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论文-张晓静

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论文-张晓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辨证分型,TNF-α,FFA

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静[1](2009)在《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中医证型与TNF-α.FFA等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中医证型与TNF-α、FFA、血脂、肝脏酶学及其他相关指标水平的关系,为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中医微观辩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依据西医诊断标准及病例排除标准,将入选的60例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患者通过辩证分型,分为湿热内蕴型、痰瘀阻络型、热毒伤络型叁型,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将3组不同证型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患者的TNF-α、FFA、血脂及其他相关指标水平进行两两比较,然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对比,观察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患者各证型与的TNF-α、FFA、血脂及其他相关指标水平关系。结果:(1)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可分为如下3个证型:①湿热内蕴型;②痰瘀阻络型;③热毒伤络型。(2)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各证型FFA的比较:FFA值顺序:痰瘀阻络组>热毒伤络组>湿热内蕴组>正常对照组。热毒伤络组、痰瘀阻络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湿热内蕴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湿热内蕴组与热毒伤络组、痰瘀阻络组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痰瘀阻络组高于热毒伤络组,但两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3)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各证型TNF-α的比较:TNF-α值顺序:热毒伤络组>痰瘀阻络组>湿热内蕴组>正常对照组。热毒伤络组、痰瘀阻络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湿热内蕴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湿热内蕴组与热毒伤络组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湿热内蕴组与痰瘀阻络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热毒伤络组高于痰瘀阻络组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4)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各证型血脂的比较:①TG值顺序:痰瘀阻络组>湿热内蕴组>热毒伤络组>正常对照组。痰瘀阻络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湿热内蕴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热毒伤络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湿热内蕴组与热毒伤络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热毒伤络组与痰瘀阻络组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痰瘀阻络组高于湿热内蕴组,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②TCH值顺序:痰瘀阻络组>热毒伤络组>湿热内蕴组>正常对照组。热毒伤络组、痰瘀阻络组、湿热内蕴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湿热内蕴组、痰瘀阻络组、热毒伤络组叁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5)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各证型HbAlc的比较:HbAlc值顺序:热毒伤络组>痰瘀阻络组>湿热内蕴组>正常对照组。湿热内蕴组、痰瘀阻络组、热毒伤络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湿热内蕴组与热毒伤络组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热毒伤络组高于痰瘀阻络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6)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各证型肝脏酶学的比较:①ALT值顺序:热毒伤络组>痰瘀阻络组>湿热内蕴组>正常对照组。湿热内蕴组、痰瘀阻络组、热毒伤络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湿热内蕴组、痰瘀阻络组、热毒伤络组叁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②ALP值顺序:热毒伤络组>痰瘀阻络组>湿热内蕴组>正常对照组。湿热内蕴组、痰瘀阻络组、热毒伤络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湿热内蕴组、痰瘀阻络组、热毒伤络组叁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可分为如下3个证型①湿热内蕴型②痰瘀阻络型③热毒伤络型。(2)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各证型与TNF-α、FFA、血脂、HbAlc有一定的相关性,叁个证型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中医辩证的客观依据。(3)脂肪肝在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中发病率为60%,可作为诊断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的临床指征。(4)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显示,TG痰瘀阻络组最高,湿热内蕴组TG较低,可以给临床辩证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而TCH对临床辩证无指导意义。(5)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与肝功的关系显示:ALT、AST水平对临床辩证无指导意义。(6)热毒伤络组HbAlc水平最高,可以给临床辩证观察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20)

林崇熙[2](2005)在《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的中医辨证规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与肝脏疾病密切相关,最常见的表现为合并病毒性肝炎、脂肪肝、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且这类疾病对人体健康常常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充分重视糖尿病肝病发生的有关因素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其病理变化,尤其是加强本病的中医辨证规律及证型特点等,将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对糖尿病合并肝损伤的辨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1) 通过对住院之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的中西医发病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中一些因素根据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与同期单纯糖尿病而无肝脏损伤的患者进行比较,以明确研究各因素与本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2) 通过对上述患者进行分组后的中医分型并给予相对量化,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寻找该类患者辨证分型的规律,同时比较糖尿病合并肝损伤组与单纯糖尿病组之间的证型差别。 研究结果 在本资料中,本病性别构成比虽然表现出女性略多于男性,但统计结果差异并不显着,故可认为,本病的发病与性别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即二者的发病危险性基本相同。 在年龄分布上,本病发病一般在50~75岁范围,而对照组一般在40~75岁发病多见,两组发病年龄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同时,组内比较分析,本病患者各个年龄段的构成比也具有差异性,并且随着年岁增加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梯状发病走势,提示糖尿病合并肝损伤的发病与患者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从病程分布来看(以5年为界),两组病程比较具有显着差异性,提示我们糖尿病合并肝损伤的病程同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特点有所不同,随着病程的延长合并肝损伤的几率越大。 两组患者个人史的比较结果显示,在吸烟习惯方面,二者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嗜酒和嗜食肥甘厚味方面,两者具有明显差异。这一结果提示我们,糖尿病合并肝损伤的发病原因与患者平素喜食肥腻酒酪有密切关系。 同时,对构成肝损伤原因方面分析亦表明,糖尿病合并肝损伤与高脂血症、合并病毒性肝炎、心衰合并肝瘀血及肝硬化等都有一定相关性,其中尤与高脂血(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5-05-01)

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与肝脏疾病密切相关,最常见的表现为合并病毒性肝炎、脂肪肝、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且这类疾病对人体健康常常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充分重视糖尿病肝病发生的有关因素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其病理变化,尤其是加强本病的中医辨证规律及证型特点等,将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对糖尿病合并肝损伤的辨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1) 通过对住院之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的中西医发病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中一些因素根据中医不同辨证分型与同期单纯糖尿病而无肝脏损伤的患者进行比较,以明确研究各因素与本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2) 通过对上述患者进行分组后的中医分型并给予相对量化,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寻找该类患者辨证分型的规律,同时比较糖尿病合并肝损伤组与单纯糖尿病组之间的证型差别。 研究结果 在本资料中,本病性别构成比虽然表现出女性略多于男性,但统计结果差异并不显着,故可认为,本病的发病与性别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即二者的发病危险性基本相同。 在年龄分布上,本病发病一般在50~75岁范围,而对照组一般在40~75岁发病多见,两组发病年龄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性。同时,组内比较分析,本病患者各个年龄段的构成比也具有差异性,并且随着年岁增加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梯状发病走势,提示糖尿病合并肝损伤的发病与患者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从病程分布来看(以5年为界),两组病程比较具有显着差异性,提示我们糖尿病合并肝损伤的病程同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特点有所不同,随着病程的延长合并肝损伤的几率越大。 两组患者个人史的比较结果显示,在吸烟习惯方面,二者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嗜酒和嗜食肥甘厚味方面,两者具有明显差异。这一结果提示我们,糖尿病合并肝损伤的发病原因与患者平素喜食肥腻酒酪有密切关系。 同时,对构成肝损伤原因方面分析亦表明,糖尿病合并肝损伤与高脂血症、合并病毒性肝炎、心衰合并肝瘀血及肝硬化等都有一定相关性,其中尤与高脂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静.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中医证型与TNF-α.FFA等的关系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2].林崇熙.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的中医辨证规律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标签:;  ;  ;  ;  

糖尿病合并肝脏损伤论文-张晓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