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少从肝肾论治

月经过少从肝肾论治

蔡仁乾(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中医院妇科四川成都611700)

【摘要】月经过少属于月经不调的范畴,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闭经,未生育者可影响生育。肝失疏泄、肾精亏虚是该病的病理变化之一,疏肝补肾是治疗该病的有效选择。

【关键词】月经过少疏肝补肾现代研究

【中图分类号】R27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331-02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30ml为月经过少[1]。中医传统理论认为,导致月经过少的病因外乎虚实2个方面。虚者可因素体虚弱,肾气不足,或后天损伤,营阴暗耗,或脾虚不运,化血乏源,以致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因痰湿瘀血阻于冲任,以致经行不畅,血量涩少而引起。但是,根据现代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城市女性月经过少多以工作、生活压力大为诱因[2]。在临床门诊病人统计中,月经过少也多见于育龄期妇女[3]。育龄期妇女担负着经孕产乳的生理活动,又常伴有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放环、取环、口服避孕药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操作每每耗气伤血,而致妇女血常不足;其又肩负劳作家庭生活负担,往往易出现情绪波动,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导致冲任失调,经量过少,点滴即净。

一.肝肾与月经的关系

1.中医认为月经的发生是由“肾-天葵-冲任-子宫”共同作用的结果。《傅青主女科》谓:“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内经》云:“肾主生殖”“经原非血,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说明肾气盛则天癸至,既而任通冲盛,血溢胞宫,月经来潮。肾气对月经经量、月经周期起着重要作用,肾气盛才能促使天癸泌泄。《内经》又云“肝藏血,主疏泄……通过冲、任、督脉与胞宫相通,而使子宫行使藏泄有序的功能”。《临证指南医案》所言“肝气厥逆,冲任皆病”,因此,肝主疏泄的特性对肾气闭藏作用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指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肝气疏泄可促使肾气开合有度,肾气闭藏可防肝气疏泄太过。疏泄与封藏,相反而相成,共同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肝气疏泄的运动特性对肾气闭藏作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只有肾精充足,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气血充盈,经脉通利,使“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反之,则导致气血生化无源,子宫疏泄功能失司而发为月经过少。

2.月经的出现是人体内分泌激素周期性变化作用于女性生殖器官子宫的结果,人体的生殖轴“下丘脑—垂体一卵巢”相当于中医学的肾脏,内分泌激素相当于中医学中肾精的一种,其中与生殖有关的激素被称为“天癸”。但是,内分泌激素需要进入血液并经血液循环到达子宫才能发挥作用,内分泌激素的调节是通过中医学所谓的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的综合作用完成的。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具有储藏精血和调节精血量的作用。脏腑所化生之气血除营养周身外,则储藏于肝,其有余部分,在女子则下注血海而为月经。肝血是女子经血之本,女子以血为体,以血为用,经、孕、胎、产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叶天士曾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女子以肝为先天”。《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肝的精血充盈,藏精贮血功能正常,余血方可下注血海,使冲脉满盛。肝的藏血功能和疏泄功能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使月经如期来潮,经色、经量、经质正常。因此,月经的正常与中医学上肝肾功能的正常有密切的关系,肝肾功能失常,常常导致月经失调,当然也包括月经过少。

二.疏肝补肾治疗月经过少的现代研究

1.现代医学证实肝脏是人体调节反应的核心,肝失疏泄所表现的抑郁和亢奋证候,与人的精神情志在大脑皮层的功能基本一致,即表现为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而西医学认为月经的产生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产生的,中枢神经可在该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补肾中药多含黄酮类物质,具有植物性激素作用,不仅对卵巢直接作用,还可通过调整下丘脑一垂体而发挥作用[4]。在补肾的基础上加疏肝活血药可改善循环,增加卵巢等血流量,激发成熟卵泡排卵及促进黄体发育[5][6]。舒肝补肾方药对诸如全血黏度增高、微循环血流减慢、免疫能力低下、自由基含量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及微量元素变化等均有明显改善作用[7]。疏肝补肾的作用原理也是通过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特别是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功能),调节人体的月经。当然也包括月经过少。

三.临床应用

韦丽君[8]采用滋肾养肝通络法,拟用一贯煎和二至丸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月经过少30例治愈20例,好转8例,未愈2例。王锁杏张峰[2]用归肾逍遥通经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少108例痊愈10例;显效38例,有效51例,无效9例,其有效率为90.82%。吴心芳齐玉珍[9]以舒肝解郁,肝肾同治为治病之要,用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为主方,治疗月经过少,取得满意的疗效。金季玲[10]教授根据月经周期不同时期的阴阳变化,将整个月经周期划分为卵泡期,排卵期,经前期,月经期,以滋肾养血贯穿整个周期,并在排卵期和经前期佐以舒肝行气药辨证治疗月经过少,总有效率为80.0%。

四.结论

月经过少是许多内分泌疾病过程的早期表现,若迁延失治易发展为继发性闭经,增加治疗难度。目前,西医在治疗无器质性病变的月经过少上没有相应的药物,大多采取对症治疗,或者采用激素建立人工周期,然而效果往往不佳,停药后常常不能奏效。中医在本病的治疗上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很早就对本病有了认识,治疗方法也颇多。从肝肾论治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内分泌功能以恢复正常的生殖机能。是治疗月经过少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7-88

[2]王锁杏.归肾逍遥通经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少108例.现代中医药,2006,3(5):24-25.

[3]吕云霄,疏肝养血补肾法治疗育龄期妇女月经过少58例叨.浙江大学学报,1997,12.

[4]慕立荣,李大金,孙晓溪,等.补肾活血方对小实验性卵巢早衰防治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

[5]杨桂云,王佩娟,贾晓斌,等.补肾活血汤对小体外受精及其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J].中国中医结合杂志,2001,21(7):522—524附2.

[6]赵瑞华,刘亚绵,杨林,等.补肾调经汤促排卵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5):264—266.

[7]补肾活血法的研究现状和思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5)334-335.

[8]韦丽君滋肾养肝通络法治疗月经过少30例广西中医药,1998;21(5)27.

[9]吴心芳齐玉珍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月经过少临床分析,河北中医,2000;22(1)57.

[10]金季玲调理月经周期法治疗闭经和月经稀法85例,陕西中医,1989;11(4)100148-149.

[11]苗小铃56例月经过少病因分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1).

标签:;  ;  ;  

月经过少从肝肾论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