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加固论文-李灿,许鹏,陈雨庆,刘宝强

土体加固论文-李灿,许鹏,陈雨庆,刘宝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体加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下室,高低跨,地基处理,水泥土搅拌桩

土体加固论文文献综述

李灿,许鹏,陈雨庆,刘宝强[1](2019)在《浅析深基坑地下室高低跨处土体加固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设计的多元化,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很多工程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选择最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于工程的进展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介绍了武汉惠济路49号限价商品住房建设项目地下室的局部高低跨设计及相关的地基加固施工情况。惠济路项目综合考虑了土质、现场施工条件、后期土方开挖等因素,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对地下室高低跨处地基土体进行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0期)

马恒远,赵光军,徐强,高彦[2](2019)在《冻结法土体加固在富水粉细砂层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是地铁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风险源之一,可根据施工水文地质条件、埋深条件、周边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的加固方法,郑州地铁3号线新柳路站—沙门路站区间联络通道位于富水粉细砂地层中,选用冻结法加固。主要对冻结方案、冻结加固施工以及最终冻结效果进行介绍,为后期同地层情况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9期)

程少振[3](2019)在《土体劈裂注浆扩散与加固机理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软弱地层中进行地下工程开挖以及穿越施工时,易引起较大的沉降变形,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风险。劈裂注浆法作为软弱地层加固的常用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土体的强度和抗渗性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预防和处置软弱地层相关灾害与风险。但由于劈裂注浆扩散过程的隐蔽性及研究方法的有限性,其扩散机理及加固理论研究远落后于蓬勃发展的工程实践,已经成为制约劈裂注浆向科学化和可控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综合采用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手段对土体劈裂注浆扩散和加固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自主设计的劈裂注浆试验装置,再现了有软弱界面地层劈裂注浆扩散过程和扩散规律,获得了粘土地层劈裂注浆裂缝动态扩展的步进方式、浆脉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劈裂扩展速度和裂缝宽度随注浆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压力对劈裂缝扩展速度、宽度和形态影响显着;劈裂注浆时裂缝是以“扩展-停滞-再扩展-再停滞…”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步进;在粘土中,劈裂缝尖端扩展前,前方土体先出现若干斜向微裂缝,再连通形成劈裂通道。(2)基于自主研发的采用有限元(FEM)和流体体积函数法(VOF)的数值计算程序,对均质地层和有软弱界面地层劈裂注浆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结果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了数值计算程序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采用该程序进一步分析了土体黏聚力、渗透系数、土体模量等因素对沿软弱界面单条劈裂缝扩展过程和空间形态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土体黏聚力是影响启裂压力的主要因素,土体模量是影响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渗透系数是影响扩散形式的主要因素;随着土体黏聚力增加、模量减小,裂缝尖端由长而尖的“楔形头”转变为短而钝的“钝头”。(3)采用FEM/VOF方法,对均质地层单孔劈裂注浆扩展过程和浆脉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研究了单孔劈裂注浆自劈裂产生、扩展直至浆脉形成的整个动态过程,深入分析了劈裂注浆各阶段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过程,获得了注浆深度、土体模量、渗透系数和注浆压力等因素对浆脉几何形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劈裂后斜向浆脉分支的产生和扩展使地层抬升量快速增加;浆脉在不同注浆深度、不同土体中的分布形态不同,但浆脉形态可以通过调整注浆压力大小和施加方式等方法来控制。(4)研究了双孔以及多孔劈裂注浆扩散过程和规律,获得注浆孔间距、注浆顺序及布孔方式对浆脉扩展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双孔同时劈裂注浆的扩散和抬升规律及孔间干扰机理,并对双孔分序和多孔同时劈裂注浆扩散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双孔同时注浆时,孔间浆脉发生水平偏转,孔间距越小偏转角度越大;浆脉的偏转与水平应力和竖向应力差不断增大有关;双孔同时劈裂注浆抬升量大于各孔单独注浆抬升量之和,随着注浆孔间距增加,地层抬升曲线由“单峰”向“双峰”过渡;多孔同时劈裂注浆时,布孔中心位置是注浆薄弱点。研究结果补充了双孔及多孔注浆理论,对多孔同时劈裂注浆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5)基于单孔劈裂注浆模拟结果,建立了注浆复合体平面模型,用以分析劈裂注浆的加固机理并计算复合体压缩模量。将单孔劈裂注浆浆脉形态及注浆后土体和浆脉的模量参数导入计算模型中,再展开压缩试验模拟,获得注浆复合体压缩模量,进而分析浆脉骨架作用与挤密作用二者对注浆加固效果的影响权重。获得了不同注浆压力、不同深度、不同初始模量和浆脉结石体模量时的复合体压缩模量,并分析了复合体压缩模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为工程设计中注浆方案选择以及注浆后土体的参数选择提供参考。(6)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工程实践。基于劈裂注浆扩散规律和加固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以“扩散范围和扩散形态控制、加固效果控制及注浆压力控制”为宗旨的“多梯段注浆压力和速率控制”方法,并在北京新机场综合管廊穿越项目帷幕注浆工程中得到成功的应用。本文采用的劈裂注浆模拟方法能够客观真实的体现劈裂注浆整个过程,比传统有限元法和离散元法更贴切,在劈裂注浆数值模拟方法方面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综合手段,获得了软弱地层劈裂注浆扩散和加固机理,丰富了劈裂注浆理论体系,为劈裂注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9-01)

熊伟,邓建林,钟庆华,徐立明,徐长节[4](2019)在《基坑底部土体裙边加固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基坑底部土体裙边加固对基坑变形和内力的影响,分别对未进行坑底加固和采用坑底裙边加固2种工况进行模型试验。在填土过程中预先浇筑加固土体,实现坑底土体加固。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地表沉降、冠梁侧向位移、桩身弯矩以及桩后土压力进行监测。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模型试验进行拓展,将基坑变形的计算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研究表明,对坑底土体采用裙边加固,可以有效地减小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坑顶地表沉降虽有减小,但效果不明显;桩身弯矩略小于未进行坑底加固的工况;土体开挖,桩随着坑底下某一点发生转动,造成桩上半部分土压力减小,桩底处土压力增大;裙边加固尺寸中深度相较于宽度对基坑的变形影响更大;土体加固深度与宽度超过一定范围,控制基坑变形的效果有所提高但不明显,加固深度宜取0.3~0.4倍的开挖深度,宽度宜取0.35~0.45倍的开挖深度。(本文来源于《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5期)

李铮,庞明,杨猛,于静涛[5](2019)在《盾构隧道始发端头土体加固技术应用及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为依托,根据本项目地质、水文条件等相关工程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本项目的盾构始发端头井地层加固方案,并在盾构始发前,应用有限元叁维模型以及现场监测对加固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估。通过实施结果表明,采用叁重管高压旋喷桩+冻结帷幕组合加固方案能充分确保盾构始发的安全性,对海外同类地层结构,尤其是富水软弱地层大直径盾构始发及接受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7期)

李悦,李俊才,陈小满,王峥辉[6](2019)在《坑间既有地铁隧道侧方土体加固对隧道水平收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京某邻近弧形地铁隧道两侧的深基坑工程为实例,重点研究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坑间既有弧形地铁隧道侧方注浆加固对隧道水平收敛的影响。利用Midas/GTS对车站深基坑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得出了本基坑条件下的合理的加固范围:高5.0 m、隧道外侧宽1.8 m/隧道内侧宽2.4 m,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既有隧道侧方土体进行微扰动注浆加固,注浆前后的监测资料对比表明,侧方土体加固能有效控制既有隧道的水平收敛,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临近既有隧道进行保护。(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李津达[7](2019)在《微生物加固土体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加固土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系统总结了MICP技术的作用机理、影响加固效果因素及国内外学者对MICP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研究表明,MICP技术具有灌浆压力小、环境友好等特点,而且能显着提高土体强度并改善砂土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针对MICP技术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室内,虽然近几年其在实际工程应用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工程应用仍显不足,仍需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薛长鹏[8](2019)在《地铁盾构机进出洞洞门土体注浆加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地铁5号线13标段实际情况,在简述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加固技术优势、原理的基础上,对其在进出洞洞门土体加固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实践,得出本工程所用注浆加固技术合理可行,可保证盾构施工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彭劼,黄慕凡,谢高强,田艳梅[9](2019)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加固土体的注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尝试注浆管MICP加固土体,即在土体中插入不同分布密度注浆孔的注浆管,将菌液和胶结液通过注浆管注入土体中,从而形成加固体,并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注浆管MICP的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注浆管MICP处理,能形成完整的且强度较高的固化砂柱,并且固化砂柱的强度比较均匀。(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于世龙[10](2019)在《黏土地层盾构隧道进出洞端头土体加固方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黏土地层端头土体常用加固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使用PFC颗粒流软件作为数值模拟手段,对端头土体不同的加固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利用软件的颗粒属性真实反映端头土体破坏状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运用PFC3D软件模拟叁轴压缩实验,运用伺服原理实现了墙体的位移。(2)进行室内叁轴物理实验,得出端头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数值模拟叁轴实验,得出颗粒参数与物理模型宏观量的关系:粘结强度取10pa时模拟土体与实际土体力学性质相近。(3)利用PFC颗粒流软件建立端头土体模型,通过监测特征点的颗粒位置变化和力学性质变化并对不同加固方法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不同加固方案的加固效果和端头土体的相应破坏形态。(4)建立室内物理模型试验,使用图像记录对比分析加固方案的加固效果,与数值模拟方案进行对比。(5)综合各项数据对比,对包括高压旋喷桩加固、高压旋喷桩和素混凝土桩混合加固、SMW地下连续墙加固在内的五种加固方案加固效果分析对比,最终得出在相同的端头土体条件下使用高压旋喷桩等边叁角形布桩加固效果最佳,端头土体的变形和位移较小,同时针对高压旋喷桩和素混凝土桩混合加固效果进行验证,得出虽然其加固效果不突出,但是综合分析其经济性占据优势,解释了工程实际中广泛使用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9-05-01)

土体加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是地铁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风险源之一,可根据施工水文地质条件、埋深条件、周边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的加固方法,郑州地铁3号线新柳路站—沙门路站区间联络通道位于富水粉细砂地层中,选用冻结法加固。主要对冻结方案、冻结加固施工以及最终冻结效果进行介绍,为后期同地层情况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体加固论文参考文献

[1].李灿,许鹏,陈雨庆,刘宝强.浅析深基坑地下室高低跨处土体加固技术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

[2].马恒远,赵光军,徐强,高彦.冻结法土体加固在富水粉细砂层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

[3].程少振.土体劈裂注浆扩散与加固机理及工程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熊伟,邓建林,钟庆华,徐立明,徐长节.基坑底部土体裙边加固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J].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2019

[5].李铮,庞明,杨猛,于静涛.盾构隧道始发端头土体加固技术应用及稳定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6].李悦,李俊才,陈小满,王峥辉.坑间既有地铁隧道侧方土体加固对隧道水平收敛的影响研究[J].江苏建筑.2019

[7].李津达.微生物加固土体技术研究进展[J].江苏建筑.2019

[8].薛长鹏.地铁盾构机进出洞洞门土体注浆加固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9].彭劼,黄慕凡,谢高强,田艳梅.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加固土体的注浆方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于世龙.黏土地层盾构隧道进出洞端头土体加固方法比较研究[D].鲁东大学.2019

标签:;  ;  ;  ;  

土体加固论文-李灿,许鹏,陈雨庆,刘宝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