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空间演变论文-孟亚文,王晓文,林子淇,邱迷雨

人口空间演变论文-孟亚文,王晓文,林子淇,邱迷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口空间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福建省,镇域,空间演变格局

人口空间演变论文文献综述

孟亚文,王晓文,林子淇,邱迷雨[1](2019)在《乡镇尺度下人口老龄化空间演变格局分析——以福建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通过研究乡镇尺度下福建省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格局,为福建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施和公共服务压力的减缓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全国第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使用ArcGIS 10.2等工具,采用指标测度(老少比和老龄化系数)、空间关联模型、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乡镇尺度分析2000-2010年福建省人口老龄化空间演变格局。【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异特征上,老龄化系数呈现圈层结构到多极破碎化的发展态势,区域老龄化呈快速增长态势,老少比呈现分区增长态势,福建省老龄化系数与老少比的冷热点分布基本一致;在分布方向上,年轻型、老年型初期和晚期旋转角度增大,成年型早期、中期、后期旋转角度减小。(本文来源于《台湾农业探索》期刊2019年04期)

王胜今,杨鸿儒[2](2019)在《我国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中心地带,经济总量大且人口密集,研究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系对促进中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本文基于1995-2015年我国中原经济区的人口与经济数据,采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时空演变以及空间关联结构。研究发现:从人口与经济增长协调性来看,人口-经济增长弹性系数为0.05,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显着。从人口与经济分布的时空演变看,中原经济区人口高度集中区域范围缩小,经济发展进一步向核心区域极化,呈现出"中心-外围"结构。人口与经济集聚关系多为协调型和超前型,主要位于中原经济区的中部和北部,其人口、经济集聚能力较强。滞后型地市数量逐渐增多,经济集聚滞后于人口集聚。从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联结构看,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分布集聚趋势不强,关联性有所减弱,大部分城市分布在一、叁象限,呈现出高-高(H-H)分布和低-低(L-L)分布,区域内人口与经济发展差异大,不利于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人口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陈浩,权东计,赵新正,何金璐[3](2019)在《西部欠发达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以兰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西部欠发达城市人口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与东部发达城市人口分布形成对照,有利于认识城市人口分布规律,引导城市人口有序疏解。以西部欠发达城市兰州为例,对其乡镇街道尺度的常住人口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借鉴标准差椭圆分析思路,提出变形椭圆圈层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和人口密度模型拟合等方法,多角度揭示2000-2010年兰州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兰州市人口分布呈现"带状集聚"特征和"圈层-分异"结构,形成"中心区和近郊区人口缓慢增长,外围区人口快速增长,远郊区人口明显减少"的格局;兰州市人口重心在10年间向东偏北方向移动,人口空间呈"西北-东南"分布格局,总体上表现出集聚态势,且10年间集聚态势有所强化;Smeed模型是刻画兰州市人口分布的最佳单中心模型,10年间人口分布的单中心趋势增强,人口多中心结构尚不成熟。(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张露露[4](2019)在《安徽省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市域、县域两方面比较安徽省内部发展差异,得出以下结论:安徽省内人口分布的区域性差异比较明显,主要体现为北多南少、北密南疏的态势。研究安徽省人口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趋势,有助于人口合理布局和引导人口流动。(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9年20期)

肖金成,蔡翼飞[5](2019)在《人口空间格局的历史演变——以邯郸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是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一种结果。伴随着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就业岗位分布发生变化,诱导劳动力和人口的流动,不断重塑人口的空间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城镇化是人口空间格局变化中一种重要的经济力量,主导了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方向。本文以邯郸市为例,分阶段、分区域阐述分析了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以印证上述论断。(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参考》期刊2019年13期)

张涛[6](2019)在《区域人口与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测度了人口与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过程,并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人口与经济的空间演变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阐述。首先,从人口与经济领域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问题着手,运用结构偏离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辽宁省整体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水平,研究显示2001-2016年辽宁省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较稳定,第二产业的结构性偏离度变化较大,第叁产业的结构性偏离度总体上处于0值附近,表明近年来辽宁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着。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的波动性较大,经济发展质量欠佳,经济结构问题依然严峻。其次,结合2000-2016年辽宁省各县区的人口、经济与行政区划面积的面板数据,对人口与经济的均衡性加以定量分析,不均衡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演变趋势,反映了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形态从渐趋协调转变为逐步失调的状态。然后,为了探究人口与经济均衡特征的形成机制,采用地理集中度方法,对各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聚特征及演变机理进行分析论证。结果显示辽宁省人口与经济的集聚特征较为明显,人口倾向于向中部地区的市辖区和县级市集聚;经济上大致可分为两个集聚区,一个是以沈阳、鞍山、营口叁市的市辖区为核心的辽中集聚区,另一个则是以大连市市辖区为核心的辽东半岛集聚区;为了进一步反映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聚演变过程,采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对各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地理集中指数辅以可视化表达。在此基础上,引入不一致指数模型对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的空间协调性进行分析,各地区不一致指数的数值波动性较大,大部分地区的人口集聚度高于经济集聚度;此外,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不一致指数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演变过程加以分析表达,全局自相关系数Moran's I均为正值,表明不一致指数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明显;由不一致指数的LISA集聚图可以看出,H-H集聚的地区集中在辽宁西南部和东北部的省际边缘地带,L-L集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东部和辽东湾北部,其余地区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的不一致指数关联性不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辽宁省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各地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少星,王先芝,纪小乐,张烨[7](2019)在《乡镇尺度上的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乡镇尺度上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定量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迅猛,但乡镇街道之间在老龄化水平、老年人口密度和增长速度等方面均存在非常显着的地域差异。②按照不同的分析维度,山东省乡镇街道涵盖了丰富的人口老龄化地域类型,其中的2个类型形成了典型的空间分异格局。一类主要聚集在县级以上城市及其周边地域,总体上具有老年人口低占比、高密度、高绝对增长、低相对增长的特点;另一类是主要分布在胶东地区、黄河叁角洲地区、沂蒙地区和鲁西地区等4个区域的一般乡镇,大体表现为高占比、低密度、低绝对增长、高相对增长特征。③空间滞后模型回归结果显示,老龄化动态演变过程的不确定性更强、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基期老龄化基础对其影响效应不显着,经济增长速度有显着负向影响,但经济发展水平对老龄化静态格局的影响却不显着,使得乡镇尺度上老龄化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呈现出特殊性。(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肖杰,郑国璋,赵培,罗悦,原芳[8](2019)在《陕南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陕南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及格局演变,以期为陕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采用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和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利用Arc GIS 10.3软件,对陕南2000—2016年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陕南人口与经济分布集聚趋势不显着,并且存在不协调发展现象;以2006年时间节点,2000—2006年呈现经济要素集聚为主,2007—2016年转变为人口要素集聚为主。(2)陕南各县区经济地理集中度逐年上升,集中分布趋势加强,相比陕南整体的人口与经济不均衡指数,各县区平均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指数较大,集聚趋势更显着。(3)陕南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地区差异明显,呈现"核心—外围"分布,以汉台区为例的市辖区集中程度显着增强,留坝县、佛坪县、宁陕县和镇坪县一直是经济分散区。(4)陕南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一致的区域范围缩小,人口集聚略高于经济集聚的区域范围增加,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值区出现分离。陕南人口与经济不一致发展趋势明显,将在一定程度上对陕南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制约作用。为了促进陕南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需注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黄贤妹,陈菁[9](2018)在《粤东地区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粤东地区1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选取粤东地区1990、2000、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分别计算各区县的老年人口系数、老年负担系数和老年人口密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人口重心模型,对粤东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试图从空间视角丰富对人口老龄化区域特征和差异的认识,并为人口优化措施提供参考性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粤东地区已进入老年型社会初期;粤东地区老年人口分布不均,各区县差异显着;老年人口分布重心呈现向东北推移的趋势;老年人口分布呈现正的空间相关性,高值集聚区分布在粤东地区东北部的区县,低值集聚区出现在粤东地区南部的区县.(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孟兆敏,李振[10](2018)在《上海市人口社会结构空间演变的新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入2010年以后,随着经济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行政手段的调控,上海市人口的集聚速度大大下降,人口空间演变出现了新的特点,与此同时,不同户籍、不同职业、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出现了一定的空间分异规律,表现在不同户籍人口的空间分异属于低度分异,受教育程度中研究生以上人口空间分异程度属于中等分异,第一、二产业人口分布呈中等分异,其他受教育程度、职业人口空间分异属于低度分异。本文结合2015年上海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上海人口社会空间结构变动的新特点,并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从产业因素、行政因素、公共服务、市场因素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公共资源中,教育、医疗因素是影响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空间变动的因素,高中教育资源是影响不同职业人口空间变动的因素。(本文来源于《南方人口》期刊2018年06期)

人口空间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中心地带,经济总量大且人口密集,研究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系对促进中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参考意义。本文基于1995-2015年我国中原经济区的人口与经济数据,采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地理集中度、人口与经济不一致性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时空演变以及空间关联结构。研究发现:从人口与经济增长协调性来看,人口-经济增长弹性系数为0.05,经济增长对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显着。从人口与经济分布的时空演变看,中原经济区人口高度集中区域范围缩小,经济发展进一步向核心区域极化,呈现出"中心-外围"结构。人口与经济集聚关系多为协调型和超前型,主要位于中原经济区的中部和北部,其人口、经济集聚能力较强。滞后型地市数量逐渐增多,经济集聚滞后于人口集聚。从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关联结构看,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分布集聚趋势不强,关联性有所减弱,大部分城市分布在一、叁象限,呈现出高-高(H-H)分布和低-低(L-L)分布,区域内人口与经济发展差异大,不利于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口空间演变论文参考文献

[1].孟亚文,王晓文,林子淇,邱迷雨.乡镇尺度下人口老龄化空间演变格局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台湾农业探索.2019

[2].王胜今,杨鸿儒.我国中原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人口学刊.2019

[3].陈浩,权东计,赵新正,何金璐.西部欠发达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以兰州市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19

[4].张露露.安徽省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

[5].肖金成,蔡翼飞.人口空间格局的历史演变——以邯郸市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9

[6].张涛.区域人口与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7].李少星,王先芝,纪小乐,张烨.乡镇尺度上的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9

[8].肖杰,郑国璋,赵培,罗悦,原芳.陕南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演变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9

[9].黄贤妹,陈菁.粤东地区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演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孟兆敏,李振.上海市人口社会结构空间演变的新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究[J].南方人口.2018

标签:;  ;  ;  ;  

人口空间演变论文-孟亚文,王晓文,林子淇,邱迷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