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减阻论文-宋武超,王聪,魏英杰,许昊,卢佳兴

气泡减阻论文-宋武超,王聪,魏英杰,许昊,卢佳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泡减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下航行体,水下减阻,俯仰运动,微气泡

气泡减阻论文文献综述

宋武超,王聪,魏英杰,许昊,卢佳兴[1](2019)在《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过程中微气泡流形态及减阻特性的变化规律,利用自主设计的驱动装置、高速摄像系统和测力系统,开展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基于自主设计的驱动装置,实现航行体绕其头部按正弦规律作俯仰运动。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积流量系数较小时,水下航行体运动过程中离散的微气泡始终均匀分布在航行体表面;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过程中,轴向力系数、法向力系数、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类似,均呈正弦变化规律,且其变化周期与攻角变化周期基本同步;对于不同体积流量系数下俯仰运动的航行体,随着攻角的增加,其阻力系数均呈近似线性增加规律,减阻率呈逐渐线性减小规律。(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庞明军,张展,谢程程[2](2019)在《气泡体积分数对液相湍流流场和减阻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混合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对水平槽道内气泡减阻效应进行了数值研究,并采用群体平衡模型描述气泡群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液相雷诺数Re=20 000不变的情况下,减阻率与气相平均体积分数的大小具有直接关系,随着气相平均体积分数的增加,气泡数目随之增多,气泡抑制湍流的能力加强,减阻率也随之增大;目前最高减阻率已达28%。而且气泡对黏性应力的影响较小,而对雷诺应力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这或许是导致摩擦阻力减小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宋武超,王聪,魏英杰,夏维学[3](2019)在《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微气泡流形态及减阻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过程中,微气泡流形态及减阻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自主设计的驱动装置、高速摄像系统和测力系统,在水洞中开展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基于该驱动装置,实现了航行体模型以正弦变化规律的角速度绕其头部转动;基于高速摄像系统,分析了微气泡流形态变化特性;基于测力系统,分析了俯仰运动过程中水下航行体流体动力特性及不同通气量下微气泡减阻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较低通气量下,在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过程中,离散的微气泡始终均匀分布在航行体表面;随着通气量的增加,微气泡流密度逐渐增加,透明度逐渐降低,并最终融合成透明空泡;航行体俯仰运动过程中,其航行体轴向力系数和法向力系数基本呈正弦变化规律,且其周期与攻角变化周期基本同步;不同通气量下航行体轴向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均呈正弦变化规律,且随着通气量的增加,相同姿态下的航行体轴向力系数逐渐减低,并最终趋于恒定。(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晓杰,宗智,姜宜辰,李娟[4](2019)在《基于两相欧拉模型的回转体微气泡减阻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回转体的微气泡减阻影响因素,以及回转体形状对减阻的影响,该文基于Open FOAM中两相欧拉模型对两个回转体进行了微气泡减阻数值模拟。考虑了相间作用力与气泡直径的变化,研究了流体速度、通气速率及气泡尺寸等因素对微气泡减阻的影响。数值结果与前人研究得到的结论相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比较了两种不同形状回转体的减阻效果,分析了不同回转体附近气体分布规律及压力云图,探讨了微气泡减阻机理。数值结果表明:相同通气速率下,流体速度较低时,摩擦阻力的减阻率较大;通气速率与回转体边界层附近的气体体积分数对减阻效果有重要影响;微气泡的存在可以增大回转体的压阻力;对于总阻力的减阻效果,存在一个最佳通气速率;一般微气泡直径较小时,减阻率较高;回转体尾部形状可以影响气体体积分数与局部压力分布,进而影响减阻率,尖尾比钝尾更有利于微气泡减阻。(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9年03期)

徐庚辉,张咏欧,钟声驰[5](2019)在《两相流相互作用下的船模微气泡减阻性能数值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两相流理论,对集装箱船船模进行微气泡减阻性能数值仿真研究。分析船模在不同喷气口位置、不同流体含气率、不同喷射速度和不同喷射角度下的流场分布和减阻效果。结果表明:当流体内的微气泡含量过高时,会增大船体的摩擦阻力,流体的含气率为10%~20%时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喷气口在距离球鼻艏后缘约1/3船长附近具有较高的空气覆盖率,喷气口喷气方向垂直向下产生的减阻效果比喷气方向偏向船侧产生的减阻效果要好,且船速较高时可允许含气率较高的流体注入流场并增大减阻效果。(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吴浩,吴卫国,陈克强[6](2019)在《船舶气泡减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船体表面气体润滑减阻技术在过去近二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实船应用方面。论文全面地回顾了国内外气体润滑减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将气体润滑减阻技术划分为气泡减阻和气层减阻,重点介绍了气泡减阻的机理、气泡发生方式、气泡减阻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在气泡减阻的实船应用方面,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发展气泡减阻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造船》期刊2019年01期)

宋武超,王聪,魏英杰,路丽睿[7](2019)在《水下航行体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微气泡对水下航行体减阻影响规律,分析微气泡流形态变化特性,基于高速摄像系统和测力系统,开展水下航行体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基于高速摄像系统,对比分析了微气泡流形态变化特性及微气泡尺寸分布特征;基于测力系统,分析了微气泡减阻特性变化规律及微气泡尺寸对减阻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气环和通气段模型在不同通气率下微气泡流形态的最主要差别在于是否存在"卷起"和空穴现象,且微气泡流形态的不同对微气泡的减阻规律产生直接影响;不同条件下,微气泡尺寸分布均服从正态分布,且相同来流速度下,微气泡直径随着微孔介质孔隙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通气量的增加,通气环模型减阻率依次呈现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逐渐稳定叁个阶段,通气段模型减阻率则始终保持以一个较为稳定的增长率线性增加,直到最后逐渐稳定;尺寸较小的微气泡具有更高的减阻效率。(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5期)

李云波,朱潇鹏,王桂冠,秦安阳,张大棚[8](2018)在《考虑壁面润滑力的微气泡减阻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欧拉两相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重力、浮力、表面张力、相间曳力、升力、微气泡聚合破裂作用,对高来流速度的平板微气泡减阻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在数值模拟中同时引入了壁面润滑力,进而考虑了壁面对微气泡的排斥作用,更符合实际情况。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进一步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气泡在平板附近的存在情况,以及对平板沿程减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船舶》期刊2018年S1期)

张天行,朱汉华[9](2019)在《多孔透气材料应用于船模微气泡减阻性能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将挠性氧化铝多孔透气材料安装在船模底部、侧面、球鼻艏附近进行微气泡减阻性能试验,分析应用于船模上的减阻效果。结果表明:船底喷气时,最高达11.6%的减阻效果;喷气位置位于球鼻艏附近时的减阻效果较差,只有当喷气流量为10 L/min时,船模阻力在部分试验点小于未喷气时的阻力;喷气位置位于船侧时,由于流场边界层密度改变较大,因此,减阻效果随着船模速度与喷气流量变化波动较大。当船模速度为1.80 m/s,且船底和船侧空气流量为20 L/min、球鼻艏空气流量为10 L/min时,采用多孔透气材料船底+船侧+球鼻艏组合式喷气方式的微气泡减阻效果可达13.9%,减阻效果明显,验证了多孔透气材料应用于船模微气泡减阻的优良性。(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宋武超,王聪,魏英杰,许昊[10](2018)在《摆动过程中水下航行体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摆动过程中微气泡对水下航行体减阻特性影响规律,分析微气泡流形态变化特性,基于高速摄像系统和测力系统,开展摆动过程中水下航行体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基于高速摄像系统,对比分析了摆动过程中微气泡流形态变化特性;基于测力系统,分析了水下航行体流体动力特性及微气泡减阻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摆动过程中,不同通气量下微气泡流形态均呈周期性变化,且小通气量下微气泡流形态变化较小;水下航行体轴向力系数和侧向力系数均呈正弦规律变化,且其周期与摆动角度周期基本同步;通入微气泡后,水下航行体阻力系数明显降低,且在相同角度下,随着通气量的增加,轴向力系数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气泡减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混合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对水平槽道内气泡减阻效应进行了数值研究,并采用群体平衡模型描述气泡群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在液相雷诺数Re=20 000不变的情况下,减阻率与气相平均体积分数的大小具有直接关系,随着气相平均体积分数的增加,气泡数目随之增多,气泡抑制湍流的能力加强,减阻率也随之增大;目前最高减阻率已达28%。而且气泡对黏性应力的影响较小,而对雷诺应力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这或许是导致摩擦阻力减小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泡减阻论文参考文献

[1].宋武超,王聪,魏英杰,许昊,卢佳兴.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9

[2].庞明军,张展,谢程程.气泡体积分数对液相湍流流场和减阻率的影响[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宋武超,王聪,魏英杰,夏维学.水下航行体俯仰运动微气泡流形态及减阻特性试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9

[4].赵晓杰,宗智,姜宜辰,李娟.基于两相欧拉模型的回转体微气泡减阻数值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9

[5].徐庚辉,张咏欧,钟声驰.两相流相互作用下的船模微气泡减阻性能数值仿真[J].船舶工程.2019

[6].吴浩,吴卫国,陈克强.船舶气泡减阻研究进展[J].中国造船.2019

[7].宋武超,王聪,魏英杰,路丽睿.水下航行体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8].李云波,朱潇鹏,王桂冠,秦安阳,张大棚.考虑壁面润滑力的微气泡减阻数值模拟研究[J].船舶.2018

[9].张天行,朱汉华.多孔透气材料应用于船模微气泡减阻性能实验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9

[10].宋武超,王聪,魏英杰,许昊.摆动过程中水下航行体微气泡减阻特性试验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标签:;  ;  ;  ;  

气泡减阻论文-宋武超,王聪,魏英杰,许昊,卢佳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