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走进语文新课堂

引导小学生走进语文新课堂

(四川省宣汉县柏树镇中心校宣汉636150)

小学语文课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我们也在努力朝这个方面迈进,但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表现非常积极,但对于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往往不专心听;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节奏,老师问什么问题都不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同学主动参与其中,发表观点,而有的学生置若罔闻,无所事事,……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很多,但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参与学习习惯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呢?。

一、创设情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强烈的兴趣,使学习者在研究和探索中乐而忘返,驱使自己不断开拓、创新。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自觉行为的金钥匙。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内在动力。

1、创设人文环境。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可以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因此,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且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新课标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其意义深远,教师作为教学服务者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在教学中创设开放的人文环境,实施民主教学,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并关注其思想和观点,让学生体会主动学习的快乐,激发热情,主动学习。

2、创设问题情景。古代教育家陆九渊指出:“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有疑问才能冲破头脑中的平静,才能激发认识事物的情趣,才能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即疑问是促使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掌握学习主动权,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学习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好学、敢问、求真、思考和探索的良好品质。如在讲解观察课文主题图后,提出“观察下列图片,你想对老师和同学说些什么?”;如在学习“孔融让梨”后让学生谈体会,提出问题。从而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提高课堂教学参与动力。

3、创设激励情境。顾名思义: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即通过某种因素刺激,激发学习动机,奋发向上。美国哈佛大学威谦詹姆斯研究发现:同一个人受到充分激励所发挥的作用是未受激励的3至4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造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表扬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由发表意见,自觉地与老师、同学沟通,营造良好氛围。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和表扬,给予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4、创设探索情景。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科学探究不仅是科学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给学生提供探索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充分联想、主动反思,以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探究知识,营造主动参与、自觉实践氛围。如在学习《坐井观天》后,让学生展开联想:从当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续说。其效果是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主动参与,发表不同观点,大胆猜想、大胆发言,充分体验到学习乐趣,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巩固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参与的条件保障

奥苏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通过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学习是否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和经验。学生准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传授课程知识,更要传承学习技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强化新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如在识字课教学时,学生先利用字典自己拼读,结合已认识的字和部首记住生字,再结合课文和字典理解字义,让自己轻松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三、形成意识是提高课堂学习参与的前提因素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既是经济竞争、国力竞争,也是精神竞争。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加需要具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协调交流能力,全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竞争、参与意识,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这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前提。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我在教学采用讨论方式,让学生在辨中明理,人人参与,培养合作交流能力,遇到争议时,鼓励学生与全班同学交流,上讲台当小老师,接收其他同学的提问,相互交流。这样让学生身心投入学习,培养竞争、合作意识。在推导、探索、问题解决、思路整理等处置方面,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如学习《隐姓埋名三十年》,课前准备好学习讨论提纲,让学生小组合作,调查收集资料,课堂交流:①课文主要讲述了王承书的什么事迹?②读了她的事迹你有什么感触,请和同学交流。③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或教育?④你认为该课文主要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思考、积极交流,老师重在引导和点评。学生有了这种意识,便自然养成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外因,要主动为学生这个内因创设各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机会,让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学习,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标签:;  ;  ;  

引导小学生走进语文新课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