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治疗

高血压药物治疗

一、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陈慧青,罗建权,龚金玉,邢开,彭思银[1](2022)在《肠道菌群在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其中,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的重要治疗策略,一定程度提高了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了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存在密切关系,与抗高血压药物效果反应也存在显着相关性。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疾病机制的研究,并探讨了肠道菌群与常用一线降压药物治疗效果的关系,为改善高血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Writing committee of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 pathwa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2](2022)在《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文中提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45亿[1]。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2]。近年来,尽管高血压的治疗手段在诸多方面有了显着改善,如新药的上市、治疗方案的优化、疾病管理模式的改进等,但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仅有15.3%[1]。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需要更多群体的参与。

王佳芮,俞琼,艾超[3](2021)在《移动健康医疗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移动健康医疗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期刊数据库,收集有关移动健康医疗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的常规管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又采用移动健康设备辅助干预)。根据研究目的筛选文献后,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2 371例患者(研究组患者1 184例,对照组患者1 1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管理方式比较,应用移动健康医疗管理方式后,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76,95%CI=0.51~1.00,P <0.000 01);应用移动健康医疗管理3个月就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评分(SMD=0.94,95%CI=0.19~1.68,P=0.01),持续至12个月时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评分依然较高(SMD=0.96,95%CI=0.40~1.51,P=0.000 7),与常规管理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用移动健康医疗管理3个月时,患者收缩压降低最明显[MD=-7.63 mm Hg(1 mm Hg=0.133 k Pa),95%CI=-12.39~-2.86,P=0.002],至6个月时患者收缩压仍明显降低(MD=-5.55 mm Hg,95%CI=-7.68~-3.42,P <0.000 01)(但幅度小于3个月时),与常规管理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用移动健康医疗管理6个月时,患者舒张压降低最明显,与常规管理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36 mm Hg,95%CI=-5.11~-1.62,P=0.000 2)。患者血压降低趋势持续至应用移动健康医疗管理12个月时。结论:移动健康医疗管理对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和管理具有优势,可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叶鹏,谭兴,冷岳奇,王杨凯,王伟忠[4](2021)在《基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研究现状和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尽管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已经取得较好疗效,但仍存在不少药物耐受性等不同类型的顽固性高血压,而且高血压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因此,非药物治疗策略的深入研发与应用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交感神经系统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目前大多数高血压防治的非药物治疗技术主要通过靶向调节机体交感神经功能来实现,这些技术主要包括深部脑刺激、肾动脉神经射频消融术、中央髂动静脉吻合术、压力反射激活疗法、血管内压力反射放大疗法、颈动脉体切除术等。本综述重点对上述基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的应用现状和相关优缺点进行回顾总结,为高血压的有效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多重选择。

张旭[5](2021)在《临床药学在慢病高血压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临床药学在慢病高血压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慢病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药学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高血压药物用量认知、高血压药物服用方法认知、高血压药物治疗时间认知、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认知)评分、用药依从性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高血压药物用量认知、高血压药物服用方法认知、高血压药物治疗时间认知、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分别为(95.21±3.25)、(91.25±3.21)、(93.21±3.21)、(95.44±3.21)、(95.56±3.2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5.02±2.21)、(85.21±2.41)、(85.34±2.01)、(85.12±2.21)、(85.21±2.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应用在慢病高血压个体化治疗中,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对于高血压药物使用的认知度,提高治疗安全性。

梁瑶,周婧,吴新荣,王景浩,邱凯锋,杨敏[6](2021)在《抗高血压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广东地区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处方的不合理情况进行现况调查,为药师处方审核提供参考,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广东省153家医院2018年8-10月1 304张门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不合理处方进行审核,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1 304张不合理处方中女性[54.22%(707/1 304)]、老年[55.14%(719/1 304)]、高血压未分级[67.79%(884/1 304)]、有特殊合并疾病[66.41%(866/1 304)]患者处方比例较高。1 304张处方共开具降压药2 657种,出现频率最高的降压药为钙通道阻滞剂[31.37%(409/1 304)],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18.56%(242/1 304)]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17.33%(226/1 304)]。联合用药处方中二联用药最常见[38.73%(505/1 304)]。不合理用药类别前3位依次为用法及用量不适宜[28.45%(371/1 304)]、未遵照个体化给药原则[24.54%(320/1 304)]、联合用药不适宜[18.40%(240/1 304)]。不合理用药均随患者年龄、高血压严重程度、合并疾病数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处方医师和审方药师应重视各种降压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尤其是用法及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和重复给药等,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使用应注意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把握用药适应证。

杨孜,张为远[7](2021)在《管控妊娠期高血压产科医师不该局限在自我意识范畴内谈管控妊娠期高血压认知重点》文中认为管控妊娠期高血压, 产科医师不该局限在自我意识范畴内, 也不能生搬硬套非妊娠期血压管控模式, 而需要提升妊娠期高血压管控特色的认知水平。不忘记妊娠期血压管理特点, 加强对各类高血压的识别, 早期管理并动态监测, 掌握非药物性和药物性抗高血压治疗手段, 学会如何在中国选择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凡此种种, 都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减少重度高血压的发生、减少高血压疾患对母儿损害环环相扣之节点。

王雪莺[8](2021)在《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护理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高血压属于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显示,老年人如果长期患有高血压疾病,则会提高出现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疾病的发生率,且高血压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群发生死亡以及残疾的重要原因。然而,很多的高血压患者缺乏正确的用药观念,导致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合理应用高血压药物已经成为了广大高血压患者应当关注的重点。但是,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比较低,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本文综述了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护理进展,并针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供帮助。

胡安新,姚荣,刘旭杰,杜霞,徐冬梅[9](2021)在《145例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现状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现状,为科学管理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高血压患者145例,由临床药师对患者一般情况、疾病知识知晓度、药物治疗知识知晓度、用药依从性、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治疗等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疾病知识不理解者132例(91.0%);对药物治疗知识不理解者133例(91.7%);对用药依从性不理解者64例(44.1%)、较差49例(33.8%);知晓自己患高血压者145例(100.0%)、服药114例(78.6%)、控制2例(1.4%);符合一级预防人群阿司匹林使用率2.8%、他汀类药物使用率0;控制静息心率药物使用率6.9%。进行秩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年龄与用药依从性呈正相关(P <0.05);文化程度与药物治疗知识知晓度呈正相关(P <0.05); 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发现血压控制组疾病知识知晓度、药物治疗知识知晓度高于未控制组(P <0.05);服药组用药依从性优于未服药组,高血压病史、年龄大于未服药组(P <0.05)。结论:本研究入组患者规范化管理较差,提示应加大社区居民卫生健康教育;临床药师应以此为切入点加强患者及其临床治疗干预,使患者掌握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和技能,促进临床规范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压达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陈伟伟[10](2021)在《消除夜间血压管理盲区》文中研究表明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评估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及其波动特征的有利工具, 能够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病事件及死亡风险。通过ABPM检查, 有效识别诊室外时间段的血压异常, 检出夜间血压下降不足、晨峰高血压、清晨高血压、非勺型血压波动类型等病理状态, 并采取优化药物干预策略。有效管理夜间睡眠时间段的血压状态, 是高血压管理的新课题。本讲座从夜间睡眠状态血压监测的重要意义、ABPM应用指征和基于ABPM高血压个性化治疗三个角度做个简要阐述。

二、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肠道菌群在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肠道菌群对高血压的影响
2 肠道菌群与抗高血压药物[19-44]
    2.1 钙离子拮抗剂
        2.1.1 氨氯地平
        2.1.2 硝苯地平
    2.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
    2.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3.1 卡托普利
        2.3.2 贝那普利
        2.3.3 依那普利
    2.4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
3 总结

(2)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
2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解析
    2.1 入路径分析
    2.2 血压记录及相关临床评估
        2.2.1 血压水平的评估
        2.2.2 血压测量方法的评估
        2.2.3 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
        2.2.4 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
        2.2.5 评估家族病史和生活方式
    2.3 降压药治疗方案记录
    2.4 降压药治疗方案评估
        2.4.1 评估降压药疗效
        2.4.2 评估降压药品种的合理性
        2.4.3 评估既往降压药使用情况及切换
        2.4.4 评估降压药用法用量合理性
        2.4.5 评估有无用药禁忌
        2.4.6 评估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2.4.7 评估有无药物相互作用
        2.4.8 评估有无升高血压的药物
        2.4.9 评估用药经济性
        2.4.1 0 评估用药依从性
    2.5 高血压主要伴发疾病的药物治疗管理
        2.5.1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目标
        2.5.2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2.5.3 高血压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
    2.6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相关问题的发现及干预
        2.6.1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相关问题的发现与归类
        2.6.2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相关问题的干预措施
    2.7 高血压患者的药学指导和相关教育
        2.7.1 血压的监测
        2.7.2 降压药指导
        2.7.3 生活方式指导
    2.8 高血压患者的随访
        2.8.1随访主要内容
        2.8.2 随访时间间隔
        2.8.3 随访的形式

(3)移动健康医疗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与分析指标:
        1.1.5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与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与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药物治疗依从性:
        2.3.2 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亚组分析:
        2.3.3 收缩压:
        2.3.4 舒张压:
        2.3.5 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使患者成为治疗的主导者可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
    3.2 移动医疗技术协助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4)基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研究现状和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血压的神经调控机制
    1.1 高血压的中枢调控机制
    1.2 高血压的外周调控机制
2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2.1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2.2 肾动脉神经射频消融术(renal denervation, RDN)
    2.3 中央髂动静脉吻合术(central iliac arteriovenous anastomosis, cAVA)
    2.4 压力反射激活疗法(baroreflex activation therapy, BAT)
    2.5 血管内压力反射放大疗法(endovascular baroreflex amplification, EBA)
    2.6 颈动脉体切除术(carotid body ablation, CBA)
    2.7 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cular decompression, MVD)
    2.8 心脏神经调节疗法(cardiac neuromodulation therapy, CNT)
3 展望

(5)临床药学在慢病高血压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评分和用药依从性评分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6)抗高血压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处方审核评价流程
        1.2.3 高血压疾病类别和药物类别
        1.2.4 不合理用药评价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药物类别
    2.3 不合理用药类别
    2.4 不同患者不合理用药类别比较
3 讨论
    3.1 药品使用种类与联合用药分析
    3.2 处方不合理原因分析
        3.2.1 用法及用量不适宜
        3.2.2 未遵照个体化给药原则
        3.2.3 联合用药不适宜
        3.2.4 重复给药
        3.2.5遴选药品不适宜
        3.2.6 存在用药禁忌证或应慎用

(8)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
    1.1 现状
    1.2 影响因素
2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进展
    2.1 健康教育
    2.2 合理指导患者用药
        2.2.1 加强预防首剂综合征
        2.2.2 宜应用长效制剂抗高血压药物
        2.2.3 小剂量用药与联合用药
        2.2.4 睡前避免服用药物
3 高血压患者日常居家护理措施
    3.1 头痛护理
    3.2 避免患者受伤
4 结语

(9)145例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问卷设计和依据
        1.3.1 疾病知识知晓情况
        1.3.2 药物治疗知识知晓情况
        1.3.3 用药依从性情况
        1.3.4 心率达标管理情况
        1.3.5 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使用情况
        1.3.6 他汀类治疗药物使用情况
    1.4 指标定义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患者与用药依从性的关系
    2.3 患者与药物治疗知识知晓度的关系
    2.4 患者与疾病知识知晓度的关系
    2.5 患者与年龄、高血压病史的关系
    2.6 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
    2.7 他汀类治疗药物使用情况
    2.8 心率达标管理情况
    2.9 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情况
3 讨论
    3.1 疾病知识方面
    3.2 药物治疗知识方面
    3.3 用药依从性方面
    3.4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3.5 他汀类药物治疗
    3.6 患者心率达标管理
    3.7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方面

四、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肠道菌群在高血压及其药物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陈慧青,罗建权,龚金玉,邢开,彭思银. 中南药学, 2022(01)
  • [2]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管理路径专家共识[J]. Writing committee of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 pathwa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01)
  • [3]移动健康医疗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系统评价[J]. 王佳芮,俞琼,艾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12)
  • [4]基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研究现状和进展[J]. 叶鹏,谭兴,冷岳奇,王杨凯,王伟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12)
  • [5]临床药学在慢病高血压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张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21(34)
  • [6]抗高血压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 梁瑶,周婧,吴新荣,王景浩,邱凯锋,杨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21(22)
  • [7]管控妊娠期高血压产科医师不该局限在自我意识范畴内谈管控妊娠期高血压认知重点[J]. 杨孜,张为远.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11)
  • [8]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护理进展[J]. 王雪莺.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11)
  • [9]145例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 胡安新,姚荣,刘旭杰,杜霞,徐冬梅.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1(11)
  • [10]消除夜间血压管理盲区[J]. 陈伟伟.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1(05)

标签:;  ;  ;  ;  ;  

高血压药物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