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8例临床病因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8例临床病因分析

付秋菊(黑龙江省五常市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五常150223)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105-02

【摘要】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将118例高胆病例按发病年龄分成早期及晚期高胆二组,然后逐一进行病因分析。结果;围生因素和感染分别为早、晚期高胆发病的首要因素,而母乳性黄疸的检出率却出乎意料的低。结论:围生因素和感染在新生几高胆的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这二方面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将极大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的发病率。而对母乳性黄疸也应引起直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病因分析

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因特殊而复杂,血中间接胆红素过高在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因此,对每例高胆患儿均应尽快找出病因,及时治疗。本文旨在分析探讨与早期及晚期高胆发病相关的病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收集本院近二年间以高胆诊断入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病例118例,分为早期高胆和晚期高胆二组。诊断标准:早期高胆指日龄<14天,血清胆红素>205.2umol/l者;晚期高胆指日龄>14天,且有明显黄疸或血清胆红素>34.2umol/l者。早期高胆55例,其中男36例,女19例,男女之比为1.9:1;足月儿54例,早产儿1例;胆红素值为205.6~471.3umol/l(x257.3umol/l),53例为高间接胆红素升高,2例为直接、间接胆红素升高。晚期高胆63例,男43例,女20例,男女之比为2.2:1;足月儿62例,早产儿1例;胆红素值为89.3~313.7umol/l(x131.2umol/l),61例为间接胆红素升高,2例为直、问接胆红素均升高。

1.2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易引起高胆的高危因素进行分类,将有明确感染性疾病的病例如肺炎、脐炎、脓疱疹及宫内感染等归入感染组;将有病理分娩、围产缺氧病史及高危儿的病例归入围生因素组;而对无法找到原因者则归入原因不明组。

2结果

2.1引起早期高胆发病的相关病因:感染18例(占33%),包括肺炎2例、脐炎5例、脓疱疹6例、宫内感染2例,胆红素为152.2-401umol/l(x278.2umol/1),围生因素为31例占(57%),包括盖追置渲坝么卟?例、羊水早破5例、母乳喂养延迟9例、头颅血肿8例、小于胎龄儿3例及新生儿窒息1例,胆红素为129.5-471.3umol/l(x261.6umol/l);ABO溶血3例,胆红素为244.4~365.5umol/l(x303.4umol/l)原因不明8例,胆红素为230.9-296.9umol/l(x257.7umol/l)。结果提示:早期高胆的发病原因依次为:围生因素,感染及ABO溶血。

2.2引起晚期高胆发病的相关病因:感染37例(占58%),其中新生儿肺炎占24例,胆红素69.3-290.4umol/1(x150.6umol/l);围生因素15例(占23%),其中喂养延迟占11例,胆红素99.8-3113umol/l(x188.5umol/l);ABO溶血2例,胆红素170.5-226.7umol/l(x198.6umol/l);母乳性黄疸3例,胆红素155.6~329.2umol/1(x218.7umol/l);原因不明6例(占9%),胆红素128.9-273.1umol/l(x195.1umol/l)。

结果提示:晚期高胆的发病原因依次为感染、喂养延迟及晚发性母乳性黄疸。

3讨论

关于何者为新生儿高胆首要的发病因素的问题,目前仍有争论。(1)本调查显示围生因素为早期高胆首要的致病因素。在调查的31例围生因素中,延迟喂养占9例,为围生因素中最多见的发病原因。延迟喂养导致新生儿摄入不足,肠蠕动减慢,因而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回吸收增加。(2)周志杰认为摄入不足是导致新生儿黄疸的第一位原因。因此,在围生期中对新生儿摄入不足的问题要重点对待,要鼓励产妇尽早哺乳。

另外,本调查显示感染为晚期高胆发病的最主要致病因素。其中肺炎的发病率最高(占64%),这可能一方面与晚期高胆患儿在家中因得不到有效的护理而易患脐炎、皮肤感染和败血症等疾病,病原体从血行播散到肺而致肺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这类患儿在与外界接触后,极易受到呼吸道感染者(尤其是母亲)的传染有关。因此,对晚期高胆的防治应重点放在感染方面,尤应注意对新生儿肺炎的防治。

母乳性黄疸在新生儿高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本研究中仅有3例诊断为母乳性黄疸(占2.5%),且均为晚发性,这一方面是由于一部分患儿在就诊之前一直是母乳喂养的,一旦停食母乳改为进食牛乳即表现为明显的不适,致使此项诊断性试验无法进行下去,影响了此病的诊断率,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于我们对此病(尤其是早发性母乳性黄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致。(3)黄德珉认为,凡新生儿期出现高胆,而生长发育良好,无任何症状,以母乳喂养为主者首先应考虑此病。(4)Lascari认为,停哺母乳1-3天,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50%以上是诊断母乳性黄疸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我们还应对母乳性黄疸予以足够的重视,以提高我们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面的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罗凤珍.如何区分生理黄疸和病理性黄疸[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俞善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标签:;  ;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8例临床病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