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

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

余传云(于都县二中江西于都342300)

【摘要】正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要把一种理念变成人的素质需要对这种理念有进一步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有效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实施;教育理念;基础知识;生活方式;基本技能;课程发展;新课程理念;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

随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制订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在2004年初审通过并出版发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将由实验区向全国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即将到来。这对于我们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如何解读新课标,诠释新理念,探索新方法,通过实践拼搏,摸爬滚打,站在改革的浪尖,位列时代前沿,接受新的锻炼和考验,将迅速真实地摆在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面前。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传统历史教学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师,拟就个人所接触和学习过的新课标,新教材漫谈一些幼稚、肤浅的认识、体会,意在抛砖引玉,与各位同道切磋。

解读新课标

新课标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体现了国家意志,拥有至上权威,是推进课改的纲领性文件,如同指路明灯。我们必须刻苦学习并认真研究,特别是要对比新课标与以前的《历史教学大纲》(部颁,高中)的不同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心领神会。那么,新课标和旧大纲到底有些什么变化呢?

从课程性质来看。由过去的“知识基础教育,思想基础教育”(“双基”),以人为本变成现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双素”)。以人为本,这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的变化。

从课程基本理念来看。在体系构建上,由过去的简单重复,到现在注重初、高中的衔接延伸。突出了遵循高中教学规律。在内容选择上,由过去的多而浅变成现在的少而精。坚持基础性,凸显时代性,特别注意密切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任职于发展的联系。在设计与实践上,由过去的接受性学习变成现在的探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地位和学习终极目标的改变。

从课程设计思路来看。教材编排中,由过去的章节体通史变成现在的模块单元体专题式编订,必须课中,由中国近代现代史变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历史三大模块25专题。选修课中,由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变为历史六板块41专题。教学要求和过程中,由课时变为学时和学分相结合。

从课程目标看。由过去的起点低,要求浅(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变成现在的高起点,深要求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诠释新理念

除了继承发展传统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如“三个标准”(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社会发展进步标准)和“三大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外,还应领悟把我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些基本理念,如以人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世界的统一整体性理念,开明开放的理念等等。我觉得应特别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并突出“以人为本”理念。运用知识载体,塑造学生灵魂。教给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尊重人格人权,讲究人性人道理念,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做人,关爱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生活,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心中只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是辩证认识并把握“内在联系”理念。随着教材编排的变化,把握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不能因为模块专题化之后,出现割裂历史,知识断层残缺现象,随着知识的时代性加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密切。要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做到时空纵横,以古查今,古为今用;随着世界的整体化进程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加速,把握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做到面向世界,胸有全球,互通有无,洋为中用。辩证认识并把握局部与全局,历史与现实,中间与世界的内在联系,牢固树立全局,发展,开放的历史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教材处理和教案编制中的灵活多变理念,由于新课标的施行,新教材由过去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强,变成现在的探究性和战略性强,变得内容精炼,跳跃性强,思维层次高,体现出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开放式的特点,务必要求我们历史老师打破陈规,吃透教材,精心整合,理顺关系,形成明晰,牢固的知识结构体系。

《新课标》的新理念在说课中得以充分体现。说课教师在说课中,注重让学生从自身经历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并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设计教学中力求使“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知识规律,并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

探索新方法

新课标的实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理念,积极探索全新的方法,以适应课改形势的变化。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能盲目乱撞,不能消极观望。由于国情的特殊性,教育发展的特殊性,高考模式要求试题结构,录取方式的不确定性,教材的多样性,给了我们一个开拓创新的广阔空间,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合适舞台。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敢为人先,以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按规律办事,从基础抓起,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心中有数。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多样化,体现开放式。不能拘泥传统,不能墨守成规。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国民教育意识的增强,加上科技的发展,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已经进入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因此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应该是全面开放的,除充分发挥教材功能外,而且要更多进行探究性教学。如利用网络,音像资料,利甲史籍,图书,利用文物,景观等,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除充分发挥学校历史老师的作用外,而且要更注重借助利用社会,社区,家庭,家长的作用,从而形成合力,促进了学生发展。

另外,在教学评价时,突出激励性,坚持多元化,不能打击挫伤学生积极性,应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有效评价,不断肯定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能唯考试分数至上,应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调动多元因素,采用多种形式,如进行历史调查活动,制作历史模型,图表,课件,撰写历史习作,小论文,建立学习档案,动态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总之,不论是讲课还是说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都注意了通过问题的设置,情景的引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选择了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认知内化、形成能力;在问题讨论中,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维活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布置作业时,既做到面向全体,又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课程观.今后,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握自己的教学尺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标签:;  ;  ;  

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