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感知论文-池虹,李鹏刚

心理感知论文-池虹,李鹏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感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地沙化区,问卷调查,心理感知,政策干预

心理感知论文文献综述

池虹,李鹏刚[1](2019)在《牧民特征及政策干预对玛曲草地沙化心理感知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甘肃省玛曲草地沙化区的牧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座谈和野外调查的方法,[目的]分析研究牧民特征及政策干预对玛曲草地沙化心理感知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①从个体特征上讲,牧民在年龄及受教育程度下对心理感知影响较为显着,但牧民的性别对心理感知影响不显着。②从经济特征上讲,牧民在草地经营收入减少下对心理感知影响不显着。③从政策干预上讲,牧民在环境政策宣传情况和环境奖惩制度下对心理感知影响较为显着。[结论]通过分析玛曲草地沙化心理感知的不同,在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政策的干预下,对牧民心理感知影响最为显着,草地沙化区生态恢复效果最明显。(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陆明,张岩,刘晓霞,白梓锋[2](2019)在《社区公共空间安全视角下城市居民安全心理感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如今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居民的社区安全心理感知为研究对象,在西安市主城区内调查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安全建设情况,利用德尔菲法及SPSS统计分析法对居民安全感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公共空间客观存在的安全保障体系与居民头脑中的安全映像并非一一对应;居民安全感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住区内陌生人口的频繁流动。因此,改变以往单纯注重物质规划而忽略精神需求的社区建设模式,本文从居民的安全心理感知入手,通过提升居民安全感以实现社区规划的以人为本。(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陈丁,李玉彤,张顺[3](2019)在《薪酬差距、管理者相对心理感知与企业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薪酬差距不仅可影响管理者预期收益,还可令管理者在差异比较中产生相对心理感知并调整工作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绩效。通过构建同时体现相对剥夺和相对满意的管理者相对心理感知指数化模型,探讨了薪酬差距、管理者相对心理感知与企业绩效的内在联系。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管理者相对剥夺和相对满意敏感度对其心理感知与薪酬差距之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相同薪酬差距对不同相对心理感知类型的管理者具有互异的激励效果,进而会对企业绩效产生非线性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2016年1906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间存在着显着的非线性关系(倒U型关系),且在绩效较高的企业中两者之间的关联更紧密。这意味着,企业在决定最优薪酬差距时必须考虑管理者相对心理感知类型,即"相对剥夺敏感型"管理者所在企业应采取扁平化薪酬结构,"相对满意敏感型"管理者所在企业应采取陡峭型薪酬结构。(本文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伏干[4](2019)在《亲子分离的心理感知——基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半结构式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分离现象是留守儿童教育必须关注的方面。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考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对亲子分离的心理感知特点。结果表明:(1)留守儿童感知到的亲子分离包括生活不能选择、学习没有约束和心理没有守护。(2)非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上有监护、学习上有指导、心理上有幸福。(3)在学习任务和情感需求方面,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具有共同性。结论: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监护、教育与陪伴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来源于《青少年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马孝政,周倩,李睿彤,张雅婷[5](2019)在《消费者行为视角下大学生观看网络直播的心理感知研究——以南航金城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代,经济的转型和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网络直播融入人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主要接收者,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此选题研究的重点就是大学生心理感知受到网络直播的影响。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网络直播现状对大学生影响进行深入探析,并全面分析网络直播所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以期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从而使得大学生可以健康地收看,进行良性心理建设,传递更多正能量。(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王学婷,张俊飚,何可,童庆蒙,刘勇[6](2019)在《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合作治理参与行为研究:基于心理感知和环境干预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村生活污染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加快推动合作化治理,引导农村居民选择合适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是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目标的有效手段。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探讨心理感知与环境干预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合作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心理感知是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合作治理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对环境的容忍程度越低、自身环保意识越强的农村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合作治理的可能性越大;(2)环境处罚制度对农村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合作治理有促进作用;(3)交互效应分析表明,环保政策宣传和环境处罚制度在农村居民自身环保意识对其生活垃圾合作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政府应加强宣传和引导,切实推动农村居民选择环保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以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进而实现"农村美"的目标。(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2期)

崔人元[7](2019)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小岗村红色旅游心理感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小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40周年,40年前小岗村"大包干"改革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村改革,使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小岗人民的锐意进取和大胆探索实践为切入点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调研小岗村红色旅游感知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3期)

张野,张珊珊,张旭[8](2018)在《小学生遭受校园排斥的心理感知问卷编制及其信效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编制小学生遭受校园排斥的心理感知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根据人际排斥理论及现有相关测量问卷、通过专家评定形成初始问卷的条目。随机选取辽宁省1 570名小学生用初始问卷进行调查以确定编制问卷的信效度。结果适用于小学生校园排斥的心理感知问卷由拒绝、忽视、中伤及差别对待4个维度所组成,共包括20个条目;总问卷的Cronbach'sα、分半信度及重测信度系数均超过0.79;验证性因子拟合指标较为理想,χ2/df=2.38,CFI、NNFI、NFI均小于0.09。结论本研究所编制的小学生遭受校园排斥的心理感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各指标符合心理学测量要求,可作为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20期)

李承昕,罗超平,刘庆婕[9](2018)在《网络口碑、心理感知与消费决策——基于320个调查样本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梳理科特勒模式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口碑表现形式、心理感知变量与消费者决策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以网络口碑的方向与产品类型为调节变量,研究在调节变量的作用下,概念模型的具体关系特征。以32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2*2*2被试间因子实验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移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复合型口碑表现形式的感知信息性更强,正面口碑的感知流行性更强,心理感知变量正向影响消费决策。产品类型在心理感知变量对消费决策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消费者购买搜寻品时,感知信息性的影响力更强;购买体验品时,感知流行性的影响力更强。(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高红玉[10](2017)在《浅谈色彩的心理感知》一文中研究指出色彩的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色彩的设计应用重视色彩的心理感知,不同的色彩刺激能产生什么效果,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17期)

心理感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区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如今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居民的社区安全心理感知为研究对象,在西安市主城区内调查城市社区公共空间的安全建设情况,利用德尔菲法及SPSS统计分析法对居民安全感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公共空间客观存在的安全保障体系与居民头脑中的安全映像并非一一对应;居民安全感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住区内陌生人口的频繁流动。因此,改变以往单纯注重物质规划而忽略精神需求的社区建设模式,本文从居民的安全心理感知入手,通过提升居民安全感以实现社区规划的以人为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感知论文参考文献

[1].池虹,李鹏刚.牧民特征及政策干预对玛曲草地沙化心理感知的影响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19

[2].陆明,张岩,刘晓霞,白梓锋.社区公共空间安全视角下城市居民安全心理感知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9

[3].陈丁,李玉彤,张顺.薪酬差距、管理者相对心理感知与企业绩效[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伏干.亲子分离的心理感知——基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半结构式调查[J].青少年学刊.2019

[5].马孝政,周倩,李睿彤,张雅婷.消费者行为视角下大学生观看网络直播的心理感知研究——以南航金城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9

[6].王学婷,张俊飚,何可,童庆蒙,刘勇.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合作治理参与行为研究:基于心理感知和环境干预的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7].崔人元.全域旅游背景下小岗村红色旅游心理感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大众文艺.2019

[8].张野,张珊珊,张旭.小学生遭受校园排斥的心理感知问卷编制及其信效度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8

[9].李承昕,罗超平,刘庆婕.网络口碑、心理感知与消费决策——基于320个调查样本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8

[10].高红玉.浅谈色彩的心理感知[J].明日风尚.2017

标签:;  ;  ;  ;  

心理感知论文-池虹,李鹏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