、转棒疲劳时间。增加了小鼠肌肉糖原的含量,降低了血乳酸的水平。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小鼠肌肉线粒体数量和体积显着增加。免疫印记与免疫组化结果也进一步揭示,小鼠肌肉线粒体生物发生信号通路被激活。研究结论:1)宽皮柑橘类柑橘品种多甲氧基黄酮的种类最为丰富且含量最高,其中大红袍红橘总多甲氧基黄酮含量在本次所选材料中居首为283.40±13.20(100 mg/g FW),是开发多甲氧基黄酮较为理想的研究材料;2)大孔树脂HPD 100结合质谱引导的制备液能够绿色、高效分离纯化大红袍红橘果皮中的多甲氧基黄酮单体,经过鉴定这五种主要多甲氧基黄酮单体分别是甜橙黄酮、5,6,7,4'-四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橘皮素以及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纯度均高于95%;3)多甲氧基黄酮单体橘皮素能够激活肌肉AMPK-PGC1-α-NRF1-TFAM信号轴,提高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改善身体表现拮抗疲劳的发生。(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3-20)

张学英,章发盛,黄继红[3](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青钱柳叶中异槲皮素等5种黄酮单体的含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青钱柳叶代用茶中异槲皮素等5种黄酮单体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过70%甲醇水溶液80℃水浴提取2小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色谱柱C18(250×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样品进样量20ul,柱温30℃,5种黄酮单体检测波长360nm。结果:芦丁(0~2.04u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加标回收率96.60%,精密度RSD为1.49%);异槲皮素(0~1.23u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加标回收率97.23%,精密度RSD为1.09%);槲皮素(0~0.96u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加标回收率101.95%,精密度RSD为1.03%);山奈酚(0~1.05u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加标回收率103.31%,精密度RSD为1.11%);山奈素(0~2.22ug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加标回收率98.69%,精密度RSD为1.13%);用此法检测青钱柳叶代用茶,其中异槲皮素含量较高约2.0~18mg/kg;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较低约0.02~0.4mg/kg;不含芦丁和山奈素。结论:该方法可以同时完成青钱柳叶中异槲皮素等5种黄酮单体的有效分离、定性和定量,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检测结果可靠、样品前处理简单、检测操作过程便捷、加标回收率高等特点,可以在青钱柳叶代用茶质量控制及产品开发实际检测中加以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04期)

陈超群,蒋涛[4](2018)在《黄酮类中药单体治疗骨性关节炎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骨性关节炎(OA)又称骨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中药在治疗骨性关节炎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运用历史悠久,临床治疗方面效果较好且毒副作用较少;近些年来,在中药单体化合物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基础研究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以黄酮类中药单体化合物为代表,因此本文就从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基础研究文献方面上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软骨细胞的代谢、对炎症细胞的代谢及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等四个方面。(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学英,章发盛[5](2018)在《茶叶和叁种代用茶总黄酮及9种单体化合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试验对茶叶和青钱柳叶、莓茶、绞股蓝叁种代用茶总黄酮及9种单体化合物进行检测,比较茶叶和叁种代用茶含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岛津UV-2550型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检测总黄酮含量,采用安捷伦Agilent Technologies 1260液相色谱仪分析单体化合物成分和含量。结果:总黄酮含量平均值,莓茶含量最高45.53mg/g,为茶叶含量的2.7倍,绞股蓝为茶叶含量的1.8倍,青钱柳为茶叶含量的1.7倍,茶叶和叁种代用茶总黄酮含量平均值,依次排序为:莓茶﹥绞股蓝﹥青钱柳﹥茶叶。茶叶和莓茶中只含有芦丁,2批次检出槲皮素,其他7种化合物均未检出。绞股蓝9种单体化合物均未检出。青钱柳叶中所检单体化合物较为丰富,9种单体物质含量上呈现出叁级阶梯数值,绿原酸和异槲皮素平均含量高于1.0mg/g,为两种主要黄酮类成分;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和山奈酸平均质量分数含量在0~1.9mg/g之间;咖啡酸、芦丁和山奈素未检出。9种单体化合物占总黄酮百分比,青钱柳为16%~85%,莓茶为13%~37%,茶叶为17%~35%,绞股蓝为0。结论:(1)叁种代用茶的总黄酮含量均高于茶叶;(2)检测的9种单体化合物只占黄酮类的一部分,尚有大量成分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8年22期)

刘国艳,张洁,徐鑫,宋丹丹,马骐[6](2018)在《体外消化对芹菜黄酮混合物和单体的含量及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比较鲜榨芹菜汁、2种芹菜粗提物(聚酰胺树脂吸附后40%或60%乙醇溶液分别洗脱)中总酚、总黄酮和黄酮单体在模拟口腔、胃、肠消化过程中含量变化,考察不同阶段消化液对氧化应激细胞的修复效果,阐明醇提与正常膳食摄入对芹菜黄酮体外消化的影响程度,验证各成分含量与抗氧化应激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经体外消化后,40%乙醇溶液洗脱物中总酚、总黄酮、木犀草素-7-O-葡萄糖-2-O-芹糖苷、木犀草苷、芹菜苷、3-甲氧基芹菜苷含量分别增加了5.82、5.03、25.18、7.62、21.17、8.07倍;60%乙醇溶液洗脱物中以上化合物相应增加了5.54、5.50、11.46、4.21、16.60、3.09倍;鲜榨芹菜汁中这些物质增加了28.26、25.10、4.16、1.63、7.58、3.67倍;芹菜汁与2种芹菜粗提物在模拟消化过程中对氧化应激的修复能力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醇提与正常膳食摄入对芹菜黄酮体外消化影响不显着,且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应激能力之间均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8年18期)

吕跃玮,郭建友,刘勇,刘洁,吴玟萱[7](2016)在《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焦虑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国内外对焦虑症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近年来,对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的研究日渐增多,但研究内容仍较少且不系统,研究方向仅仅涉及几种神经递质。该文将从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的不同作用机制出发,对国内外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及其机制、构效关系研究进行综述,为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该类药物的开发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高瑛,赵淑慧,陆洋,温然[8](2015)在《骨愈搽剂中总黄酮及其单体成分的体外透皮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骨愈搽剂中总黄酮及其单体成分的体外透皮行为。方法:采用垂直式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体黄酮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含量,考察二者12 h内的体外透皮情况。结果:骨愈搽剂中总黄酮和HSYA的累积渗透量Q均随时间t的增加而增加,并与t1/2有显着相关性,透皮吸收过程均符合Higuchi方程(r=0.995 6、0.999 5),透过速率分别为126.24、47.516μg/(cm2·h)。结论:骨愈搽剂中总黄酮的透皮行为与HSYA的透皮行为具有相似性,均属于骨架扩散型透皮给药系统,具有长效缓释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5年31期)

吴琳[9](2015)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在黄酮单体配伍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研究银杏黄酮不同单体(木犀草素、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组合配伍的抗缺氧损伤作用及抗肿瘤作用,探究其单体组合配伍的最佳配比。方法:细胞存活率及抑制率的测定方法为MTT比色法,抗氧化实验同时需测定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采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对黄酮单体进行多因素多水平配伍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学模型预测,根据二项式拟合方程绘制出的因素对指标影响趋势的二维等高线和叁维效应面图,选择最佳配伍比例组合并进行实验验证,验证结果与预测值相比较来探究其准确性。成果:抗氧化实验中,与过氧化氢损伤2小时后的雪旺细胞(RSC)相比较,给药组可维持较高的细胞存活率,其中4因素配比(木犀草素237.5μmol/l+槲皮素112.5μmol/l+山奈素112.5μmol/l+异鼠李素87.5μmol/l)抗氧化损伤效果最好,存活率为(69.42%±5.65);生化指标检测,SOD(83.66±7.49)、MDA(1.80±6.82)。抗肿瘤实验中,四种单体两两配伍对肺癌上皮细胞(A549)抗肿瘤效果最明显浓度组合为(山奈素356μmol/l+异鼠李素356μmol/l),抑制率为(41.91%±4.97);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抗肿瘤效果最明显浓度组合为(木犀草素213.2μmol/l+山奈素210.25μmol/l),抑制率为(55.93%±5.32)。四种单体联合使用对肺癌上皮细胞(A549)及人乳腺癌细胞(MCF-7)肮肿瘤效果最明显浓度组合分别为(木犀草素324.5μmol/l+槲皮素201.12μmol/l+山奈素175.07μmol/l+异鼠李素324.30μmol/l)、抑制率(63.60%±4.96)、(木犀草素324μmol/l+槲皮素400μmol/l+山奈素325μmol/l+异鼠李素325μmol/l)、抑制率(70.14%±5.21)。结论:本实验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黄酮不同单体进行多因素多水平组合药物配伍的抗氧化、抗肿瘤实验方案设计,根据结果再进行最佳浓度配比方案预测,通过验证最终得到最优组合配比结果。此方法简便易行,预测性良好,提高了实验精度,为现今中药学实验领域发展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6-09)

王双婷[10](2015)在《沙棘籽总黄酮及其中两种单体对糖代谢的调控及作用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棘为传统藏医、蒙医习用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发现,富含黄酮的沙棘籽渣醇提物具有调节糖和脂质代谢异常的生物活性,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沙棘籽中总黄酮(TFSH)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纯度较高的沙棘籽总黄酮,而后研究了沙棘籽总黄酮及槲皮素、绿原酸对脂肪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采用db/db糖尿病小鼠模型,探究了沙棘籽总黄酮对糖及脂质代谢紊乱的调控及作用机制,为沙棘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在本实验室乙醇回流法提取总黄酮的工艺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9.0℃、提取时间2.05 h、料液比1:27.5、乙醇浓度59.37%、提取次数3次。在最优条件下提取得到含量较高的总黄酮,实际得率为2.985%;对沙棘籽总黄酮粗提物进行纯化,检测TFSH的纯度为85.03%。此外,体外活性研究发现TFSH具有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抑制A549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2)采用体外诱导分化的成熟脂肪细胞,研究沙棘籽总黄酮及其中的单体槲皮素和绿原酸对脂肪细胞的糖代谢过程中葡萄糖消耗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400 μg/mL的TFSH能够极显着促进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并能有效提高CAP的mRNA表达水平及GLUT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瘦素、抵抗素、’TNFα的mRNA表达,同时pAMPK/AMPK升高。提示TFSH可能通过激活CAP/Cb1通路、AMPK通路,从而上调GLUT1的表达来促进脂肪细胞消耗葡萄糖;并可能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因子瘦素、抵抗素、TNFa的生成来发挥作用。对沙棘中两种单体的活性评价显示:槲皮素和绿原酸均能明显促进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此外,两者还能显着促进胰岛素刺激条件下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机制探究实验显示:100μmol/L的槲皮素可上调GLUT4、脂联素的mRNA表达,促进GLUT1的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下调‘TNFα的mRNA表达。提示槲皮素促进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的作用一方面可能是通过上调GLUT1的表达来实现,另一方面,可能与促进脂联素以及抑制TNFα的表达有关。与胰岛素单独作用相比,100μmol/L的槲皮素与100nmol/L胰岛素联合作用时可增加AKT的磷酸化水平,增加CAP、PPARγ、脂联素和GLUT1的1mRNA表达水平。提示槲皮素对胰岛素促进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加强作用与激活CAP/Cb1及PI3K-AKT通路、促进PPARγ、GLUT1、脂联素表达相关。25μmol/L的绿原酸可增加AMPK的磷酸化水平,上调PPARy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同时上调CAP、PI3K的mRNA表达,下调TNFα的mRNA表达。说明绿原酸显着促进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的作用一方面可能通过激活CAP/Cb1通路、PI3K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上调PPARy的表达,另一方面,可能与下调TNFα的mRNA表达有关。同样,与胰岛素单独作用相比,绿原酸与100nmol/L胰岛素联合作用时可增加AMPK的磷酸化水平,上调PPARγ、GLUT4和GLUT1的蛋白表达,同时GLUT4、CAP、脂联素的mRNA表达增加,抵抗素的mRNA表达下降。提示绿原酸对胰岛素促进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增强作用可能与激活CAP/Cb1和AMPK通路,促进GLUT1、PPARγ、GLUT4的表达相关,也可能与脂联素表达上调、抵抗素表达下调有关。(3)采用C57BL/6-db/db糖尿病小鼠模型,探究沙棘籽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小鼠糖和脂质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TFSH(100mg/kg,300 mg/kg)灌胃给予8周龄的db/db小鼠,连续8周,与db/db对照组小鼠相比,TFSH处理组小鼠的体重显着降低;血浆TC和FFA含量显着降低,LDL-C/TC比值明显降低,而HDL-C/TC比值显着升高。上述结果表明TFSH具有控制体重增长,改善db/db小鼠血脂紊乱的功效。此外,连续给予TFSH还能明显降低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及血浆GSP含量,表明TFSH能改善db/db小鼠的血糖紊乱,具有降血糖活性。进一步探究发现:TFSH处理组db/db小鼠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β细胞的功能指数升高,胰岛面积减小,表明TFSH能够改善db/db小鼠胰岛β细胞的功能;同时,TFSH处理组db/db小鼠脂联素分泌升高,瘦素分泌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显示TFSH具有增加db/db小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综上所述,沙棘籽总黄酮及其中的单体槲皮素、绿原酸在3T3-L1脂肪细胞的糖代谢过程中均显着影响糖代谢过程中重要转录及调控因子的表达。沙棘籽总黄酮在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上还显示出明显的调节血糖、血脂紊乱的作用。本研究为沙棘籽总黄酮、槲皮素、绿原酸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黄酮单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是柑橘属植物最重要的起源地,具有丰富的柑橘资源。有关我国柑橘资源的研究虽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对地方柑橘品种多甲氧基黄酮的研究仍缺乏相对应的研究支持。多甲氧基黄酮是柑橘类水果特有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心血管疾病、抗癌等众多生物活性功能。此外,较黄烷酮相比多甲氧基黄酮良好的口服吸收利用率,使得多甲氧基黄酮有着更好的临床研究潜力。但是由于同分异构现象明显,多甲氧基黄酮单体的制备普遍存在分离方法繁琐、纯化效率不高、制备过程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弄清我国地方特有柑橘品种中多甲氧基黄酮的种类与含量,建立绿色、高效的多甲氧基黄酮制备方法,是未来研究柑橘属植物多甲氧基黄酮与地方柑橘资源科学利用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疲劳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扰乱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稳定、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线粒体是机体能量供应的主要细胞器,也是活性氧产生的主要场所。其功能的改善不仅可以增加组织能量的供应,还能够增加组织氧化耐受能力,线粒体已成为抗疲劳研究的重要靶向细胞器。近期的研究发现,天然酚类化合物能够通过激活肌肉组织中某些蛋白的表达,改善肌肉线粒体的功能拮抗疲劳的发生,但是却尚未见到多甲氧基黄酮方面的研究报道。实验室近期研究结果发现,柑橘果皮多甲氧基黄酮混合物具有调节能量代谢的功能,提示多甲氧基黄酮单体可能具有改善线粒体活性的功效。基于相关文献信息与团队前期研究成果,本课题提出科学假设: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单体能够通过调节线粒体活性,改善骨骼肌功能,进而对抗疲劳的发生。研究目的:1)通过分析我国十叁种地方特有柑橘品种果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的组分与含量,为地方柑橘资源的利用提供新的科学信息,为多甲氧基黄酮单体原材料的选择提供实验证据;2)通过建立绿色、高效的柑橘果皮多甲氧基黄酮分离纯化方法,为柑橘果皮的科学利用开辟新的途径,为柑橘多甲氧基黄酮单体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借鉴与指导;3)通过对柑橘果皮主要多甲氧基黄酮单体进行体外筛选及其体内药效学验证,为多甲氧基黄酮单体的功效研究提供新的作用靶点,为多甲氧基黄酮单体拮抗疲劳提供新的实验证据。研究方法与结果:1.我国十叁种地方特有柑橘品种多甲氧基黄酮组分与含量的检测分析方法: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对我国十叁种地方特有柑橘材料(包含宽皮柑橘类、橙类、柚类、柠檬类以及枸橼五大柑橘品种)果皮中的多甲氧基黄酮组分以及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组分方面,年橘、汕头蕉柑、岩溪晚芦以及大红袍红橘多甲氧基黄酮(PMFs)含量最为丰富,包含了标准曲线中所有的PMFs成分;S26锦橙、广西凭祥土柠檬、黎檬次之含有8种PMFs成分;含量方面,大红袍红橘在所有材料中PMFs含量最高为283.40±13.20(mg/100g FW),紧随其后分别是岩溪晚芦233.40±9.74(mg/100g FW)、汕头蕉柑222.35±20.65(mg/100g FW)、年橘191.64±29.60(mg/100g FW)、黎檬69.30±8.02(mg/100g FW);黄烷酮方面,组分与含量位居前列的分别是黎檬778.00±22.54(mg/100g FW)、大红袍617.93±82.04(mg/100g FW)、改良橙585.10±115.67(mg/100g FW)、岩溪晚芦517.42±28.15(mg/100g FW)以及奉节脐橙464.01±53.93(mg/100g FW)。2.大红袍红橘果皮中多甲氧基黄酮单体的分离纯化与鉴定方法:通过大孔树脂结合质谱引导的制备液相同步制备多个多甲氧基黄酮单体,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紫外以及核磁共振对单体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7种常用类黄酮吸附树脂中,HPD 100型树脂吸附和解吸附能力最好,能够快速吸附与解吸附红橘果皮中的PMFs。通过机制探究发现,HPD 100对PMFs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颗粒扩散一阶模型,吸附机理主要是PMFs从液膜边界转移到HPD 100表面,后PMFs与HPD 100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实现吸附。吸附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符合Langmuir热力学模型,降温有利于PMFs的吸附。通过优化HPD 100动态吸附过程中的关键条件(上样浓度、过柱流速、洗脱液浓度、洗脱流速)发现,PMFs上样浓度为8.5 mg/mL,过柱流速在4 BV/h时HPD 100的吸附效果最好,而90%乙醇洗脱液浓度,4.0 BV/h洗脱流速能够有效的提高洗脱效率。经过HPD 100吸附后,粗提液PMFs的浓度提高了11.43倍。结合质谱引导的制备液相,分离纯化得到五种PMFs单体化合物。经鉴定发现这五种单体分别是:甜橙黄酮C_(20)H_(20)O_7,分子量372.12,纯度为97.4%;5,6,7,4'-四甲氧基黄酮C_(19)H_(18)O_6,分子量342.11,纯度为95.6%;川陈皮素C_(21)H_(22)O_8,分子量402.13,纯度为99.1%;橘皮素C_(20)H_(20)O_7,分子量372.12,纯度为98.64%;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C_(20)H_(20)O_8,分子量388.11,纯度为97.8%。3.大红袍红橘多甲氧基黄酮抗疲劳体外单体筛选及其体内药效学验证方法:通过体外建立C2C12肌管细胞模型,对五种PMFs单体的细胞活力影响与线粒体调节活性进行研究与筛选,并对筛选出的单体进行再验证以及机制探讨。随后结合体内动物实验,通过行为学考察、生化指标检测、超微组织形态观察等全面评价、研究多甲氧基黄酮单体在体内拮抗疲劳的效果以及作用机制。结果:C2C12肌元细胞经马血清诱导分化,在第6天具备成熟肌管细胞基本形态结构。肌细胞成熟标志物肌球重链蛋白与肌细胞生成素蛋白均高表达,提示C2C12肌管细胞模型构建成功。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川陈皮素、甜橙黄酮、橘皮素、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在0-200μmol/L浓度范围内(6 h),对C2C12肌管细胞活性没有显着的抑制作用。5,6,7,4'-四甲氧基黄酮在100μmol/L浓度范围内时,对C2C12肌管细胞活性没有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结果显示: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均具有上调线粒体生物发生关键基因TFAM以及线粒体新生生物标记物mtDNA的活性功能,其中橘皮素的调节功能更为显着。通过机制研究发现,橘皮素可能通过能量调节方式,增加了LKB1激酶Ser428位点的磷酸化,进而激活了线粒体生物发生AMPK-PGC1-α-NRF1-TFAM信号通路,发挥调节线粒体生物发生的活性功能。体内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橘皮素预防性给药4周后显着增加了小鼠悬杠时间、转棒疲劳时间。增加了小鼠肌肉糖原的含量,降低了血乳酸的水平。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小鼠肌肉线粒体数量和体积显着增加。免疫印记与免疫组化结果也进一步揭示,小鼠肌肉线粒体生物发生信号通路被激活。研究结论:1)宽皮柑橘类柑橘品种多甲氧基黄酮的种类最为丰富且含量最高,其中大红袍红橘总多甲氧基黄酮含量在本次所选材料中居首为283.40±13.20(100 mg/g FW),是开发多甲氧基黄酮较为理想的研究材料;2)大孔树脂HPD 100结合质谱引导的制备液能够绿色、高效分离纯化大红袍红橘果皮中的多甲氧基黄酮单体,经过鉴定这五种主要多甲氧基黄酮单体分别是甜橙黄酮、5,6,7,4'-四甲氧基黄酮、川陈皮素、橘皮素以及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纯度均高于95%;3)多甲氧基黄酮单体橘皮素能够激活肌肉AMPK-PGC1-α-NRF1-TFAM信号轴,提高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改善身体表现拮抗疲劳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酮单体论文参考文献

[1].陈伟圣,孙棱,祖宇瑶,金丽霞.基于分子对接方法研究山核桃叶黄酮单体对痛风关节炎中NLRP3炎症信号通路的作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寇广宁.柑橘属植物(CitrusL.)多甲氧基黄酮含量检测、单体纯化及其抗疲劳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9

[3].张学英,章发盛,黄继红.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青钱柳叶中异槲皮素等5种黄酮单体的含量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

[4].陈超群,蒋涛.黄酮类中药单体治疗骨性关节炎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8

[5].张学英,章发盛.茶叶和叁种代用茶总黄酮及9种单体化合物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

[6].刘国艳,张洁,徐鑫,宋丹丹,马骐.体外消化对芹菜黄酮混合物和单体的含量及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8

[7].吕跃玮,郭建友,刘勇,刘洁,吴玟萱.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6

[8].高瑛,赵淑慧,陆洋,温然.骨愈搽剂中总黄酮及其单体成分的体外透皮行为研究[J].中国药房.2015

[9].吴琳.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在黄酮单体配伍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10].王双婷.沙棘籽总黄酮及其中两种单体对糖代谢的调控及作用机制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标签:;  ;  ;  ;  

黄酮单体论文-陈伟圣,孙棱,祖宇瑶,金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