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异常免疫表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淋巴瘤,方法,核型分析,疱疹病毒4型,人,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异常免疫表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长凯,郭小芳,卢伟,管洪在[1](2019)在《EBV感染与恶性淋巴瘤病人染色体异常、免疫表型及预后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恶性淋巴瘤(ML)病人染色体异常和免疫表型的关系以及EBV对ML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150例ML病人(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L)1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36例)和37例正常人骨髓中的EBV-DNA拷贝数,应用R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ML进行免疫分型,并对部分病人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150例ML病人中59例检出EBV,阳性率为39.3%;37例正常人中2例检出EBV,阳性率为5.4%,ML病人EBV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60,P<0.01)。FCM分型B-NHL病人和T-NHL病人EBV阳性率分别为36.4%(40/110)和38.5%(10/26),两者差异无显着性(χ~2=0.04,P>0.05)。R显带核型分析显示,EBV阳性病人和EBV阴性病人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16.9%(10/59)和13.2%(12/91),染色体异常与EBV感染无显着相关性(χ~2=0.16,P>0.05)。临床随访显示,EBV阳性组和EBV阴性组2年内复发率分别为56.1%(23/41)和31.7%(20/63),病死率分别为24.4%(10/41)和3.2%(2/6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χ~2=6.10、10.80,P<0.05)。结论 EBV感染与ML病人免疫表型和染色体异常无关;EBV阳性ML病人复发率和病死率高,预后不良。(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伟,蒋丽君,包慎,马燕萍,梁沛凤[2](2019)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FC)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31例MDS病例,应用FC对骨髓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对发现异常的2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DS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异常阳性率74.2%,成熟粒细胞群CD15/CD10、CD13/CD16或CD11b表达异常占26.8%,最为常见;在23例MDS中有15例存在此种异常(65.2%)。成熟粒细胞群跨系列表达CD56为14.2%。成熟粒细胞群CD15/CD11b、CD13/CD16免疫表型紊乱在低危组与高危组为66.67∶63.64,比值相近。低危组成熟粒细胞群跨系列表达CD5为8.33%,高危组9.09%。高危组存在更多的CD34~+细胞跨系列表达,CD7最常见,占免疫表型异常的54.54%,且均出现在高危组,其余可见CD5、CD19。单核细胞跨系列表达CD56亦仅出现在高危组。结论 FC检查不但有助于提高MDS的诊断而且对预后评估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香玲,霍文岗,英一铭[3](2018)在《细胞免疫表型对确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系病态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细胞免疫表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的髓细胞中是否存在异常。方法对照组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人,观察组为血细胞减少且骨髓原始细胞少于百分之五的病人。结果在符合研究条件的200例病人中,有110病人确诊为低危MDS,86为非MDS,有30例为意义未明血细胞减少(ICUS),在MDS病人中,髓系免疫表型异常的检出率(85.8%)显着高于形态学病态造血检出率(57.5%)(P=0.000);在非MDS病人中,具有髓系免疫表型异常的比例(1.1%)显着低于形态学病态造血比例(4.2%)(P=0.042);ICUS病人虽然形态学无病态造血,但48.5%的病人具有髓系免疫表型异常。结论有效的确诊骨髓细胞异常与细胞表现型的分析,对MDS的早期治疗与诊断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50期)
黄竞,徐丽,阿依姆妮萨·阿卜杜热合曼,海热萨·阿不力米提,维尼拉·吐尔洪[4](2017)在《维吾尔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维吾尔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及其在诊断、分型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新疆喀什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月到2016年3月41例MDS患者(MDS组)和30例非MDS患者(non-MDS组)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法)识别淋巴细胞群及进行免疫分型检测骨髓淋巴细胞群比例,观察不同分化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 (1)淋巴细胞群比例在MDS组较non-MDS组显着升高[(23.47±10.12)%vs(15.15±10.08)%,P<0.01];在MDS各亚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Ⅰ、RAEB-Ⅱ]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淋巴细胞群不同分化抗原表达,MDS组的CD25+CD8+、CD7及CD8表达水平均较non-MDS组显着升高(P均<0.01);CD5、CD19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CD25+CD4+、CD4、CD25及CD56表达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D5的表达水平在RCMD与RAEB-Ⅱ显着高于RAEB-Ⅰ(P<0.01);CD25的表达水平在RCMD高于RAEB-Ⅰ和RAEB-Ⅱ(P<0.05);其他MDS抗原的各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参数FCM能检测到维吾尔族MDS患者淋巴细胞异常免疫表型特征,可给MDS患者的临床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客观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钱丽丽,李晓芳[5](2017)在《解毒祛瘀法对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法治疗对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以解毒祛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观察总体有效率及细胞免疫表型(CD13、CD14、CD15、CD33、CD34)变化。结果:治疗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13、CD14、CD33、CD34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CD15对照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祛瘀法对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并能对患者免疫表型细胞有调节作用,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郭丽[6](2017)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异常对MDS患者诊断及预后的参考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5年间160例患者骨髓标本,按是否为MDS分为MDS组及非MDS组,每组80例。MDS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RAEB-Ⅰ)35例,RAEB-Ⅱ28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17例。比较不同细胞系群在各组中所占比率,并对两组患者及MDS组不同分型下流式积分值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流式积分与MDS分型及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预后相关性。结果 MDS组的原始细胞群(7.58±3.9)%、单核细胞群(7.21±4.18)%、有核红细胞群(10.38±6.77)%及淋巴细胞群(23.33±10.19)%比率均较非MDS组患者有明显升高(P<0.05),而成熟粒细胞群(41.43±14.33)%比率有所下降(P<0.05);此外,以上五个细胞群中仅原始细胞群在MDS亚型(RCMD、RAEB-Ⅰ、RAEB-Ⅱ)中差异有显着性(P<0.01);MDS组及非MDS组流式积分值分别为(31.98±5.32)、(17.94±6.02)差异有显着性(P<0.01);同样在MDS叁个亚型中,流式积分值差异依然存在,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流式积分值明显升高(r=0.652,P<0.01),且流式积分值与现有的IPSS相关性较好(r=0.778,P<0.01)。结论 MDS患者多存在多细胞群比例失调及多抗原表达异常情况,而通过流式积分对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异常进行分析,即可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判断上提供可靠的客观数据。(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赵弘,张维,孙雪静,万岁桂,苏力[7](2014)在《细胞免疫表型对确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系病态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在确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是否存在髓系细胞异常中的价值。方法以具有外周血一系以上血细胞减少、且骨髓原始细胞数<5%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对照,回顾性分析流式细胞术中患者骨髓髓系细胞的免疫表型,观察粒细胞群和单核细胞群SSC强度是否异常,是否存在抗原跨阶段表达、抗原跨系列表达和分化抗原表达异常,并与细胞形态学粒系病态造血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符合研究条件的255例患者中,有127例确定诊断为低危MDS、95例为非MDS,另有33例为意义未明血细胞减少(ICUS)。在MDS患者中,髓系免疫表型异常的检出率(85.8%)显着高于形态学病态造血检出率(57.5%)(P=0.000);在非MDS患者中,具有髓系免疫表型异常的比例(1.1%)显着低于形态学病态造血比例(4.2%)(P=0.042);ICUS患者虽然形态学无病态造血,但48.5%的患者具有髓系免疫表型异常。结论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对髓系异常的确定,有助于MDS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4年04期)
陈芳,胡延平,刘璇,张继红[8](2013)在《免疫表型及FCSS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免疫表型特点及预后,以及流式细胞术积分系统(flow cytometric scoring system,FCSS)在MDS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2年根据FAB及WHO标准诊断为MDS的112例患者。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FC)研究其免疫表型改变,分别对幼稚细胞群、成熟粒细胞群、单核细胞群及有核红细胞进行分析,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及生存期分析。结果:幼稚细胞群异常表达CD7占20.54%,成熟粒细胞群CD13/CD16结构关系异常占57.14%,单核细胞群CD56异常表达占21.43%,根据FCSS进行分组,各分组之间中位总生存期(mOS)存在显着差异,并且随着FCSS积分的增加,生存期显着缩短。结论:免疫表型异常对MDS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FCSS标准作为一种量化的流式细胞术积分系统,可以对MDS的诊断及预后评估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3年11期)
孙雪静,徐娟,万岁桂,刘聪艳,贺景娟[9](2013)在《多色流式细胞术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免疫表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表型特征。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38例MDS组患者及24例Non-MDS组患者外周血原始细胞群、粒细胞群及单核细胞群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MDS组患者外周血原始细胞群、粒细胞群及单核细胞群均存在异常免疫表型。MDS组和Non-MDS组外周血原始细胞群中CD34+细胞聚集的患者为16例和3例,比例分别占42.1%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外周血原始细胞群表达CD11b+细胞的患者为10例(26.3%)和1例(2.6%)。MDS组高于Non-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粒细胞群中侧向散射光(SSC)的平均荧光强度和CD10的几何平均荧光强度(G-MFI)分别为7.4±2.8,4.0±3.4;Non-MDS组分别为9.5±2.7,8.2±6.6,MDS组均明显低于Non-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DS患者外周血细胞上存在异常的免疫表型,其特点有助于MDS与Non-MDS疾病的鉴别。(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3年02期)
赵琳,邱仲川,陈佩,黄中迪,胡晓莹[10](2013)在《复方参鹿颗粒对相对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相对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药物干预前后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以揭示中药复方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例病例随机分成采用复方参鹿颗粒治疗的治疗组和采用安特尔胶丸治疗的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变化。另取骨科骨折手术患者(排除影响造血系统疾病与用药史)共1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MDS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存在CD34、CD117、HLA-DR的高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LA-DR的表达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CD34、CD117的表达率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MDS患者髓系细胞存在CD13、CD33的高表达,而CD15表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13、CD33的表达率均降低,CD15则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仅对CD15表达的有显着影响(P<0.05)。结论:复方参鹿颗粒可能具有促进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早期髓系细胞的成熟、分化作用,从而改善MDS患者病态造血。(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3年04期)
异常免疫表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FC)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31例MDS病例,应用FC对骨髓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对发现异常的2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DS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异常阳性率74.2%,成熟粒细胞群CD15/CD10、CD13/CD16或CD11b表达异常占26.8%,最为常见;在23例MDS中有15例存在此种异常(65.2%)。成熟粒细胞群跨系列表达CD56为14.2%。成熟粒细胞群CD15/CD11b、CD13/CD16免疫表型紊乱在低危组与高危组为66.67∶63.64,比值相近。低危组成熟粒细胞群跨系列表达CD5为8.33%,高危组9.09%。高危组存在更多的CD34~+细胞跨系列表达,CD7最常见,占免疫表型异常的54.54%,且均出现在高危组,其余可见CD5、CD19。单核细胞跨系列表达CD56亦仅出现在高危组。结论 FC检查不但有助于提高MDS的诊断而且对预后评估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常免疫表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长凯,郭小芳,卢伟,管洪在.EBV感染与恶性淋巴瘤病人染色体异常、免疫表型及预后的相关性[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张伟,蒋丽君,包慎,马燕萍,梁沛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9
[3].王香玲,霍文岗,英一铭.细胞免疫表型对确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系病态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4].黄竞,徐丽,阿依姆妮萨·阿卜杜热合曼,海热萨·阿不力米提,维尼拉·吐尔洪.维吾尔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研究.2017
[5].钱丽丽,李晓芳.解毒祛瘀法对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7
[6].郭丽.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异常对MDS患者诊断及预后的参考价值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
[7].赵弘,张维,孙雪静,万岁桂,苏力.细胞免疫表型对确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系病态的作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
[8].陈芳,胡延平,刘璇,张继红.免疫表型及FCSS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13
[9].孙雪静,徐娟,万岁桂,刘聪艳,贺景娟.多色流式细胞术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免疫表型的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
[10].赵琳,邱仲川,陈佩,黄中迪,胡晓莹.复方参鹿颗粒对相对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J].新中医.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