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损害评价论文-黄永炳,佘睿,杨红刚

生态损害评价论文-黄永炳,佘睿,杨红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损害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工程学,海上油气工程,损害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损害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黄永炳,佘睿,杨红刚[1](2018)在《海上油气工程对海域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油气开发工程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价方法,运用少量指标对油气开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主要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快速评价。通过收集分析涠洲海域2002—2015年的现场调查数据,剖析油气开发与生态环境改变的关系,筛选油气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构建了生态损害评价模型,对油气开发中排放生产水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了评价,验证了生产水影响排污口500 m以内生态环境的常规性结论,同时发现生产水的影响范围随季节变化扩展至排污口周围1 000 m以内海域。该模型算法简洁、快速,可为海洋生态环保政策提供测算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佘睿[2](2018)在《海上油气开发工程对海域生态环境的损害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油气资源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其油气资源储量占总储量的近30%。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有效保障了国家的能源安全。海上油气开发工程必然产生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损害海洋生态环境,尤其是海上油气开发生产阶段排放的污染物对海域生态环境的损害是持续的。而目前关于海洋石油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存在局限性,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研究方法缺乏长时间尺度的实证研究,缺乏海上平台生产水排放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价研究。因而开展海上油气开发工程生产水排放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价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本文以北部湾涠洲海域的油气开发工程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环境工程学、海洋生态学、海洋油气开发等理论,分别对海上油气开发工程的污染特征、涠洲海域生态环境演变、油气开发对涠洲油田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生产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损害的评价模型以及现有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分析。通过整理分析涠洲海域近20年的海洋环境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剖析涠洲油气开发工程与海域生态环境改变的相互关系,筛选影响海域生态环境改变的贡献因子。并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油气平台生产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通过分析海洋油气开发中的产污环节及排放的特征污染物,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水质中的溶解氧、悬浮物、活性磷酸盐、镉、挥发酚,沉积物中的砷、锌、铬,生物生态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均匀度,底栖生物量,鱼类生物质量中的铬,作为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影响生态环境改变的主要贡献因子。(2)根据油气开发工程特点,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构建油气开发工程生产水排放对海域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价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模型与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进行对比测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3)通过损害评价模型计算,验证了生产水排放会显着影响排污口周围500m以内海域生态环境的常规性结论,同时还发现生产水排放的影响范围具有季节变化的特征,并可扩展至距排污口周围1000m以内的海域。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筛选油气开发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子,以此为基础构建的评价模型,可根据油气开发活动的强度及海洋环境的变化情况,以较少的指标,对油气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快速评价,可较准确地评价其影响范围及季节性变化特征。本文构建的评价模型扩展了目前海洋油气生态评价中,主要利用污染物扩散模型确定影响区域的方法,为现实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夏胜为[3](2016)在《绿色“指挥棒”树立政绩新导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今冬最大范围雾霾天。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瓶颈,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前不久,中央环保督察为8个省区“把脉”指出,有的地方还没有真正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有的地方还没有真正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6-12-27)

李刚殷,邹倜然[4](2015)在《浙江二十六个“摘帽县”诠释“为谁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李刚殷 邹倜然)“淳安等26个县正式摘掉‘欠发达县’帽子,取消GDP总量考核,转为重点考核生态保护等。”今年2月,浙江省的这则消息引起许多人关注。半年过去了,“摘帽县”境况如何?采访了解到:这26个县正在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化环境资本为(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5-08-22)

王丽娟[5](2013)在《生态文明必须依托制度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首次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在报告中独立成篇,系统论述;首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章。如此浓墨重彩地阐述、强调和谋划,昭示我党(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3-02-04)

李晶,肖武,张萍萍[6](2012)在《资源枯竭矿区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损害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只是面临着经济的转型,同时也必须面对经受采矿活动扰动的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发展。本文以淮北市主城区采煤塌陷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自然、社会经济及采矿扰动条件的基础上,筛选参评因子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功能,对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损害程度进行了评价,明确了主城区内受损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格局,为下一阶段城市生态修复规划方案编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赵晓光,宋世杰,余学义[7](2010)在《煤炭开采对榆林生态环境的损害评价及分区调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陕北侏罗纪煤田开采沉陷损害、地质采矿条件、矿区生态环境的调查和勘测,以煤层赋存条件、地质地形、矿区环境条件、采矿方法和开采沉陷损害的特征为基础,将侏罗纪煤田按地域特征划分为沙漠、黄土侵蚀2个一级区;在一级区中再按地貌特征划分为4个二级区;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综合地质、采矿、地形、环境、以及开采损害类型进一步划分为9个叁级区,同时给出了分区依据和开采损害强度和特征。依据开采损害强度分区的条件和损害特征类型,按综合分区单元给出相应分区的控制开采沉陷损害的基本方法、模式,以及进行开采沉陷治理的生态修复重建模式,为该区域采煤沉陷控制和治理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8-16)

张庆伟,张卫东,王飞,卢培利[8](2009)在《污染事故后生态环境损害评价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污染事故损害评价的相关进展情况。以环境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生态环境损害的指标体系。根据现有的环境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对生态环境损害的指标进行量化方法的筛选和匹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34期)

王霖琳[9](2009)在《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枯竭矿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程度是影响矿区生态修复规模和难易程度的重要参考性指标,评定矿区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对于生态修复规划具有实际意义。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界定了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评价的内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介绍了每一指标的具体含义,最后以北京门头沟矿区为研究实例,对该区生态环境损害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在相关研究的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09年09期)

连达军,汪云甲,张华[10](2009)在《矿区生态环境要素的采动损害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系统研究矿区生态环境的采动损害,必须分析各生态环境要素的采动损害情况,揭示其采动响应机理,并对其采动损害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根据采动破坏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矿区生态环境的采动要素构成,并将其划分为建(构)筑物、交通线路、耕地、水环境和地形地貌五大类别。然后描述了各类别的采动响应特征并对其采动损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择取了各要素采动损害定量分析的评价指标。然后提出了各自的采动损害定量评价方法,针对五阳煤矿生态环境的典型采动要素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方法可行,能够满足矿区生态环境采动损害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数据需求。(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09年05期)

生态损害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洋油气资源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其油气资源储量占总储量的近30%。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有效保障了国家的能源安全。海上油气开发工程必然产生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损害海洋生态环境,尤其是海上油气开发生产阶段排放的污染物对海域生态环境的损害是持续的。而目前关于海洋石油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存在局限性,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研究方法缺乏长时间尺度的实证研究,缺乏海上平台生产水排放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价研究。因而开展海上油气开发工程生产水排放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价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本文以北部湾涠洲海域的油气开发工程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环境工程学、海洋生态学、海洋油气开发等理论,分别对海上油气开发工程的污染特征、涠洲海域生态环境演变、油气开发对涠洲油田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生产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损害的评价模型以及现有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分析。通过整理分析涠洲海域近20年的海洋环境调查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剖析涠洲油气开发工程与海域生态环境改变的相互关系,筛选影响海域生态环境改变的贡献因子。并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油气平台生产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通过分析海洋油气开发中的产污环节及排放的特征污染物,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水质中的溶解氧、悬浮物、活性磷酸盐、镉、挥发酚,沉积物中的砷、锌、铬,生物生态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均匀度,底栖生物量,鱼类生物质量中的铬,作为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影响生态环境改变的主要贡献因子。(2)根据油气开发工程特点,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构建油气开发工程生产水排放对海域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价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模型与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进行对比测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3)通过损害评价模型计算,验证了生产水排放会显着影响排污口周围500m以内海域生态环境的常规性结论,同时还发现生产水排放的影响范围具有季节变化的特征,并可扩展至距排污口周围1000m以内的海域。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筛选油气开发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子,以此为基础构建的评价模型,可根据油气开发活动的强度及海洋环境的变化情况,以较少的指标,对油气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快速评价,可较准确地评价其影响范围及季节性变化特征。本文构建的评价模型扩展了目前海洋油气生态评价中,主要利用污染物扩散模型确定影响区域的方法,为现实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损害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黄永炳,佘睿,杨红刚.海上油气工程对海域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价方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

[2].佘睿.海上油气开发工程对海域生态环境的损害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3].夏胜为.绿色“指挥棒”树立政绩新导向[N].安徽日报.2016

[4].李刚殷,邹倜然.浙江二十六个“摘帽县”诠释“为谁发展”[N].工人日报.2015

[5].王丽娟.生态文明必须依托制度建设[N].南方日报.2013

[6].李晶,肖武,张萍萍.资源枯竭矿区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损害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

[7].赵晓光,宋世杰,余学义.煤炭开采对榆林生态环境的损害评价及分区调控(英文)[C].“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2010

[8].张庆伟,张卫东,王飞,卢培利.污染事故后生态环境损害评价方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

[9].王霖琳.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9

[10].连达军,汪云甲,张华.矿区生态环境要素的采动损害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9

标签:;  ;  ;  ;  

生态损害评价论文-黄永炳,佘睿,杨红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