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认知论文-郭泽强,林健燕,周艳君,梁长威,陈悦

献血认知论文-郭泽强,林健燕,周艳君,梁长威,陈悦

导读:本文包含了献血认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登革热,认知,传播途径,影响因素

献血认知论文文献综述

郭泽强,林健燕,周艳君,梁长威,陈悦[1](2019)在《南宁市献血人群对登革热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南宁市献血者对登革热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在南宁中心血站献血的1 427名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抗原抗体检测。调查内容包括献血者的基本特征及登革热防治相关知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献血者基本特征与登革热相关知识知晓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南宁市献血者对登革热总体知晓率较低,只有63.84%听说过登革热,其中70.69%能正确回答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是献血者知晓登革热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现住址是登革热传播途径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南宁市献血者对登革热总体知晓率较低,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登革热知晓情况的因素,文化程度和现住址是影响登革热传播途径知晓情况的因素。今后应加强低学历人群和乡镇及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谢菁[2](2019)在《浅议微信公众平台献血健康教育对无偿献血认知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献血健康教育对无偿献血认知度干预,提高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方法使用调查方法对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我献血站2100名献血人员调查,分别使用微信方法对献血知识干预,对比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对两组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在支持率中干预前为93.1%,干预以后为98.8%;献血体重的知晓度中干预前为54.9%,干预以后为68.7%;献血不可空腹干预前为64.6%,干预后为85.7%;献血间隔时间中干预前为61.5%,干预以后为86.1%;最大献血量知晓中干预前为71.2%,干预后为88.9%。在两组数据对比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微信方法宣传献血知识非常有效,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8期)

张田勘[3](2019)在《打消献血顾虑从科学认知血液开始》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献血是一种公益行为,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将会保证临床医疗用血,挽救更多鲜活的生命。尽管这些年献血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离满足临床医疗对血液的需求和对比献血率较高的国家,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据世界(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9-06-13)

左超越,姚新,李翥峰[4](2019)在《认知干预在高校学生初次献血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意在探讨认知干预在高校学生初次献血者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9月在长春市某高校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140例初次献血的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献血前根据1周内的实际情况自行填写SAS焦虑自评量表,全程给予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在献血前给予认知干预,干预后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填写SAS焦虑自评量表,并联合常规采血护理;献血后2组分别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比2组焦虑量表得分情况、献血量变化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得分为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总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对高校初次献血者实施认知干预,降低了这部分献血者的心理焦虑程度,提高了献血总量以及献血护理满意度。(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左超越[5](2019)在《初次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初次献血者无偿献血基本知识、献血动机、献血忠诚度及感知风险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无偿献血宣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本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在长春市5所献血屋献血的初次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1份。问卷包括一般资料、无偿献血基本知识、献血动机、献血忠诚度以及献血感知风险共5个部分。初次献血者通过常规问诊及体格检查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当场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且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81份,有效率为96.20%。将问卷统一编号,整理后录入电脑,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无偿献血基本知识部分平均得分15.21±2.784分。婚姻状况(F=6.760,P=0.001)、受教育程度(F=3.633,P=0.013)、户籍地(F=5.299,P=0.022)、家人朋友献血情况(F=6.886,P=0.001)以及本人接受无偿献血宣传情况(F=7.089、P=0.008)为影响得分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献血动机平均得分22.91±4.577分。年龄(F=3.924,P=0.009)、BMI指数(F=12.485,P<0.001)、职业(F=2.164,P=0.045)、家人朋友献血情况(F=11.440,P<0.001)、家人朋友输血情况(F=7.530,P=0.001)以及本人接受无偿献血宣传情况(F=44.574,P<0.001)为影响得分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无偿献血忠诚度平均得分22.77±4.628分。年龄(F=3.837,P=0.010)、家人朋友献血情况(F=5.842,P=0.003)、家人朋友输血情况(F=7.975,P<0.001)为影响得分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献血感知风险平均得分15.60±2.047分。年龄(F=13.378,P<0.001)、受教育程度(F=4.965,P=0.002)、职业(F=3.723,P=0.001)、户籍地(F=6.433,P=0.012)、家人朋友献血情况(F=8.343,P<0.001)以及本人接受无偿献血宣传情况(F=7.405,P=0.007)为影响得分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市初次献血者无偿献血认知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无偿献血基本知识部分未婚、本科及大专学历、城镇户籍、家人朋友有献血经历以及本人接受过无偿献血宣传的初次献血者得分较高。献血动机部分38-47岁年龄组、24≤BMI<28(过重)者、医疗卫生职业、家人朋友有献血经历、有家人朋友曾因病输血的以及本人接受过无偿献血宣传的初次献血者得分较高。献血忠诚度部分28-37岁年龄组、家人朋友有献血经历、家人朋友曾因病输血的初次献血者得分较高。感知风险部分18-37岁年龄组、本科以上学历、医疗卫生工作者、城镇户籍、家人朋友有献血经历以及本人接受过无偿献血宣传的初次献血者得分较高。(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郭泽强,林健燕,周艳君,梁长威,凌峰[6](2019)在《献血者登革热认知及暴露因素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南宁市献血者的登革热认知及其可疑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南宁中心血站的不同采血点中随机选择506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自填式登革热防治相关知识以及可疑因素的暴露情况问卷调查和登革热抗原抗体检测。结果 506名献血者中登革热NS1抗原/Ig M抗体/Ig G抗体阳性者141人(27.87%),抗原和抗体均阴性者365人(72.13%)。其中,342人(67.59%)听说过登革热,336人(66.40%)知晓登革热由蚊子叮咬传播,33人(6.52%)知晓登革病毒可经输血传播。分别有12.65%和9.29%的献血者居住地和工作地有很多蚊子,分别有10.87%和18.38%的献血者常年和在献血前15 d内不使用任何防蚊措施。登革热抗原抗体阳性献血者的蚊子暴露比例更大(P<0.05),献血前15 d内使用防蚊措施的比例更低(P<0.05)。结论今后应适当调整登革热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策略,在强化常规防控知识宣教的基础上,针对献血者等特定人群增加输血等非蚊媒传播知识的健康教育,以降低登革病毒经血传播的风险。(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乐融,朱燕波,史穆然,虞晓含,史会梅[7](2019)在《无偿献血认知在献血行为与生命质量间的调节效应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无偿献血认知在献血行为与生命质量间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应用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和无偿献血认知问卷对839名全血献血者的生命质量和献血认知水平进行评估,献血行为以献血次数评价,采用多层回归分析献血认知在献血行为与生命质量关系间的调节效应。结果献血行为对生命质量的回归分析表明,献血行为可正向促进生理(b′=0.111,P<0.05)和心理(b′=0.099,P<0.05)领域的生命质量水平。进一步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献血认知在献血行为与生理领域生命质量间调节效应差异显着(交互项b′=-0.068,P<0.05),交互项系数为负表明:相比于高认知水平,低认知水平下献血者的生理领域(PCS)得分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提升更明显。献血认知在献血行为与心理领域生命质量间调节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交互项b′=-0.057,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认知的调节下,随着献血者的献血次数的增加,献血者的生命质量提升。当重复献血者将无偿献血固化为一种行为习惯时,献血认知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较初始时减弱。(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刘金平,韩玲,杨秋华,李国良[8](2018)在《南昌市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与意愿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南昌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情况与献血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扩大和稳定大学生献血队伍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对南昌市5所大学1045名大学生进行无偿献血认知与意愿调查。结果南昌市在校大学生的无偿献血率为20.86%,其中男生献血率为27.47%,女生献血率为15.54%,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与政策的平均知晓率为66.22%,其中献血者的知晓率为71.97%,未献血者的知晓率为64.70%,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奉献爱心、社会责任、献血有益健康是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前叁大原因。担心传染疾病、怀疑血站非法卖血牟利、身体条件不符合献血要求成为大学生未献血的前叁大原因。80%未献血的大学生表示"若符合献血条件愿意参加无偿献血"。93.36%的大学生选择物质或非物质性答谢,其中选择物质答谢者占58.79%,仅6.64%的大学生选择无需任何物质鼓励或答谢。结论南昌市在校大学生的无偿献血认知水平有较大提高,但认知不平衡、献血率较低。采供血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重点解疑答惑、消除大学生的误解和顾虑,给予适当激励措施。(本文来源于《实验与检验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钟冬福,李盛花,徐伟峰[9](2018)在《无偿献血者献血认知及动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阳江市无偿献血者献血认知及动机分析,为改善无偿献血管理策略,更好地服务于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推广无偿献血工作全面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阳江市中心血站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随机抽取24371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询问等多种方式,调查其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差异以及动机差异。结果: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以25~35岁年龄段(36.77%)的人为主,25~35岁年龄段的无偿献血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无论单次献血还是多次献血的献血者主要目的均为献爱心,分别占比34.12%与53.68%;但多次献血者献爱心比例显着高于单次献血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次献血者其目的单纯(主要为奉献爱心以及有益健康),是较为稳定的献血队伍。多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人数比例显着高于单次献血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少人对于献血可能造成身体影响认识有误,动机也多样化,认知、动机、态度会影响无偿献血的行为,加大对无偿献血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深化无偿献血安全知识教育能对无偿献血产生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22期)

李金丽,孟慧灵[10](2018)在《乌鲁木齐市街头适龄人群对无偿献血行为的认知和参与意愿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本市适龄献血人群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和参与意愿,以及他们是如何获取献血知识,为今后制定更加有效的宣传和招募计划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选取街头18—55周岁适龄献血人群,在手机上参与问卷答题,对有效问卷进行回收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89份,回收有效问卷550份,其中献血者340人(61.8%),未献血者210人(38.2%)。在献血者340人中,初次参与献血的人群年龄以18—25岁为主;初次献血的目的以帮助临床患者,让患者获得及时救助为主。在未献血者(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期刊2018-11-01)

献血认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献血健康教育对无偿献血认知度干预,提高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方法使用调查方法对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我献血站2100名献血人员调查,分别使用微信方法对献血知识干预,对比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对两组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在支持率中干预前为93.1%,干预以后为98.8%;献血体重的知晓度中干预前为54.9%,干预以后为68.7%;献血不可空腹干预前为64.6%,干预后为85.7%;献血间隔时间中干预前为61.5%,干预以后为86.1%;最大献血量知晓中干预前为71.2%,干预后为88.9%。在两组数据对比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微信方法宣传献血知识非常有效,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献血认知论文参考文献

[1].郭泽强,林健燕,周艳君,梁长威,陈悦.南宁市献血人群对登革热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9

[2].谢菁.浅议微信公众平台献血健康教育对无偿献血认知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张田勘.打消献血顾虑从科学认知血液开始[N].中国青年报.2019

[4].左超越,姚新,李翥峰.认知干预在高校学生初次献血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5].左超越.初次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的调查与分析[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

[6].郭泽强,林健燕,周艳君,梁长威,凌峰.献血者登革热认知及暴露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9

[7].王乐融,朱燕波,史穆然,虞晓含,史会梅.无偿献血认知在献血行为与生命质量间的调节效应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2019

[8].刘金平,韩玲,杨秋华,李国良.南昌市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与意愿调查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

[9].钟冬福,李盛花,徐伟峰.无偿献血者献血认知及动机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10].李金丽,孟慧灵.乌鲁木齐市街头适龄人群对无偿献血行为的认知和参与意愿调查分析[C].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18

标签:;  ;  ;  ;  

献血认知论文-郭泽强,林健燕,周艳君,梁长威,陈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