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会东县满银沟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邓涛

四川省会东县满银沟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邓涛

1.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9地质队成都610100;

2.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都610200

摘要:会东县满银沟铁矿为一处沉积变质型铁矿。本文基于已有的勘查结果,从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等方面出发,总结出矿床成因并进行找矿潜力分析。

关键词:沉积变质型铁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前景

0引言

铁矿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所需的大宗矿产资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以及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铁矿石需求量迅速增大,目前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居世界之首,但国内难以提供充足的铁矿石供给,大部分依靠进口,能否立足国内,保障中国钢铁工业对铁矿石的需求,是亟待回答的问题[1-5]。攀西地区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矿成矿区,其区内铁矿资源的勘查,一直是国家投入的重点,比如攀枝花、泸沽、矿山梁子、满银沟等一大批具有开发价值的铁矿[6]。

满银沟铁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境内。自1988年建成投产,总投资3200万元,占地面积173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961.4万元。该矿资源丰富,储藏量756万吨,目前开采具有一定规模,年产量可达25万吨以上富铁矿。矿石含铁量高,品位在65%左右。但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矿山开采规模及深度越来越大,同时也出现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延长矿山开采年限,探求接替资源已是当务之急。根据国内外找矿实践,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多是在已知矿区深部及外围找到的,因此,矿区深部和外围找矿是缓解危机矿山资源压力的重要途径(施俊法等,2009)。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阳山铁矿的地质特征、成矿作用与成矿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确定有效的找矿标志,指导矿区边深部找矿,同时也对今后其它同类矿床的勘查提供参考。

1区域地质背景

扬子陆块南缘的康滇前陆逆冲带在区域上呈南北向展布,该带以安宁河断裂带和德干大断裂为界,可划分为康滇基底断隆带、峨眉-昭觉断陷带、东川逆冲褶皱带[7]。满银沟沉积变质铁矿区就位于东川逆冲褶皱带。东川逆冲褶皱带是以前震旦系变质岩为基底,古生代海相沉积及中生代陆相碎屑沉积为盖层的长期隆起地带[8]。区域内二元地层结构明显,基底主要是前震旦系会理群、昆阳群浅变质岩系,盖层主要由二迭系、寒武系和震旦系所组成,其中,前震旦系会理群力马河组和青龙山组与区内铁矿的赋存关系密切。区内岩浆活动较少,岩性主要为酸性和中、基性。侵入岩以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夹晋宁期辉长辉绿岩类为主;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于前震旦系部分地层中;区域内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以早期形成的近东西向背斜、向斜及与其平行的断裂构造为主;后为南北向、北西及北东向的次级褶皱和断裂[9]。变质作用是区域内主要的成矿作用,目前区域内发现的矿产主要是赋存于会理群通安组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另有具有一定规模的铅、锌、磷、铜、金等矿产。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地质建造为一套砂泥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浅变质岩。主要有:力马河组(Pt2l)变硅质细—粉砂岩、石英砂岩、石英粉砂岩、绢云千枚岩;通安组四段上部绢云千枚岩。小街一带为变中基性火山凝灰岩(熔岩少),钾长流纹质凝灰岩;下部白云大理岩,大理岩夹绢云千枚岩,横相(向)上由碳酸盐岩相变为碳酸盐岩夹千枚岩。小街地区以火山——沉积岩主。紫红色含铁岩系(含铁变砂岩、含铁砂砾岩、砂质千枚岩、铁硅质角砾岩)与碳酸盐岩和千枚岩常呈相变。通安组四段下部的碳酸盐岩石不稳定,纵横向上相变明显和剧烈,相变为碳酸盐岩为主夹千枚岩,或千枚岩夹碳酸盐岩,或黑色千枚岩,碳酸盐岩(石)与含铁紫色岩系亦呈相变关系。青龙山组:以厚层块状白云大理岩为主,夹钙质千枚岩、结晶灰岩和赤铁矿透镜体。向上为层纹状白云大理岩、绿色千枚岩。

2.2构造

矿区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以早期形成的近东西向背斜、向斜及与其平行的断裂构造为主。后为南北向、北西及北东向的次级褶皱和断裂。东部受小江断裂影响,其构造线主要为南北向短轴背向斜。后期紧闭褶皱及与其伴生的断裂构造,对早期构造进行了改造,形成了多形式的迭加褶皱,早期断裂受后期断裂的切割。

主要褶皱构造有:老油房复式向斜,小米地复式背斜、竹林山背斜、三家村向斜、干沟背斜、石家梁子向斜、新山向斜、金索桥背斜;

主要断层:麻塘断层,满银沟断层、小松林断层、小菜地断层、肖水井断层、干沟断层、金索桥断层等。东西向断层为压性、规模大、延伸远。次为南北向断层为张性,规模小、延伸短、后期形成的北西或北东向断层多属压扭性。

2.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以浅成、喷发为主,岩类主要为酸性和中、基性。侵入岩以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夹晋宁期辉长辉绿岩类为主。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于前震旦系部分地层中,多已变质为各类千枚岩、凝灰质千枚岩。产于力马河组底部的变质火山碎屑岩系与区内满银沟式赤铁矿有关。此外在地层中见有零星辉绿岩、石英斑岩、安山岩等中基性岩脉产出,规模较小。

2.4变质作用

矿区内基底层是一套碳酸盐岩及砂、泥质沉积的碎屑岩,普遍经受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千枚岩、板岩、变砂砾岩、结晶白云岩、大理岩等浅变质岩。此外,在断裂带和强烈褶皱带中尚有动力变质作用迭加,变质作用阶段使铁质从含铁岩石里向有利部位运移而形成富矿。

2.5围岩蚀变

矿区的主要蚀变类型主要由有硅化、绿泥石化、赤铁矿化、碳酸盐化、石墨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这些蚀变类型在区域内大断裂表现得较为强烈,而与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不是太大。但仍然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铁矿体均赋存于中元古代会理群通安组四段中上部紫红色含矿岩系中,含矿岩系由变砂岩、变砂砾岩、绢云千枚岩、砂质千枚岩、铁硅质(角砾)岩、大理岩组成,厚度50~400m。含铁岩系呈透镜体分布于青龙山组地层中上部的白云岩或千枚岩内,一般走向延伸不超过3千米,倾向延伸更小。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成群出现,顺层产出与围岩产状一致,矿体沿倾斜方向延伸较小。在含铁白云岩中也有次要矿体产出。

3.2矿石特征

区域内的满银沟铁矿的矿物组合较为简单,主要矿石矿物有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镜铁矿等。副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磷灰石、金红石、电气石等。同时含铁岩系之下的白云大理岩、铁质白云岩、结晶灰岩,具泥质条带,常有含铁、锰质白云大理岩,碳酸盐岩石具有铜矿化。矿石具鳞片变晶结构、针状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等;致密块状、浸染状、角砾状、条带状构造。

4矿床成因初步探讨

图1满银沟式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图(据文献[10]修改)

矿区位于康滇前陆逆冲带东缘的(古岛)弧后盆地,为一浅海盆地。中元古代青龙山中晚期,小街地区的北西侧海底火山强烈喷发,来自幔源富含铁镁质岩浆进入海盆内,铁质在酸性海水呈离子状态,随海流运移;火山喷发的间歇期,在火山口附近的小街近岸浅海地区,海水中的成矿物质(含陆源成矿物质)与火山气液带来的大量CO2、H2S、SO2在酸性、还原环境中,古陆外围的滨海、浅海地带形成一套含铁碳酸盐和含铁砂质凝灰岩沉积,为满银沟铁矿形成矿源层。距火山口稍远的氧化环境地区,海流带来大量富含铁离子物质在滨海—浅海处形成一套含铁碎屑岩和含铁碳酸盐岩沉积。距离火山口更远的雷打牛地区的滨海-浅海区因火山物质稀少,仅能形成一套含铁砂质泥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图1)。

青龙山地层和其中上部含铁矿岩系(品位贫的胚胎矿体)经历了成岩变质、晋宁期及之后的多期次区域构造运动产生动力和热液变质作用,区域上形成一套绿片岩相浅变质岩,与此同时,含铁岩系内的贫铁矿体和围岩中铁质活化、迁移,在东西向大断裂附近的次级褶皱(向斜轴部)构造中再次富集,形成满银沟铁矿。

5找矿标志及潜力分析

满银沟式为沉积变质赤铁矿,属沉积变质型,采用的预测要素主要为岩石类型、成矿时代、成矿环境、构造环境、含矿岩系特征、矿物组合、围岩蚀变、控矿条件、自然重砂。

满银沟式铁矿矿石以赤铁矿为主,没有磁性,远景区圈定主要根据含矿层位与成矿有关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矿产地分布使用了综合信息地质单元法在区域成矿要素图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区的圈定。采用相对较为独立的含矿层作为基本预测单元。矿产预测的地质体单元划分方法主要取决于综合信息解译模型的特点。在综合信息解译模型中,有两种找矿标志,一种是成矿的必要条件,另一种是成矿有利(或不利)标志。地质统计单元的划分以成矿的必要条件为基础,并以成矿有利(或不利)标志为补充来确定综合信息地质体单元。

参考文献:

[1]范振林.中国铁矿资源保障程度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3(06):124-126.

[2]赵一鸣.中国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J].矿床地质.2013(04):686-705.

[3]李厚民,张作衡.中国铁矿资源特点和科学研究问题[J].岩矿测试.2013(01):128-130.

[4]焦玉书,姜圣才,王靖文.中国铁矿资源战略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发展[J].中国矿业.2013(01):11-15.

[5]李厚民,王登红,李立兴,等.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J].中国地质.2012,39(3):559-580.

[6]娄清,尚世贵,刘雨,等.安徽巢湖—肥东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带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安徽地质.2016(04):246-250.

[7]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四川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1-730.

[8]王子正,范文玉,高建华,等.攀西铁矿成矿带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2(01):97-105.

[9]尹福光.扬子陆块西缘构造演化及其资源效应[M].地质出版社,2007.

[10]胡朝云,胡世华,张建东,等.四川省铁矿成矿规律[M].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邓涛(1981-),男,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通讯作者简介:高贤君(1982-),男,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勘查开发。

标签:;  ;  ;  

四川省会东县满银沟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邓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