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岩石论文-陈丹玲,刘良,廖小莹,任云飞,宫相宽

超高压岩石论文-陈丹玲,刘良,廖小莹,任云飞,宫相宽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高压岩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高压变质作用,时空分布,P-T-t演化轨迹,形成机制

超高压岩石论文文献综述

陈丹玲,刘良,廖小莹,任云飞,宫相宽[1](2019)在《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时空分布、P-T-t演化及其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秦岭构造带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一直是地学界比较关注也是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之一.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在北秦岭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方面的进展,从变质作用角度对北秦岭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限定.丹凤斜长角闪岩中柯石英的发现为区内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存在提供了最直接的矿物学证据;东秦岭秦岭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普遍经历了高压-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具面状分布的特征,是陆壳俯冲/深俯冲作用的产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和围岩片麻岩都记录了顺时针的P-T-t轨迹,峰期变质时代为500~490 Ma,之后主体又经历约470~450 Ma和约420~400 Ma两期抬升退变质迭加和部分熔融作用;高压-超高压岩石两期退变质和部分熔融发生的时代与北秦岭460~440Ma和~420Ma的两期岩浆事件的时代一致,说明北秦岭早古生代岩浆作用是深俯冲陆壳板片断离和碰撞造山结束后地壳伸展作用的岩浆响应;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原岩形成时代约800 Ma,具有与南秦岭新元古代中晚期岩浆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北秦岭超高压岩石的形成可能是商丹洋关闭后洋壳拖曳着南秦岭陆壳物质向北发生大陆深俯冲的结果,商丹洋在500 Ma主体应该已经关闭;秦岭岩群是部分而不是整体经历了大陆的深俯冲,现今的秦岭岩群是一个俯冲碰撞杂岩带而不是一个岩石地层单元或微陆块;北秦岭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在中泥盆世已经结束,整体处于构造隆升后的剥蚀阶段,是南秦岭刘岭群碎屑岩的主要蚀源区,刘岭群沉积盆地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构造背景而非弧前环境.(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于胜尧,张建新,李叁忠,彭银彪,李云帅[2](2019)在《柴北缘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地壳深熔的岩石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宏观、微观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柴北缘锡铁山和绿梁山单元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和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是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和片麻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中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双层结构,锆石核部无明显分带特征,并呈现出重稀土平坦和无Eu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450Ma的年龄结果与区域上榴辉岩峰期变质时代一致;发光较弱的锆石边部具不明显的环带结构和较低的Th/U比值,~426Ma年龄结果代表了熔体的结晶时代。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中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记录的~910Ma、~450Ma和~426Ma叁组年龄分别代表了片麻岩原岩结晶时代、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时代和熔体结晶时代。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具有高SiO_2、Al_2O_3、CaO、Na_2O、Sr和LREE,而低MgO、FeO~T、K_2O、Y、Yb和HREE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而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具有高的SiO_2、Al_2O_3和K_2O+Na_2O,而较低的CaO、MgO、REE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黝帘石和少量的多硅白云母的脱水分解是触发超高压榴辉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的主要机制;而多硅白云母的脱水分解则是触发超高压片麻岩部分熔融形成富含钾长石浅色体的主要机制。这些浅色体显着的促进了柴北缘超高压地体的快速折返,并对大陆俯冲隧道中的元素迁移和壳-幔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夏琼霞[3](2019)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中不同成因的石榴石》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榴石是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中最重要的变质矿物之一,是研究俯冲带深部变质和熔融过程的理想研究对象.通过对俯冲带内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石榴石进行详细研究,确定了岩浆成因、变质成因和转熔成因石榴石.岩浆石榴石是岩浆熔体在冷却过程中结晶形成,成分主要为锰铝榴石-铁铝榴石,通常含有石英、长石、磷灰石等晶体包裹体.变质石榴石是在亚固相条件下通过变质反应形成,包裹体为参与变质反应的矿物组合;进变质生长的石榴石通常显示核部到边部锰铝榴石降低的特征.转熔石榴石是在超固相条件下通过转熔反应形成,通常含有晶体包裹体,其中既有从转熔熔体结晶的矿物包裹体,也有转熔反应残留的矿物包裹体.对超高压变质岩石中转熔石榴石的识别,可以为深俯冲陆壳岩石的部分熔融提供重要的岩石学证据,是大陆俯冲带部分熔融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周桂生[4](2019)在《柴北缘早古生代超高压岩石差异性变质演化:对大陆深俯冲岩石折返机制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典型大陆碰撞造山带以具有大陆性质的长英质片麻岩包裹榴辉岩和造山带石榴橄榄岩为主要产出特征,一些中低温榴辉岩能保存有良好的峰期变质矿物组合,但也有大量榴辉岩和围岩则已经在折返过程中退变为麻粒岩化榴辉岩和长英质(泥质)麻粒岩,后者显然经历了长期的高温麻粒岩化退变质演化历史,这两类岩石可能代表大陆深俯冲岩石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折返路径。柴北缘早古生代大陆碰撞超高压变质带西段鱼卡-绿梁山地区,以榴辉岩和石榴橄榄岩的出露情况曾被划分为鱼卡片麻岩-榴辉岩单元和绿梁山片麻岩-石榴橄榄岩单元,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和关键部位的大比尺填图表明绿梁山-小红山一带麻粒岩化榴辉岩和泥质麻粒岩也分布广泛,柴北缘UHP变质带西段鱼卡-绿梁山地区可进一步厘定为鱼卡-落凤坡中低温超高压变质单元、拐角梁-双口山弧岩浆-变质单元和小红山-绿梁山高温超高压变质单元,鱼卡-绿梁山地区是研究大陆深俯冲岩石不同折返机制的天然实验室。对落凤坡北部地区的富黝帘石/斜黝帘石榴辉岩和变泥质岩进行的变质相平衡模拟表明,榴辉岩和变泥质岩峰期变质条件为25-34 kbar和580-633?C的中低温超高压变质条件,并都经历顺时针P-T演化轨迹。榴辉岩中石榴子石中普遍含有的绿帘石+角闪石±多硅白云母多相矿物包裹体是硬柱石分解的产物,结合之前在鱼卡河剖面识别出的低温硬柱石榴辉岩和含蓝晶石中温榴辉岩,鱼卡-落凤坡单元榴辉岩进变质演化阶段可能普遍经历硬柱石稳定域,反映鱼卡-落凤坡超高压变质单元为快速俯冲折返的中低温超高压变质地体,但不同榴辉岩之间存在近9 kbar和~100?C的峰期变质条件的差异,峰期变质年龄存在20-25Ma的差异性,表明其可能分属与不同的岩片并且曾经俯冲到不同深度。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变质相平衡模拟表明绿梁山麻粒岩化榴辉岩经历了高温榴辉岩相、高压麻粒岩相和中压麻粒岩相的近等温降压过程和晚期至角闪岩相的近等压降温过程。麻粒岩化榴辉岩的榴辉岩相峰期变质条件为大于20 kbar和830°C,为高温榴辉岩相变质的特征,并记录17.5 kbar/852–858°C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条件和7.6–7.7kbar/878–883°C的中压麻粒岩相变质条件的迭加,而泥质麻粒岩则记录13.8kbar/810-820°C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条件和7.2-8.7 kbar/810-840°C的中压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二者都记录~450Ma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时代和~430Ma中压麻粒岩相变质时代。鱼卡榴辉岩相变泥质岩中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还获得了~920Ma的新元古代变质年龄,独居石U-Th-Pb定年获得了~440Ma的早古生代近峰期变质年龄,与之前柴北缘地区花岗片麻岩中广泛识别出的0.9~1.0Ga的新元古代岩浆结晶年龄一起表明柴北缘地区经历了格林威尔期和早古生代两期造山事件。柴北缘西段鱼卡-落凤坡单元和绿梁山单元岩石迥异的变质演化历史可能代表了大陆深俯冲岩石两种不同的折返路径。鱼卡-落凤坡单元中榴辉岩和变泥质岩中低温超高压峰期变质条件及不同岩石变质条件和时代的差异性可用俯冲隧道模式来解释,鱼卡-落凤坡单元深俯冲的岩石从不同深度从俯冲板片拆离进入俯冲隧道,然后平行俯冲隧道发生回流折返。而绿梁山高温-超高压变质单元的折返路径可能是上覆地幔楔弱化后,密度较轻的大陆地壳物质包裹榴辉岩和石榴橄榄岩透镜体近垂向穿过地幔楔上侵到上覆板片的中下地壳,经历了持续的麻粒岩相变质迭加,而后最终折返至浅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19-06-03)

刘利双[5](2019)在《苏鲁超高压带“外来岩片”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多期变质事件及其构造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造山带多期变质作用及复杂构造演化过程的探索是当今国际地学热点研究领域。大别-苏鲁造山带是全球出露规模最大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它记录了丰富的多期矿物相转变和多期变质演化的重要信息,是开展陆-陆碰撞造山带变质作用及构造演化动力学过程研究的立典靶区。大量粒间柯石英、多种矿物中金刚石和柯石英包体的陆续发现,标志着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巨量陆壳物质曾整体发生深俯冲至上地幔深度,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尽管前人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建立了多种构造演化模式,但普遍认为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应来自于扬子板块北缘的陆壳物质,超高压变质时代为叁迭纪。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北苏鲁地区陆续发现非超高压的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基底残片:即“外来岩片”。有关其物质组成及构造归属尚存争议,特别是地球化学属性、多期变质事件的性质、变质演化P-T-t轨迹样式及精细年代格架的研究十分薄弱。针对上述关键科学问题,本博士论文以北苏鲁威海、午极、海阳所、莱西和五莲地区为重点解剖区,以非超高压“外来岩片”为重点研究对象,深入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矿物化学、变质作用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综合研究,建立了多期变质演化的P-T-t轨迹及年代格架,重塑苏鲁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模式。研究区非超高压“外来岩片”的岩石类型包括:变基性岩、变花岗质岩石和变沉积岩,它们以构造岩片的形式广泛分布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其中,变基性岩主要由“红眼圈”石榴基性麻粒岩和(石榴)斜长角闪岩所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的原岩为高Fe、低Ti的亚碱性玄武岩,具有低Zr、P和高Nb的特点,与岛弧玄武岩特征相似,应来自于深部亏损地幔,并经历了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明显区别于超高压榴辉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变花岗质岩石的原岩为TTG、I/S型花岗岩,属于低钾-钙碱性系列,与已发生超高压变质的A型花岗岩存在本质差异。变沉积岩岩石类型复杂,包括副片麻岩、大理岩、钙镁硅酸盐岩、石英岩和变粒岩(或浅粒岩)等,其中富铝变沉积岩的原岩主要为粘土岩和杂砂岩,部分为富铝粘土岩等,与胶北地体荆山群和粉子山群的原岩性质十分相似。具有特征“红眼圈”结构的石榴基性麻粒岩保存了复杂的矿物相转变结构和两期变质作用的确凿证据。其中,第一期变质作用峰期阶段(M_(1a))以粗粒的石榴子石(富Mg核部)+单斜辉石(富Al核部)+斜长石(富Ca核部)±斜方辉石(富Al核部)±石英+钛铁矿±磁铁矿组合为特征,记录的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730-900oC、7.0-12.2 kbar,达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第二期变质作用以细粒“红眼圈”石榴子石的出现为标志,以发育典型变质反应结构斜方辉石+斜长石+石英→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石英为特征。峰期(M_(2a))细粒的石榴子石(富Mg核部)+单斜辉石(富Al核部)+Pl_(2a)(富Na核部)+石英+钛铁矿矿物组合,记录的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730-850oC、11.0-15.5 kbar,达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条件;晚期退变质阶段(M_(2b))以基质中绿色角闪石+石英±斜长石后成合晶或绿色角闪石冠状体的普遍发育为特征,以细粒的石榴子石(低Mg边部)+单斜辉石(低Al边部)+斜长石(高Ca边部)+石英组合估算的退变质温压条件为610-760oC、5.5-9.3 kbar,达角闪岩相变质条件。第二期变质演化的P-T轨迹具有近等温降压至减压冷却的顺时针型式。大量岩浆锆石的U-Pb定年结果表明,非超高压变基性岩记录了~2.55 Ga和~1.85Ga两期岩浆事件,TTG-花岗质岩石则记录了~2.7 Ga、~2.55 Ga、~2.45 Ga和~1.85Ga四期岩浆事件,与胶北地体变质基底重大岩浆事件的时间序列相吻合。非超高压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显示~2.5 Ga和~2.07 Ga的年龄主峰,与胶北地体荆山群和粉子山群的变沉积岩系十分相似。上述各类岩石中大量变质锆石记录的1.95-1.8 Ga的变质年龄与胶北地体各类变质岩石的古元古代变质时代吻合,应代表“外来岩片”第一期中-高压麻粒岩相的变质时代。变质独居石和锆石U-Pb定年以及角闪石和白云母Ar-Ar定年的结果表明,非超高压的变基性岩、变花岗质岩石和变沉积岩普遍记录了252-205 Ma的叁迭纪变质年龄,并可进一步划分为252-241 Ma、~235 Ma和220-205 Ma叁个阶段,分别代表非超高压“外来岩片”第二期变质作用的峰前进变质、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和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时代。综上所述,研究区非超高压变基性岩、变花岗质岩石和变沉积岩的地球化学属性与胶北地体的同类岩石具有明显亲缘性,而与超高压岩石存在本质差异。上述各类岩石普遍记录了古元古代变质事件,与胶北地体乃至整个胶-辽-吉构造带的变质时代完全吻合,这进一步充分证明由变基性岩、变花岗质岩石和变沉积岩所组成的“外来岩片”的原岩应归属于胶北地体。而叁迭纪变质事件的识别和顺时针变质演化P-T-t轨迹的建立,表明来自胶北地体的“外来岩片”曾普遍卷入叁迭纪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陆-陆俯冲-碰撞造山过程中。上述确凿的证据充分证明,苏鲁造山带并非由单一超高压的巨量陆壳物质所组成,而是由大量来自于胶北地体的非超高压“外来岩片”和超高压岩石共同组成。据此,本文重新建立了叁迭纪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陆-陆俯冲-碰撞造山模式:早叁迭世(252-241 Ma)时期,扬子板块北缘陆壳物质开始向华北板块发生俯冲并拖拽华北板块东南缘古元古代的变质基底同时发生相向(相对)俯冲;中叁迭世(~235Ma)时期,扬子板块北缘的陆壳物质深俯冲至上地幔深度(100-120 km),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与此同时,华北板块东南缘的变基性岩、变花岗质岩石和变沉积岩所组成的“外来岩片”,随扬子板块一起俯冲至地下35-45 km深处,并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新叁迭世(220-205 Ma)时期,非超高压的“外来岩片”与苏鲁超高压岩石一起快速折返至地表,最终在北苏鲁地区形成了一条沿NE-SW向展布的混杂岩带。(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19-05-12)

高晓英,郑永飞[6](2019)在《大陆俯冲带地壳深熔作用的记录:来自超高压岩石中多相晶体包裹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陆碰撞过程中会发生广泛的部分熔融现象,形成深熔熔体。深入认识深熔熔体的组成和演化是大陆俯冲带化学地球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在熔融过程中产生的熔体会被超高压岩石中的转熔矿物所捕获,最终以多相晶体包裹体(multiphase crystal inclusion,简称MCI)的形式保存下来。多相晶体包裹体通常被包裹在难熔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绿辉石、蓝晶石等矿物中,一般具有典型的负晶形和爆裂纹。其矿物组成主要以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为主,(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夏琼霞,郑永飞,周李岗[7](2019)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中不同成因石榴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榴石是俯冲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中的常见矿物,通常保留了主要元素环带、微量元素环带及包裹体分带,可能记录了多期次生长或重结晶过程,是我们研究俯冲带深部变质和熔融过程中温度、压力条件及熔流体组成的理想研究对象。因此,在研究俯冲带高级变质岩的演化历史时,对石榴石及其共生矿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环带进行原位分析,对石榴石内各种包裹体进行仔细甑别,识别石榴石的生长阶段和成因机制,才能对寄主岩石的演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盖永升[8](2018)在《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差异折返及其深熔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之间。近年来随着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江尕勒萨依、英格利萨依、淡水泉和木纳布拉克四个地区相继识别出一系列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并确定江尕勒萨依和英格利萨依地区变质岩石峰期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但目前为止,在南阿尔金尚未发现典型的超高压指示矿物-柯石英和金刚石的报道。同时对淡水泉地区高压变质岩石的研究目前仍较为薄弱,特别是在峰期变质条件及退变质时代的研究上还存在诸多不足,进而导致区内不同区段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变质演化关系也不明确。此外,前人研究发现淡水泉-英格利萨依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变质峰期温度可达900~1000°C,如此高的变质温度下区内高压-超高压岩石是否经历了明显的部分熔融,目前尚未有清晰的认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变质作用、矿物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及Hf同位素等多种研究手段,对南阿尔金克其克江尕勒萨依和淡水泉地区高压-超高压岩石以及淡水泉-英格利萨依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中的深熔脉体、花岗岩脉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认识及成果如下:1.首次在南阿尔金克其克江尕勒萨依地区榴辉岩中发现超高压指示矿物-柯石英,确定了该岩石的变质演化期次及峰期、退变质时代。(1)克其克江尕勒萨依地区榴辉岩中的柯石英均以包裹体形式保存在绿辉石中,拉曼分析显示包裹体具有典型的512 cm-1柯石英特征谱峰,岩石峰期矿物组合为Grt+Omp+Coe+Ru。柯石英的发现为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作用提供了最直接的矿物学证据。(2)温压估算得到克其克江尕勒萨依含柯石英榴辉岩峰期变质条件为P>2.8GPa,T=728~880°C,之后分别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两期退变质;年代学研究得到两期变质时代分别为~500Ma和~450Ma,结合不同锆石区域的包裹体特征,其分别代表了榴辉岩相峰期变质时代及高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构成一条顺时针演化的P-T-t轨迹。2.在淡水泉地区新发现退变榴辉岩,并确定该区先期报道的高压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条件均达到了榴辉岩相。(1)在淡水泉花岗质片麻岩(前人报道的花岗质高压麻粒岩)中发现呈透镜体状产出的退变榴辉岩,其变质锆石核部(~500Ma变质域)的矿物包裹体组合为Grt+Omp+Q+Ru,并显示重稀土平坦,无明显Eu异常的榴辉岩相变质锆石的稀土配分模式。岩相学观察显示该岩石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为Grt+Cpx+Pl+Ru+Q)和角闪岩相(矿物组合为Grt+Amp+Pl+Q)两期退变质作用。矿物对温压计估算获得两期退变质条件分别为P=1.22-1.31GPa,T=845-900°C和P=0.9~1.1Gpa,T=660~700°C,共同构成一条顺时针的P-T轨迹。(2)在淡水泉花岗质片麻岩体(前人报道的花岗质高压麻粒岩)内识别出一套高Ca组分花岗质片麻岩,其中的石榴子石保留有完好的进变质环带,变质相平衡模拟及矿物对温压计估算,获得一条完整的顺时针的P-T轨迹,限定其峰期变质条件为P=2.2~2.5GPa,T=950~1000°C,同样达到榴辉岩相变质条件。(3)在含蓝晶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前人报道的泥质高压麻粒岩)样品中发现石榴子石保留有完好的进变质环带及矿物包裹体,变质相平衡模拟及矿物对温压计同样得到一条完整的变质演化P-T轨迹,并利用石榴子石成分环带限定岩石峰期变质条件为P=1.8~2.3GPa,T=860~930°C,表明其峰期变质条件同样达到榴辉岩相。3.首次在淡水泉地区高压变质岩石(包括前人报道的花岗质高压麻粒岩、泥质高压麻粒岩和石榴辉石岩)中获得一期~483-488Ma的高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较江尕勒萨依-克其克江尕勒萨依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450Ma的高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早~30Ma。结合区内研究成果,淡水泉和英格利萨依地区普遍经历了一期温度>900~1200°C的高温-超高温事件,明显高于同等压力条件下江尕勒萨依-克其克江尕勒萨依各类超高压变质岩石温度(<800~900°C)。以上特征共同显示南阿尔金不同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具有差异折返的特点。4.确定了淡水泉-英格利萨依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中深熔脉体及区内花岗岩脉的形成时代介于484~488Ma,结合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分析,对其源区及形成机制进行了限定。(1)淡水泉地区退变榴辉岩、花岗质片麻岩及石榴子石辉石岩中深熔脉体的形成时代为484~488Ma,与淡水泉榴辉岩相岩石高压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一致。另外,通过全岩地球化学、矿物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分析对比,论证提出花岗质片麻岩中的部分熔融熔体来自花岗质片麻岩本身,退变榴辉岩中的部分熔融熔体除该榴辉岩之外还有花岗质片麻岩熔体的贡献,而石榴子石辉石岩中部分熔融熔体除自身的部分熔融之外还有围岩含蓝晶石石榴子石黑云片麻岩的贡献。(2)英格利萨依花岗质片麻岩内浅色脉体和花岗岩脉的形成时代分别分别为485Ma和486Ma,地球化学显示其中浅色脉体高SiO_2、富K(K_2O=8.08%~9.95%)、Na,贫Ca、Fe_2O_3T、MgO以及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的特点与淡水泉地区花岗质片麻岩内浅色脉体一致,表明其可能为花岗质片麻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而明显升高的锆石Hf同位素(εHf(t)Mean=0.15±0.81)则反映熔体运移过程中可能受到了来自区内基性超高压岩石部分熔融熔体的混染;花岗岩脉与淡水泉-英格利萨依花岗质片麻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εHf(t)Mean=-3.75±0.48),暗示其主体同样可能是花岗质片麻岩部分熔融的产物。5.综合南阿尔金不同地区高压-超高压研究成果,本文初步认为南阿尔金不同区段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差异折返与俯冲板片在俯冲隧道内不同层次多次拆离折返有关。南阿尔金不同区段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可能位于俯冲板片的不同部位,在俯冲过程中靠近上部地幔楔或地幔热点附近的那些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将优先被加热、诱发部分熔融并导致部分岩石快速折返,这可能是导致淡水泉-英格利萨依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峰期与/或早期退变质阶段温度较高并优先折返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12-01)

赵宇洁,吴元保[9](2018)在《俯冲带超高压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来自苏鲁造山带长英质脉体和寄主花岗质片麻岩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俯冲带高压-超高压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对于深俯冲陆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折返过程中的退变质作用和矿物之间的重新平衡,对于这些岩石部分熔融的时间和机制仍存有争议。锆石具有很高的矿物稳定性和高的U-Pb-Hf-O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可以提供熔体活动时间和物质来源信息。榍石经常在长英质熔体中结晶,其U-Pb同位素特征也可以用来限制熔体活动的时间。石榴石(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九)——专题38:沉积岩系改造与能源矿产赋存、专题39:同位素热年代学理论、方法与应用、专题40:变质作用过程的观察与模拟》期刊2018-10-21)

牛自强[10](2018)在《超高压岩石分裂机开挖硬质岩石开挖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项目部结合徐州地铁6号线预留工程深基坑不能采用常规爆破开挖的特点,进行了对硬质岩石如何高效开挖且不能影响临近建(构)筑物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形成了超高压岩石分裂机硬质岩石开挖法。该工法不仅在安全及质量控制上达到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验收的技术标准,而且提高了开挖效率,更重要的是对周围建筑物不产生不可逆破坏。(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8年33期)

超高压岩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宏观、微观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柴北缘锡铁山和绿梁山单元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和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是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和片麻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中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双层结构,锆石核部无明显分带特征,并呈现出重稀土平坦和无Eu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450Ma的年龄结果与区域上榴辉岩峰期变质时代一致;发光较弱的锆石边部具不明显的环带结构和较低的Th/U比值,~426Ma年龄结果代表了熔体的结晶时代。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中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记录的~910Ma、~450Ma和~426Ma叁组年龄分别代表了片麻岩原岩结晶时代、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时代和熔体结晶时代。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具有高SiO_2、Al_2O_3、CaO、Na_2O、Sr和LREE,而低MgO、FeO~T、K_2O、Y、Yb和HREE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而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具有高的SiO_2、Al_2O_3和K_2O+Na_2O,而较低的CaO、MgO、REE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黝帘石和少量的多硅白云母的脱水分解是触发超高压榴辉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的主要机制;而多硅白云母的脱水分解则是触发超高压片麻岩部分熔融形成富含钾长石浅色体的主要机制。这些浅色体显着的促进了柴北缘超高压地体的快速折返,并对大陆俯冲隧道中的元素迁移和壳-幔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高压岩石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丹玲,刘良,廖小莹,任云飞,宫相宽.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时空分布、P-T-t演化及其形成机制[J].地球科学.2019

[2].于胜尧,张建新,李叁忠,彭银彪,李云帅.柴北缘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地壳深熔的岩石学研究[J].岩石学报.2019

[3].夏琼霞.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中不同成因的石榴石[J].地球科学.2019

[4].周桂生.柴北缘早古生代超高压岩石差异性变质演化:对大陆深俯冲岩石折返机制的启示[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9

[5].刘利双.苏鲁超高压带“外来岩片”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多期变质事件及其构造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9

[6].高晓英,郑永飞.大陆俯冲带地壳深熔作用的记录:来自超高压岩石中多相晶体包裹体的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7].夏琼霞,郑永飞,周李岗.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中不同成因石榴石的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8].盖永升.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差异折返及其深熔作用[D].西北大学.2018

[9].赵宇洁,吴元保.俯冲带超高压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来自苏鲁造山带长英质脉体和寄主花岗质片麻岩的证据[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九)——专题38:沉积岩系改造与能源矿产赋存、专题39:同位素热年代学理论、方法与应用、专题40:变质作用过程的观察与模拟.2018

[10].牛自强.超高压岩石分裂机开挖硬质岩石开挖法研究[J].价值工程.2018

标签:;  ;  ;  ;  

超高压岩石论文-陈丹玲,刘良,廖小莹,任云飞,宫相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