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表现论文-刘晓萌,牟春笋

中医临床表现论文-刘晓萌,牟春笋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临床表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童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型,临床表现,化验指标

中医临床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萌,牟春笋[1](2019)在《儿童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型与临床表现、化验指标及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型与临床表现、化验指标及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住院时间、总病程、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及影像学改变,并根据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行支原体抗体、CRP、血沉、胸片或胸部CT检查。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各项检查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证型中,以痰热闭肺证最多见,其次为风热闭肺证和痰湿闭肺证。其中CRP在风热闭肺证组明显增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闭肺证组患儿发热时间为叁组中最短,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儿的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住院时间、总病程、抗体滴度及血沉、影像学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闭肺证、痰湿闭肺证、风热闭肺证是支原体肺炎患儿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中医证型不仅与患儿临床表现有相关性,与某些化验指标亦相关。(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王新慧,王耀巍,王洪霞,余仁欢[2](2019)在《中医治疗早期单纯肾脏病变为临床表现的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以大量自身抗体产生和多脏器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1]。50岁以上的SLE称为老年SLE或晚发性SLE[2],临床并不多见,约占总数的6. 8%~18. 0%[3],误诊率高,且误诊时间长。少数患者病初仅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无肾外(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陈永前,王颂歌,娄玉钤[3](2019)在《盗汗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表现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盗汗是否是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的关键表现。方法:将河南风湿病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数据库(HFRA数据库)中收录的409例患者按有无盗汗分为有盗汗组和无盗汗组,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2组临床表现的区别与联系。结果:有盗汗组与无盗汗组患者数之比约1∶3(105/304)。经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发现,在有盗汗组的聚类结果①中出现了易怒、抑郁、生气后加重等肝郁气滞、瘀血的表现;畏寒肢冷、劳累后加重等阳虚、气虚的表现;②中出现了遇冷痛增遇热痛减、阴雨天加重、全身怕风怕冷等寒湿、虚寒的表现;③中出现了神倦懒动、全身乏力、休息后乏力减轻等气虚的表现。在无盗汗组的聚类结果①中出现了咽痛、关节酸痛等虚热、阴虚的表现;②中出现了患病后体质量减轻、眼干、五心烦热等阴虚的表现;③中出现了口干、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干等阴虚的表现。有盗汗组105例患者中有不少非阴虚的表现,如关节遇冷痛增遇热痛减82例(78.10%)、全身乏力80例(76.19%)、全身怕风怕冷79例(75.24%)、阴雨天加重68例(64.76%)、关节疼痛活动后减轻61例(58.10%)、畏寒肢冷60例(57.14%)、易怒58例(55.24%)、生气后加重45例(42.86%)、抑郁44例(41.90%)。无盗汗组304例患者中也有部分阴虚的表现,如口干134例(44.08%)、腰膝酸软80例(26.32%)、患病后体质量减轻72例(23.68%)、五心烦热67例(22.04%)、咽干57例(18.75%)、眼干56例(18.42%)、大便干56例(18.42%)、关节酸痛55例(18.09%)、咽痛30例(9.87%)。结论:有盗汗组患者同时存在阳虚、气虚、寒湿、肝郁气滞、瘀血等表现。盗汗不能作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的关键表现。(本文来源于《风湿病与关节炎》期刊2019年04期)

唐艳,万朝霞,吉丽,张庆[4](2018)在《滋肾宁心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中医临床表现和绝经症状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术后应用滋肾宁心汤联合戈舍瑞林对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将本院65例行腹腔镜手术并经手术病理确诊为E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21例),术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经皮下注射戈舍瑞林;B组(22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坤泰胶囊口服;C组(22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药方滋肾宁心汤口服。3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表现、类绝经期症状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1、3个月后中医症状表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B、C组治疗后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C组治疗1、3个月后评分低于B组(P <0.05)。3组治疗1、3个月后类绝经期症状评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 <0.05),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其他2组(P <0.05),且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 <0.05)。结论 EM患者术后应用中药方滋肾宁心汤联合戈舍瑞林能够明显改善其类绝经期症状,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8年11期)

魏磊,刘翠华[5](2018)在《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原发性IgA肾病患儿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39例患儿中肾炎综合征型14例(占35.90%),无症状性尿检异常14例(占35.90%),肾病综合征型11例(占28.20%)。肺脾气虚证、外感风热证较轻,Lee分级以Ⅱ~Ⅲ级为主;下焦湿热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中均各有Ⅳ级1例;下焦湿热证Lee分级的病理类型较重(Ⅲ级6例,Ⅳ级1例),脾肾阳虚证Lee分级的病理类型以Ⅲ~Ⅳ级为主(Ⅲ级2例,Ⅳ级1例)。结论儿童IgA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症状与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可以不相符合,且与病理损害程度不一定平行,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临床分型及病理类型之间有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医儿科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陈明,王艳芹,辛顺宝,刘文娟,王锐[6](2016)在《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MRI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与中医方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MRI表现及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16例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及磁共振表现,分析病变发病年龄及临床特征,着重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磁共振表现。结果 (1)16例患者中,14例为良性神经鞘瘤,2例为恶性神经鞘膜瘤,良性神经鞘瘤发病年龄为(52.28±7.62)岁,恶性神经鞘膜瘤发病年龄分别为52岁和64岁,均好发于中老年人;(2)病史为14 d~20年,中位时间为1年;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为质韧或质硬,肿块,边界清或者不清,其中12(12/14)例叩击病变出现神经分布区放射感,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边界不清,质硬肿块,无叩击放射感;(3)9(9/14)例良性神经鞘瘤发生于上臂,5(5/14)发生于下肢,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均发生于上臂,良性神经鞘瘤均小于5 cm,恶性神经鞘膜瘤均大于5 cm;(4)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不规则形,边界不清;14例良性神经鞘瘤中,出现靶征9(9/14)例,神经出入征13(13/14)例,脂肪包裹征9(9/14)例,2例恶性神经鞘膜瘤未出现靶征,神经出入征1例,脂肪包裹征1例;良性神经鞘瘤多表现等T1、长T2信号影,3例信号不均匀,2例出现液-液分层征象,恶性神经鞘膜瘤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其中心出现液化坏死;(5)良性神经鞘瘤平均ADC值为(1.52±0.19)×10-3mm2/s,恶性神经鞘膜瘤平均ADC值为(1.18±0.21)×10-3mm2/s,恶性神经鞘膜瘤低于良性神经鞘瘤ADC值;(6)7例患者术后行中医治疗,所有患者体质及精神状态大为好转,面色红润有光泽,不再易疲劳,抵抗力增强。结论结合磁共振征象和临床特征可提高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诊断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陈静[7](2016)在《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中医证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是一类慢性进展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影响IgA肾病的预后因素含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两方面。2009年由国际IgA肾病协作组和肾脏病理协会共同制定发表的“IgA肾病牛津分级”(the Oxford classification of IgA nephropathy)将系膜细胞增生程度(M)、毛细血管内增生(E)、节段肾小球硬化(S)及肾间质纤维化或小管萎缩(T)作为评估IgA肾病预后的四个病理因素。新月体形成未作为影响IgA肾病预后的病理因素纳入牛津病理分级。新月体形成是IgA肾病病理改变的常见特征之一。但是对于新月体形成是否影响IgA肾病预后这一问题存在着争议,牛津分级并未对此进行阐述。对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认知,多来自于新月体比例50%以上的IgA肾病患者,即新月体性IgA肾病。此类型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为主,伴肾功能快速进展,预后较差。但临床上该类IgA肾病患者所占比例偏少,占所有类型IgA患者的3.14%,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均参考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RPGN),多数临床研究均排除了该类患者。然而,临床中IgA肾病伴新月体比例≤50%(即部分新月体形成)的患者并不在少数,对于该类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征、预后情况及中医辨证论治鲜有文献报道,西医治疗方面亦未有明确论述。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并分析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中医证型分布,进一步评估此类型IgA肾病的预后情况,以期为中西医诊治提供一定依据。目的研究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肾脏病理特征以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伴与不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中医证候分布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分析不同比例新月体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肾脏病理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1伴与不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中医证候的差异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210例患者,除外4例新月体性IgA肾病,共纳入研究的伴与不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206例,其中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共115例,占总研究人群的54.8%。伴与不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两组间比较如下:1.1一般资料伴与不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前驱感染、肉眼血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与不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病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部分新月体形成患者病程分布从3天至20年不等,中位数病程为7个月;不伴新月体形成组患者病程从6天至25年不等,中位数病程为18个月。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出现扁桃体肿大的比例显着高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1.2临床指标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血肌酐水平、IgA/C3比值显着高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eGFR、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两组间24小时尿蛋白定量、ALB、UA、CHO、TG、LDL、血清IgA、补体C3、收缩压、血压分级及CKD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肾脏病理资料1.3.1肾脏病理类型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病理类型以局灶增生型、局灶增生硬化型为主;不伴新月体形成组病理类型以局灶增生型、轻度系膜增生型多见。两组肾脏病理类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3.2 Lee分级伴部分新月体形成IgA肾病患者Lee分级重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分布在Lee分级Ⅲ级及以上;不伴新月体形成组患者分布在Ⅱ级及以上。1.3.3 Katafuchi半定量积分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炎细胞浸润积分、肾间质纤维化积分、肾小管萎缩积分明显高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1.4中医证候分布伴与不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中医本虚证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本虚证以脾肾阳虚证多见;不伴新月体形成的患者本虚证以气阴两证多见。伴与不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酗肾病患者中医标实证均以湿热证、血瘀证居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部分新月体形成与临床表现、肾脏病理、中医证候分布的相关性115例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按照新月体比例分为A、B、C叁组,其中新月体比例<10%为A组,共42例(36.5%);10%≤新月体比例<30%为B组,共56例(48.7%);30%≤新月体比例≤50%为C组,共17例(14.8%)。A、B、C叁组间的比较如下:2.1部分新月体形成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2.1.1部分新月体形成与尿蛋白的关系不同比例新月体的IgA肾病患者间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分级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C组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A组(P<0.05);且C组尿蛋白水平2、3级患者比例显着高于A组(P<0.05)。2.1.2部分新月体形成与肾功能的关系A、B、C叁组eGFR、血肌酐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eGFR水平A组显着高于B、C组(P<0.05);B组SCr水平高于A组(P<0.05)。2.1.3部分新月体形成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A、B、C叁组ALB、HGB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C组HGB、 ALB水平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叁组间血UA、CHO、TG、LDL、血清IgA、补体C3、收缩压、血压分级及CKD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部分新月体形成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2.2.1部分新月体形成与Lee分级的关系A、B、C叁组Lee分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C组Lee分级显着高于A、B两组(P<0.05)。2.2.2部分新月体形成与Katafuchi半定量积分的关系A、B、C叁组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及血管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随新月体比例升高,叁组间炎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病变积分有升高趋势。2.3部分新月体形成与中医证候分布的相关性不同比例新月体的IgA肾病患者间中医本虚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随新月体比例升高,脾肾阳虚证型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标实证比较,A、B、C叁组风热证所占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与不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相比,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肾功能差,Lee分级重,肾小管间质病变重;中医本虚证以脾肾阳虚证多见,标实证以湿热证、血瘀证居多。2不同比例新月体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中医证候如下:2.1IgA肾病患者随着新月体比例升高,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升高,eGFR、血浆白蛋白、HGB水平下降,Lee分级加重。2.2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与风热证有一定相关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6-05-18)

金知爱[8](2016)在《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舌象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舌象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客观分析中医舌象在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治疗与转归中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16例,分别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分期、中医证型及PASI与中医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舌象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1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分期与舌色、舌形具有相关性,其中与红舌、裂纹舌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11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舌色、舌形、苔色具有相关性,其中与红舌、瘀点舌、裂纹舌及苔黄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11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ASI与舌色、舌形、苔色具有相关性,其中与红舌、裂纹舌及苔黄具有显着相关性(P<0.01)。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临床分期、中医证型及PASI与舌象具有相关性。舌象反映寻常型银屑病临床分期及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判断脏腑寒热以及气血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4-05)

孟小雨[9](2016)在《哮喘缓解期不同中医证型患儿的胃肠动力障碍临床表现和胃电图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哮喘缓解期不同中医证型患儿的胃肠动力障碍临床表现和胃电图改变。方法:入选本课题的60例患儿均来源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到空军总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4-12岁缓解期哮喘患儿。对所有入组患儿填写病情基线调查表,记录其胃肠动力障碍临床症状,进行胃电图检测,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肺虚型、脾虚型、肾虚型,并对其胃电参数进行分析。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本实验使用XDJ-S8B型消化道动力检测仪处理系统,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餐前、餐后各8min的胃电图及胃电参数描记,并对各导联餐前、餐后的胃电参数做比较分析。分析的胃电参数包括胃电平均幅值(Vpp)、平均频率(f)、波形反应面积(Ra)、正常慢波百分比(PNSW)、餐后/餐前功率比等。所得数据采用正态性t检验。所得试验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60例缓解期哮喘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表现,存在纳差者占60.00%(其中肺虚证占45.45%,脾虚证占86.67%,肾虚证占66.67%),嗳气者70.00%(肺虚证占69.70%,脾虚证占80.00%,肾虚证占58.33%),恶心、呕吐者38.88%(肺虚证占33.33%,脾虚证占66.67%,肾虚证占16.67%),66.67%的患儿出现食后腹胀、腹痛(肺虚证占60.61%,脾虚证占86.67%,肾虚证占58.33%),71.67%的患儿存在大便秘结不畅(肺虚证占60.61%,脾虚证占93.33%,肾虚证占75%)。(2)胃体、胃窦导联,缓解期哮喘组的餐后胃电参数Vpp、Ra较餐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电参数f、PNSW餐前、餐后无明显差异。餐后/餐前功率比<1。对照组的胃电参数Vpp、Ra餐后明显比餐前升高,两者差异有显着性(P<0.05),胃电参数f、PNSW餐前、餐后无明显差异,餐后/餐前功率比>1。(3)胃体、胃窦导联,缓解期哮喘儿童组的餐前胃电参数Vpp、f、R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餐前胃电参数PNSW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缓解期哮喘组餐后胃电参数Vpp、f、Ra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餐后胃电参数PNSW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4)胃体、胃窦导联,缓解期哮喘组各中医证型餐前胃电参数Vpp、f、Ra均无显着性差异,餐后胃电参数Vpp、f、Ra亦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缓解期哮喘患儿常有不同程度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纳差、嗳气、食后腹胀、腹痛及大便秘结不畅等,脾虚证患儿表现尤其明显。与健康儿童胃电图相比,缓解期哮喘患儿的胃电活动异常,胃电功率降低,胃电基本节律减慢,胃舒缩功能降低,胃动过缓,胃排空减慢,胃动力不足。但缓解期哮喘各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胃电图比较无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高毅[10](2016)在《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及舌脉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舌象、脉象分布规律的观察,以探索其与胃镜下表现及肝硬化病程、Hp等的相关性,为临床的诊断施治提供相对客观的依据,并初步为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中医与现代医学联合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通过临床调查的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PHG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中医证型、舌象、脉象等临床征象进行收集,并统一行胃镜检查以明确其镜下表现,完善患者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中医证型参照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将PHG患者分为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等6种证型;统计学分析:将所涉病例数据输入电脑并建立数据库后,应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从各方面研究PHG中医证型及舌脉等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中医证型与镜下表现的关系:中医证型依次为:湿热蕴结证(30.0%)>瘀血阻络证(17.8%)>肝气郁结证(17.8%)>脾肾阳虚证(13.3%)>水湿内阻证(12.2%)>肝肾阴虚证(8.9%);PHG轻度所占比例依次为:湿热蕴结证(22.2%)>肝气郁结证(13.3%)>瘀血阻络证(12.2%)>脾肾阳虚证(10.0%)>水湿内阻证(8.9%)>肝肾阴虚证(6.7%);PHG重度所占比例依次为:湿热蕴结证(7.8%)>瘀血阻络证(5.6%)>肝气郁结证(4.4%)>水湿内阻证(3.3%)>脾肾阳虚证(3.3%)>肝肾阴虚证(2.2%);(2)舌象与镜下表现的关系:舌质分为红(34.4%)、淡红(13.3%)、淡白(12.2%)、紫暗(11.1%)、淡胖(8.9%)、绛红(7.8%)、瘀斑瘀点(6.7%)、齿痕舌(5.6%);PHG轻度舌质为:红(28.9%)>淡红(10.0%)>紫暗(7.8%)>淡白(7.8%)>淡胖(5.6%)>瘀斑瘀点(4.4%)>齿痕(4.4%)>绛红(4.4%);重度为:红(5.6%)>淡白(4.4%)>紫暗(3.3%)>淡红(3.3%)>淡胖(3.3%)>绛红(3.3%)>瘀斑瘀点(2.2%)>齿痕(1.1%);舌苔分为:黄腻(33.3%)>薄白(25.6%)>白滑(17.8%)>润(7.8%)>少苔(7.8%)>薄黄(4.4%)>剥苔(3.3%);PHG轻重度舌苔基本一致,主要次序为:黄腻>薄白>白滑>润>少苔>薄黄>剥苔。(3)脉象与镜下表现的关系:脉象主要为:弦滑(21.1%)>弦(17.8%)>细弱(12.2%)>细涩(12.2%)>沉细(10.0%)>滑数(8.9%)>细数(5.6%)>芤脉(5.6%)>沉迟(3.3%)>细(3.3%);PHG轻度脉象为:弦>弦滑>细弱>细涩>沉细>滑数>细>细数>芤>沉迟,重度脉象为:弦滑>弦>细弱>细涩>滑数>沉细>芤脉>细数>沉迟>细。(4)Hp与PHG的中医证型、舌苔、病情程度的关系:Hp感染的中医证型为:湿热蕴结证(22.2%)>瘀血阻络证(15.6%)>脾肾阳虚证(7.8%)>肝气郁结证(6.7%)>水湿内阻证(5.6%)>肝肾阴虚证(4.4%);Hp感染的舌苔分布为:黄腻(22.2%)>薄白(18.9%)>白滑(8.9%)>润(4.4%)>少苔(4.4%)>剥苔(2.2%)>薄黄(1.1%);PHG轻度中Hp阴性与阳性率分别为:(32.2%)、(41.1%),重度中为:(5.6%)、(21.1%)。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舌象、脉象与其胃镜下水肿、糜烂、充血、出血点等黏膜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也与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以及PHG的轻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是影响PHG病情轻重程度的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3-01)

中医临床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以大量自身抗体产生和多脏器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1]。50岁以上的SLE称为老年SLE或晚发性SLE[2],临床并不多见,约占总数的6. 8%~18. 0%[3],误诊率高,且误诊时间长。少数患者病初仅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无肾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临床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萌,牟春笋.儿童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型与临床表现、化验指标及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9

[2].王新慧,王耀巍,王洪霞,余仁欢.中医治疗早期单纯肾脏病变为临床表现的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3].陈永前,王颂歌,娄玉钤.盗汗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表现的临床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

[4].唐艳,万朝霞,吉丽,张庆.滋肾宁心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中医临床表现和绝经症状评分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8

[5].魏磊,刘翠华.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8

[6].陈明,王艳芹,辛顺宝,刘文娟,王锐.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MRI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与中医方证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7].陈静.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中医证候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

[8].金知爱.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舌象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9].孟小雨.哮喘缓解期不同中医证型患儿的胃肠动力障碍临床表现和胃电图改变[D].大连医科大学.2016

[10].高毅.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证型及舌脉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

标签:;  ;  ;  ;  

中医临床表现论文-刘晓萌,牟春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