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环缸套系统论文-史强,谷丰收,王铁,魏娜莎,李国兴

活塞环缸套系统论文-史强,谷丰收,王铁,魏娜莎,李国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塞环缸套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燃机,柴油机,声发射,活塞环-缸套

活塞环缸套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史强,谷丰收,王铁,魏娜莎,李国兴[1](2017)在《基于声发射和小波分析的活塞环-缸套系统的摩擦润滑状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声发射(AE)技术对摩擦润滑状态进行在线监测。采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技术抑制由阀门开关和燃烧震荡引起的大幅值声发射AE信号,并采用阈值降噪的方法提取出由粘滞摩擦力引起的声发射信号。然后运用小波包络分析计算冲程中部的声发射信号幅值的平均值作为评价活塞环-缸套系统润滑状态的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冲程中部的声发射信号能够有效地表征活塞环-缸套的摩擦润滑状态,并能够通过声发射指示标准区分不同类型的油品对系统润滑状态的影响。其中,声发射信号的幅值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小幅增大,且随着转速的增大而明显增大。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声发射监测技术在活塞环-缸套摩擦润滑状态在线监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杨婕[2](2017)在《活塞环—缸套系统的润滑及密封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塞环-缸套系统的润滑及密封性能对内燃机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活塞环-缸套系统动压润滑油膜力和油膜厚度的计算是分析润滑特性的基础。本文以内燃机活塞环-缸套系统为对象,对活塞环-缸套系统的润滑特性展开分析,为活塞环-缸套系统的动力润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方程,建立了活塞环-缸套系统润滑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对Reynolds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活塞环与缸套之间的最小油膜厚度、摩擦力以及摩擦功耗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对比了活塞环-缸套系统在考虑颗粒与不考虑颗粒时的润滑特性差异。(2)分析了叁种不同轴向截面的活塞环外侧轮廓线,研究了叁种轴向截面类型的活塞环的润滑性能,分析了轮廓参数对活塞环-缸套系统润滑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截面形状的活塞环与缸套之间的最小油膜厚度、摩擦力以及摩擦功耗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情况。(3)分析了表面塑性变形和杂质颗粒的切削作用,建立了由杂质颗粒引起活塞环-缸套系统磨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颗粒浓度及颗粒大小对缸套磨损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到了缸套从上止点到下止点的磨损量变化情况。(4)建立了活塞环-缸套系统气体流动模型,进行了气体流动分析。分别研究了单气室和叁气室的气体流动情况,并通过计算得到了单气室和叁气室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活塞环-缸套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苗嘉智,郭智威,袁成清[3](2017)在《表面织构对内燃机缸套-活塞环系统摩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微凹坑表面织构,通过数控精密机械加工的方法制备于缸套切片表面,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微凹坑织构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性能和对内燃机缸套-活塞环摩擦副摩擦性能的影响.试验数据表明:与无织构化表面相比,微凹坑织构的平均摩擦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最大降幅达41.83%,最大增幅达33.68%.当微凹坑织构工作在合适的工况条件时,其摩擦性能比无织构化表面有明显的改善.对于某种具有固定几何参数的表面织构,存在一个合适工况条件使其能够最有效地改善摩擦学性能,该工况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并便于实际应用.此外,转速是影响表面织构改善表面润滑性能的主要因素,试样在不同转速下具有不同的接触电阻阻值变化规律和不同的摩擦系数变化趋势.而在不同转速下,载荷的变化对表面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胡旭宜[4](2017)在《表面织构对活塞环缸套系统摩擦、漏气和油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AVL Excite P&R软件针对某重型发动机建立了活塞环组/缸套仿真模型,考虑了环的轴向运动和扭转现象以及混合润滑,通过改变顶环的型线,对比分析了表面织构大小和深度对活塞环的摩擦、漏气和油耗的影响,为活塞环表面织构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7年04期)

余志壮,饶文,陈旭涛,张继彤[5](2017)在《活塞环-缸套摩擦学试验机加热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适用于活塞环-气缸套的摩擦性能试验机加热系统,能够使得摩擦实验条件更接近真实的内燃机工作环境。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的瞬态热分析,与电热片相比,以加热带作为加热系统加热元件,能够使得试件得到均匀的加热,且加热带的柔性也使得加热带能够易于敷设在具有型面的缸套表面上。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的稳态热分析表明,加热带的设计选择应当考虑到加热带存在的热损失。对加热系统的温度控制与加热系统总体方案进行设计,设计的加热系统可以实现对内燃机摩擦性能试验更好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7年02期)

王晗[6](2014)在《内燃机活塞环—缸套系统润滑仿真及低摩擦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活塞环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降摩减耗成为时代主流。如果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副进行数学仿真分析,通过改变某些参数来改善其摩擦学设计,那么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本文基于活塞运动方程、活塞环间气体流动方程、活塞环动力学方程、平均Reynolds方程、微凸体接触模型、润滑油膜进出口边界条件以及Archard磨损模型等为基础,建立了活塞环-缸套系统的混合润滑模型。并且对于平均Reynolds方程求解的两种方法—积分算法和差分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桶形环与锥形环为研究载体观察它们在数值计算中的优点与缺陷。基于此模型对于某型号发动机叁道活塞环分别进行了润滑仿真,得到了表面粗糙度、活塞环弹力、润滑油粘度、活塞环型线等不同因素对于活塞环润滑性能以及摩擦功耗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求解速度上,积分算法相对于有限差分法更快;2)有限差分法对于活塞环型线的依赖性更小,而积分算法对于活塞环的型线依赖性大;3)Reynolds边界条件相对半Sommerfeld边界条件在油膜承载区域的确定上更准确;4)粗糙度对于润滑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上下止点附近,改善上下止点附近的粗糙度有助于改善润滑性能;5)弹力对于摩擦功耗的影响很大,改善弹力有助于减小摩擦损失;6)提出了活塞环型线的优化方案;7)运用倒拖实验对于优化方案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活塞环组机械损失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4-02-01)

朱敏,谢伟松,何振鹏,张俊红,郭朋[7](2011)在《结构参数对活塞环-缸套系统润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型号直列式6缸机为载体,用数值方法求解活塞环-缸套叁维润滑模型,分析了表面粗糙度、活塞环桶面高度和缸套椭圆度等结构参数对润滑状态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参数下最小油膜厚度的对比,以及几个曲轴转角下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结构参数对润滑有显着的影响;在做功冲程上止点附近油膜厚度最小,其值为0.559μm,油膜压力最大;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凸峰接触主要出现在做功冲程上止点附近。(本文来源于《内燃机车》期刊2011年11期)

郭智威[8](2010)在《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系统状态及其辨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船舶柴油机是船舶的动力心脏,其典型摩擦副系统如缸套-活塞环、滑动轴。承等的安全可靠的运行是船舶运行的基本保证。船舶柴油机的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典型摩擦副如缸套-活塞环、滑动轴承等摩擦副的故障方面。在船舶使用过程中,对这些典型摩擦学系统的状态进行辨识,及时获得可靠的状态特征极其重要,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船舶的安全运营。论文以缸套-活塞环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状态辨识为出发点,在内燃机主要运动部件的摩擦磨损与振动模拟试验系统上进行了不同表面处理的缸套磨损试验。采集机身振动以及缸内润滑油油液。通过滤膜片试验和光谱试验分析油液信息,利用所获得的机身振动信号和油液信息,定性分析缸套表面形貌与其运行状态的对应关系,并对不同运行模式下缸套的性能进行比较。得出其中经过规则凹坑处理的缸套对机身振动以及润滑油液都有一定的改善,而规则凹槽处理的缸套不利于各项性能的改善,槽坑相间缸套则处于以上二者之间。设置几种典型的故障运行模式,获取其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油液信息。以所采集的振动信号和油液信息为基础,试验所涉及的模式为基准建立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振动辨识模型和油液辨识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振动或油液特征信息识别缸套-活塞环的运行模式。将专家系统用于辨识模型,利用综合辨识算法,获得辨识过程中每个因素对运行模式影响的权重,结合模糊辨识理论和单一辨识模型的辨识结果,建立基于振动和油液信息的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的综合辨识模型。(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0-11-01)

王平[9](2008)在《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摩擦系统的磨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燃机的活塞环-缸套系统的磨损对内燃机性能和寿命有着重大影响,并且与运动、润滑、摩擦等构成一个复杂的摩擦学系统。在设计内燃机时,以一个系统的角度来研究活塞环-缸套系统的磨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摩擦学系统的角度对活塞环-缸套系统的磨损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一个考虑了活塞-活塞环-缸套系统动力学、润滑、摩擦等因素的磨损模型,建立了磨损计算数值仿真模型。活塞环-缸套系统粘着磨损率随曲柄转速、润滑油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表面综合粗糙度、活塞环弹力增加而降低;活塞环-缸套系统磨粒磨损率随曲柄转速、表面综合粗糙度、润滑油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活塞环弹力的增加而降低。本文针对活塞环的形状提出了降低活塞环-缸套系统磨损率的减磨措施,包括:增加活塞环桶面高度、活塞环轴向高度、活塞环下半部分高度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粘着磨损率;通过选择合适的活塞环形状可以获得磨损率最低的活塞环设计方案。通过多种铁谱实验表明随着运转时间的增加,活塞环-缸套系统的磨损率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12-01)

张叶龙,赵宝刚,徐久军,严立[10](2008)在《缸套—活塞环摩擦学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归纳出缸套—活塞环摩擦学系统层次分析图,并对该图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大量的专家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该图中主要因素的影响。为便于对缸套过度磨损故障作出判断,文章还通过专家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常见缸套过度磨损征兆发生可能性的排序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修船》期刊2008年01期)

活塞环缸套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活塞环-缸套系统的润滑及密封性能对内燃机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活塞环-缸套系统动压润滑油膜力和油膜厚度的计算是分析润滑特性的基础。本文以内燃机活塞环-缸套系统为对象,对活塞环-缸套系统的润滑特性展开分析,为活塞环-缸套系统的动力润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方程,建立了活塞环-缸套系统润滑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对Reynolds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活塞环与缸套之间的最小油膜厚度、摩擦力以及摩擦功耗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对比了活塞环-缸套系统在考虑颗粒与不考虑颗粒时的润滑特性差异。(2)分析了叁种不同轴向截面的活塞环外侧轮廓线,研究了叁种轴向截面类型的活塞环的润滑性能,分析了轮廓参数对活塞环-缸套系统润滑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截面形状的活塞环与缸套之间的最小油膜厚度、摩擦力以及摩擦功耗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情况。(3)分析了表面塑性变形和杂质颗粒的切削作用,建立了由杂质颗粒引起活塞环-缸套系统磨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颗粒浓度及颗粒大小对缸套磨损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到了缸套从上止点到下止点的磨损量变化情况。(4)建立了活塞环-缸套系统气体流动模型,进行了气体流动分析。分别研究了单气室和叁气室的气体流动情况,并通过计算得到了单气室和叁气室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活塞环-缸套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塞环缸套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史强,谷丰收,王铁,魏娜莎,李国兴.基于声发射和小波分析的活塞环-缸套系统的摩擦润滑状态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7

[2].杨婕.活塞环—缸套系统的润滑及密封性能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7

[3].苗嘉智,郭智威,袁成清.表面织构对内燃机缸套-活塞环系统摩擦性能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17

[4].胡旭宜.表面织构对活塞环缸套系统摩擦、漏气和油耗的影响[J].内燃机与配件.2017

[5].余志壮,饶文,陈旭涛,张继彤.活塞环-缸套摩擦学试验机加热系统设计[J].润滑与密封.2017

[6].王晗.内燃机活塞环—缸套系统润滑仿真及低摩擦设计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

[7].朱敏,谢伟松,何振鹏,张俊红,郭朋.结构参数对活塞环-缸套系统润滑的影响[J].内燃机车.2011

[8].郭智威.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系统状态及其辨识模型[D].武汉理工大学.2010

[9].王平.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摩擦系统的磨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10].张叶龙,赵宝刚,徐久军,严立.缸套—活塞环摩擦学系统分析[J].中国修船.2008

标签:;  ;  ;  ;  

活塞环缸套系统论文-史强,谷丰收,王铁,魏娜莎,李国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