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测量论文-高红俐,朱楷勇,龚澳,姜伟

谐振测量论文-高红俐,朱楷勇,龚澳,姜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谐振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态载荷,高精度测量,疲劳裂纹扩展试验,接触刚度

谐振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高红俐,朱楷勇,龚澳,姜伟[1](2019)在《高频谐振疲劳机载荷测量误差建模分析及试验夹具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谐振式疲劳裂纹扩展试验过程中,对动态载荷的高精度测量和控制是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和系统工作稳定性的重要前提,夹具作为夹持试件和传递载荷的重要机构,对其进行结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了紧凑拉伸(CT)试件连接刚度模型和叁自由度有阻尼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动态载荷测量误差理论表达式;分析了夹具刚度对动态载荷测量误差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结构刚度的试件夹具,并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其刚度,得到了不同结构夹具对动态载荷测量误差的影响结果;实验验证了优化夹具设计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周振南,穆瑞林,许增朴[2](2019)在《扬声器谐振频率测量的波形追踪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波形追踪法(WTM)测量扬声器谐振频率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扫频信号源激励扬声器,通过传声器获取扬声器的时域响应信号,并找出最大幅值点,通过时间关系找出原始激励信号上与之对应的点,从而得到扬声器的谐振频率.将波形追踪法、恒压法和恒流法(某商用谐振频率仪)的测量结果分别与单频激励的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秦海玲,周刚,李青[3](2019)在《工质相变对低温谐振腔声速测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声学气体温度计是通过精确测量球型谐振腔内的气相声速,确定热力学温度应用最为广泛的计量器具。气体工质的相变是低温区声学气体温度计高精度测量系统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本文基于热粘性流体动力学、热力学相变和理论声学基本方程,推导了气液混合工质对声速测量的影响公式,建立了声波波数计算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仿真和实例验证。拟合结果显示,气液混合物对于声速测量值的相对扰动不确定度<0. 03 ppm,满足声速测量的要求。随着压强的增大,偏移量呈现缓慢减小的趋势,其中扰动值变化量分别在5. 4、3. 3 kHz时达到最大和最小。该方法计算结果精度较高,验证了其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6期)

李普良,刘泽晖,黄梦微[4](2019)在《多参数科氏力谐振传感器测量数学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氏力谐振传感器除能实现对流体质量流量进行精确测量外,还能对流体的密度、温度、体积流量及流体的黏度进行精确测定。该文主要对流体的质量流量、密度和黏度测量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供此类传感器设计和应用时参考。(本文来源于《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期刊2019年03期)

叶珑[5](2019)在《基于PDH稳频技术的高品质光学谐振器光矢量网络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品质光学谐振器在光集成、光通信和光传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需要对其光谱特性(包括幅频和相频响应)进行精确测量和表征。光矢量网络分析技术是目前唯一可以同时测量光学谐振器幅频和相频响应的方法,然而受限于谐振器谐振带宽窄及光学本振源频率漂移严重,无法对高品质光学谐振器特性进行精准测量。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提出并研究了基于Pound-Drever-Hall稳频技术的高精度光矢量网络分析技术,有效解决了高品质光学谐振器的幅频和相频响应特性的测量瓶颈。本论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本论文围绕高品质光学谐振器的矢量网络分析测量难点,首次将PDH稳频技术应用于光矢量网络分析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利用对称双边带调制和二倍频接收架构实现高品质光学谐振器传输特性的精准测量。2、本论文面向高品质光学谐振器的矢量网络测量需求,构建了基于对称双边带调制和二倍频接收架构的光矢量网络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了电光调制非线性对该光矢网方案测量准确度的影响。3、最后,论文实验验证了基于PDH稳频技术的光矢量网络测量系统,精确测试了Q值4.02×105的F-P腔传输特性,持续稳定测试时长90分钟以上,有效证明该技术在高品质光学谐振器光谱响应特性参数的精准测量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6)

赵飞,裴静,徐沛,王酣,阚劲松[6](2019)在《谐振腔法复介电常数测量系统的谐振频率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介质材料的复介电常数,或称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参数是表征其介电特性的最重要的物理参数。目前对于微波介质材料普遍采用谐振法进行测试,但仍然存在测试频率不够高、测量结果一致性不理想等诸多问题。本文以本单位自行研制的基于分离圆柱体谐振腔法的材料复介电常数测量夹具所建立的微波复介电常数测量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的方法,对该测量系统的TE_(011)的谐振频率这一关键指标的最优测试条件、标定方法和结果、稳定性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谐振腔法测量系统非常适合作为计量标准装置,用于微波介质材料标准样片的复介电常数的计量和校准。(本文来源于《宇航计测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刘睿,刘力铭,郭思楠,王丽[7](2019)在《R对RLC串联谐振测量方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教材采取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电压的谐振曲线来确定谐振频率,但发现此时U_r/U通常小于1,从而会感到疑惑。本论文分别从实验和理论的角度验证了通过测量电感和电容两端电压的谐振曲线来确定谐振频率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02期)

李潮锐[8](2019)在《LC谐振参量的直观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LC回路是磁共振实验的关键信号检测单元,理解LC电路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是掌握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原理的重要环节.借助数字存储示波器实时测量信号参量功能,实验方案1提供了简易直观的谐振参量测量方法;利用双通道锁相放大器及其参考同步功能,实验方案2进一步展示了直观测量的教学可操作性.采用不同的幅值表示方法和相位差测量方法,既突出不同技术手段的原理共性,又体现近代物理实验课程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04期)

孙景芳,李永倩,胡佩佩,张淑娥[9](2019)在《互补开口谐振环微带传感器介电常数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电常数是材料的重要特性之一,采用互补开口谐振环微带传感器实现了不同厚度待测物质介电常数的无损测量。方形互补开口谐振环蚀刻在微带线接地平面上,与微带线耦合实现谐振,分析了谐振器的等效电路,讨论了介电常数与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有限元分析,谐振频率的负二次方与待测物质的介电常数实部值存在线性关系,且线性关系受待测物质的厚度影响;介电常数的虚部值对谐振频率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最终建立了介电常数实部值与谐振频率和样本厚度之间的数学解析式。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待测样品的厚度大于2 mm时,实部介电常数的相对测量误差小于3.5%。(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伟,张凯,冯晓娟,林鸿,张金涛[10](2019)在《圆柱微波谐振法测量氩气折射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氩气等单原子气体的折射率,是检验量子力学从头算理论的重要参数。基于圆柱微波谐振法,精确测量了234~303 K、0~750 k Pa范围内氩气的折射率。测量了圆柱腔内不同压力下4种横磁(TM)模式的微波谐振频率,对谐振频率进行非理想因素修正后,结合真空下的微波谐振频率获得氩气的折射率。圆柱腔内微波谐振频率测量不确定度为2×10-8,4种模式获得的氩气折射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0-6。通过氩气的折射率计算获得了氩气的第一介电维里系数,与国际上已发表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建立的实验系统,后续可开展其他气体的折射率测量。(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谐振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波形追踪法(WTM)测量扬声器谐振频率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扫频信号源激励扬声器,通过传声器获取扬声器的时域响应信号,并找出最大幅值点,通过时间关系找出原始激励信号上与之对应的点,从而得到扬声器的谐振频率.将波形追踪法、恒压法和恒流法(某商用谐振频率仪)的测量结果分别与单频激励的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谐振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高红俐,朱楷勇,龚澳,姜伟.高频谐振疲劳机载荷测量误差建模分析及试验夹具优化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19

[2].周振南,穆瑞林,许增朴.扬声器谐振频率测量的波形追踪法[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9

[3].秦海玲,周刚,李青.工质相变对低温谐振腔声速测量的影响分析[J].低温与超导.2019

[4].李普良,刘泽晖,黄梦微.多参数科氏力谐振传感器测量数学模型分析[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9

[5].叶珑.基于PDH稳频技术的高品质光学谐振器光矢量网络测量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6].赵飞,裴静,徐沛,王酣,阚劲松.谐振腔法复介电常数测量系统的谐振频率标定[J].宇航计测技术.2019

[7].刘睿,刘力铭,郭思楠,王丽.R对RLC串联谐振测量方法的影响[J].大学物理实验.2019

[8].李潮锐.LC谐振参量的直观测量方法[J].物理实验.2019

[9].孙景芳,李永倩,胡佩佩,张淑娥.互补开口谐振环微带传感器介电常数的测量[J].传感技术学报.2019

[10].陈伟,张凯,冯晓娟,林鸿,张金涛.圆柱微波谐振法测量氩气折射率[J].计量学报.2019

标签:;  ;  ;  ;  

谐振测量论文-高红俐,朱楷勇,龚澳,姜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