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波束论文-马凯,王平波,代振

可控波束论文-马凯,王平波,代振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控波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适应波束形成,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MVDR),低旁瓣,虚拟干扰

可控波束论文文献综述

马凯,王平波,代振[1](2019)在《一种旁瓣级可控的MVDR波束形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的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 MVDR)波束形成方法存在的旁瓣较高且抑制干扰性能不稳健的情况,提出一种旁瓣级可控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在MVDR基础上进行峰值搜索,将获得的峰值点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取次大值作为最高旁瓣的值,将得到的最高旁瓣值与期望旁瓣值比较,在其方位添加虚拟干扰加以抑制,从而得到新的波束图。再对新的波束图进行峰值搜索,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经过有限次迭代以达到期望旁瓣值。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均匀线阵基础上该算法能够将旁瓣控制到期望旁瓣级以下且比较稳健。(本文来源于《声学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范逸风,杨天杨,曹军,田密,韩婷婷[2](2019)在《基于可控超材料透镜的波束扫描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控超材料的波束扫描天线系统,采用数字编码的超材料透镜结合空间相位调制和二次辐射功能为一体,不需要复杂的移相和控制系统,同时保留了相控阵天线诸多功能。(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5-19)

李建瀛[3](2018)在《可控副瓣的赋形波束阵列天线综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阵列天线的波束赋形综合方法是一个比较传统问题,也是阵列天线设计师一直关注的研究热点。最经典的综合算法如切比雪夫综合、泰勒综合、Woodward-Lawson综合等,其它还有如采用各种优化技术实现的综合算法。本报告介绍的综合算法以波束扫描技术为基础,结合泰勒综合(或切比雪夫综合)可以压低波束副瓣的特点,对赋形波束进行综合。这种综合方法的理论清晰公式简洁,它可以在控制波束旁瓣电平的情况下实现波束赋形综合。报告中介绍了利用新提出的综合算法对余割平方波束、扇形波束、叁维任意波束的综合。(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5-06)

王浩,牛雪杰,南冰,李平[4](2017)在《一种新的波束可控阵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臂圆极化平面螺旋天线单元的新型波束控制阵列。其馈电结果为等幅同相馈电网络,通过控制阵列中螺旋单元的不同旋转角度,能实现阵列单元之间的相位差,从而实现阵列不同波束的切换。仿真设计了128元的圆极化螺旋天线阵列,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考虑到该波束控制阵列不需要移相器和PIN二极管等电子元件,大大降低了阵列制造成本,因此可以预见,通过进一步完善阵列结构,该种波束控制阵列将具有很大的市场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7-10-16)

陈苏婷,张伟[5](2016)在《基于SRV-CLS的稳健可控频率不变波束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频率不变波束形成器在宽带阵列信号处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经典的频率不变波束形成器的设计方法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中麦克风通道间存在的失配误差,导致波束形成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频率不变性能变差。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RV-CLS的稳健可控频率不变波束形成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基于SRV-CLS的频率不变波束形成器设计方法与宽带波束形成稳健算法的思想相结合,将麦克风特性的统计信息作为稳健因子加入代价函数中,有效克服了因麦克风通道间存在失配误差而引起的波束形成器性能变差,保证了在波束形成器在工作频带内的频率不变性良好,并且适用于任意阵列结构和具有任意主瓣形状的宽带波束形成器设计。(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张书瑞,马晓峰,盛卫星,韩玉兵,张仁李[6](2016)在《零陷可控的低旁瓣频率不变宽带波束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本的傅里叶变换频率不变波束形成器(frequency invariant beamforming,FIB)的基础上,提出了快速可控零陷低旁瓣宽带FIB优化方法,该方法将固定角度方向图零陷约束和等波纹原型滤波器加入FIB的设计,实现了零陷可控的低旁瓣FIB。同时,还开展了FIB抽头系数的稀疏优化,有效的降低了算法实现的运算量。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的方法在一维均匀线阵和二维均匀面阵上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章康宁,王星稚,刘康,高志华,孙科学[7](2015)在《基于可控波束响应的球形传声器阵列定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球形传声器阵列因其完全对称的结构,可在叁维空间内实现有效的声源定位。文章重点关注基于球谐函数展开的可控波束响应算法,推导了算法的实现流程,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可控波束响应算法的性能。建立了包含8个传声器单元的实验系统,其中球形结构在8个单元的条件下可以视为立方结构,通过低阶球谐展开实验验证了可控波束算法的性能。在视听室的实验结果充分验证了定位算法的有效性,定位误差小于10°。(本文来源于《声学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张功国,田海燕[8](2014)在《基于平面弯折偶极子结构的波束可控天线(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因发射/接收天线相对位置变化而引起的信号衰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平面弯折偶极子结构的波束可控天线。该天线由6个独立的弯折偶极子辐射片与位于中心的反射片组成。通过改变馈源的位置,实现天线360°范围内的辐射方向图控制。位于中心较长的金属贴片实现电磁波的反射,增强天线特定方向的有效辐射。仿真及测试结果表明,天线工作频段为1.92~2.10 GHz,辐射前后比达到24 dBi。6个可控辐射方向的3 dB辐射角为120°。仿真和测试结果比较吻合,该天线满足通信系统要求。(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孙为昭,徐国兵[9](2013)在《基于EBG单层波束可控天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EBG结构的波束可控天线。对加载了EBG结构的天线进行了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天线的工作频率在12.2GHz时,波束指向为37°增益为6.79dB。将EBG放置在相反方向,天线的波束指向-37°增益为6.45dB。该天线为进一步研究波束可重构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5-21)

段磊,赵伟,亓东,李晓[10](2013)在《共口径波束可控双缝隙耦合微带天线阵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波束倾角可控天线的小型化和低成本,设计了宽频带双缝隙耦合矩形微带天线单元,组成1×8元线阵,采用2套基于Wilkinson不等功分器的馈电网络实现切比雪夫的幅度分布。具有不同相位差的2套馈电网络,通过不同的缝隙耦合对同一微带单元口径面馈电,分别形成了2种倾角的波束。仿真结果表明,共口径双缝隙耦合微带天线阵实现了90°和75°两种波束倾角的可控切换,是一种体积小、造价低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2013年02期)

可控波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控超材料的波束扫描天线系统,采用数字编码的超材料透镜结合空间相位调制和二次辐射功能为一体,不需要复杂的移相和控制系统,同时保留了相控阵天线诸多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控波束论文参考文献

[1].马凯,王平波,代振.一种旁瓣级可控的MVDR波束形成算法[J].声学技术.2019

[2].范逸风,杨天杨,曹军,田密,韩婷婷.基于可控超材料透镜的波束扫描天线[C].201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9

[3].李建瀛.可控副瓣的赋形波束阵列天线综合方法[C].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2018

[4].王浩,牛雪杰,南冰,李平.一种新的波束可控阵列设计[C].2017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册).2017

[5].陈苏婷,张伟.基于SRV-CLS的稳健可控频率不变波束形成[J].系统仿真学报.2016

[6].张书瑞,马晓峰,盛卫星,韩玉兵,张仁李.零陷可控的低旁瓣频率不变宽带波束形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6

[7].章康宁,王星稚,刘康,高志华,孙科学.基于可控波束响应的球形传声器阵列定位方法研究[J].声学技术.2015

[8].张功国,田海燕.基于平面弯折偶极子结构的波束可控天线(英文)[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孙为昭,徐国兵.基于EBG单层波束可控天线研究[C].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2013

[10].段磊,赵伟,亓东,李晓.共口径波束可控双缝隙耦合微带天线阵设计[J].现代雷达.2013

标签:;  ;  ;  ;  

可控波束论文-马凯,王平波,代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