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牙周炎论文-金丹,张凤鸣,黄洁

糖尿病牙周炎论文-金丹,张凤鸣,黄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糖尿病牙周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2型,牙周炎,葡萄糖代谢障碍,脂代谢障碍

糖尿病牙周炎论文文献综述

金丹,张凤鸣,黄洁[1](2019)在《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体内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体内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口腔科治疗的70例T2DM伴牙周炎行牙周基础患者作为观察组,未行牙周基础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治疗3个月后)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值、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内脂素、瘦素及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D、SBI、AL值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而FPG、HbA1c、TC、TG、LDL及HDL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素、瘦素及TNF-ɑ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纠正T2DM伴牙周炎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改善糖脂代谢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董蕾,方朝晖,徐培[2](2019)在《丹蛭降糖胶囊治疗大鼠糖尿病牙周炎的效果及牙周组织中骨钙素表达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DJC)治疗大鼠糖尿病牙周炎的效果及牙周组织中骨钙素(BGP)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20只作为健康对照组(CTL组),其余60只制作糖尿病牙周炎模型。60只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牙周炎对照组(DP组)、牙周基础治疗组(DP+BT组)、牙周基础治疗加DJC组(DP+BT+DJC组)各20只。DP+BT组大鼠行牙周基础治疗,DP+BT+DJC组大鼠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以0.47 g/(kg·d)的DJC灌胃,DP组、DP+BT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2个月。给药2个月后测大鼠空腹血糖;留取包括第一磨牙的双侧上颌骨,计数近中牙龈组织内炎症细胞,采用RT-qPCR法检测牙周组织中的BGP mRNA。结果 DP+BT组、DP+BT+DJC组血糖水平低于DP组,但仍高于CTL组,DP+BT+DJC组低于DP+BT组(P均<0.05)。DP+BT+DJC组炎症细胞计数低于DP组、DP+BT组,但仍高于CTL组(P均<0.05)。DP组、DP+BT组牙周组织中BG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CTL组(P均<0.05),DP+BT+DJC组牙周组织中BGP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DP组、DP+BT组(P均<0.05)。结论 DJC治疗大鼠糖尿病牙周炎可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牙龈组织炎症程度,并上调牙周组织中BGP mRNA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32期)

苏佳楠[3](2019)在《抗生素联合牙周基础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牙周基础治疗(IPT)中重度慢性牙周炎(CP)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2015-01~2016-12该院治疗的64例中重度CP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以抗生素(口服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联合IPT,对照组则仅实施IPT。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牙周指数[牙周袋探深度(PD)、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糖代谢[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牙周指数(PD、PLI、SBI)、糖代谢指标(FPG、HbA1c)、炎症因子(hs-CRP、TNF-α)水平相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IPT可显着降低中重度CP合并T2DM患者牙周指数,有效改善糖代谢,对疾病转归有利。(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莉,赵瑛[4](2019)在《骨化叁醇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糖尿病伴牙周炎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化叁醇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糖尿病伴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口腔科2017—2018年收治的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米诺环素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骨化叁醇胶丸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炎相关指数〔牙龈指数(GI)、牙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GI、PLI、PD、SBI,hs-CRP、IL-6、TNF-α,GLU、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I、PLI、PD、SBI,hs-CRP、IL-6、TNF-α,GLU、HbA1c减轻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叁醇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糖尿病伴牙周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龈情况,减轻感染,控制血糖,且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30期)

陆晓璐,孙江[5](2019)在《口腔行为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牙周炎疾病的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口腔行为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牙周炎疾病的预后。方法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间,在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中随机抽选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n=56例)与常规组(n=56例),常规组患者开展常规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开展口腔行为学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与牙周炎疾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FBG、HbA1c、自我护理评分、牙周炎PPD、BOP、PLI、PAL指标显着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应用口腔行为学,可增强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患者自我护理水平提高,牙周炎得到有效控制,预后效果显着,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9期)

邢琼[6](2019)在《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治疗中的护理要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治疗中的护理要点,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04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纳入到该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52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其余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PG、TG、TC、HDL-C、LDL-C、2 hP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牙龈指数与出血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53.85%、基本满意率为42.31%、不满意率为3.85%、满意度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42.31%、基本满意率为30.77%、不满意率为26.92%、满意度为73.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在口腔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牙周状况和牙周炎症,稳定患者的病情,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期刊2019年20期)

袁晨曦,陈欣悦,吴颖,张红梅,陈璇[7](2019)在《115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糖尿病口腔保健知识问卷,对江苏省中医院口腔科门诊的115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54.97±4.94)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糖尿病口腔保健知识以及是否接受糖尿病口腔相关健康教育进入回归方程(P<0.01),共解释总变异的64.4%。结论 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糖尿病口腔保健知识以及是否接受糖尿病口腔相关健康教育的影响。针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平均月收入较低的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医护人员应积极开展糖尿病口腔健康相关的健康教育,提升糖尿病患者对牙周疾病的认识;并根据个人情况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促进患者的牙周健康,从而提高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张丽霞[8](2019)在《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分析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ROU组和TRE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清洁口腔和降血糖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TRE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患牙的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量(AL)、龈沟出血指数(SBI)、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TRE组患者2hPG、FPG、血清hs-CRP的水平及其患牙的PLI、SBI均低于ROU组患者,其患牙的AL、PD均小于ROU组患者,P <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显着减轻其临床症状,改善其血糖的水平。(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9期)

吴鹏,高承志[9](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牙周炎和种植体周围炎的炎症基因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代谢变化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在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和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P-IM)的基因表达。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口腔种植科治疗的143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牙周健康者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牙周病暴露因素、临床指标、牙周及种植体周围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等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及各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年龄大、空腹血糖水平高、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高及有吸烟史为CP及P-IM疾病暴露因素;牙周病患者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指数、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及牙槽骨丧失(bone loss,BL)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不良患者GI、PD、AL及BL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患者;合并DM患者中TNF-α在P-IM患者中表达更明显, IL-6及IL-8在CP患者中表达更明显;TNF-α、IL-6及IL-8在血糖控制不良患者中处于高表达状态;TNF-α、IL-6及IL-8与PLI、GI、BOP、PD、AL及BL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合并DM患者中,P-IM中炎症反应较CP严重;合并DM患者可通过影响体内炎症因子的表达,加重CP及P-IM疾病的进展,且DM患者体内高血糖状态对GI、PD、AL及BL影响较大,治疗上应积极控制血糖。(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方会清,江淑敏,张子川[10](2019)在《辅酶Q10对糖尿病性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辅酶Q10对实验性糖尿病性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按照实验设计要求选取体重为200 g左右健康Wistar大鼠64只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健康空白组(N组)、糖尿病牙周炎组(DP组)、辅酶Q10处理组(Q10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a组),各16只。N组正常食水,不做任何处理;DP组、Q10组及Na组这叁组均复制为糖尿病性牙周病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后,DP组常规喂养,Q10组连续给予辅酶Q10喂养,而Na组给同剂量生理盐水,12周后将其处死切取牙龈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牙龈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牙周炎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中微血管密度的强阳性表达,辅酶Q10组呈低量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应用于糖尿病性牙周炎大鼠的治疗具有改善作用,其明显降低了牙龈组织微血管发生。(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8期)

糖尿病牙周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DJC)治疗大鼠糖尿病牙周炎的效果及牙周组织中骨钙素(BGP)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20只作为健康对照组(CTL组),其余60只制作糖尿病牙周炎模型。60只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牙周炎对照组(DP组)、牙周基础治疗组(DP+BT组)、牙周基础治疗加DJC组(DP+BT+DJC组)各20只。DP+BT组大鼠行牙周基础治疗,DP+BT+DJC组大鼠在牙周基础治疗基础上以0.47 g/(kg·d)的DJC灌胃,DP组、DP+BT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2个月。给药2个月后测大鼠空腹血糖;留取包括第一磨牙的双侧上颌骨,计数近中牙龈组织内炎症细胞,采用RT-qPCR法检测牙周组织中的BGP mRNA。结果 DP+BT组、DP+BT+DJC组血糖水平低于DP组,但仍高于CTL组,DP+BT+DJC组低于DP+BT组(P均<0.05)。DP+BT+DJC组炎症细胞计数低于DP组、DP+BT组,但仍高于CTL组(P均<0.05)。DP组、DP+BT组牙周组织中BGP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CTL组(P均<0.05),DP+BT+DJC组牙周组织中BGP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DP组、DP+BT组(P均<0.05)。结论 DJC治疗大鼠糖尿病牙周炎可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牙龈组织炎症程度,并上调牙周组织中BGP mRNA的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糖尿病牙周炎论文参考文献

[1].金丹,张凤鸣,黄洁.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体内代谢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

[2].董蕾,方朝晖,徐培.丹蛭降糖胶囊治疗大鼠糖尿病牙周炎的效果及牙周组织中骨钙素表达变化[J].山东医药.2019

[3].苏佳楠.抗生素联合牙周基础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

[4].王莉,赵瑛.骨化叁醇联合米诺环素治疗糖尿病伴牙周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5].陆晓璐,孙江.口腔行为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牙周炎疾病的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6].邢琼.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治疗中的护理要点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

[7].袁晨曦,陈欣悦,吴颖,张红梅,陈璇.115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9

[8].张丽霞.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

[9].吴鹏,高承志.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牙周炎和种植体周围炎的炎症基因表达[J].口腔医学研究.2019

[10].方会清,江淑敏,张子川.辅酶Q10对糖尿病性牙周炎大鼠牙龈组织中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标签:;  ;  ;  ;  ;  

糖尿病牙周炎论文-金丹,张凤鸣,黄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