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均衡论文-张敬涛,陈江行

配送均衡论文-张敬涛,陈江行

导读:本文包含了配送均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配送中心选址,K-means算法,整数规划

配送均衡论文文献综述

张敬涛,陈江行[1](2019)在《考虑流量均衡的多配送中心选址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文章主要研究考虑流量均衡的多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由此更好地处理物流选址中的实际需求。除去经典选址问题中对于距离因素的考量,纳入了对于配送中心之间物流流量均衡因素的考虑,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带约束的改进K-means聚类算法来求解该问题,最后采用当地企业的实际数据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并对比分析了与经典聚类算法的不同之处。(本文来源于《物流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马汉武,钟超生[2](2019)在《基于超网络的电商前端配送均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商平台前端客户配送问题,运用超网络理论构建最优目标模型,利用变分不等式,求解最优目标解,并对基于前端配送网络下整体均衡的最优解进行了存在性及唯一性验证,通过算例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且与传统配送模型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电商前端配送优化的条件下,各配送主体的经济效益都将进一步提升,前端品牌商的最优走货量与中间商的最优走货价格都将得到优化,终端电商平台的安全入仓率也将进一步提升。此研究为各电商平台前端配送网络整合、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对相关主体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物流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陈义友[3](2018)在《基于顾客选择均衡的末端配送选址与定价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但同时也增加了快递末端配送压力。在“互联网+”背景下,顾客要求快递配送实现个性化和多样化,而传统单一的送货上门配送模式无法解决末端配送效率低、成本高、顾客满意度低等问题。对此,设计合理的自提服务、改善送货上门服务质量,形成多元化的末端配送服务体系是整个快递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快递末端配送作为直接与最终顾客接触的唯一环节,逐渐成为影响消费者网购体验的关键因素。面对不同的配送模式,顾客常表现出有限理性的选择行为,或依赖传统的送货上门模式,或选择单一的自提模式,或选择多种配送模式。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末端配送模式和顾客取货决策行为。接着从有限理性顾客出发,研究了末端配送模式选择中考虑不同顾客选择行为的随机反应均衡问题,探讨了两种顾客选择均衡。最后针对不同决策企业,研究了考虑不同选择均衡行为的自提点选址和送货上门定价问题,以期改善顾客对现有配送服务的体验,解决快递末端配送瓶颈。首先,分析了末端配送模式和顾客取货决策行为。通过文献梳理和实际调研等方式,提出了送货上门和自提模式的分类标准,揭示了现有配送模式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不同配送模式的适用范围。同时,从顾客需求特征、决策影响因素和决策过程分析了顾客的取货决策行为,揭示了顾客在决策过程中,并非是完全理性人,具有决策偏差,表现出随机选择的有限理性行为。其次,研究了考虑不同顾客选择行为的随机反应均衡问题。针对不同配送模式存在相关性问题,以顾客选择送货上门、有人值守自提及无人值守自提模式为例,将送货上门模拟成M/D/1排队系统,自提点模拟成不同M/M/K/K排队系统,采用NL模型计算自提模式的效用函数,构建了叁种配送模式的顾客选择模型,证明了末端配送系统存在基于NL模型的随机反应均衡(Nested Logit-Quantal Response Equilibrium,NL-QRE)且均衡唯一。针对顾客对送货上门存在依赖性问题,以顾客选择有人值守自提、无人值守自提模式为例,将自提点模拟成不同排队系统,采用前景理论修正自提模式的效用函数,构建了两种自提模式的顾客选择模型,证明了自提服务系统存在基于前景理论的随机反应均衡(Prospect Theory-Quantal Response Equilibrium,PT-QRE)且均衡唯一,并从理论上对比分析了有限理性PT-QRE和完全理性选择均衡的差异性。数值实验验证了选择均衡模型的正确性,揭示了顾客理性程度和顾客对送货上门的依赖程度影响末端配送模式的设计。再次,研究了基于顾客选择均衡的自提点选址问题。在探讨顾客随机选择行为和最优选择行为是否对自提点选址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为提高自提点运行效率和效益,考虑顾客选择有人值守自提模式、无人值守自提模式、送货上门模式时存在无法准确评估送货上门等待效用或自提损失效用的有限理性行为,构建了基于NL-QRE的自提点多目标选址模型,设计了改进的NSGA-II,并与加权法和理想点做比较。为满足配送企业和顾客两个决策主体不同利益,考虑顾客选择自提点接受服务时对送货上门存在参考依赖和缺乏准确计算能力评估自提模式损失价值的有限理性行为,构建了基于PT-QRE的自提点选址双层规划模型,设计了融合NSGA-II和免疫算法的双层迭代算法。算例结果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揭示了顾客有限理性行为、送货上门价格影响企业自提点网络的运行效率和效益。最后,研究了基于顾客选择均衡的送货上门定价问题。面对免运费自提服务企业的激烈竞争,为提高送货上门企业的收益,考虑顾客包裹被自提点拒绝的情形,建立了多种配送模式互相影响下的送货上门定价模型。针对基于NLQRE的送货上门定价模型,设计了投影梯度法、遗传算法和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局部搜索算法进行求解,算例结果揭示了不同类型顾客的送货上门定价策略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基于PT-QRE的送货上门定价模型,设计了改进投影梯度法求解,并与遗传算法、多起点局部搜索算法作比较,算例结果揭示了QRE和PT-QRE影响送货上门模式的定价策略,企业需明确顾客对送货上门依赖程度和顾客理性程度。(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20)

孙丽君,石海洋,胡祥培[4](2018)在《考虑司机工作量均衡的成品油配送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考虑司机工作量均衡的成品油配送方案优化问题,引入公平理论中社会比较的思想,客观上实现了司机工作量的均衡性度量,进而构建了考虑司机工作量均衡的成品油配送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表达的问题集多车舱,多油品,多路径,多目标等特点于一身,为了求解这一难题,提出一种新型的Split-Assign算法对第二代非支配快速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进行了改进.最后,基于实际数据完成了数据实验与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此研究可以为成品油配送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对于实际中有较高工作量均衡性要求的类似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3期)

石海洋[5](2017)在《考虑司机工作量均衡的成品油配送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人口和汽车大国,中国成品油需求量巨大且逐年上升。日益繁重的成品油配送任务与油罐车司机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不仅增加了司机超负荷工作和疲劳驾驶的风险,而且进一步造成了司机工作量分配与薪酬分配的不对等、离职率高、心理失衡等问题。司机不良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不但影响配送任务完成的效率,而且直接威胁到社会公共安全,甚至引发车毁人亡的惨剧。因此,考虑成品油配送中司机工作量的均衡是当前中国成品油配送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均衡司机工作量的成品油配送问题可抽象为一类特殊的车辆路径规划问题,其与考虑路线均衡的车辆路径规划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Route Balancing,VRPRB)十分相似,但还兼具传统成品油配送问题(The Petrol Station Replenishment Problem)和多路径车辆路径规划问题(Multi-Trip Vehicle Routing Problem,MTVRP)的特点。此外,研究问题在以NP难题着称的VRP问题的基础上,又具有多车舱、多油品、多路径、多目标等许多更复杂的特点,给问题求解带来相当大的挑战。针对该问题的特点和难点,本文开展了以下四方面的研究工作:(1)考虑均衡司机工作量的成品油配送问题分析。首先对问题的背景进行了阐述,接着对问题多车舱、多油品、多路径、多目标特点和求解复杂性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最后简述了问题的总体解决思路。(2)考虑均衡司机工作量的成品油配送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通过引入公平理论中社会比较的思想,构建了司机工作量相对均衡系数模型,实现了对司机工作量的合理度量。以配送总成本及司机工作量相对均衡系数差和为优化目标,构建了考虑均衡司机工作量的成品油配送的多目标优化模型。(3)多目标启发式算法的设计。基于求解多目标问题较为有效的第二代非支配快速排序遗传算法,针对问题的新特征对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Split_Assign两阶段算法用于路径的生成与指派,并通过两种策略提升了算法的求解效率。(4)实例分析与应用研究。通过实际调研构造了算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本研究可以为实际成品油配送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对于类似物流配送问题或其它有工作量均衡性要求的实际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借鉴。研究成果丰富了多学科交叉下的车辆路径优化理论,对如何在调度系统中考虑人的行为因素等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陈义友,张锦,曾倩[6](2016)在《不同主体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选择均衡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刻画顾客和企业在选择自提服务和送货上门服务的差异性,研究了不同主体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选择均衡问题.将自提点和送货上门模拟成M/M/1/1和M/D/1排队系统,从顾客期望效用和企业期望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分别构建了有限理性顾客和完全理性企业的配送服务选择均衡模型.基于博弈论,分别证明了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系统存在Logit均衡和Wardrop均衡,且均衡唯一.数值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揭示顾客和企业在配送服务选择上存在较大差距,且运费和顾客有限理性程度是影响均衡、顾客效用及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6年03期)

张燕[7](2016)在《业务量均衡约束下的配送中心最大覆盖选址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送中心作为物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址问题也在整个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选址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虽然,物流应用者及研究工作者从多角度对物流领域进行了推进,然而因研究或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同分歧,导致各种方法依然并未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业务量均衡约束下的最大覆盖选址模型以及优化算法,在该方法中,配送中心被设置有效的业务量上下限约束,超过业务量上限的配送中心可以进行合理的拆分,而少于业务量下限的配送中心可以进行合并,有效的避免出现配送中心内部管理混乱或者配送中心管理成本大于物流成本的现象,这样,就可以在保持各个配送中心的业务量均衡的前提下最大化覆盖区域的总节点或者业务量。此方法不仅能解决小、中规模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更适合在大规模选址问题上进行推广应用。并且在企业减少成本、降低风险中的作用突出。本文的主要工作:(1)介绍配送中心相关概念、选址原则、选址影响因素及选址方法等基本问题,重点介绍了学者提出的覆盖选址方法的优缺点。(2)建立一个能够获得在理想情况下的配送中心上下限模型,从而计算出各个配送中心业务量的理想上下限取值,这样决策者或管理者就可以据此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调整。(3)针对物流选址问题中的选址位置,个数,管辖范围,规模,覆盖半径内及管辖范围内工作量的上下限,工作量的均衡化等的设置问题,提出了基于交通网络实际布局的且适合不同领域应用的基于最大覆盖业务的模型及其相关算法。(4)考虑到模型方法的推广化应用,将此方法应用于呼和浩特二环以内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中,将结果与现实作对比,从而检验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彭丽[8](2016)在《汽车装配车间物流配送的均衡性规划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装配车间作为典型的流水式车间,其装配过程复杂,零件需求量大,零部件物流配送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供应链体系的整体性能表现。物流均衡化是物流系统良性运作的关键所在,零部件的均衡配送可以提高设备和人等要素的利用率,降低仓储成本,减少管理成本和损失,保证作业质量和安全生产。本文以汽车物流企业为背景,从物流配送系统的基本理论出发,综合运用仿真实验分析和数学建模的方法,提出汽车零部件物流均衡性优化的解决方案。针对入厂物流,本文提出了零件分类以及按Kitting、Kanban和Line stocking叁种不同模式备货配送的策略,并根据零件分类中通用率参数以及备货时间切割参数的不同设计备选实验方案。以仓库积压量、中转仓库和线边仓库物流均衡性、车辆排队队长以及车辆运输趟次作为评估指标进行实验分析,选出最优方案以实现入厂物流作业的均衡。针对线边物流,本文建立了以各线边区域物流量均衡和线边理货员工作负荷均衡为目标的数学模型,通过理想点法将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出最佳线边区域划分方案,实现线边物流的均衡性同时平衡了人力负荷。最后,文章通过Simio软件构建了物流配送系统的仿真模型,在仿真中对备选方案进行实验,依据各项评估指标对备选方案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评分后选出最优方案;并对线边物流优化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分析。最终将整体优化方案与原始情况对比,分析物流系统的均衡性优化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刘航[9](2016)在《基于物流均衡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城市贸易额逐年增加,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构建合理的高效运转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对城市经济的良好发展意义重大。着眼于国家发展的角度,随着物资生产需求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物流配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显着增加、配送产品的品种和批量多样化、物流配送需求点相对较分散,配送质量与配送时间因素的联系越发紧密,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既要满足分散的配送需求点的需求,又要节省配送供给方的配送成本,进行集成共同配送,这就需要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规划。就目前情况来看,城市物流配送的供给和需求在数量、时间和结构上都很难达到平衡,我国现有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已经很难满足城市物流配送的需求,因此,从城市角度出发,找到物流配送在数量、时间和结构上的平衡;设计合理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缩短配送周期;使供应链更好的链接;降低物流成本;构建供需均衡的高端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宏观角度来看,合理构建均衡的高端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对于发展城市的经济,提高城市的运输及仓储能力,促进城市的物流绿色化发展以及城市物流系统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在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的同时,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系统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大数据等方法技术,基于供应链上下游各个环节上的供给与需求在数量、结构和时间上达到平衡的物流均衡理论,构建集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平台、城市物流配送信息平台以及城市物流配送策划调控平台于一体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有针对性的研究设计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的功能结构、总体架构及运行机制,实现配送体系的高端化、集成化,构建出由策划调控层、监督测评层、业务布局层组成的叁层结构、高端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6-02-29)

徐剑,刘航,于福娟,罗晴[10](2016)在《基于物流均衡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合理高效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对于提高城市运输能力、整合城市运输及仓储资源、建设现代化城市物流系统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基于供应链上下游各个环节上的供给与需求在数量、结构和时间上达到平衡的物流均衡理论,有针对性的研究设计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功能结构、总体架构及运行机制,实现配送体系的高端化、集成化,构建出由策划调控层、监督测评层、业务布局层组成的叁层结构、高端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本文来源于《物流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配送均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电商平台前端客户配送问题,运用超网络理论构建最优目标模型,利用变分不等式,求解最优目标解,并对基于前端配送网络下整体均衡的最优解进行了存在性及唯一性验证,通过算例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且与传统配送模型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电商前端配送优化的条件下,各配送主体的经济效益都将进一步提升,前端品牌商的最优走货量与中间商的最优走货价格都将得到优化,终端电商平台的安全入仓率也将进一步提升。此研究为各电商平台前端配送网络整合、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对相关主体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送均衡论文参考文献

[1].张敬涛,陈江行.考虑流量均衡的多配送中心选址优化方法[J].物流科技.2019

[2].马汉武,钟超生.基于超网络的电商前端配送均衡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19

[3].陈义友.基于顾客选择均衡的末端配送选址与定价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4].孙丽君,石海洋,胡祥培.考虑司机工作量均衡的成品油配送优化[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8

[5].石海洋.考虑司机工作量均衡的成品油配送优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6].陈义友,张锦,曾倩.不同主体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选择均衡问题[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6

[7].张燕.业务量均衡约束下的配送中心最大覆盖选址问题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

[8].彭丽.汽车装配车间物流配送的均衡性规划方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9].刘航.基于物流均衡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规划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

[10].徐剑,刘航,于福娟,罗晴.基于物流均衡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设计[J].物流科技.2016

标签:;  ;  ;  

配送均衡论文-张敬涛,陈江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