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分析论文-李世喆

车身结构分析论文-李世喆

导读:本文包含了车身结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承载式客车,车身骨架,结构

车身结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世喆[1](2018)在《承载式客车车身骨架尾部结构分析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行业也呈现出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作为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客车,其车身的设计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本文就承载式客车车身骨架尾部的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其加以改进和创新。(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8年09期)

金意航[2](2018)在《车身高强钢梁件冲压凸模结构分析及拓扑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汽车工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车身安全与油耗往往成为消费者选择一款汽车的关键考察目标。于是,这些需求成为了促使汽车研发单位与生产商开发强度更好、质量更轻的车身的动力。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各种合金材料不断被开发出来,高强钢材料与铝合金材料成为了厂家的首选目标。首当其冲的就是高强钢板材,由于其价格相较铝合金更低,对于中小型的车企而言,能更有效的权衡成本与性能。于是,高强钢零件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在车身结构上。这样的趋势使得冲压工艺以及模具设计的重心从普板转移到了高强钢板上来,虽然随着多年的发展,高强钢板冲压工艺水平得到了和大程度的提高,工艺技术越来越成熟,但当前所采用的模具设计技术还是沿用的普板设计思路。高强钢顾名思义是具有比一般钢材强度更高的钢铁材料,因其具有更高的屈服、抗拉强度,使得在冲压过程中产生了较普通材质高处许多的成形力以及不确定性,这些性质会导致模具自身有更大的结构风险。因此开发针对于高强钢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变得非常重要,在未来的冲压模具市场中能够以更合适的研究出更合理的模具结构成为了模具供应商的开发重点。本文以两种不同类型的高强钢梁件的冲压凸模为研究对象,在验证了零件冲压工艺的合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模具结构的力学分析,结合结构拓扑优化技术,对凸模的结构进行重构设计,优化后的模具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减重,同时均提高了自身的刚性。并且优化后的模型通过了高频次冲压载荷下的疲劳验证,证明优化结构的合理性以及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在高强钢梁件冲压凸模的优化结构基础上,结合了板件自身以及冲压工艺的特点,指出了这类狭长形的冲压凸模在优化设计时应当有针对性的决定结构加强的方向,得到了针对这类零件冲压凸模的全新设计思路。这些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强刚冲压模具在工程应用的设计中起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20)

赵广,麻桂艳,汤涌[3](2018)在《基于扭转模态的某白车身结构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车身扭转模态是评价白车身性能的重要指标,是控制汽车NVH性能的关键指标。文章采用CAE仿真分析方法,在项目初期对白车身扭转模态进行计算,通过对振型的分析,查找出导致白车身扭转模态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全景天窗开口大,结构薄弱。通过对全景天窗骨架结构刚度的优化,提升了白车身扭转模态。(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赖宗辉,顾力强,张勇[4](2017)在《纯电动客车车身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HyperMesh软件中建立了一款12米长的纯电动公交客车车身骨架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多种典型工况下的结构分析。根据结构分析的结果,找出了车身骨架结构设计的不足,对于纯电动客车车身骨架中的部分结构进行改进优化设计。通过对改进后的车身骨架进行结构分析并与原方案进行对比,验证了结构优化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传动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刘君[5](2017)在《基于侧翻安全性的中型客车车身骨架结构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客车作为城市市区及城际之间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具有载客量大,单位运输成本低的特点,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客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客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客车发生侧翻事故造成“群死群伤”的事件时有发生,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因此,开展客车侧翻安全性研究对保护乘员、减少交通事故伤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提高客车侧翻安全性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中型客车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静态特性及模态分析研究。在静态特性研究中,采用垂直弯曲和极限扭转两种典型工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客车车身骨架在两种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均在车身材料Q235许用应力范围内,最大位移较小,满足要求。在模态研究中,采用自由模态形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具破坏性的低阶频率中,客车车身骨架的自由模态不在发动机等可能引起共振的频率范围内,满足要求。(2)基于侧翻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建立了客车侧翻仿真模型,提出了采用观察法、评估角θ法、碰撞力法相结合的生存空间新的评价方法。通过对文中模型的分析,探讨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形式,既可以确定生存空间的入侵时间及入侵量最大时间,又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来判定仿真过程的准确性。(3)针对客车模型侧翻过程中变形过大问题,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案和材料改进方案。在结构改进方案中,采用了封闭环设计、截面尺寸变换等方法对骨架主要受力件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车身骨架变形减小,生存空间并未受到侵入,且侧围立柱与生存空间之间最小间隙约32mm,满足要求。在材料改进方案中,采用泡沫铝填充方法,通过静力学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增加等质量的情况下,泡沫铝填充对薄壁管抗弯性能增强效果明显优于增厚构件。(4)基于结构改进后的客车模型,进行了多目标优化。以左右侧围骨架及顶盖横梁厚度为变量,改动构件质量及立柱距生存空间最小间距为目标,进行多目标优化。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取一组最优解,以达到轻量化及强度匹配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10)

韩红阳,陈有松,徐颖,王树英[6](2017)在《非承载式SUV白车身结构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全新开发的SUV非承载式车身为研究对象,建立V91车身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为使车身1阶模态满足目标值要求,对车身进行灵敏度分析和截面刚度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经过优化,车身的1阶弯曲模态提升7.8%,1阶扭转模态提升25.7%.研究结果可为企业研发非承载式SUV车身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期刊2017年02期)

邹缘良[7](2017)在《某SUV白车身结构分析与轻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车身作为汽车的重要总成之一,其重量约占整车的30%~40%,空载行驶时,约70%的燃油消耗在车身重量上,因此,减轻白车身重量会对整车轻量化起到相当巨大贡献。白车身结构轻量化研究必须保证车身满足各项结构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优化设计方法,提高零件材料的利用率,达到车身轻量化的目的。本文结合轻量化优化理论与企业工程实际,以某国产SUV白车身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车身结构的静动态刚度、多工况强度和局部结构强度等性能,以零部件板厚为变量,对车身进行多目标轻量化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白车身有限元建模。以白车身叁维数据为基础,首先将整个车身划分成多个分总成,详细介绍各分总成的建模规范,然后将各分总成装配起来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系统总结出一套白车身建模流程。(2)车身结构性能有限元分析。依据企业对车身整体结构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规范,对已建好的白车身有限元模型依次进行车身弯曲刚度、扭转刚度、低频固有模态、多工况强度和顶盖抗凹性能分析,并对车身强度不足的区域进行优化。(3)车身灵敏度分析。结合生产制造的可行性,选出白车身中有降重潜力的92个部件,分别进行质量、模态和刚度灵敏度分析,选出板厚对性能影响较大的零部件来优化车身结构性能,然后引入相对灵敏度概念,计算出模态对质量,刚度对质量的相对灵敏度,选出对性能影响较小,对车身减重贡献较大的零部件用于车身轻量化优化。(4)车身多目标轻量化研究。以灵敏度计算选出的12个用于增强车身弯曲刚度和33个用于车身轻量化的零部件厚度作为设计变量,车身扭转刚度、一阶扭转模态和一阶弯曲模态为约束条件,白车身重量最轻和弯曲刚度最大为设计目标进行多目标轻量化分析,采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车身进行直接优化,以质量最小为侧重点选出非劣解前沿的最优解。通过车身模态、刚度和强度性能验证轻量化方案的可行性,最终使车身减重9.27kg。(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7-03-24)

顾金伟[8](2017)在《一类大型薄壁杆件装配体有限元快速精确建模研究及其在车身结构分析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大型薄壁杆件装配体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在保证建模精度的基础上需要提高其建模效率。针对建模过程中网格单元难以分区域自动疏密划分和刚性连接关系难以快速精确确立等问题,本文对薄壁杆件连接区域自动分割和网格节点间刚性连接关系精确构建进行了研究,并将精确构建方法应用到车身有限元模型构建及其轻量化设计当中。第一章针对以车身骨架为代表的一类大型薄壁杆件装配体,总结了这类装配体的结构特点和有限元建模的难点,综述了有限元快速精确建模、网格离散点集匹配以及复杂车身轻量化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框架。第二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硬点映射的薄壁杆件装配体连接区域分割方法,通过在端面硬点建立包围盒,识别出需要与杆件端面建立连接关系的中面;基于端面硬点在相邻杆件中面边界上的多次映射,自动分割了杆件间的直接连接区域,识别了杆件间的间接连接区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网格单元分区域变尺寸自动划分,在保证网格模型精度的同时提高了建模效率。第叁章针对相似区域刚性连接关系的构建问题,提出了线轮廓和面区域的点集匹配连接方法,根据面对关系和硬点的对应关系,对线轮廓节点顺序匹配,面轮廓节点搜索匹配,实现了相似区域刚性连接关系的快速精确构建;针对非相似区域刚性连接关系的构建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节点寻优匹配方法,考虑了网格节点的疏密特性,对疏密节点采用不同的距离约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非相似区域刚性连接关系的快速精确构建。第四章分析了车身骨架在满载和空载情况下的应力分布及变形,比较了蒙皮结构对车身骨架模态性能的影响并评价了车身的模态性能。在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的基础上,以部分杆件的厚度为优化对象,一阶频率最大为目标,满载最大应力和车身质量为约束,在提升车身强度性能和动态性能的同时实现了整车的轻量化设计。第五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2-01)

蔡卫江,郑再象,徐向阳,陈祥忠,王凯强[9](2016)在《基于hyperworks的校车车身骨架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某型校车车身骨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下车身的强度、刚度和低阶模态,找到了车身的结构薄弱处。分析结果显示,车身骨架最大应力主要分布在仪表盘骨架下方,其余部位应力值较低,符合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刘志山[10](2016)在《电动客车车身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能源、环境与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矛盾的日益突出,纯电动客车已经成为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在电动客车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动力电池能量普遍比较低与用户想获得较长的续驶里程的矛盾。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实现电动客车车身的轻量化是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本文利用HyperWorks有限元软件平台,对电动客车进行有限元建模以及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通过在弯曲工况、紧急制动工况、急转弯工况和扭转工况下的静态分析,考察车身的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要求;对车身结构进行模态分析,计算自由模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预测车身结构的动态性能。本文在研究整车有限元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完成具有较高工程应用价值的电动客车静态分析有限元模型。对所建立的电动客车车身有限元模型进行车身模态分析,分析仿真计算结果,预测电动客车车身结构的动态性能,为后续基于有限元模型的车身强度分析和轻量化优化设计提供设计基础。完成电动客车车身在弯曲工况、紧急制动工况、急转弯工况和扭转工况下加载与边界条件创建,进行有限元分析,完成车身静态刚度验证,判断电动客车车身的强度刚度是否在许用范围之内。本文完成了电动客车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通过对影响车身动静态刚度性能的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识别出了对车身刚度影响较大的关键部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设置相应的设计变量、响应、目标函数和设计约束等,实现基于多重约束的车身轻量化设计,达到降低车身质量并提高车身动态性能的目的。以车身质量为目标函数,各工况下的应力和模态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车身骨架主要杆件的厚度为设计变量,对电动客车车身进行轻量化分析,在满足整车强度、刚度和车身低阶固有频率的要求下,使车身质量降低。(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车身结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汽车工业不断发展的今天,车身安全与油耗往往成为消费者选择一款汽车的关键考察目标。于是,这些需求成为了促使汽车研发单位与生产商开发强度更好、质量更轻的车身的动力。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各种合金材料不断被开发出来,高强钢材料与铝合金材料成为了厂家的首选目标。首当其冲的就是高强钢板材,由于其价格相较铝合金更低,对于中小型的车企而言,能更有效的权衡成本与性能。于是,高强钢零件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在车身结构上。这样的趋势使得冲压工艺以及模具设计的重心从普板转移到了高强钢板上来,虽然随着多年的发展,高强钢板冲压工艺水平得到了和大程度的提高,工艺技术越来越成熟,但当前所采用的模具设计技术还是沿用的普板设计思路。高强钢顾名思义是具有比一般钢材强度更高的钢铁材料,因其具有更高的屈服、抗拉强度,使得在冲压过程中产生了较普通材质高处许多的成形力以及不确定性,这些性质会导致模具自身有更大的结构风险。因此开发针对于高强钢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变得非常重要,在未来的冲压模具市场中能够以更合适的研究出更合理的模具结构成为了模具供应商的开发重点。本文以两种不同类型的高强钢梁件的冲压凸模为研究对象,在验证了零件冲压工艺的合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模具结构的力学分析,结合结构拓扑优化技术,对凸模的结构进行重构设计,优化后的模具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减重,同时均提高了自身的刚性。并且优化后的模型通过了高频次冲压载荷下的疲劳验证,证明优化结构的合理性以及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在高强钢梁件冲压凸模的优化结构基础上,结合了板件自身以及冲压工艺的特点,指出了这类狭长形的冲压凸模在优化设计时应当有针对性的决定结构加强的方向,得到了针对这类零件冲压凸模的全新设计思路。这些优化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强刚冲压模具在工程应用的设计中起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身结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世喆.承载式客车车身骨架尾部结构分析与改进[J].时代汽车.2018

[2].金意航.车身高强钢梁件冲压凸模结构分析及拓扑优化[D].湖南大学.2018

[3].赵广,麻桂艳,汤涌.基于扭转模态的某白车身结构分析与优化[J].汽车实用技术.2018

[4].赖宗辉,顾力强,张勇.纯电动客车车身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J].传动技术.2017

[5].刘君.基于侧翻安全性的中型客车车身骨架结构分析与优化[D].湖南大学.2017

[6].韩红阳,陈有松,徐颖,王树英.非承载式SUV白车身结构分析及优化[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7

[7].邹缘良.某SUV白车身结构分析与轻量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7

[8].顾金伟.一类大型薄壁杆件装配体有限元快速精确建模研究及其在车身结构分析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7

[9].蔡卫江,郑再象,徐向阳,陈祥忠,王凯强.基于hyperworks的校车车身骨架结构分析[J].农业装备技术.2016

[10].刘志山.电动客车车身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标签:;  ;  ;  

车身结构分析论文-李世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